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高二(上)月考化.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二(上)月考化
学试卷(11月份)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54分)
1.室内装潢和家具挥发出来的甲醛是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已知,甲醛易溶于水,常温下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温度超过20℃时,挥发速度加快.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入住前房间内保持一定温度并通风
B.装修尽可能选择在温度较高的季节
C.请环境监测部门检测室内甲醛含量低于国家标准后入住
D.紧闭门窗一段时间后入住
2.由羟基分别跟下列基团相互结合所构成的化合物中,属于醇类的是()
A.B.C
6H
5
﹣C.D.
3.下列各对物质,互为同系物的是:()
A.H
3C﹣CH=CH
2
与B.与
C.HCOOCH
3与CH
3
COOH D.与
4.向平衡CH
3COOH+C
2
H
5
OH CH
3
COOC
2
H
5
+H
2
O中,加入C
2
H
5
18OH,则平衡后含有18O的物
质有()
A.1种B.2种C.3种D.4种
5.检验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存在的实验步骤、操作和顺序正确的是()
①加入AgNO
3溶液②加入NaOH溶液③加入适量HNO
3
④加热煮沸一段时间⑤冷却.
A.②④⑤③①B.①②④C.②④①D.②④⑤①6.欲得到较纯一氯代烃的方法是()
A.乙烷与Cl
2发生取代反应B.乙烯与Cl
2
发生加成反应
C.乙烯与HCl发生加成反应D.乙炔与HCl发生加成反应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B.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C
2H
6
、C
2
H
4
的沸点和熔点高
C.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和皂化反应互为逆反应
8.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刚开始滴入NaOH溶液会出现分层现象,用水浴加热后分层现象逐渐消失的是()
A.乙酸 B.乙酸乙酯 C.苯D.汽油
9.将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铜片质量增加的是()
A.硝酸 B.无水乙醇 C.石灰水D.盐酸
10.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②乙醇和丁醇⑧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11.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
A.
实验室制备及收集乙烯B.
石油分馏
C.
实验室制硝基苯D.
实验室制乙炔
12.化学反应经常伴随着颜色变化,下列有关反应的颜色变化正确的是:
①蛋白质遇浓硝酸﹣黄色②淀粉溶液遇单质碘﹣蓝色③溴化银见光分解﹣白色④热的氧化铜遇乙醇﹣绿色⑤新制氯水久置后﹣无色⑥苯酚在空气中氧化﹣粉红色()A.①②③⑤ B.②④⑤C.①②⑤⑥ D.②③⑥
1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
2
,使乙烯转化成液态二氯乙烷而与乙烷分离B.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C.除去CO
2中少量的SO
2
: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D.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14.要将转化为应选用的试剂是()
A.盐酸 B.硫酸 C.烧碱 D.二氧化碳和水
1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羟基的化合物一定属于醇类
B.酚和醇都含有羟基,但其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
C.分子中含有苯环和羟基的化合物一定是酚
D.Na
2SO
3
、Na
2
O
2
、苯酚久置于空气中,颜色均有变化
16.下列饱和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
2
气体,溶液不会变挥浊的是()
A.NaAlO
2溶液B.Na
2
SiO
3
溶液C.苯酚钠溶液D.CaCl
2
溶液
17.莽草酸是一种合成治疗禽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鞣酸存在于苹果、生石榴等植物中.下列关于这两种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酸都不能与溴水反应
B.两种酸遇三氯化铁溶液都显色
C.鞣酸分子与莽草酸分子相比多了两个碳碳双键
D.等物质的量的两种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的量相同
18.白黎芦醇:广泛存在于食物中,它可能具有抗癌性,能与1mol
该化合物起反应的Br
2或H
2
的最大用量分别为()
A.1mol,7mol B.3.5mol,7mol C.3mol,6mol D.6mol,7mol
二、填空题
19.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以下问题:
(1)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方法是:将,然后轻轻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
(2)加入浓硫酸的目的是:.
(3)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
(4)若实验中反应温度不当,使反应温度维持在140℃左右,此时副反应的主要有机产物是.
(5)与书中采用的实验装置的不同之处是:本实验采用了球形干燥管代替了长导管,并将干燥管的末端插入了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在此处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有:①,②.
20.从环己烷可制备1,4﹣环己二醇,下列有关7步反应(其中无机产物都已略去),其中有2步属于取代反应,2步属于消去反应,3步属于加成反应.试回答:
(1)反应和
属于取代反应.
