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史料一 今①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火(伙)强于一火,天下祸患,岂不可忧? 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 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 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②不收为兵,则恐为盗。”
——《欧阳文忠公文集》 史料二 对于庆历新政的失败,从古到今,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南宋人 叶适认为③范仲淹实施“明黜陟”“抑侥幸”这两项失之“太猛”,以致 激起“庸人”的反对;现代史学家邓广铭认为由于范仲淹等人……④招致 朋党之讥。本就对范仲淹等人有戒心的宋仁宗,最终下决心将范仲淹等人 逐出朝廷。
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原因 (1)北宋初年,宋太祖 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导致部分自耕农沦为佃农。 (2)为解决财政困难,政府不断增加赋税,导致中小农户赋税沉重。 (3)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2.表现:北宋中期,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威胁北宋王朝统治。
史料解读 ① “盗贼”的说法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看问题。 ②指通过养兵的办法防止民众起义。 ③ “太猛”指改革措施过于激进。 ④ “朋党”指守旧官僚。
问题思考 (1)史料一中的“盗贼”指什么人?据史料一回答,北宋政府为预防“盗 贼”产生而采取了什么措施?所采取的措施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什么? 提示 揭竿而起的人民群众。 措施:“荒年募兵”政策。 不能。因为农民奋起反抗的主要原因是土地被兼并,失去生活来源,募兵 养兵只能暂时缓和矛盾。
1234
解析 答案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庆历新政”主要从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
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役十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深
得民心的改革治理措施。这些改革措施出台以后,短短几个月时间,成效
骤然显现,政治面貌焕然一新,臃肿的官僚机构开始消肿,权势官员中无
能的纨绔子弟从政升迁受到严格限制,凭资历晋升的官员与业绩品德挂钩,
才干突出者予以破格提拔。
—— 《 “ 庆 历 新 政 ” 何 以 夭 折 ? 》
材料二 后来王夫之总结“庆历新政”得失,说仁宗性格上有毛病,耳根
子太软,从善如流,从恶也如流。
——《范仲淹“庆历新政”是怎样失败的》
1234
(1)依据材料一,将“庆历新政”的十项内容归纳为三个方面,并简述其 成效。(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答案 归纳:政治上,整顿吏治,改革科举;经济上,鼓励发展农业生 产,减轻人民负担;军事上,整修武备,严明军纪。 成效:冗官现象得到遏制,政治面貌焕然一新。 解析 要依据“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 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役”等信息,分政治、经济、军事三方 面回答第一小问; 第二小问要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归纳。
集中 辖军队
争中败多胜少
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军权 (2)经常换防各地驻屯 (2)军队数量急剧增加,形成“积弱”局面
的军队
军费开支高涨
集中行 设立几位宰相和参知政事以相互 降低了政府工作
政权 牵制 效率,增加了政
集中财 三司 管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府财政负担
政权 削弱宰相权力
逐渐形成了 “积贫”局面
1.下图为宋太祖赵匡胤的画像。他对土地兼并采取的措施是
A.抑制
B.禁止
√C.放任
D.鼓励
解析 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宿将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
1234
解析 答案
2.某同学在学习11世纪初期的北宋史时画了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我们”
是指
√A.辽
C.金
B.西夏 D.元
解析 11世纪初,宋辽缔结澶渊之盟,宋接受了屈辱条件。
1234
解析 答案
3.北宋时期,出现“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北宋冗官,吏治腐败
√B.北宋统治者采取了纵容地主兼并土地的政策
C.混战不休,农民破产 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
解析 题干中的引文,反映的是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的社会现实。造 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赵匡胤为巩固政权,曾经对功臣宿将兼并土地采取 放任态度。
③改革 贡举 制,令州县立学;改变专以词赋、墨义取士的旧制,着重策
论和操行。
④慎选地方官吏。 (2)经济上:减轻徭役,重视 农桑 。
4.结局
(1)失败:庆历新政仅推行了一年多就夭折了。 (2)原因:触犯了 大官僚 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
归纳总结
史论要旨
归纳总结
庆历新政的特点 (1)改革重点是整顿吏治,涉及官员选拔与任用。 (2)涉及农业生产领域变革。
1234
解析 答案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答案 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最高统 治者态度动摇。 解析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
1234
解析 答案
史论要旨
1.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实质上体现和维护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必然会导致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2.宋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但却埋下 了积贫积弱的隐患。 3.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了,但它却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更广泛的社会空 间和借鉴。
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图示
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
历史认识 思维点拨
历史认识
宋代的民族政策虽然对宋政权来说是耻辱的,但客观上为当时经济的 发展提供了相对和平的环境,并促进了民族融合。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1.背景 (1)社会矛盾激化,封建统治出现危机。 (2)北宋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2.推行:1043年,宋仁宗任用主张改革的 范仲淹 、富弼等人进行改革。 3.措施 (1)吏治上 ①改革文官升迁办法,定期考核政绩,依照政绩提拔官员,淘汰冗员。 ②严格 “恩荫”制 ,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
答案
(2)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庆历新政。 提示 ①庆历新政是在北宋进入统治中期,制度逐渐成熟,各类社会矛盾 也开始显现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②庆历新政的失败,既有保守派坚决反对的原因,也有改革措施过于激进, 实际操作中遭遇强劲阻力的原因。
答案
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
重点精讲
重点精讲
自耕农与佃农的区别 (1)佃农:没有土地,耕种地主的土地,但自己备有一定的劳动工具、生产 资料和生活资料,与地主具有人身依附关系。 (2)自耕农:自己占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进行农业 经营的个体农民。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措施
结果
影响
(1)设立不同的机构管 (1)在与辽和西夏的战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课标要求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3.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目标导航 1.概括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重点) 2.理解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重点) 3.分析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难点)
内容索引
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 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 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