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公开课 1-17课_《聆听音乐》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耶鲁大学公开课《聆听音乐》
讲师:Craig Wright
职业:耶鲁大学音乐教授
学位:哈佛大学博士学士钢琴乐音乐史双学位
第一课:导论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旋律感强烈。

音乐与语言:颞叶是处理音乐和语言的听觉中枢。

额叶是短期记忆中枢,用于记忆曲子。

顶叶记忆肌肉工
作。

读谱用到视觉中枢。

即兴创作并表演音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多个中枢协同工作的结果。

音乐和语言从本质上都是声音,非常接近。

学习听音乐就像学习语言,要将听力练习每天进行,逐渐同化。

示范曲目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欢乐颂)
德彪西月光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VS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表达出的情绪,前者焦虑不安消极,后者和谐安全积极。

一:大调和小调。

前者是小和弦,后者是大和弦。

二:前者跳跃,后者连续。

三:前者不断向下,后者基本稳定的回旋。

德彪西月光
节拍舒缓,没有鼓点,甚至难以确定节拍。

走向是徐徐向下,直到一小段结束才返回到高处,形成了一个
情绪的堆积和小高潮。

音乐的两个维度:音高和时长。

音高相当于纵轴,时长相当于横轴。

理查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用管弦乐表现人类力量的觉醒。

使用的乐器是管风琴,接下来是小号,以及打击乐。

二拍子和三拍子
二拍子和三拍子是最常见的音乐节奏单元。

二拍子是|强弱|强弱|,三拍子是|强弱弱|强弱弱|。

转调
选择一个音高,然后整体转到另一个音高。

第二课乐器与音乐风格
示范曲目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理查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
本课介绍了不同的音乐风格,交响曲,协奏曲,交响诗。

以及不同的乐器铜管,弦乐,木管。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交响乐
交响乐一般有四个乐章,乐章是交响乐中相对独立的部分,与其他乐章和谐统一。

通常是:一个简短的开
始的第一乐章,一个缓慢的抒情的第二乐章,由舞曲衍生的第三乐章,迅速强势的起总结作用的第四乐章。

主题还是动机?theme or motivation
主题和动机都属于旋律的范畴,动机是较为短小的,主题是比较长而抒情的。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由动机开始,第二乐章由长而抒情的主题组成,第三乐章用同样的四音符
节奏联系了第一乐章的动机,第四乐章的感情基调比较积极,是因为音乐的走向转为上行,同时乐器换成
了小号。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协奏曲
协奏曲一般有三个乐章,在协奏曲中,独奏乐器要和管弦乐队分庭抗礼,协作与让步,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运用的是四个音符的动机。

