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有机整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有机整合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使音乐课变得更有趣、更形象、更生动,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课程整合,就是把各种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音乐教育中去,是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
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合,将给音乐学科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论文关键词: 信息技术学科音乐有机整合正
文:
小学音乐课堂要想打造生动趣味的教学效果,就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运用媒体创设情境、结合课件简介作品、引入网络辅助教学,巧妙结合这些有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展开有效的教学,实现课堂学习的高效性。
现代信息技术对音乐的课堂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既能生动课堂内容,又能拓宽学习范围,对深入探究音乐作品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是现代化音乐课堂不能缺少的专业教学模式。
课程整合,就是把各种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音乐教育中去,
是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
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合,将给音乐学科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当前科技发展异常迅猛,每个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不断学习。
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利用多种媒体组合,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参与和学习积极主动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师首先通过自学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给学生提供自学条件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把现代教育技术与音乐学科进行整合,可以改变教材的观念和形式,改变教学环境、手段和方法,变革教学模式,有利于面向全体同学发展个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此,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紧迫的。
一、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展现趣味课堂导入
小学音乐教学要体现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打造课堂的高效性,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来创设课堂情境,用趣味的情境创设来导入课堂,以此来有效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较好的老师”,有了兴趣的引导,课堂教学的开展才能更加的顺利,为此,运用多媒体来进行趣味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
在学习歌曲《哦,十分钟》时,教师就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巧妙运用多媒体创设了趣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创
设的情境当中,感知音乐作品的欢乐情绪,体验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为全面学习歌曲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结合歌曲的主题内容,制作了生动趣味的 MTV,抓拍了学生们课下玩耍游戏的情境,将它作为课堂导入的音乐,在学习之前进行播放。
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歌曲的欢乐情绪,教师在播放视频录像的时候,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互动的表演,让学生结合视频中播放的欢乐场景,进行现场的游戏表演互动,营造课下快乐无限的美好时光。
在多媒体教学的配合下,教师展现了趣味生动的课堂导入,让学生在新颖的导入中,有效的激发了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为接下来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音乐教师为了有效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巧妙结合多媒体,进行趣味的课堂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在媒体创设的欢乐氛围中,感知课下玩耍的那种愉悦情绪,并结合现场的游戏互动,来真切体会下课十分钟的快乐,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当中。
把现代教育技术与音乐学科进行整合,可以改变教材的观念和形式,改变教学环境、手段和方法,变革教学模式,有利于面向全体同学发展个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此,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紧迫的。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广阔的空间,更为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根据这几天的学习以及自身的教学实践和观察思考,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合理、
适时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宽松、民主、活跃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地、活泼地选择、吸收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审美意识,真正做到“我选择、我喜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音乐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声形并茂地以声传情、以形达意,不仅可调动学生的情感,活跃他们的思维,而且能创造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其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从而使教学寓教于乐。
二、结合课件简介作品,辅助教学深入探究
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学习的时候,要针对音乐作品展开深入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的情感内涵。
为了达到深入探究的良好效果,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运用生动的课件,引入相关的视频资料,展开有效的教学,让学生在趣味生动的课件学习中,轻松了解作品,深入感知情感,达到课堂教学的较佳效果。
在学习歌曲《红星歌》时,教师在课堂的学习中就结合多媒体展开了音乐作品的全面学习。
首先教师将有关《红星歌》的电影《闪闪的红星》的精彩视频片段带到课堂中,引导学生结合影片的欣赏,进行歌曲创作背景的知识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创作者的创作初衷,激发学生歌唱中情感的投入。
随后音乐教师会针对歌曲的创作故事展开生动的讲解,讲解中教师会巧妙结合事先做好的课件资料,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有关这首歌曲的相
关知识,这首《红星歌》是由邬大为和魏宝贵作词,著名作曲家傅庚辰作曲,合作创作的一首优秀音乐作品。
1973 年夏天,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作曲家傅庚辰邀请两位词作者为影片《闪闪的红星》写下了这首主题歌歌词。
影片播出后,这首主题曲迅速唱红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1981 年,这首歌荣获全国少儿歌曲创作一等奖,并且被编入小学生音乐教材,成为家喻户晓的一首经典之作。
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全面介绍,辅助教学深入探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的巧妙运用,让音乐作品的学习更加的生动具体,音乐教师将有关音乐作品的简介及相关内容,制作成幻灯及视频,帮助学生更加深如的探究音乐作品,为情感歌唱做好充足的准备。
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