(2)请写出反应②和⑥的化学方程式;.
(3)化合物的结构简式:B ,C .
(4)反应④所用试剂和条件是.
21.如表是A、B、C、D、E五种有机物的有关信息;
A B C D E
①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②比例模型为:
③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
C ①由C、H两种元素
组成;
②球棍模型为:
①由C、H、O三
种元素组成;
②能与Na反
应,但不能与
NaOH溶液反应;
③能与E反应
生成相对分子
质量为100的
酯.
①相对分
子质量比
C少2;
②能由C
氧化而
成;
①由C、H、O三种
元素组成;
②球棍模型为:
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生成物的名称叫做;写出在一定条件下,A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A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生成分子F,F在分子组成和结构上相似的有机物有一大类(俗
称“同系物”),它们均符合通式C
n H
2n+2
.当n= 时,这类有机物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
(3)B具有的性质是(填号):①无色无味液体、②有毒、③不溶于水、④密度比水大、⑤与酸性KMnO
4
溶液和溴水反应褪色、⑥任何条件下不与氢气反应;写出在浓硫酸作用下,B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C与E反应能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酯,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5)写出由D还原生成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三、填空题
22.用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以下问题:
(1)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方法是:将,然后轻轻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
(2)加入浓硫酸的目的是:.
(5)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
(6)若实验中反应温度不当,使反应温度维持在170℃左右,此时发生副反应的方程式是.
(5)与书中采用的实验装置的不同之处是:本实验采用了球形干燥管代替了长导管,并将干燥管的末端插入了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在此处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有:①,②.
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二(上)
月考化学试卷(11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54分)
1.室内装潢和家具挥发出来的甲醛是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已知,甲醛易溶于水,常温下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温度超过20℃时,挥发速度加快.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入住前房间内保持一定温度并通风
B.装修尽可能选择在温度较高的季节
C.请环境监测部门检测室内甲醛含量低于国家标准后入住
D.紧闭门窗一段时间后入住
【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分析】根据甲醛有毒,能溶于水,是一种大气污染物,温度高时挥发速度加快;
【解答】解:A、入入住前房间内保持一定温度并通风,这样可以使甲醛尽快挥发掉,故A 正确;
B、选择在温度较高的季节装修,房间可以使甲醛尽快挥发掉,故B正确;
C、检测室内甲醛含量低于国家标准后再入住,这样可以防止甲醛危害人体健康,故C正确;
D、紧闭门窗不利于甲醛的排出,危害人体健康,故D错误;
故选:D.
2.由羟基分别跟下列基团相互结合所构成的化合物中,属于醇类的是()
A.B.C
6H
5
﹣C.D.
【考点】烃的衍生物官能团.
【分析】醇类概念:分子中含有跟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结合的羟基的化合物叫做醇.【解答】解:A、﹣OH与CH
3
CO﹣相连时,构成了﹣COOH,是酸类,故A错误;
B、﹣OH与C
6H
5
﹣相连时,是酚类,故B错误.
C、﹣OH与时,是羟基连在苯环侧链上,是醇,故C正确;
D、﹣OH与时,是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是酚类,故D错误;故选C.
3.下列各对物质,互为同系物的是:()
A.H
3C﹣CH=CH
2
与B.与
C .HCOOCH 3与CH 3COOH
D .与
【考点】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
【分析】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互为同系物的物质满足以下特点: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似、分子式通式相同、分子式不同;如果含有官能团,则含有的官能团种类及数目必须完全相同.
【解答】解:A .H 3C ﹣CH=CH 2与结构不同,前者含碳碳双键,后者不含,二者一定不属于同系物,故A 错误;
B .与,前者羟基和苯环直接相连,属于酚类,后者羟基和侧链相连属于醇类,结构不同,一定不属于同系物,故B 错误;
C .HCOOCH 3与CH 3COOH ,前者含酯基,后者含羧基,官能团不同,分子式相同,属于同分异构体,不属于同系物,故C 错误;
D .与,两者含官能团相同,二者结构相似,分子间相差1个CH 2原子团,二者都属于酚类的同系物,故D 正确;
故选D .
4.向平衡CH 3COOH+C 2H 5OH CH 3COOC 2H 5+H 2O 中,加入C 2H 518OH ,则平衡后含有18O 的物质有(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考点】聚合反应与酯化反应.
