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性
摘要:在小学的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非常重要的。

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自己学习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就需要教师们的努力,可以通过创设情景,重视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并促进学生们的主体性,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潜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体性;培养方式
引言: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一直都是教学任务中的重点问题,众所周知,学生们在课堂上主体性的提高有利于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大学习效率,使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大有裨益,所以笔者在这里就数学的教学模式,对小学生们主体性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情景创立,形成学生主体性意识
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对日常生活有很大意义的行为,学好数学对学生们来说至关重要。

可是数学向来对部分学生有不小的难度,而且在很多学生的眼里数学枯燥且无聊,这就要求教师们从学生们的内心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们从内心有了学习的动力,这样才会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从而使数学的学习变得事半功倍。

为了使学生们有一种学习数学的愿望,增大学生主体性,可以积极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这就需要教师们的努力。

教师们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学生,从学生的心理出发,以教学任务为落脚点,创设一个个生动吸引人的情景,激发出学生们的主体性,使学生们可以在教师们创设的情景中学习和理解需要学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小学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中,教师们可以将教师设置为一个小商店,以教室已有的资源为商品,对这些“商品”进行标价,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自己进行“购物”。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们清晰地认识到小数,并加深印象,还可以使学生们将小
数与现在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这种创设情景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之前学到知识的支持下,自行对新知识进行探索,教师在旁边指导,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培养,激发他们学习的潜在能力。

二、重视过程,学生为主体
在现在小学的教学模式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是机械般的
灌输,完全不重视学习的过程,单纯的把已有的结论和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让学
生们死记硬背并且反反复复的做练习,课堂上教师以自己为主体,不会让学生自
己进行探索,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小学生们玩去记住和理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甚至有可能使学生们产生厌学的心理,遏制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的思考。

所以要想激发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的思考,就应该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利用学生们在他们日常生活中所积累下来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
动权,当遇到新问题的时候,应该注重教学的过程,将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自
行进行观察,思考,讨论等过程,最后由学生们自己得出结论,让他们可以自己
理解所学的问题,当遇到以学生们目前的能力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再由教师对他
们进行指引,解答疑惑。

例如在六年级学习“圆的认识”这节课中,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自行画一个圆,再通过观察自己所画的圆,得出圆的位置和圆的大小分别由什么来决定,让
学生们的自行操作,使学生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样,他们不仅仅知道结论,还能理解结论得出的过程,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培养,这样不但能巩固所学到的
知识,还可以对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

三、激发兴趣,学生为主体
在数学的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方法,学生们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
拥有自己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数学方法,以不变应万变,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学生们才会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能对数学的学习提起兴趣,这样还可以促进学
生们的主体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也就是说,如
果学生们对数学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自己去探索,去了解数学学习中的很
多问题,自己对这些问题进行实践,使学生自己的主体性有很大的提高。

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充分的融入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从“必须学”
转变成“想要学”,将自己投入到课堂中。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抽象的问题有
很多,这就使学生很难理解,很难提起兴趣,此时教师就需要通过寻找生活中与
生活有关的任何问题,将这些问题带到课堂上,带给学生,生活中的问题会使学
生有亲近感,从而更愿意去探索,去实践,对这种问题就会有更大的兴趣。

又例
如在分数这节课中,教师可以将分蛋糕作为学生们讨论的话题,让学生们讨论一
个蛋糕平均分给三个人每人分到几分之几,有什么分法,再讨论五个人平均分蛋糕,每人应该分到几分之几,有什么分法。

用学生们最喜欢吃的东西作为课堂讨
论的主题,可以很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就不是
老师一个人再上面讲,真正把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愉快的学习。

四、总结
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去,教师们应该通过
自己的引导,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占据主导地位,教师从旁进行指导、辅助,让学生们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兴趣,使数学
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沈亚娟.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4):16-16.
【2】李晓梅. 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 2010(8):48-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