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系列《传记选读》自我小测:13项羽本纪(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小测
剖析精彩文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而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百十人。
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
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项王军壁.垓下()
(2)平明
..,汉军乃觉之()
(3)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5)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
..数里()
(6)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7)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8)马童面之
..,指王翳曰()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
(1)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2)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3.项羽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什么?(用原文回答)他归结出这个原因的根据是什么?(不得用原文回答)根据你的见闻,你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项王垓下被围直至乌江自刎,以及全军覆没、帐中悲歌这些情节描写细致,请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综合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0题。
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
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司,入为神机坐营,有操行。
继光幼倜傥负奇气。
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
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
改佥逝江都司,充参将,分管宁、绍、台三郡。
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
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
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
已而倭遁,他倭复焚掠台州。
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
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金、严三郡。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
“戚家军”名闻天下。
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
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
岭。
贼遁去,乘虎袭台州。
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
而圻头倭复趋台州,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脱者,先后九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
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又破贼宁波、温州。
浙东平,继光进秩三等。
闽、广贼流入江西。
总督胡宗宪檄继光援。
击破之上坊巢,贼奔建宁。
继光还浙江。
明年,倭大举犯福建。
自温州来者,合福宁、连江诸倭攻陷寿宁、政和、宁德。
自广东南澳来者,合福清、长乐诸倭攻陷玄钟所,延及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
是时宁德已屡陷。
距城十里有横屿,四面皆水路险隘,贼结大营其中。
官军不敢击,相守逾年。
其新至者营牛田,而酋长营兴化,东南互为声援。
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
先击横屿贼。
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
乘胜至福清,捣败牛田贼,覆其巢,余贼走兴化。
