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十二章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第十二章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专项测试同
步训练
2020.03
1,材料一:现在,同一种产品可以同时分布在十几个、几十个国家生产,使每个国家发挥其技术、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使最终产品成为万国牌的“国际性商品”。
例如,波音公司,其飞机零件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
材料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商品和资本将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全球市场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
它是一把双刃剑,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请简要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经济学道理?
(2)中国应如何面对材料二中提到的“双刃剑”?
2,2003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各类所有制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到境外投资兴业,拓展国际市场。
积极开展多边、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
(1)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经济学理论依据是什么?
(2)开展多边、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我们应坚持什么原则?
3,发展对外贸易,我们强调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主要是为了:
①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技术成果②提高国际交换效益③发挥我国劳动力充裕的优势④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必须:
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
B、加快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C、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搞好国家的宏观调控
D、用先进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
5,珠三角、长三角和东北老工业基地。
随着世界制造业的中心逐步向中国转移,这三大基地都跃跃欲试,试图以自己的特色、实力统一江湖来承受世界制造业的转移。
从经济角度看,世界制造业的中心逐步向中国转移是由于:
①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②中国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③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④中国有众多廉价的劳动力和潜在的巨大市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在三大集团重组谈判中,中方对自己的利益进行了最大限度的争取。
如东风日产合资公司的名称中第一次没有外方的名字,而且载重汽车依然沿用“东风品牌”。
这告诉我们:
A、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前提
B、利用外资必须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
C、对外开放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D、必须充分利用外国资金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7,跨国公司对国际技术贸易的垄断,进一步加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利益分配上的不公平。
要解决这一矛盾:
A、必须降低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
B、发展中国家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发达国家必须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
D、必须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8,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始终坚持()
①互不干涉内政原则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③互不侵犯原则④平等互利原则⑤和平共处的原则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⑤ D.②⑤
9,我国国有企业要以积极的姿态应对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为此:
①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②国家应加大对国有企业的保护和支持力度③要积极开展提高自己的产业发展能力科技、管理的创新能力④要通过改组建立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实行规模经营,提高国际竞争力
A、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0,我国积极参与APEC活动表明()
A.中国是该组织中最发达的国家 B.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C.经济全球化已经完成 D.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11,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它的产生是因为:①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使生产要求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②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③资金为了追逐利润,要求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以及现代交通工具发展的推动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经济全球化有许多突出表现,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一些大公司的运行超越了国界。
这表明
A.跨国公司是在本国有一个基地,并在每个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大企业
B.跨国公司在世界贸易中和各国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C.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D.跨国公司是从事国际生产和经营的大企业
13,“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与等多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14,以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推动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也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
15,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
A、对外开放的要求
B、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
C、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需要
D、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答案
1, (1)材料一说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它是社会生产力和国际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
(2)第一,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第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放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从本国实际出发,主要依靠本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和优势来发展自己。
尤其要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高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 (1)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要条件。
(2)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和平等互利原则。
3, B
4, A
5, B
6, D
7, D
8, B
9, B
10, B
11, D
12, D
13, 承鱼工程劳务输出
14, 信息技术
15,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