各种乐器互换角色。

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交响诗
交响诗是单乐章作品。

作家通常讲述故事或者重现文学作品。

圆号horn、巴松bassoon、中提琴Viola。

音阶、音质和音色、音量。

中提琴有揉弦、拔弦、碎弓等技巧。

莫德斯特穆索尔斯基波兰牛车
将视觉图像用音乐表现,先渐强,然后减弱到很弱。

先用低沉的乐器,然后用高音的部分,再回到低音部
分。

(模仿了物理学上的多普勒效应)
理查施特劳斯死亡与净化
和谐音与不和谐音—协和的音程听起来就悦耳,而不协和的音程人们听起来就刺耳、有一种压迫感。

因为
音程的比率不同,像3:2,4:3 等给人和谐感,而11:12 往往带来不和谐感。

第三课节奏:音乐的基础
音乐记谱法
西方的音乐记谱法,使音乐更加精确,让作曲家的地位更加突出,并且很好的保存了作者的原意。

示范:穆斯林祈祷的圣歌
在音符之间游走的美,是无法用西方的音乐记谱法记录的。

音符、音符值、附点、休止符
音符通常使用二分法,就是每多加一道杠,表示的时长就变为原来的一半。

有时也用三分法表示。

拍和节奏
我们用四分音符表示拍,(经常重复的)长短不同的节拍的组合称作节奏。

在我们的课程中只需要分辨两拍子和三拍子。

示范:科尔波特Cole Poter 的战歌
这是两拍子的歌。

用重音分辨。

强弱、强弱是二拍子的标志。

加入的切分音是为了使歌曲更加活泼。

重拍前的一小段音乐,叫pick-up。

辨认重拍的四个要点:
1.音符的时值。

宗教音乐里,所有的长音都是重拍。

2.重音。

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g 小调交响曲。

3.伴奏的音域。

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

钢琴左手部分的音域,是低中中低中中,低音是重拍。

4.和弦的变化。

和弦的变化通常都在重拍上。

示范:
肖邦葬礼进行曲-降b 小调第二奏鸣曲第三乐章
莫里斯拉威尔-波莱罗舞曲
第四课节奏:爵士流行和古典
小游戏: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
基础音高:一个音高由很多个声音的峰值或者说泛音组成。

声音的振幅:一个混合音中,改变各个分音的振幅,就能得到不同的音色。

不同乐器的声学特质不一,所表现的声音振幅亦不一样,由这些乐器发出来的声音事实上是这些分音的混
合。

音乐的速度:指节拍的快慢。

渐快、或渐慢。

节奏-拍子(beat)
音乐的“脉搏”,每个一定的时间出现的拍子或者重音之类的。

速度-拍子(tempo)
音乐的节拍或者速度。

可由beat 来控制。

切分音(syncopation)
一种节奏的插入,前一个音突然停止,后一个音提前出现。

使音乐听起来奔放。

切分音出现在右手的旋律部分。

示范曲目:Scott Joplin—The Entertainer
/v_show/id_XMTQ0NDY5NDY4.html
三连音(triplet)
在原来演奏两个音的时间里演奏了三个音。

示范曲目:God Save the King(天佑吾王)
/v_show/id_XMTgzNzgwNzM2.html
音乐的三种织体:
织体大意是指曲调线的分布。

象挂毯中的编织法,也像女孩子编的头发,一个马尾还是三股的辫子。

1、单音织体—只有一个音(相差八度音仍为一个音)。

2、主音织体—旋律加和弦。

3、复音织体—一组独立的乐句同时进行。

复音织体分模仿式对位法和自由对位法。

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
果。

对位法:
是在音乐创作中使两条或者更多条相互独立的旋律同时发声并且彼此融洽的技术。

对位法是音乐史上最古
老的创作技巧之一,是复调音乐的主要写作技术,其名称来源于拉丁文punctus contra punctum,音符对
音符,但是,对位法并不是指单独的音符之间的和弦,而是指旋律之间的相互作用。

对位法在巴洛克时期
的音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以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所作的《赋格的艺术》以及《音乐的奉献》最为
闻名。

复音织体自由对位法示范曲目:Amazing Grace(奇异恩典)
/programs/view/BcHijE89f2s/
节奏听写:
示范曲目:穆索尔斯基-基辅的城门
/programs/view/518Zg4IgvsE/
*小提琴演奏的时值是16 分音符。

小号中加入了三连音。

莫扎特-安魂弥撒曲-末日经
/read.php?tid=70143
特别提到的两个章节:《羞渐无地》和《落泪之日》
写天堂的时候用的是大调、中高音、协合音、跳跃音和上行,写地狱的时候用的是小调、低音、不协合音、
缓慢和下行。

爵士乐欣赏: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玫瑰人生
/v_show/id_XMjA3ODYzMTg4.html
第五课纵向:音高和旋律
前面讲完了音乐坐标的横轴——时值,下面谈论纵向——音高和旋律。