急追之,夜四鼓抵贼栅。
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
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牛酒劳不绝。
继光乃旋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
擢:提拔。
B.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
按:审查。
C.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
更:另外。
D.而酋长营.兴化
营:扎营。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7.下列各句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通经史大义
..
B.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
..且通番
C.审步伐
..便利
D.东南互为声援
..
8.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戚继光军事才干的一组是()
①好读书,通经史大义②旋以平汪直功复官③继光进秩三等④继光邀击之仙居⑤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⑥连克六十营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③
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戚继光虽然家境贫寒,但身为将门之后,他的成功得益于良好的家庭影响和自己的不懈努力。
B.戚继光是一代名将,但他的仕途却坎坷不顺,他曾因作战无功受到罗嘉宾等人弹劾而被免官。
C.嘉靖年间,东南沿海一带,倭患横行,当地人民苦不堪言,平倭战争获得人民的拥护和欢迎。
D.戚家军之所以闻名天下,主要因为戚继光治军有方,而且战略战术运用得当,所以屡战屡胜。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
(2)距城十里有横屿,四面皆水路险隘,贼结大营其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张文谦,字仲谦,邢州沙河人。
幼聪敏,善记诵,与太保刘秉忠同学。
世祖居潜邸,受邢州分地,秉忠荐文谦可用。
岁丁未,召见,应对称旨,命掌王府书记,日见信任。
邢州当要冲,初分二千户为勋臣食邑,岁遣人监领,皆不知抚治,征求百出,民弗堪命。
或诉于王府。
文谦与秉忠言于世祖曰:“今民生困弊,莫邢为甚。
盍择人往治之,责其成效,使四方取法,则天下均受赐矣。
”于是乃选近侍脱兀脱、尚书刘肃、侍郎李简往。
三人至邢,协心为治,洗涤蠹敝,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
由是世祖益重儒士,任之以政,皆自文谦发之。
岁辛亥,宪宗即位。
文谦与秉忠数以时务所当先者言于世祖,悉施行之。
世祖征大理,国主高祥拒命,杀信使遁去。
世祖怒,将屠其城。
文谦与秉忠、姚枢谏曰:“杀使拒命者高祥尔,非民之罪,请宥之。
”由是大理之民赖以全活。
己未,世祖帅师伐宋,文谦与秉忠言:
“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杀。
”世祖曰:“期与卿等守此言。
”既入宋境,分命诸将毋妄杀,毋焚人室庐,所获生口悉纵之。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立中书省,首命王文统为平章政事,文谦为左丞。
建立纲纪,讲明利病,以安国便民为务。
诏令一出,天下有太平之望。
而文统素忌克,谟谋之际屡相可否,积不能平,文谦遽求出,诏以本官行大名等路宣抚司事。
临发,语文统曰:“民困日久,况当大旱,不量减税赋,何以慰来苏之望?”文统曰:“上新即位,国家经费止仰税赋,苟复减损,何以供给?”文谦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俟时和岁丰,取之未晚也。
”于是蠲(ju ān,免除)常赋什之四,商酒税什之二。
文谦蚤从刘秉忠,洞究术数;晚交许衡,尤粹于义理之学。
为人刚明简重,凡所陈于上前,莫非尧、舜仁义之道。
数忤权幸,而是非得丧,一不以经意。
家惟藏书数万卷。
尤以引荐人材为己任,时论益以是多之。
(选自《元史·张文谦传》)11.下列加点实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1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13.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张文谦少时聪明,记忆力好,和刘秉忠是同学,曾跟从他研究方术算学;晚年和许衡交好,精通儒家义理之学。
B.世祖由于张文谦和其他人的劝谏,收回了屠城的想法,大理的百姓和高祥才得以活下来。
C.张文谦宽仁爱民,在离任之时还去劝说妒忌他的王文统在灾年要减缓赋税,到年成好时再正常征税。
D.张文谦为人刚直明理,简朴持重,总以尧舜仁义之道劝谏皇上;把引荐贤良人才作为自己的责任,受到当时人的称赞。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民生困弊,莫邢为甚。
