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上白垩统嘉荫群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居中国古脊推动物学学术年会论空夔.邓涛、王原主端北京:海洋出|扳社,200]65~74
P∞ce幽旺oftheEighthAlIntudMeetillgoftheChmeseSocietyofvertebralePaleomotOKV
DENGTaoandWANGⅥun(o凼)B画i1晖ChinaOeeanPress.2001.65州
黑龙江省上白垩统嘉荫群研究进展
李蔚荣7金基东2
(1黑龙江第一地质调查所哈尔滨150036)
(2黑龙江省国土资塬厅_盘料处哈尔滨150036)
摘要黑龙江省上白垩统嘉荫群是继松花江群后又一重要半成水一淡水河与湖沼相沉糨,发
育完整.上、下限清楚.沿黑龙江我国一侧有良好层型剖面。

嘉荫群从下至上依敬可划分为火
烧桥组(K业)、永安村组(K—狮)、血平林场组(Kzt)、小滚子沟蛆(K,),鱼亮子组(Kzv)
和小河沿组(K2xh)。

嘉荫群中发现了以恐龙为代表的多门类陆生生物群,可划分出23个生物
组合或组台带。

其中鱼亮子组癌部产黑龙扛满洲龙.被称为亚洲和我国第一龙。

嘉葫群及其巳上
恐龙为代表的生物群的研究和完善,对古生物学、生物演化、跨国与洲际对比、地史与岩相古
地理和恐龙灭绝研究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黑龙江省上自垩统嘉荫群恐龙
1序言
嘉荫群由笔者创建于1979年第二届全国地层会议。

1902年沙俄马纳金在黑龙江省南岸中国境内发现了恐龙化石。

1925年俄国学者Riabinin在嘉荫县(当时称佛山县,俄国学者误称为乌云县)境内对恐龙化石进行了发掘并装架,经研究命名为TrachodoHamurensisnov.sp,,又于1930年修订为Mar口churosaurus∞“—Ⅻ妇。

这是中国发现、组装的第一具恐龙化石,当时在国内外引起轰动。

可惜的是自第一个鸭嘴龙化石发现后,直至1976年再无人问津。

1976~1977年笔者负责嘉荫地区l:20万区调工作,据前人提供的有关鸭嘴龙化石研究资料.于1977年10月找到了Riabinin采集、组装恐龙化石的位置,即嘉荫县小滚子沟口一鱼亮子问的鱼亮子组底部。

1978年由黑龙江省地质局与省博物馆组成发掘恐龙工作队,在新发现的含龙层位进行了恐龙化石发掘工作,并同步进行相应岩石地层研究。

经两年发掘采得恐龙化石15t多,由省博物馆组装鸭嘴龙骨架3具,2具在省博物馆保存,一具由博物馆转让给武汉中国地质大学。

经两年工作共发现含恐龙化石层位11个,产地14处…。

笔者沿黑龙江由保兴山一鱼亮子间进行了剖面测制与研究,建立了上白垩统嘉荫群.并由下至上划分了五个岩石地层单位:火烧桥组、永安村组、太平林场组、小滚子沟组、鱼亮子组。

1979年黑龙江省第一区调队~分队将乌云组下段改建富饶组,置于鱼亮子组之上,则嘉荫群共含6个组。

为了区调工作的需要,经协商把火烧桥组与永安村组合并称永安村组,太平林场组与小滚子沟组归并称太平林场组,于是1979年以后嘉荫群一直四分沿
李篇荣.男.65岁.救授级地质高级工程9币
用至今。

1997~1999年笔者进一步对嘉荫群做了研究工作,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古砂金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恢复了嘉荫群六分的划分方案,初步建立了生物地层序列,并在嘉荫群上部发现了新的古砂金含金层位。

恐龙动物群是研究嘉荫的重要内容之一,自俄国人发掘和装架第一个平头鸭嘴龙后,至1996年前后共进行5次规模较大的发掘,获得恐龙化石45t左右,共组装8具鸭嘴龙骨架。

