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验交流
Exchange experience
第 70 页
2021/1 (上) 总第354期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文/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 彭丽;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临床医学院 郭玉楠
【摘要】针对内蒙古民族大学2014-2016级医学类大学生进行阅读调查分析,随机发放电子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2份。

69.52%的学生会选择在线阅读或者在网络上下载资源进行阅读,只有11.30%的同学选择自己购买,这是互联网发展的趋势,89.04%的学生认为应该多读书,阅读态度很端正。

但就45.21%学生阅读目的是为了考试,选择教材和休闲娱乐类的较多,分别占34.93%和32.88%。

每天花在阅读上的时间主要集中于1-3小时,占55.82%,53.42%的调查学生习惯于在睡前阅读。

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以手机、电子书等网络途径为主的阅读,传统的以纸媒为主的阅读文本和方式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本研究通过对高校大学生进行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其阅读现状和形成机制,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阅读现状;分析研究现代社会处于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人才素质竞
争的时代,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阅读是有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之一。

在目前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带来了全新的阅读革命,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互联网环境中的阅读具有信息量较大、获取信息便捷等优势。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当代大学生无论是学习环境还是生活环境都较以往发生了巨大变化。

大学生的阅读状况经历着怎样的变化,呈现着怎样的趋势,需要对大学生数字阅读习惯、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阅读方式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了解,获取大学生数字阅读习惯的相关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研究,从而寻找优化大学生阅读的方法,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研究内容
(一)调查对象。

本课题于2019年3月-7月,针对内蒙古民族大学2014-2016级医学类大学生进行阅读调查分析,随机发放电子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2份。

(二)调查内容。

整个调查问卷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主要包含被调查者的性别、民族、专业和年级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二部分包括大学生的阅读态度和动机、阅读类型和内容、阅读时间和频率、阅读量、阅读方式和载体等设计。

第三部分为主观题构成,影响大学生阅读的因素,被调查者对于纸质阅读、电子阅读的看法和建议等。

二、结果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中,女生多于男生,分别占56.26%和43.84%;汉族学生占46.92%,少数民族学生占比为53.08%,其中蒙古族占42.12%;大三、
大四、大五学生占比分别为27.74%、34.93%、37.33%;临床专业学生居多,占71.58%,检验专业和护理专业学生分别占12.33%和16.09%。

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二)阅读目的、态度和方式。

数据显示,89.04%的学生认为应该多读书,就阅读目的这一问题,休闲娱乐和考试所需占到总体样本的72.95%,扩大知识面和兴趣爱好分别占总样本的16.78%和10.27%;阅读作用方面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和开阔眼界思维更发散分别占32.88%和29.45%;69.52%的同学网上下载资源或在线阅读,只有11.30%的同学选择自己购买;阅读种类方面选择教材和休闲娱乐类的较多,分别占34.93%和32.88%。

见表2。

(三)阅读时长、阅读量和阅读时间段。

在对阅读时长的调查中,每天阅读3小时以上的比例为13.7%,阅
读1-3小时的比例最高,占55.82%,阅读时长低于1小时的比例为29.45%,几乎不阅读的同学占比仅为1.03%。

从阅读量上看,每个月读1-2本书的比例为73.98%,读3-4本的比例占19.18%,读4本以上的仅占3.42%。

53.42%的同学喜欢在睡前阅读,在下午、上午和清晨阅读的同学分别占19.18%、14.38%和13.02%。

见表3。

表2 调查对象阅读态度和方式
表3 阅读时长、阅读量和阅读时间段
(四)阅读认知及影响阅读因素。

63.70%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阅读,针对186进行调查影响阅读的障碍,认为功课忙,没有足够时间的占40.32%,找不到感兴趣的书籍的占30.65%,觉得没有好的阅读环境影响阅读是占17.74%,不喜欢或不习惯阅读的占11.29%;在提高阅读兴趣的调查中,认为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引导大家读书有益于提高阅读兴趣的占59.93%,认为减少学业压力,增加阅读时间的占29.11%,建议将读书作为学习任务纳为学分考评的占10.96%。

见表4。

表4 阅读认知及影响阅读因素
三、讨论
(一)阅读略显功利化、单一化。

数据显示,89.04%的学生认为应该多读书,阅读态度很端正。

但就阅读目的这一问题,考试所需占比最高,为45.21%,大学的学习生活与各种各类考试密不可分,比如计算机、英语等级类、考研等考试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阅读目的,但是为了通过考试的阅读略显功利化,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就业竞争也是使大学生读书目的越来越实际的原因之一。