在音乐织体中,旋律的声部通常落在高音区,这是因为从声学上讲,高音的频率高,更容易让人听清楚细
节。

五线谱的历史。

开始是四线谱,后来也有过六线谱,最后固定为五线谱。

音高也可以用字母来标注:CDEFGAB。

到B 然后又从C 开始重复,这是因为高音C 的频率是低音C 的
两倍。

这样一个轮回构成音乐的八度(octave)。

西方音乐系统里,一个八度里分七个音阶,但世界其他地方是不同的。

比如,印度音乐里的音调“拉格”,
一个八度分六个音阶。

而中国的古代音乐一个八度则分为五个音阶(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宫商角徵羽)。

中国
的用了二胡做例子,拉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阿炳版)/v_show/id_XODg2OTUzODg=.html
半音阶:在CDEFGAB 七个音中间,相差的音高并不是相同的,有些音之间的音高差是另一些音之间的两
倍。

在这样的音之间就有一个半音阶。

一共有5 个半音阶,分别是C 和D 之间的降D,D 和E 之间的降E,
E 和
F 之间只隔了半个音阶,所以不再有半音阶,F 和
G 之间有降G,G 和A 之间是降A,A 和B 之间是
降B。

至于B 和C 之间,也只隔了半个音阶,所以没有降B。

这样7 个全音阶加上五个半音阶一共十二个,
十二个组成一个完整的八度音阶。

知道了半音阶和全音阶,就可以讲调式了,也就是大调和小调。

(具体以后会讲,先大概知道个区别就行了)
大部分民谣都是用大调写成,大约80%。

古典音乐领域大约同样。

一般来说,用大调表现的是欢乐、明亮、乐观、高昂的情绪,小调则相反。

这是一种习惯,没有声学的道
理。

主音(Tonic note)和导音(leading tone)。

主音是调式里的第一个音,而导音则是第七个音(因为它会引
导整个音阶在轮回后回到第一个音,所以叫导音)。

一个曲子结尾通常落在主音上,导音总是比主音的低半
个音阶。

导音的作用往往是引出主音,当音乐落在导音上时,观众会期待主音出现才能获得“安全感”。


例,帕瓦罗蒂的歌剧,经常把音停在导音上,让观众期待主音的出现。

还有个例子是欢乐颂,第一句结尾
落在导音上,第二句就落在主音上(第三局结尾有个切分音,拯救了整首曲子)欢乐颂:/programs/view/_vzUeL9-d6U/
第六课旋律:莫扎特和瓦格纳
乐曲有一定的句法结构,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才能有意义。

旋律通常采用前置句和后置句的方式来表现,然后进行乐曲的拓展。

★欣赏:喜亚卡摩.普契尼的咏叹调《贾尼斯吉基基》/v_show/id_XMjY1NDY2MDE2.html
第一小节有一个八度音程的跳跃。

第二小节末尾没有出现主音。

然后出现假终止,主音不变,合音却变了。

结尾出现的是主音。

普契尼的咏叹调体现了乐曲的高度结构化。

音乐和声的终止式有:正格终止和变格终止(也称假终止,或阿门终止,常用于圣歌和赞美诗)
★欣赏:理查德.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片段
/v_show/id_XOTMyMjIxNTY=.html
旋律模进:即在不同的音高重复相同的旋律。

用不断变化的音乐,以上升的模进,来达到高潮,形成一个不协和音,然后释放。

曲调柔和了,音高降底
了,节拍变慢了。

故这段片断Liebestod 也称爱之死。

瓦格纳的咏叹调的特点:通过一个动机,连续推动旋律模进。

★欣赏: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片段《你可知道什么是爱情》
/v_show/id_XMjI5MDY5OTI=.html
/v_show/id_XMTk3MDk4ODU2.html
每四小节一句,逐步升高旋律,提升到最高点。

一个假终止式,随后一个终止式。

莫扎特的咏叹调突出层次感、对称感。

第七课和声:和弦和如何创建主题
影响西方音乐的因素,除了之前讲过的记谱法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和弦。