【分析】根据酯化反应的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反应中乙醇只是失去氢原子,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反应后的乙酸乙酯中含有18O 原子,据此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在CH 3COOH+C 2H 5OH CH 3COOC 2H 5+H 2O 中,乙醇会失去氢原子,乙醇中的氧原子不会变化,所以在加入一定量的C 2H 518OH ,当重新达到平衡时,18O 原子应存在于乙醇和乙酸乙酯中,
故选B .
5.检验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存在的实验步骤、操作和顺序正确的是( )
①加入AgNO 3溶液 ②加入NaOH 溶液 ③加入适量HNO 3④加热煮沸一段时间 ⑤冷却.
A .②④⑤③①
B .①②④
C .②④①
D .②④⑤①
【考点】有机物(官能团)的检验.
【分析】检验溴乙烷中溴元素,应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最后加入硝酸酸化,加入硝酸银,观察是否有黄色沉淀生成;
【解答】解:检验溴乙烷中溴元素,应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最后加入硝酸酸化,加入硝酸银,观察是否有黄色沉淀生成,所以操作顺序为②④⑤③①,故答案为:②④⑤③①;
6.欲得到较纯一氯代烃的方法是( )
A .乙烷与Cl 2发生取代反应
B .乙烯与Cl 2发生加成反应
C .乙烯与HCl 发生加成反应
D .乙炔与HCl 发生加成反应
【考点】卤代烃简介.
【分析】欲得到较纯净的一氯乙烷(CH 3﹣CH 2Cl ),即不能有其他产物产生,则乙烯与HCl 发生加成反应即可,且没有副产物,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 .乙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产物复杂,即副产物很多,比如二氯乙烷等,制取的氯乙烷不纯,故A 不选;
B .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氯乙烷,故B 不选;
C .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烷,且没有副产物,方法最好,故C 选;
D .乙炔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若1mol 乙炔与2molHCl 加成,则产物不唯一,故D 不选; 故选C .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B .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
C 2H 6、C 2H 4的沸点和熔点高
C .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D .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和皂化反应互为逆反应
【考点】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A .料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
B .乙醇和乙酸常温下为液体,
C 2H 6、C 2H 4常温下为气体;
C .乙醇可以发生催化氧化,乙醇与乙酸都可以燃烧;
D .酯化反应和皂化反应需要的条件不同,物质不同,二者不是互为逆反应.
【解答】解:A .料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故A 正确;
B .乙醇分子之间、乙酸分子之间都存在氢键,乙醇和乙酸常温下为液体,
C 2H 6、C 2H 4常温下为气体,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C 2H 6、C 2H 4的沸点和熔点高,故B 正确;
C .乙醇可以发生催化氧化,乙醇与乙酸都可以燃烧,燃烧属于氧化反应,故C 正确;
D .乙醇和乙酸之间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水解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盐与水,与酯化反应的条件不同,物质不同,二者不互为逆反应,故D 错误; 故选D .
8.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刚开始滴入NaOH 溶液会出现分层现象,用水浴加热后分层现象逐渐消失的是( )
A .乙酸
B .乙酸乙酯
C .苯
D .汽油
【考点】酯的性质.
【分析】有机物刚开始滴入NaOH 溶液会出现分层现象,说明该有机物不溶于水、冷的NaOH 溶液;用水浴加热后分层现象逐渐消失,说明该有机物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易溶于水的物质,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A.乙酸刚开始滴入NaOH溶液,乙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乙酸钠和水,乙酸钠易溶于水,所以刚开始滴入NaOH溶液不会出现分层现象,故A错误;
B.乙酸乙酯不溶于水,也不与冷的NaOH溶液反应,用水浴加热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
CH
3COOC
2
H
5
+NaOH CH
3
COONa+C
2
H
5
OH,乙酸钠、乙醇易溶于水,分层现象逐渐消失,故B正
确;
C.苯不溶于水,也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滴入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时分层现象不会消失,故C错误;
D.汽油是多种烃的混合物,不溶于水,也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刚开始滴入NaOH溶液会出现分层现象,用水浴加热后分层现象不会消失,故D错误;
故选B.
9.将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铜片质量增加的是()
A.硝酸 B.无水乙醇 C.石灰水D.盐酸
【考点】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
【分析】先根据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生成CuO,质量增加,然后考虑表面的氧化铜与选项中的物质是否反应,确定铜片质量如何变化.