他们是从高考的千军万马中冲杀出来的,已经习惯了考什么学什么,因而他们在读书之前总是先考虑这本书对自己是否实用,显得十分急功近利,这种功利化的被动的阅读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而阅读种类方面选择教材和休闲娱乐类的较多,分别占34.93%和32.88%,选择课外文学读物最少,占2.74%,说明一部分学生的阅读方向有所偏颇,学生仅限于教材和辅导书,将会导致“阅读养分”不均衡,无法从课外读物中充实和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调查显示69.52%的学生会选择在线阅读或者在网络上下载资源进行阅读,只有11.30%的同学选择自己购买,这是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以手机、电子书等网络途径为主
的阅读,传统的以纸媒为主的阅读文本和方式正面临
第 71 页
2021/1 (上) 总第354期
经验交流
Exchange experience
第 72 页
2021/1 (上) 总第354期
着巨大的挑战。

另外,这一问题也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的阅读方式由精读、细读到泛读的转变,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纸质阅读的限制和束缚,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和范围在不断地扩大,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阅读方向,提高阅读效率。

(二)阅读时间短,阅读时间段欠合理。

在对阅读时长的调查中,当代大学生每天花在阅读上的时间整体较短,主要集中于1-3个小时内的占55.82%,阅读时长低于1小时的比例为29.45%,几乎不阅读的同学占比仅为1.03%,这部分学生比例也不容小觑,表明大学生这一群体对阅读的兴致不高、兴趣不浓。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阅读方式在转变,但新媒体的大众化、广泛化的传播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

不少同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比如有时候是想静心阅读,可手机、电脑、平板等移动设备打乱了阅读的计划,随着越来越多APP的开发,于是有了众多的“低头族”和“追剧党”的产生,阅读在大学生心中的分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53.42%的调查学生习惯于在睡前阅读,这一阅读习惯对提高阅读效率并没有帮助:一方面,人的大脑的经历一天的工作后,睡前的记忆能力不及清晨,这样的阅读会降低阅读效率;另一方面,夜晚由于光线的限制,阅读时间过久会影响学生的视力,所以不提倡学生在睡前阅读。

(三)阅读易受外界影响。

63.70%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阅读,说明大部分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阅读时间少,为了究其原因,我们针对这186进行调查影响阅读的原因,认为功课忙,没有足够时间的占40.32%,找不到感兴趣的书籍的占30.65%,觉得没有好的阅读环境影响阅读的占17.74%,不喜欢或不习惯阅读的占11.29%;说明学生没有对阅读产生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甚至不喜欢阅读,一方面,可能与医学类大学生的学业较重,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有关;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休闲娱乐活动的多样化,使得大学生们不再满足象牙塔里单调的读书生活,他们的业余时间被各种娱乐活动所占据。

除此之外,大学校园中的人际交往也日益丰富,各种老乡会、学生社团活动层出不穷,这让刚刚从高压式应试教育禁锢中挣脱出来的大学生们眼前一亮,不觉陶醉其间、乐此不疲,如此一来,阅读时间更为大大减少。

四、对改进阅读现状的建议
通过对问卷调查和样本数据的分析,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对经典阅读的缺失主要是因为读图时代电视、
手机、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等图像信息对相对单一纸质媒体的大力渗透和冲击。

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阅读兴趣离不开社会、学校、个人多主体全方位的努力。

具体说来:
(一)处理好两种阅读方式之间的方式。

新媒体的崛起对传统阅读方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网络和传统阅读之间并不是一山不容二虎的关系,我们应把网络传播效率高、成本低、影响范围广的优势与传统纸媒不可替代的广度、深度、思想精髓相结合。

二者相互促进,势必能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社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引导。

由于大学生在经验、辨别能力上的不足,对在网络环境下接触到的良莠不齐的作品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一些低俗、萎靡作品的盛行。

这就需要学校、老师定期举办一些读书报告、读书交流会、讲座等形式的活动对阅读源初步过滤和筛选,使一些阅读内容规范化、标准化。

(三)树立良好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

对个人而言,当代大学生应把握传统阅读和网络阅读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应树立良好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利用良好的阅读养分来提升人文素养。

培养大学生的鉴别能力,使大学生从经典读物的鉴赏中汲取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塑造高尚的品格,有利于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达到提升综合素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薇,刘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阅读方式的变化及图书馆的应对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157-158.
[2]韩亮,郎筠,李张春.2017西华师范大学本科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03-112.
[3]王倩璞.移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4(35):21-22.
[4]张悦洁.网络环境下阅读现状及高校图书馆应对策略[J].内江科技,2014,35(12):21-22.
[5]陈越华.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阅读方式的改变及高校图书馆的对策[J].高教学刊,2017(9):146-148.
[6]张强.大学生数字阅读习惯调查及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优化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24):169-170.
[7]韩亮,郎筠.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分析[J].甘肃科技纵横,2019,48(10):71-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