其中除1978年由省博物馆组装的产自鱼亮子组第7含龙层位的栉龙为原地埋藏的较完整个体外,其他均为异地埋藏的化石混装成架。

遗憾的是数十年来,均未对恐龙进行过正规的研究和鉴定。

2区域地质分布特征
嘉荫群在建群前资料记载甚少.20世纪50~70年代曾误划为新生界。

其主要分布在嘉荫县西界乌云镇一带,南至马莲,北、东达黑龙江畔。

沿黑龙江向上游我国一侧有零星分布,地层主要在俄国一侧。

黑龙江省进入白垩纪后,构造地层格架基本延续了侏罗系轮廓,侏罗纪末海水基本退出了黑龙江省。

早白垩世初期,仅于穆棱市下城子一带和乌苏里江北段残留有少量海水,保留了部分沉积。

晚白垩世海水全部退离了黑龙江省,全省主要处于剥蚀状态,仅在断坳陷的低洼盆地与河湖沼中接受了沉积。

燕山运动控制着嘉葫群的沉积,燕山运动晚期黑龙江省岩浆活动较弱,仅在松嫩盆地边缘发现少量玄武岩岩床,嘉荫群内未见岩浆活动迹象。

进入喜马拉雅旋回,在松嫩盆地以东地区,断裂与断块作用强烈,造成了目前嘉荫群存在状态。

嘉荫地区的嘉荫群属于黑龙江断坳陷俄罗斯结雅(或乌云一结雅)盆地南缘,其沉积发育情况类似松嫩盆地中松花江群,相当于泉头一四方台组。

3岩石地层分类划分
1925年Riabinin于嘉荫县小滚子沟鱼亮子组底部鉴定组装了Manschurosaurusam∞,ensis,并将含龙这部分地层置于晚白垩世。

系统岩石地层研究开始于1976年的嘉荫县幅l:20万区调工作。

1996~1999年笔者进一步从事了嘉荫群研究,恢复了嘉荫群六分方案。

其研究沿革见表1。

嘉荫群的地层区划处于佳木斯一虎林分区的佳木斯小区北端。

构造地层位置处于黑龙江断陷俄罗斯结雅盆地(或乌云一结雅)南缘。

其由下至上依次划分为火烧桥组(K2h)、永安村组(Kzvn)、太平林场组(K2t)、小滚子沟组(K2x)、鱼亮子组(KzF)和小河沿组(K劫)。

底部火烧桥组不整合盖于下白垩统宁远村组(Kl”)、淘淇河组(K1r)之上,顶部小河沿组被古新统乌云组覆盖(E1w)R”。

3.1火烧桥组(K^)
主要出露在嘉荫县保兴山西南的火烧桥、朝阳镇南山、伊春市春明西山等地。

下部为湖沼相沉积,上部是冲积、洪积河漫滩相沉积。

岩石组合特点,下部以灰、黄色调为主夹有紫灰色杂色的泥质岩、粉砂泥页岩,粉砂岩居多,向上粒度逐渐变粗;上部为中厚层状细砂岩占优势。

该组由下向上呈由细转粗的反旋回特征。

在中下部粉砂与泥质岩层中含较丰富的介形虫与叶肢介化石。

横向岩相变化不大,总厚700m左右(见图1)。

表1嘉荫群划分沿革表
岩石Kiabb面
王大为
姜春黼
黑龙江区马万
张志诚黑龙江区黑龙江省本文
域地层表昌等李蔚荣
李蔚荣
事蔚荣
域地质志岩石地层
年代地层
地层
1925
1959
1963
1979
罗玉兴
1986
】998
1979
1978
1993
1993

古乌





新E1
第乌始

下五鸟始
五五
石五系









组一
五吉


二岩


__——
五古__——
五__——
__——
小石新

富新












河系

饶蛆



沼__——
__——
组___——



鱼鱼
鱼鱼



亮亮










于嘉
于嘉
r嘉
子坑
上嘉











中昊

吴_。

——
__——
__——
__——
_。

——
___——




小。

——___——




上太萌
子太荫



太荫
小正
淘都

K,

组皿平




场太林
林__——江林子组


场蛆





组下坦


墒群





组__——
__——
●。

——__——__——
-——
__——。

●——





上翻


村村
承组

永永


安__——
安安_-——
安安
___——
村火
村村
村+村
火组





烧下割




3.2永安村组(K棚)
由嘉荫县永安村沿黑龙江逆流而上至逊克县境内断续出露,较火烧桥组分布广泛。


永安村南黑龙江岸我国一侧,由于断裂抬升,倾角40。

左右,连续出露。

岩石以灰、灰黄色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间夹粉砂质泥岩,岩层多为中一厚层状,夹薄层硅质胶结砾岩,
砾岩及下部岩层中见恐龙化石,中上部含30~40cm厚的薄煤层。

在粉砂岩中含较丰富的
介形虫类与叶肢介化石,偶见昆虫化石残肢。

岩石与岩层特征明显区别于火烧桥组,接近
河流三角洲相沉积。

厚度大于200m(见图i)。

3.3太平林场组(K2f)
在嘉荫县境内沿黑龙江畔分布,是嘉荫群中最发育的一个组,以太平林场一带出露最
好。

岩石以灰、灰褐、灰黄色调为主.岩层以薄层、微层状为主,上部夹中厚层状岩层。

岩石以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它们呈互层韵律状,底部、上部含中厚层状富钙质砂岩和泥灰岩,近底部夹l~2层油页岩。