和弦:所谓和弦就是多重音高的叠加。

和音就是两个以上的音同时发出。

一个和音可以是和谐的,也可以是不和谐的。

我们讨论协和音和弦。

三和弦:有三个音的和弦,5 个音名的跨度,一个音名。

三和弦是最基本的和弦。

在和弦中,Ⅰ主音很重要。

Ⅴ属音起到引导作用。

Ⅳ次属音通过影响属音,间接影响主音。

★欣赏:牛仔歌曲:雷拉多的街道
和弦的转换,是为了让旋律和谐,或让旋律悦耳。

和声转换的频率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

和声是在低音部分演奏的,就像建筑里的柱子起到支柱作用。

低音音符是基础,然后你在上面添加其它东
西产生和弦,然后和弦构成主音、属音等等。

★欣赏:蓝草乐队。

(没有找到课程中的乐队,欣赏一下Bearfoot 乐队的蓝草天籁吧。

/38443205_d.html
琶音:将三和弦的的音一个一个的弹奏。

自18 世纪以来最受欢迎的就是一种被称为阿尔贝提低音的样式:1535。

和声也可以独立存在:巴赫的序曲
降调模进、音级提高、在达到最高潮以后又回到了主音上
底部有一个大调三和弦,顶部有一个小调三和弦。

★示范曲目: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programs/view/-MgaA2e7iz0/isRenhe=1
区分大和弦和小和弦。

★示范曲目:U2 《Love is Blindness》
/programs/view/PK_O7gJte0w/isRenhe=1
慢节奏。

数出这个段落的小节数,这个段落在整首曲子中不断重复,在音乐上把这样不断重复的段落,叫做顽固音。

16 小节的段落,前8 个和后8 个是重复的。

*教授在此提到一个有趣的理论,奥卡姆剃刀理论:如果有简单的解决办法,就直接用它。

★示范曲目:阿隆科普兰芭蕾组曲《阿帕拉奇之春》
I 在音乐领域它具有相当明确的概念定义,但是现实中难以听出来。

第八课贝斯风格:布鲁斯和摇滚
本节课程要点:倾听在不同音乐中和弦转变。

转变和弦的原因:旋律在变化,不变的和弦无法与之呼应。

和弦进行:指放在一起有意义的一组和弦。

和弦转位:以根音为最低音的和弦叫原位和弦,如果以三音、五音或者七音为最低音的时候叫做和弦转位。

不规则的和声转变:正常情况下每个和弦都持续同样长的时间。

如果某一个和弦持续的时间是其他和弦的
两倍或一半,称不规则的和声转变。

★欣赏:理查德.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片段
序曲的前六分钟都是E 和弦,没有变化。

★欣赏:莫扎特《G 小调交响曲》
/programs/view/jZdTppQsT-c/
不规则的和声转变,和声变化的越来越快,直到终止式。

★欣赏: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交响曲)》
/programs/view/LBKYxsiB5aA/
渐慢和弦的变化,令交响曲听起来轻松。

流行音乐VS 古典音乐:
1.流行乐只用三和弦,古典音乐可以用更复杂的和弦。

2.流行乐通常用歌词表达含义,古典音乐则通过音乐中更细致的变化向潜意识传达信息。

3.流行乐的和声变化非常规则,总是保持同样的速度,而且不断重复。

流行乐基本表达一种情绪或者思想,
古典音乐中有着复杂的情绪和感情。

★欣赏:Gene Chandler 《Duke of Earl》
/v_show/id_XMTkzMjA1OTAw.html
四个不同的和弦有规则的改变,Ⅰ、Ⅵ、Ⅳ、Ⅴ。

★欣赏:莫扎特九岁时写的降B 大调第五交响曲
/programs/view/z7EFq6mAUMM/
莫扎特的这交响曲的和声同上一个Gene Chandler 的和声是一样的。