盍择人往治之,责其成效,使四方取法,则天下均受赐矣。
(2)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3)数忤权幸,而是非得丧,一不以经意。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1)修筑营垒,名词用作动词
(2)天亮的时候
(3)连接,这里指跟随
(4)带领
(5)惊慌退避
(6)损失
(7)动词,遭受
(8)面向项羽
2参考答案:(1)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
(2)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3参考答案:(1)天之亡我,我何渡为!(2)四面楚歌。
(3)自尊心和虚荣心过强,又不工于心计,而且没有诸葛亮的计谋。
在古代,有谋臣远过于有明主,而项羽身旁并没有一位谋臣,可悲乎!(言之成理即可,答案不求一致)
4参考答案:通过对项羽的细节描写表现当时的悲壮的气氛,这样写更加体现一种真实感。
5解析:C项,更:更换。
答案:C
6解析:A项,以,均为介词,可译为“把”“用”。
B项,按照、依照;趁着。
C项,表承接关系;表转折关系。
D项,于是、就;竟、却。
答案:A
7解析:B项,无功:这里指“没有功劳”,与现在基本同义。
A项,大义:这里是“要旨,主要意思”,现在多指“大道理”;C项,步伐:这里是“步行作战”,现在多指“队伍行进时的脚步”;D项,声援:这里包含“用行动支援”义,现在则指“公开发表声明给予支援”。
答案:B
8解析:①②③均不属于“直接反映”。
答案:C
9解析:B项,戚继光受到罗嘉宾等人弹劾的原因是“无功且通番”,而且此次并没有被免官。
答案:B
10参考答案:(1)戚继光未能及时援救,由于是道路阻塞所致,所以不加罪。
(2)离城十里有个名叫横屿的地方,四面都是狭窄险要的水路,贼寇的大本营就设在里面。
参考译文:戚继光,字元敬,家中历代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
父名景通,曾任都指挥使,代理大宁都指挥使司事,召入京师任神机营坐营,品行很好。
戚继光少年时便很洒脱,气度不凡。
家穷,喜爱读书,通晓经史的要旨。
嘉靖中承袭世职,由于推荐被提拔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在山东防御倭寇。
改佥浙江都司衔,担任参将,分管宁、绍、台三郡。
嘉靖三十六年,倭寇侵犯乐清、瑞安、临海,戚继光未能及时援救,由于是道路阻塞所致,所以不加罪。
不久,与俞大猷的军队会合,在岑港包围了汪直的余党。
但很久都不能将其攻克,因此被撤官,(被责令)戴罪惩办敌人。
不久这些倭寇逃跑,其他倭寇又到台州焚烧抢掠。
给事中罗嘉宾等上奏(朝廷)弹劾戚继光无功,而且勾通外国。
正在调查审问此事,不久就凭借平定汪直的功劳恢复了原职,改守台、金、严三郡。
戚继光到浙江时,见防区的军队不习惯战斗,而金华、义乌民俗素有剽悍之称,于是请准招募三千人,教他们攻击、刺杀的方法,长短兵器轮番使用,从此戚继光这支部队特别精锐。
又因为南方沼泽地很多,不利于骑马追逐,便按照地形制成阵法,考虑步行作战的方便,所有战舰、火药武器、兵械,都精心研制然后加以更换。
“戚家军”驰名天下。
嘉靖四十年,倭寇大肆抢掠桃渚、圻头。
戚继光急忙赶到宁海,据守桃渚,在龙山把他们打败,追到雁门岭。
倭寇逃脱后,趁机袭击台州。
戚继光亲手消灭
了他们的魁首,把其余的贼全部追到瓜陵江溺死。
而圻头的倭寇又再跑向台州,戚继光在仙居拦击,在路上的倭寇没有能逃脱的。
戚继光先后九次作战都大获全胜,俘虏、斩首的有一千多人,烧死溺死的无数。
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又在宁波、温州打败了敌人。
浙东被平定,戚继光提升了三级俸禄。
福建、广东的匪徒流入了江西。
总督胡宗宪行文使戚继光援助。
捣毁了在上坊的贼窝,贼跑到建宁。
戚继光回到浙江。
第二年,倭寇大举进犯福建。
从温州来的,会合了福宁、连江各股倭寇攻陷了寿宁、政和、宁德。
从广东南澳来的,会合了福清、长乐各股倭寇攻陷了玄钟所,蔓延至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
这时宁德已经屡次失陷。
离城十里有个名叫横屿的地方,四面都是狭窄险要的水路,贼寇的大本营就设在里面。
官军不敢攻打它,双方对峙了一年多。
那些新到的倭寇驻京扎在牛田,而酋长则驻扎在兴化,东南两面互相支援。
福建接连告急,胡宗宪再次行文责令戚继光剿灭他们。
戚继光首先进攻横屿的匪徒。
兵士每人拿一束草,填平壕沟前进,捣毁了贼巢,斩首两千六百。
乘胜攻至福清,打败了牛田的倭寇,捣毁了贼巢,其余的贼跑到兴化。
戚继光急忙追赶,晚上四更时分抵达贼寇营寨。
接连攻克了六十个营寨,斩首一千多。
天亮(军队)进城。
兴化人才知道(喜讯),送牛送酒前来慰劳的人络绎不绝。
(战事结束)戚继光便把军队撤回(原来的驻地)。
11解析:D项,经得起,忍受。
A项,每年;年成。
B项,期望;服丧一年。
C项,开始;发端。
答案:D
12解析:A项,于是;竟。
B项,“所字结构”的结构助词。
C项,作为。
D项,因为。
答案:A
13解析:B项,世祖不屠城,使得百姓存活,高祥时已逃跑。
答案:B
14参考答案:(1)现在百姓生活困顿,没有哪处比邢州更厉害的了。