在油页岩、粉砂质泥岩和粉砂岩中含丰
67
富的叶肢介和介形虫类化石。

已发现在太平林场组中有3层恐龙化石:在粉砂泥岩和粉砂岩中含较多层鱼化石、被子植物和孢粉化石等。

太平林场组沉积环境属振荡频繁的沼泽相和湖沼相沉积,纵向呈-4,反旋回沉积,横向岩相无大的变化。

厚度150m左右(见图1)。

火烧桥剖面
囤I黑龙江嘉荫上白垩统地层剖面
Fig.1SWatigraphicsecfiOlrlSoftlleUpperCret口eousinJiayin,Heilovg]iang
3.4小滚子沟组(K2x)
研究区域内于永安村与太平林场至小滚子淘一带出露。

岩石为呈薄层状韵律互层的灰、灰黄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与灰、灰白色中、细粒厚层状砂岩间层产出。

厚层砂岩中鼓状构造、叠锥构造、泥裂和波痕发育,区别于其他各组。

各种粒度砂岩层中均含被子植物化石且保存完好;上部薄层粉砂泥质岩中含鱼化石;在厚层状砂岩中含琥珀,偶见昆虫化石:在小滚子沟东侧岩石中含恐龙化石。

此组沉积环境为振荡频繁的湖沼相沉积。

岩层总厚200m左右。

3.5鱼亮子组(K∥)
出露于嘉荫县南山,沿黑龙江畔的小滚子沟—鱼亮子间、双河镇一带和乌云镇一带等地分布。

岩石组合为一套较粗碎屑沉积,岩石呈灰绿、灰黄、黄和灰色调,以砾岩、砂砾岩、砾质砂岩和中、细粒砂岩居多,极少泥质岩石。

砂岩中交错层和斜层理发育,岩层多为中厚层状,为河流洪积、冲积相沉积,岩石成岩程度很差,多呈疏松状态.半胶结状占少数,所以零星露头常被误认为属新生代沉积。

在灰绿色砂砾岩和砾质砂岩层中含丰富的爬行类恐龙化石,以及龟鳖和鳄鱼化石,还见鸟类化石和硅化木。

沉积环境及岩石组合特征与其他各组有明显差异。

厚度大于265m。

3.6小河沿组(K2xh)
原名富饶组(富饶一名为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乌云镇改称),富饶地名己撤销,故启用小河沿组一名。

主要分布在嘉荫县新安屯、小河沿和白山头等地。

多末出露地表。

1979年黑龙江省第一区调队一分队创建,即广义乌云组下段地层,以狭义乌云组底部白色砾岩为界。

主要岩石组合为灰、灰白色泥质页岩、粉砂岩、细砂岩夹薄煤层,局部相变为白色厚
层状中、细粒砂岩。

泥质岩与粉砂岩中富产被子植物化石等。

代表剖面在小河沿南山,厚度大于300m。

4生物地层序列与时代归属
嘉荫群含丰富多样的陆生生物(其中一部分可能与海水相关),包括恐龙、龟鳖、鱼、
腹足、介形、叶肢介、植物和孢粉等门类(由于资金不足,对鸟类、昆虫、双壳和孢粉等没有进行进~步的采集和研究),但采集、鉴定和研究工作还仅停留在初期阶段,它们大致可划分为23个生物组合带和生物组合(见表2)。

表2嘉荫地区晚白垩世生物地层划分简表
Table2
mostrat蛔-tphicsddivbionofflheLateCretaceousintheJ时inm画∞
年代地层岩石地层
生物地层
年代





檀孢
系统


组鱼
艘GVh)
龙鳖





{{l
选宁.马斯}}


特里赫特骱
小河沿组
74.0

康潘阶
鱼亮子蛆


83.0


、,


}}
小谁子沟
}1

桑顿阶


86.6

康蚋克阶
太平#场

统88.5


土伦阶
永安村蛆
90.4
赛诺至阶
火烧桥组


97

注:恐龙{(I)o砌幻m研衅Hd嘣枷d畦组舍,∞朋h删^帆∞咄组台,0)心珥叫舯w口W∞-G蜥科∞嘣哪·
功四砌∞㈣组合带;龟鳖:(4)打吣-泥龟组音:鱼:(5)厶嘶廊№组合带.(6)St,ng口/chthys-ManchwV-.hthya
组合:睫足:(73蜥巾附oB彻d啦组台带;叶眭舟:∞Euestheropais-Tylesrheria组台,(9)Ha/ymaher/s-Neme蚵heris
坦合}舟形虫tc】o)日矿5