因为低音的和声选择是相当有限的,
所以经常在几个世纪以来的不同乐曲中重复出现。

第九课奏鸣曲式:莫扎特和贝多芬
曲式对于所有音乐都是很重要的,这让我们理解什么音乐。

曲式就是乐曲的结构形式。

曲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种段落,根据这些段落形成的规律性,而找出具有共
性的格式便是曲式。

★示范曲目:超级男孩'N Sync 的Bye Bye Bye
/widget/isingle?sid=1410557
这首歌曲的曲式是很多流行歌曲的原型。

副歌进行到一半→开始独唱→副歌→独唱→副歌→过渡音节(就像情绪的高潮)→最后是有力的副歌回到原
点,再慢慢的减小消失。

音乐的流派和曲式的区别:
音乐流派简单来说就是音乐的式样。

标准古典乐流派:交响乐、四重奏、协奏曲、芭蕾、歌剧等。

流行乐流派:经典新奥尔良爵士乐、布鲁斯、垃圾摇滚等。

音乐流派意味着特定的表演方式,乐曲长度以及观众,也就是听众的着装,甚至是他们的举止。

流派是特
定音乐形式的名称。

任何流派的音乐都由乐章组成,每个乐章由特定的曲式组成。

交响乐有四个乐章:快速的、缓慢的、然后是小步舞曲或谐谑曲、和最终的快速乐章。

弦乐四重奏也是一样的。

协奏曲有三个乐章:快、慢、快。

*曲式让我们知道,我们进行到了乐曲的哪个部分,是开头、中间还是结尾。

古典音乐的曲式:
三段式、奏鸣式、主题式和变奏式、赋格式、轮旋曲、固定音型。

我们要讨论的是三段式和奏鸣式。

奏鸣式是这些曲式中最难的。

奏鸣曲通常出现第一乐章,是快板乐章。

第二乐章可能采用的三种曲式是:三段式、主题与演变,以及徐缓的轮旋曲。

这些曲式显示并控制、规定了每个乐章里的内容。

★三段式示范曲目:贝多芬《致爱丽丝》 (三段式)
/v_show/id_XMjM3MTMyMDYw.html
用字母来表示:A-B-A 模式,总分总。

A 很短,是小调,进入B,转调,是大调,又回到A。

关系大调和关系小调。

关系大调和关系小调有相同的调号(五线谱上有相同的升降号数目和位置)。

关系大
调比关系小调高三个半音。

奏鸣曲式的形式由三个重要部分组成:呈示部、发展部、和再现部。

可以将奏鸣曲式看作由三段式发展而来的,但是它比三段式更复杂。

奏鸣曲的每个部分都有更细致的结构划分。

呈示部常用的两种内部结构:第一主题大调主音Ⅰ开头,第二主题接着是属音Ⅴ,然后结尾主题回到Ⅰ;
另一种第一主题是小调开头,然后第二主题是关系大调,然后回到小调;而发展
部比较复杂,比较难辨别
在哪个调;再现部回到主音。

可选的附加部分是尾声coda,前奏。

★奏鸣曲示范曲目一:莫扎特《G 大调弦乐小夜曲》
/v_show/id_XMTQ0MjI1NzI=.html
在发展部分,发展的是呈示部的结尾主题。

*这个曲子是一个非常美妙的有关奏鸣曲形式的范例,它完成了我们模型的要求,适合所有的特点,速度也
非常快,这一乐章大概有六分钟。

建议反复揣摩教学视频中教授的赏析。

★奏鸣曲示范曲目二: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开头部分
/v_show/id_XMjg2Mzk1NTgw.html
第十课奏鸣曲式和主题以及主题变奏
这节课主要讨论主题曲与变奏曲,都是非常古老的曲式。

在古典时期音乐是修饰性的,在每个乐章中都有活动,音乐会进行四种活动中的一种,它会呈现一个主题,
从A 点滑向B 点。

奏鸣曲乐章中的四种功能:主题性、过渡性、渐进性、节奏性(结束功能)
示范莫扎特曲目片段:
主题性比较简单,容易哼唱;
过渡性有很多动作,有点不安份;
节奏性拍子变慢,容易辨别;
渐进性非常复杂,很多对位点。