为什么不选派人去治理这地方,要求他治出成效,使得各地都能够效法邢州,那么天下都受到您的恩赐了。
(2)百姓富足了,皇上怎能不富足呢!
(3)屡次触犯权臣和宠臣,但自己的进退得失,全不放在心上。
参考译文:张文谦,字仲谦,是邢州沙河人。
他幼年聪明,才思敏捷,记忆力强,和太保刘秉忠是同学。
忽必烈(还没有成为元世祖)住在潜邸(皇储未正名时居住的宅第,取“潜龙勿用”意)的时候,受封邢州的土地,刘秉忠推荐张文谦,说他可以被任用。
丁未年,忽必烈召见张文谦,张应答很合忽必烈的心意,于是忽必烈命令他做王府的书记官,一天天地被重用。
邢州处于要道,刚开始忽必烈把这里的二千户百姓分给功勋之臣做食邑,每年派人去
监督征收粮食钱财,这些人都不知道安抚、治理老百姓,各种各样的征收名目繁多,百姓不能忍受这样的政令。
有人向王府诉苦。
文谦和秉忠对忽必烈说:“现在百姓生活困顿,没有哪处比邢州更厉害的了。
为什么不选派人去治理这地方,要求他治出成效,使得各地都能够效法邢州,那么天下都受到您的恩赐了。
”在此情况下忽必烈就挑选身边的侍臣脱兀脱、尚书刘肃和侍郎李简一起去。
三个人到了邢州,同心协力地治理,清除贪官,革灭豪强,流亡在外的百姓又都回来了,不到一个月,人口增加了十倍。
因为这件事忽必烈更加看重儒生,任用他们当官,这都是从张文谦开始的。
辛亥年,宪宗即位。
文谦和秉忠屡次把当时应该放在首位的事务说给忽必烈听,忽必烈都一一照做。
忽必烈征讨大理国,国主高祥违抗命令,杀了忽必烈的信使逃亡而去。
忽必烈大怒,将要屠杀城中百姓。
文谦、秉忠和姚枢进谏说:“杀了使者违抗命令的是高祥啊,这不是百姓的罪过,请您原谅他们。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理的百姓靠他们的话全部存活下来。
己未年,忽必烈带领军队攻打南宋,文谦对秉忠说:“大王的军队,重在征讨,不在战斗,对南宋百姓应该一样用仁义对待,不能滥杀无辜。
”忽必烈说:“希望大家一起遵守这样的诺言。
”进入南宋境内以后,忽必烈分别命令各将领不要胡乱杀人,不要烧人房屋,所获得的俘虏全都放掉。
中统元年,忽必烈即位为元世祖,设立中书省,首先任命王文统为平章政事,张文谦为左丞相。
张文谦帮助元世祖建立朝纲,讲解利害,把安抚国家、方便人民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
元世祖的命令一出,天下就有太平的希望。
但是王文统向来嫉妒贤能,朝中谋划商议的时候,屡次否定对方的意见,王积怨不能平息。
(文统为人忌刻,初立中书时,张文谦为左丞。
文谦素以安国利民自负,故凡讲论建明,辄相可否,文统积不能平,思有以陷之,文谦竟以本职行大名等路宣抚司事而去。
《王文统列传》)张文谦急切请求出朝做官,世祖命令他凭左丞的身份做大名等行政区域的宣抚司事。
临走的时候,张文谦对王文统说:“百姓困乏的日子很久了,况且又逢着大旱,不减免税赋,怎么能够抚慰百姓,从疾苦中获得重生的希望呢?”文统说:“皇上刚登上皇位,国家的费用只依仗税赋,如果再减免,凭什么供给皇上的用度呢?”张文谦说:“百姓富足了,皇上怎能不富足呢!等到时节和顺,年成丰足,再照常征收也不晚。
”于是免除了通常赋税的十分之四,酒税的十分之二。
文谦早年跟从刘秉忠,深入地研究方术和算学;晚年和许衡交往,尤其精通儒家的义理。
为人刚直明理,简朴持重,凡是向皇上陈述劝谏的,总是尧舜仁义之道。
屡次触犯权臣和宠臣,但自己的进退得失,全不放在心上。
家里只有藏书几万卷。
尤其是把引荐贤良人才作为自己的责任,因而受到当时舆论的称赞。
美文欣赏
1、走过春的田野,趟过夏的激流,来到秋天就是安静祥和的世界。
秋天,虽没有玫瑰的芳香,却有秋菊的淡雅,没有繁花似锦,却有硕果累累。
秋天,没有夏日的激情,却有浪漫的温情,没有春的奔放,却有收获的喜悦。
清风落叶舞秋韵,枝头硕果醉秋容。
秋天是甘美的酒,秋天是壮丽的诗,秋天是动人的歌。
2、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储蓄的过程,在奋斗的时候储存了希望;在耕耘的时候储存了一粒种子;在旅行的时候储存了风景;在微笑的时候储存了快乐。
聪明的人善于储蓄,在漫长而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学会储蓄每一个闪光的瞬间,然后用它们酿成一杯美好的回忆,在四季的变幻与交替之间,散发浓香,珍藏一生!
3、春天来了,我要把心灵放回萦绕柔肠的远方。
让心灵长出北归大雁的翅膀,乘着吹动彩云的熏风,捧着湿润江南的霡霂,唱着荡漾晨舟的渔歌,沾着充盈夜窗的芬芳,回到久别的家乡。
我翻开解冻的泥土,挖出埋藏在这里的梦,让她沐浴灿烂的阳光,期待她慢慢长出枝蔓,结下向往已久的真爱的果实。
4、好好享受生活吧,每个人都是幸福的。
人生山一程,水一程,轻握一份懂得,将牵挂折叠,将幸福尽收,带着明媚,温暖前行,只要心是温润的,再遥远的路也会走的安然,回眸处,愿阳光时时明媚,愿生活处处晴好。
5、漂然月色,时光随风远逝,悄然又到雨季,花,依旧美;心,依旧静。
月的柔情,夜懂;心的清澈,雨懂;你的深情,我懂。
人生没有绝美,曾经习惯漂浮的你我,曾几何时,向往一种平实的安定,风雨共度,淡然在心,凡尘远路,彼此守护着心的旅程。
沧桑不是自然,而是经历;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
6、疏疏篱落,酒意消,惆怅多。
阑珊灯火,映照旧阁。
红粉朱唇,腔板欲与谁歌?画脸粉色,凝眸着世间因果;未央歌舞,轮回着缘起缘落。
舞袖舒广青衣薄,何似院落寂寞。
风起,谁人轻叩我柴扉小门,执我之手,听我戏说?