【解答】解:A、因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生成CuO,质量增加,将它投入硝酸中,发生反
应:CuO+2HNO
3═Cu(NO
3

2
+H
2
O,Cu2+进入溶液,铜片的质量会减小,故A错误;
B、因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生成CuO,质量增加,将它投入无水乙醇中,发生反应:
CH
3CH
2
OH+CuO﹣→CH
3
CHO+H
2
O+
Cu,又恢复为铜,铜片的质量不变,故B错误;
C、因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生成CuO,质量增加,将它投入石灰水中,氧化铜不与石灰水反应,铜片质量增加,故C正确;
D、与A同理,铜片的质量会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10.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②乙醇和丁醇⑧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分析】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互溶且沸点不同的液体分离采用蒸馏的方法;
分液是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的方法.
【解答】解:①乙酸乙酯和水不溶,所以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也不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②乙醇和丁醇是互溶的两种液体,沸点相差较大,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
③向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中加入萃取剂四氯化碳后,溴单质会溶解在四氯化碳中,四氯化碳和水互不相溶而分层,然后分液即可实现二者的分离;
故选:C.
11.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
A.
实验室制备及收集乙烯B.
石油分馏
C.
实验室制硝基苯D.
实验室制乙炔
【考点】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乙炔炔烃;石油的分馏.
【分析】A.接近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的气体,即使和空气不反应,也不能用排空气集气法收集,乙烯的密度与空气接近;
B.温度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水的进出方向错误;
C.实验室用浓硝酸和苯在浓硫酸作用下制备硝基苯,,
制取硝基苯的温度是50﹣60℃,据此分析解答;
D.实验室利用碳化钙与水反应制取乙炔,此反应大量放热,会损坏启普发生器,生成的氢氧化钙是糊状物,会堵塞反应容器.
【解答】解:A.常温下,虽然乙烯和空气不反应,但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接近于空气,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烯难溶于水,需用排水法收集,故A错误;
B.蒸馏时,温度计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测蒸气的温度,为充分冷凝,应从下端进水,上端出水,故B错误;
C.苯和硝酸沸点较低,易挥发,用长玻璃导管冷凝,制硝基苯的温度是50﹣60℃,水浴加热可以使反应物受热均匀,并且温度容易控制,图示装置正确,故C正确;
D.电石成分为碳化钙,实验室利用碳化钙与水反应制取乙炔,此反应大量放热,会损坏启普发生器,生成的氢氧化钙是糊状物,会堵塞反应容器,故不可利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故D 错误.
故选C.
12.化学反应经常伴随着颜色变化,下列有关反应的颜色变化正确的是:
①蛋白质遇浓硝酸﹣黄色②淀粉溶液遇单质碘﹣蓝色③溴化银见光分解﹣白色④热的氧化铜遇乙醇﹣绿色⑤新制氯水久置后﹣无色⑥苯酚在空气中氧化﹣粉红色()A.①②③⑤ B.②④⑤C.①②⑤⑥ D.②③⑥
【考点】食物中淀粉、蛋白质、葡萄糖的检验;氯气的化学性质;卤化银;乙醇的化学性质;苯酚的化学性质.
【分析】①蛋白质遇浓硝酸生成黄色的硝基化合物;②淀粉遇碘变蓝色;③溴化银分解生成单质银,为黑色粉末;④在加热条件下氧化铜与乙醇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单质铜,为红色;⑤久置氯水不稳定,生成次氯酸分解,最终无色;⑥苯酚在空气中被氧化为粉红色的对苯醌.【解答】解:①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正确;
②淀粉溶液遇单质碘显蓝色,正确;
③溴化银见光分解不是白色,而是黑色;
④热的氧化铜遇乙醇不是绿色,而是红色;
⑤新制氯水久置后呈无色,正确;
⑥苯酚在空气中氧化呈粉红色,正确;
故选C.
1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
2
,使乙烯转化成液态二氯乙烷而与乙烷分离B.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C.除去CO
2中少量的SO
2
: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D.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
2
不能除去乙烯,应把混合气体通过溴水除去,故A错误;
B、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乙酸乙酯会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起不到除杂的作用,故B错误;
C、除去CO
2中少量的SO
2
: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二氧化碳也会和碳酸钠反
应被吸收,被提纯物质反应,故C错误;
D、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乙酸和氧化钙反应生成醋酸钙,乙醇不反应,通过蒸馏控制沸点把乙醇蒸馏出来,符合除杂原则,故D正确;
故选D.
