2020年度化学人教版本中考复习题第九单元《溶液》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溶液》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
C.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融雪剂的原理是利用某些物质水溶液的凝固点低于0 ℃
2.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碘晶体与酒精B.碳酸钙与水C.煤油与水D.氢氧化镁与水
3.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欲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2倍的方法,最可行的是()
A.将20 g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10 g水
B.将20 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 g水
C.在10 g 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 g 40%的硝酸钾溶液
D.在10 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0 g硝酸钾固体
4.将硝酸钾不饱和溶液W g,恒温蒸发至有一定量的晶体析出。

下图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与蒸发时间(t)的关系是()
A.B.C.D.
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6.向t℃时饱和的Na2CO3溶液中加入n g无水Na2CO3,会析出m g Na2CO3·10H2O,则(m-n)的值为()
A.饱和溶液失去水的质量B.饱和溶液失去溶质的质量C.饱和溶液失去水和溶质的质量之和D.其数值为0,即溶液质量不变
7.工业上用Mg(NO3)2作为浓缩HNO3的吸水剂,向m1g溶质质量分数为65%的硝酸溶液中加入m2g溶质质量分数为72%的Mg(NO3)2溶液,蒸馏,分别得到97.5%硝酸溶液和60%硝酸镁溶液,若蒸馏过程中,硝酸、硝酸镁和水均无损耗,则投料质量比m1/m2为()
A. 0.3 B. 0.4C. 0.5 D. 0.6
8.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

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B.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D.汽油可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9.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
B. 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C.欲使100 g 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由5%变成10%,可向其中加入5 g KNO3固体
D.25 ℃时,将某KNO3溶液蒸发10 g水析出a g晶体,再蒸发10 g水析出b g晶体,a与b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10.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取等质量t2℃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c
B.恢复至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b=c
C.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若继续降温至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1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方案错误的是()
A.用水鉴别苯、四氯化碳、酒精三种液体
B.加入足量铁屑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
C . 用激光笔照射稀豆浆,检验其是否为胶体
D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待装溶液润洗
12.下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20 ℃时,100 g 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小于25 g
B . 20 ℃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C . 3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D . 50 ℃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 ℃ 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13.一定温度下,向碳酸钠饱和溶液里不断加水(V ),溶液里碳酸钠的质量(W )、碳酸钠的质量分数(a %)、碳酸钠溶液的pH 、以及碳酸钠的溶解度(S ),随加水的质量变化图示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4.如果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是( )
A . 称取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
B . 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时,有少量洒落在桌面上
C . 量取水的体积偏小
D . 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1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30 ℃时,50 g 水可以溶解25 g 甲物质
B . 升温能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 2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D. 30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比甲物质的溶解度大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餐具沾有较多的油脂,用水较难洗去。

用洗洁精和水混合洗涤,则容易使餐具洁净,所用的洗洁精呈____(“酸”或“碱”)性。

17.20 ℃时NaNO3的溶解度是88 g。

将50 g NaNO3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20 ℃时NaNO3的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该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此时溶液中NaNO3的质量分数等于______%。

18.医生给病人输液时,常用葡萄糖注射液。

如图为葡萄糖注射液的部分标签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每克葡萄糖完全氧化约放出17.2 kJ的能量,一瓶这样的葡萄糖注射液可放出________kJ的能量。

(2)现要配制10 kg这种葡萄糖注射液,需用葡萄糖________kg。

三、计算题(共3小题)
19.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称取12 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
(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2)计算该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下同)
(3)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20.化学兴趣小组取26 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在烧杯中,向其中加入90 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5 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1.20 g含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锌样品,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为80.5 g,同时生成氢气0.4 g。

试计算:
(1)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2)完全反应后生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到0.01%)。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搅拌只能加速溶解,不能改变物质的溶解度;如果是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2.【答案】A
【解析】A项,碘易溶于酒精,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B项,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C项,煤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D项,氢氧化镁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

故选A。

3.【答案】C
【解析】A项,温度不变,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B项,将20 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 g水,在不析出晶体时,蒸发水后因溶液的质量减少一半而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为原溶液的2倍;但若蒸发过程中有硝酸钾析出,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不能变为原溶液的2倍,错误;C项,在10 g 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 g 40%
的硝酸钾溶液,混合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0%,为原
溶液10%的2倍;正确;D项,因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知,且加入10 g同种溶质后,能否完全溶解不能确定,故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符合要求,错误。

故选C。

4.【答案】C
【解析】A项,硝酸钾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为0,故起点不对,且一旦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最终应是水平线,错误;B项,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一旦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最终应是水平线,错误;C项,硝酸钾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为0,恒温蒸发至有一定量晶体析出的过程中,溶液由同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变成了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但达到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正确;D项,恒温蒸发至有一定量晶体析出的过程中,溶液由同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变成了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错误。

5.【答案】B
【解析】A项,t1℃之后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但是t1℃之前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错误;B项,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C项,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不知道溶液是否饱和,无法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否相等,错误;D
项,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 g,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33.3%,错误。