7、经年,未染流殇漠漠清殇。
流年为祭。
琴瑟曲中倦红妆,霓裳舞中残娇靥。
冗长红尘中,一曲浅吟轻诵描绘半世薄凉寂寞,清殇如水。
寂寞琉璃,荒城繁心。
流逝的痕迹深深印骨。
如烟流年中,一抹曼妙娇羞舞尽半世清冷傲然,花祭唯美。
邂逅的情劫,淡淡刻心。
那些碎时光,用来祭奠流年,可好?
8、缘分不是擦肩而过,而是彼此拥抱。
你踮起脚尖,彼此的心就会贴得更近。
生活总不完美,总有辛酸的泪,总有失足的悔,总有幽深的怨,总有抱憾的恨。
生活亦很完美,总让我们泪中带笑,悔中顿悟,怨中藏喜,恨中生爱。
9、海浪在沙滩上一层一层地漫涌上来,又一层一层地徐徐退去。
我与你一起在海水中尽情的戏嬉,海浪翻滚,碧海蓝天,一同感受海的胸怀,一同去领略海的温情。
这无边的海,就如同我们俩无尽的爱,重重的将我们包裹。
10、寂寞的严冬里,到处是单调的枯黄色。
四处一片萧瑟,连往日明净的小河也失去了光彩,黯然无神地躲在冰面下恹恹欲睡。
有母女俩,在散发着丝丝暖意的阳光下,母亲在为女儿梳头。
她温和的把头发理顺。
又轻柔的一缕缕编织着麻花辫。
她脸上写满笑意,似乎满心的慈爱永远装不下,溢到嘴边。
流到眼角,纺织进长长的。
麻花辫。
阳光亲吻着长发,像散上了金粉,闪着飘忽的光辉。
女儿乖巧地依偎在母亲怀里,不停地说着什么,不时把母亲逗出会心的微笑,甜美的亲情融化了冬的寒冷,使萧索的冬景旋转出春天的美丽。
11、太阳终于伸出纤纤玉指,将青山的柔纱轻轻褪去。
青山那坚实的肌胸,挺拔的脊梁坦露在人们的面前,沉静而坚毅。
不时有云雾从它的怀中涌起,散开,成为最美丽的语言。
那阳光下显得凝重的松柏,那苍茫中显现出的点点殷红,那散落在群山峰顶神秘的吻痕,却又增添了青山另外的神秘。
12、原野里那郁郁葱葱的植物,叫我们丝毫感受不到秋天的萧索,勃勃生机与活力仍在田间高山涌动。
谷子的叶是墨绿的,长而大的谷穗沉甸甸地压弯了昨日挺拔的脊梁;高粱仍旧那么苗条,满头漂亮的红缨挥洒出秋的风韵;那纵横原野的林带,编织着深绿浅黄的锦绣,抒写出比之春夏更加丰富的生命色彩。
13、终于,心痛,心碎,心成灰。
终于选择,在月光下,被遗忘。
百转千回,早已物是人非;欲说还休,终于咫尺天涯;此去经年,你我终成陌路。
爱你,终是一朵花开至荼糜的悲伤,一只娥飞奔扑火的悲哀。
14、世界这么大,能遇见,不容易。
心若向阳,何惧忧伤。
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有很多烦恼,痛苦或是快乐,取决于你的内心。
人不是战胜痛苦的强者,便是屈服于痛苦的弱者。
再重的担子,笑着也是挑,哭着也是挑。
再不顺的生活,微笑着撑过去了,就是胜利。
15、孤独与喧嚣无关,摩肩接踵的人群,演绎着身外的花开花谢,没谁陪你挥别走远的流年。
孤独与忙碌迥异,滚滚红尘湮没了心境,可少了终点的奔波,人生终究一样的苍白。
当一个人成长以后,在他已经了解了世界不是由鲜花和掌声构成之后,还能坚持自己的梦想,多么可贵。
16、生活除却一份过往和爱情外,还是需要几多的遐思。
人生并不是单单的由过往和爱情符号所组成的,过往是人生对所有走过岁月的见证;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轻若飞花,轻似落霞,轻如雨丝;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静若夜空,静似幽谷,静如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