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
采用 CAI 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所谓课程整合,就是把各种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音乐教育中去。
是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
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合,将给音乐学科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教育教学也只有真正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和手段,把当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应用到教学中去,才能让我们的教育事业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否则就不能与时俱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传统的板书、图画用投影机,范唱、音乐用录音机,各种电影、动画片用录像机、电视机,不仅牵扯电教设备多,而且掌握起来难度大,使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电教手段望而生畏,各种设备的转换又耗费大量时间,而多媒体的运用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
三、引入网络辅助教学,拓宽课堂学习范围
音乐的学习要紧密结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体现其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气息。
为了更好的发挥信息技术的先进作用,教师将网络教学带到课堂中,帮助学生感知更加广阔、更加快捷方便的音乐教学。
教师巧妙运用网络的灵活性带动课堂的生动性,拓宽了学生学习的范围,实现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学习歌曲《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时,音乐教师在课堂的拓展环节就巧妙的引入了网络,用网络平台去拓宽学生学习的范围,达到了高效教学的目的性。
《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是一首赞美妈妈的歌,其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心中对妈妈的爱,让他们学会感恩、学会尊敬,并学会表达,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心中对妈妈的那份情感,教师借助网络搜集有关妈妈主题的歌曲,并鼓励学生去跟唱或者表演。
有关妈妈主题的歌网络上有很多,如《烛光里的妈
妈》《妈妈的吻》《母亲》《听妈妈的话》等等。
对于周杰伦的
《听妈妈的话》这首歌,尤其被学生们所熟知和喜爱,为此教师可以
引导学生进行集体的跟唱,还可以找个别学生到前边去表演,用这
样的方式去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对母亲爱
的表达。
网络是现代化教学应该科学利用的有效平台,教师应该将
其引入教学当中,实现音乐教学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通过网络的拓展,来丰富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全面的学习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和
思维。
传统的音乐教学重知识、重技能,轻艺术、轻体验,关注点单一,学生被动地参与,兴趣寡然,很难在短时间里真正体会音乐作
品所表达的内在情感。
不能在此有所突破,学生就无法理解音乐作
品的真正内涵,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欣赏和
音乐创造能力。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里
尽快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及文化艺术修养。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有机整合,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
与活力。
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
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而这样的环境正是
创建新型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强大的搜索、交互功能,构建协作式音乐学
习环境。
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融合,为实现音乐协作学习提供了
良好的技术基础和环境支持,而计算机网络技术扩充了协作
的范围。
有时,学生需要通过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一项音乐任务。
学生在小组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合作,相互帮助,在沟通和协作中,逐步形成对音乐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完成音乐学习任务。
例如:在“我眼中的贝多芬”主题活动中,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
课前,各小组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完成对音乐家贝多芬的生平、故事、艺术成就等相关资料的检索,经过选择和分析,整合音乐学习任务。
有的小组还制作了 PPT,完成音乐学习任务。
课间,各小组与其他小组、教师共同探讨对贝多芬及其主要音乐作品的了解与分析,加深对贝多芬及其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这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及责任心等方面的培养。
巧妙运用网络的即时交互功能,营造平等对话的交流式音
乐学习氛围。
交流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没有交流的音乐学习是被动而枯燥的。
更重要的是,交流加深了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取、记忆与保持的程度。
信息技术提供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教师与家长等的交流平台和人机交互平台,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将信息技术作为音乐学习交流的一个平台,可便于学生随
时随地以不同方式与教师、同学、家长等进行交流,赋予学生开辟个人音乐专题的权利,使之能在课后探讨音乐课的形式、音乐教学的内容、音乐教师的优缺点、音乐学习上的问题等。
利用 QQ、微信等即时聊天工具,建立音乐学习交流群,方便学生即时交流音乐学习情况,传递学习资料。
还可在专题音乐学习网站设置 BBS 板块以供留言,或者在课间课后,教师引导学生沟通,师生、生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
由此,师生共享合作学习的喜悦。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课程的有效融合,使音乐学科教学发生了巨大变革:学习音乐显性知识及技能的培养变革为学习音乐隐性知识、能力的掌握和学习音乐能力的培养,音乐记忆学习变革为音乐感受、音乐体验学习,注重音乐活动结果变革为注重音乐活动过程及创意。
它使音乐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总之,在小学音乐的课堂中,教师要巧妙的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要利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实现小学音乐的高效课堂。
帮助小学生在多媒体营造的教学情境中感知趣味、在多媒体课件的作品简介中深入探究、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引入中拓宽学习,引导小学生真正体验现代化音乐教学的无限生动。
通过学习与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有机整合,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校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将得以更加广泛的应用,每一位音乐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
思想和理论,不断地更新观念,协调好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关系,掌握并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来推动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担负
起创新教育的重任,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设轻松、愉悦的气氛,展现优美形象的效果,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的发展。
湖北省利川市东城办事处白鹊山小学
崔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