6.【答案】C
【解析】解:设原溶液共为x g,析出m g Na2CO3·10H2O后溶液为y g。

则x+n-m=y,
解得,x-y=m-n,
即饱和溶液失去水和溶质的质量之和=m-n;
故选C。

7.【答案】D
【解析】设被转移的水的质量为X。

65%的硝酸含水量为35%,72%的硝酸酸镁溶液含水量为28%。

97.5%的硝酸含水量为2.5%。

60%的硝酸镁溶液含水量为40%。

则硝酸中水:0.35m1-X=(m1-X)×0.025,则m1=3X,硝酸镁中水:0.28m2+X= (m2+X)×0.4,
解得m2=5X,故二者的比值为0.6。

8.【答案】A
【解析】A项洗洁精的作用是乳化作用,B、C、D三项都是溶解现象。

9.【答案】C
【解析】HCl、CH3CH2OH、NaCl 均可以溶于水形成溶液,因此A正确;NH4NO3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B正确;加入5 g KNO3固体会使溶液变为105 g,溶质变为10 g,二者相除不等于10%,因此C错误;D中并没有说KNO3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若为不饱和溶液则a不等于b,若为饱和溶液,则a=b,因此D正确。

10.【答案】D
【解析】A项,从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b=c,正确;B项,因为t2℃,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所以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析出溶质的质量为a>b=c,正确;C项,蒸发水分,都析出晶体,故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正确;D项,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降温至t1℃,它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错误。

故选D。

11.【答案】D
【解析】A项,水与苯混合有机层在上层、与四氯化碳混合有机层在下层、与酒精不分层,现象不同,可鉴别,正确;B项,Fe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不会引入新杂质,符合除杂要求,正确;C项,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则用激光笔照射稀豆浆,检验其是否为胶体,正确;D项,配制溶液时容量瓶不能润洗,否则浓度偏大,所以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即可,不需要润洗,错误。

故选D。

12.【答案】D
【解析】A项,观察溶解度曲线,2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5 g,含义为20 ℃时,125 g甲溶液
里最多能容纳甲物质25 g,所以100 g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小于25 g,正确;B项,20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20 ℃时等质量的两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正确;C项,3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位于乙溶解度曲线的上方,所以3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正确;D项,由于没有指明50 ℃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相同,降低温度至20 ℃时,无法比较析出晶体的多少,错误。

故选D。

13.【答案】D
【解析】A项,向溶液里加水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碳酸钠的质量应是一条直线,不应减少,错误;B项,向溶液里加水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不断增加,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而不应变大,错误;C项,碳酸钠溶液的pH>7,而不应小于7,错误;D项,一定温度下,溶质、溶剂确定的情况下,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不变,正确。

故选D。

14.【答案】B
【解析】A项,称取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B项,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时,有少量洒落在桌面上,溶质的质量小了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C项,量取水的体积偏小,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D项,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答案B。

15.【答案】C
【解析】A项,据图知:3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5 g,即30 ℃时,100 g水最多溶解甲物质25 g;所以此温度下50 g水最多只能溶解甲物质12.5 g,错误。

B项,据图知:温度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变大。

所以,随温度升高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不能变成饱和溶液,可以说是变得更不饱和,错误。

C项,曲线图显示,在温度为20 ℃时两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此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

D项,在温度为30 ℃时,图中乙物质曲线处于甲物质曲线下方,说明此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错误。

故选C。

16.【答案】碱
【解析】洗洁精的pH值范围是9~10.5之间,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易发生水解。

17.【答案】饱和9446.8
【解析】20 ℃时NaNO3的溶解度是88 g,故50 g水在这一温度时最多可溶解44 g硝酸钠,因此溶液是饱和的,溶液的质量为44+50=94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8.【答案】(1)430(2)0.5
【解析】(1)由题干所给如图标签可知:一瓶这样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共有葡萄糖的质量为25 g,又因为“每克葡萄糖完全氧化约放出17.2 kJ的能量”,故一瓶这样的葡萄糖注射液可放出能量=
25×17.2=430 kJ;
(2)依据溶质质量分数概念:溶质质量分数=×100%,可知: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5%×10 kg=0.5 kg=500 g。

19.【答案】(1)4.4(2)11.7%(3)16.3%
【解析】(1)纯碱样品中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根据图示可知:当加入73 g稀盐酸时,生成气体的质量达到了最大值,即此时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

所以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 g。

(2)解:设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106℃44=x℃4.4g
x=10.6 g
117℃44=y℃4.4 g
y=11.7 g
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为。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答案】(1)11 g(2)26.7%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反应前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的,所以二氧化碳的质量=26+90-105=11 g,反应后的溶质是CaCl2,而溶液的质量等于105 g减去石灰石中的不反应的杂质的质量,设:石灰石中CaCO3质量为X,生成的CaCl2质量为Y,
列比例式:100℃X=44℃11 g,解得:X=25 g
111℃Y=44℃11 g,解得:Y=27.75 g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1.【答案】(1)65%(2)40%(3)28.87%
【解析】样品中的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可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锌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求出锌的质量;反应后的溶液是硫酸锌溶液,利用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溶质硫酸锌的质量;
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为y;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z;
(1)x=13 g,W=×100%=65%
(2)y=32.2 g,W′=×100%=40%
(3)z=19.6 g,W′=×100%≈28.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