第一片段:过渡
第二片段:节奏
第三个片段:主题性
第四片段:渐进
第五六七:过渡、渐进、节奏性
渐进性和过渡性的听起来几乎是一样的,是最难区分的两个类型,主题性的可以当作音符来记,节奏性的
相当直白,因此有一种倾向。

过渡性与渐进性的部分会被混为一谈,经常会有渐进性与对位点在一起。

主题和变奏:
主题曲和变奏曲的主题都很简单,主题越是简单,这种主题就越发地能成为主题曲或变奏曲的基础,这让
作曲家有更大的自由用于寻求多样化。

示范曲目:贝多芬《上帝保佑国王》
示范曲目:查尔斯·艾伍士《美国主题变奏曲》
★示范曲目: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
/v_show/id_XMjI2MDc2NTE2.html
变奏一:改变了主题。

变奏二:没有改变主题,改变了语境。

变奏三:改变了主旋律
变奏四:没有改变主题,对主旋律使用了切分法。

变奏五:复调、模仿性的、小音阶,变奏,最后是尾声,与主题完全无关。

★示范曲目:科雷利的变奏曲(C 大调三重奏鸣曲?)
它基于一个旋律和低音模式。

第三处变奏断音
第五处变奏
第六处变奏低音区
第七处变奏小提琴演奏琶音
第八处变奏三连音
第十切分音
十三小提琴演奏的四音和弦
★00:45 为肯所和教授合作的小提琴曲,强烈推荐。

第十一课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主题变奏曲
音乐会上的三个曲目,一是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序曲,二是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的《海顿主题变奏曲》。

勃拉姆斯与巴赫、贝多芬合称德国音乐史上的“三B”。

勃拉姆斯写了很多优秀的室内乐,很少写标题音乐和歌剧。

标题音乐指大篇幅的器乐作品。

一、主题与变奏:
★示范曲目:勃拉姆斯《海顿主题变奏曲》/programs/view/l156sSSKA0s/
主题的框架模式A-C-E-C:A 前置句,C 后置句,E 扩展句,C 后置句,即开头、结束、扩展,结束,是
音乐主题的常用格式。

勃拉姆斯在这首变奏曲中的处理方式是|A-C|E-C|。

欣赏要点:节拍、调式,前置在哪里结束,后置从哪里开始。

有个位置的处理方式是用主音音高延长了很久,又来到低音部分延续,这是从风琴衍生而来的方法,我们
称之为持续音。

勃拉姆斯通过持续音让主音和弦扩展。

第五变奏,使用了很快的一二拍和细分的三拍以及切分音。

变奏非常大,主题完全被掩饰。

第七变奏,A-C-A,使用了复拍,即有两拍的时候另有三拍的细分。

勃拉姆斯着迷于变奏和节奏,会从|1-2-3|4-5-6|,变成|1-2|3-4|5-6|,即从二个三单元的拍子,变成三个二
单元的拍子,这种强调方式称希米奥拉节奏。

最后一个变奏有两个看点,其一是主题,其二是固定音型,固定音型指反复重现相同的乐句,勃拉姆斯在
此重复的是低音部,用三连音对比自己的基本拍子,持续音,减缓,减弱,到尾声。

二、回旋曲:
回旋曲的基本格式就是先主题音乐A,插入A`,再来主题音乐A,插入B,如此重复循环。

1、示范曲目:吉恩.约瑟夫.莫瑞特的回旋曲。

A(8 小节)-A`(8 小节)-B(X)(8 小节)-A(8 小节)-C(X)(20
小节)-A(8 小节)-A`(8 小节)
2、示范曲目:维瓦尔第的《春天协奏曲》:有两个主题AB,我们把两者合称为大A,大A-X-大A-X
-大A(变调)-X-大A(小调)
3、示范曲目:莫扎特的《圆号协奏曲》:A-B-A-C(小调)-A-B-A-coda 欣赏:以跳跃,离散,若干动机,到属音,回到A,变奏到C,换小调,上行模进,下行模进,下降,下
降,插入A,回到B,再回归A,假终止,终止。