14.要将转化为应选用的试剂是()
A.盐酸 B.硫酸 C.烧碱 D.二氧化碳和水
【考点】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
【分析】先根据两种有机物的不同,酚钠与所选试剂反应,但羧酸钠与所选试剂不反应,利用强酸制取弱酸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解:A、盐酸的酸性比酚和羧酸的酸性都强,所以盐酸和反应生成邻羟基苯甲酸,得不到邻羟基苯甲酸钠,故A错误.
B、硫酸的酸性比酚和羧酸的酸性都强,所以盐酸和反应生成邻羟基苯甲酸,得不到邻羟基苯甲酸钠,故B错误.
C、氢氧化钠和都呈碱性,氢氧化钠和不反应,故C错误.
D、碳酸的酸性大于酚的酸性小于羧酸的酸性,所以二氧化碳和水能与酚钠反应生成酚,和羧酸钠不反应,所以二氧化碳和水能将转化为,故D正确.故选D.
1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羟基的化合物一定属于醇类
B.酚和醇都含有羟基,但其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
C.分子中含有苯环和羟基的化合物一定是酚
D.Na
2SO
3
、Na
2
O
2
、苯酚久置于空气中,颜色均有变化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反应的综合应用.【分析】A.﹣OH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为酚;
B.酚与醇中﹣OH连接的烃基不同;
C.分子中苯环、羟基不一定直接相连;
D.Na
2SO
3
被氧化生成Na
2
SO
4
,均为白色固体.
【解答】解:A.﹣OH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为酚,﹣OH与脂肪烃基相连的为醇,故A 错误;
B.酚与醇中﹣OH连接的烃基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故B正确;
C.分子中苯环、羟基不一定直接相连,如苯甲醇中苯环、﹣OH之间为亚甲基,故C错误;
D.Na
2SO
3
被氧化生成Na
2
SO
4
,均为白色固体,而Na
2
O
2
、苯酚久置于空气中,颜色均有变化,
故D错误;
故选B.
16.下列饱和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
2
气体,溶液不会变挥浊的是()
A.NaAlO
2溶液B.Na
2
SiO
3
溶液C.苯酚钠溶液D.CaCl
2
溶液
【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
【分析】A.偏铝酸钠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
B.硅酸钠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和碳酸氢钠;
C.苯酚钠溶液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
D.盐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解答】解:A.偏铝酸钠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氢氧化铝为沉淀,溶液变浑浊,故A不选;
B.硅酸钠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和碳酸氢钠,产生硅酸沉淀,溶液变浑浊,故B不选;
C.苯酚钠溶液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苯酚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溶液变浑浊,故C不选;
D.盐酸的酸性强于碳酸,依据强酸制备弱酸的规律,二氧化碳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不会产生沉淀,溶液不会变浑浊,故D选;
故选D.
17.莽草酸是一种合成治疗禽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鞣酸存在于苹果、生石榴等植物中.下列关于这两种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酸都不能与溴水反应
B.两种酸遇三氯化铁溶液都显色
C.鞣酸分子与莽草酸分子相比多了两个碳碳双键
D.等物质的量的两种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的量相同
【考点】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
【分析】A、有机物中的官能团决定性质,碳碳双键能和溴水加成;
B、酚遇三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苯环中没有碳碳双键;
D、羟基、羧基均能和钠反应放出氢气.
【解答】解:A、莽草酸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故A错误;
B、莽草酸中不含苯环,无酚羟基,遇三氯化铁溶液不会发生显色反应,故B错误;
C、苯环中没有碳碳双键,是一种介于双键和单键之间的特殊键,故C错误;
D、羟基、羧基均能和钠反应放出氢气,并且1mol的羟基和1mol的羧基于钠反应产生的氢气量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18.白黎芦醇:广泛存在于食物中,它可能具有抗癌性,能与1mol
该化合物起反应的Br
2或H
2
的最大用量分别为()
A.1mol,7mol B.3.5mol,7mol C.3mol,6mol D.6mol,7mol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分析】有机物中含有酚羟基,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其中苯环、碳碳双键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分子中共含有3个酚羟基,1mol该化合物可与5mol溴发生取代反应,含有1个碳碳双键,则1mol该化合物可与1mol溴发生加成反应,共消耗6mol溴;
分子中含有2个苯环,1个碳碳双键,则1mol该化合物可与7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