4、示范曲目:斯汀的歌:A-B-A-C-A-B-A 的对称形状。

第十二课客席指挥:布鲁克青年交响乐团
听音乐演奏会时评价的内容一般是乐团的演绎、表现,而不是作曲者、创作时间和背景,曲式或作品的意
义。

此次音乐会上要演奏三首曲子,分别来自莫扎特、勃拉姆斯、贝多芬。

莫扎特作品为开幕曲,拉开音乐会的帷幕,激烈,凝练,情绪的缩影,引导听众步入音乐殿堂。

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让我们从容拥抱乡村,第一乐章在美丽的春日步行穿过树林,第二乐章是林中鸟鸣,
第三乐章是兴高采烈的农民,第四乐章是暴雨来临,第五乐章是感恩赞美诗。

勃拉姆斯的作品使我们感受如何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主题,一个主题可以有很多种极端的演绎方式。

*天才的理念起源于十九世纪,而贝多芬就是天才的原型。

14 分,首席指挥谈个人经历。

25 分,听音高游戏。

36 分,首席指挥指挥小提琴和巴松演奏的《费加罗的婚礼》片段。

44 分,长笛手演奏贝多芬田园第二乐章。

第十三课赋格:巴赫,比才和伯恩斯坦
赋格:富有智慧的曲式,源于古拉丁词,意为飞或飞翔。

赋格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固定的创作形式,即一个
声部先行,作为引导,然后另外一个声部跟进,赋格至少要有两个声部,也可多达二三十个声部,键盘乐
器谱成和演奏的赋格是最好的。

最伟大的赋格作品是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的前奏和赋格集,赋格的鼎盛时期在巴洛克时代。

赋格的形式:在赋格中,主旋律后所有部分各自为政,从而产生旋律配合。

赋格的开头部分称呈示部,模仿复调有两种,一种非常严格,称卡农,不很严格的叫赋格,我们称赋格中
的旋律为主题,,每个声部都会以该主题轮流进入,一个结束,另一个跟进。

之后再一个跟进,所有声部进
入,呈示部就到了尾声。

通常赋格中只有一个主题。

赋格的插句:通常用于转调,它使用了主题中的部分动机,通过转调,上下变化,来达到不同的调。

带转
调的插句,主题会有新的调。

赋格的插句等于奏鸣曲中的迷你发展部。

赋格的精确定义:开头呈现主题,之后每部分模仿主题的,由乐器演奏或人声演唱的,由二三或四部分构
成的曲子。

呈示部由自由对位的转调乐段构成,即插句,还包含主题进一步的表现,最后以强烈的语调结
束。

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赋格结尾有两个有趣之处:
一是使用了大三和弦,一个大调的结尾,乐理中称皮卡迪三度,意为锐利的,尖锐的。

二是使用了持续音,
即低音部持续一个音,并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巴赫在音乐史上亦是一个伟大的风琴师。

示范曲目:乔治·比才的赋格段。

赋格段是嵌入另一种曲式的赋格。

示范曲目:伯恩斯坦的《前奏,赋格和爵士即兴》。

双重赋格:呈示部已经有了一个赋格主题,通过第二主题展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呈示部
叠奏:设计一个赋格主题,用间隔一定音程来代替连续,一段叠在另一段上面,示范曲目:巴赫的另一个赋格(曲目名未知) 00:46 分
/v_show/id_XOTM4MTgxMDQ=.html
*听赋格实际上就是要区分不同的段落,区分带有主题的段落,以及没有主题的插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