r由“搿州毋砷坦音,(】1)0P曲口埘肾丑中知日矿G∞r麻幻组台带,f12)(k池
删哩加面h掣眦Ⅱc叫出舶删悯组台带:植物£(13)Trochodendroideso,vtica-Tax幽nolrikii组合.(14)Trapa
m妇雄机忸印协口删F
densiner佃组台,f15)PlatwaⅡ-Trochodendrekka组音,(16)cj掣甑咖唧胁组音,(17)
豫d州b·如础刊吼衄僻n椰罕印"删组合带}孢粉:{18)Schizaeo"Ⅱporitea—Clamopollls-Quanwnenpollera'tea组台
带,{t9)鼠山圳{肿rJ虹.R唧日删哪一开ic口枷№月0盯组台带,(20)Cyatyeh'tez-Moncadceas-Daq☆xgopollis组音带t
(2”mh础舟山怕咖_由“妇P。

地舶组合带,{22)皿恸‘妒D,胁m甲州唧胁晒一&私1删々叮组合带t(23,伽榴疵州呲H姻粥恤眦.Wodehouseia组台帝一
生物地层划分与岩石地层划分基本是吻合的。

由于生物地层穿时性,反映在年代地层
69
方面,嘉荫群上部植物化石所指示的时限(部分植物分子先驱)要稍偏新,层各断代相交替时的特点是一致的。

岩石、生物和年代地层关系见表2。

嘉荫群这套陆相碎屑沉积的时限,除其本身的岩石特征反映了它与上、层相区别,古生物与生物地层时代较准确地说明了嘉荫群的时空位置。

这与中生代地下不同时代岩
火烧桥组中已采到被子植物Platanus,Trochodendroides:叶肢介Euestherops妇LHalysestheris等和介形虫Cyprideatera等。

它们均为晚白垩世常见和重要分子,在松花江群中、下部广有分布。

火烧桥组大致相当登楼库组一泉头组层位,时限为赛诺曼阶。

永安村组产介形虫Cyprideacf.porreta,csunghuajiangensis,cteFo,csp.,Zejainasp..Lycopterocyprissp.,Candonaprona,Candoniellasp,Rhmocypr括sp..Ziziphocyprisconicta,Zisimakovisp.;叶肢介£如缸Ⅻ龇r妇sp,Tylestheriakanqinshikouensis,Aploglypmscf.Vlf蜘rmis,Estherit∞(B妇m目)mi地dshiLDimorphostrtw'uscftend/us:植物Aspleniumdicksonianum,Metasequoiadisticha,Taxodiumolrikii,Trochodendroidesarctica,Quercuxiaangulata(=Trapa?microphylla),Platanussp,PterospermitessB;恐龙7Ornithomimussp.,Hadrosauridae及鳄鱼和昆虫等。

上述介形虫多为姚家组和嫩江组共有分子。

叶肢介主要是姚家组下部代表,其中Tylestheriakanginshouensis,Dimorphostracuseftenellus,Halysotheriasp.,Aploglyptuse1.villiformis等均为张文堂等所划分的伏龙泉组第1、2期重要分子。

恐龙已见到种类属晚白垩世无疑,延续时代稍长一些。

植物化石主要是俄罗斯东部及北美晚白垩世地层中常见类型。

Metasequoiadisticha在西伯利亚和亚洲东北部的堪察加、阿纳德尔、滨海地区、结雅一布列亚平原、新西伯利亚及库兹涅茨盆地等区域,主要出现于赛诺曼期及其以后,它是区分晚白垩世早、晚期植物群的主要分子之一。

Taxodiumolritdi的分布虽不如Metasequoiadisticha广泛,但也是至赛诺曼期才出现的。

Trochodendroidesarclica在永安村和太平林场组均有出现,且数量占绝对优势。

它是北方植物区的主要分子,见于所有的晚白垩世植物群,不过其繁盛期是赛诺曼期和达宁期。

水生植物小叶菱是湖相沉积的标志化石,它在亚洲产于赛诺曼一土伦期(萨哈林岛吉利亚次组)到达宁期(查卡杨组)的晚白垩世地层。

但在北美洲从赛诺曼期(蒙塔纳组)才开始出现,在赛诺曼一土伦期的达科他组、拉利坦组和马高奇组并无发现。

综上所述,植物特征明显,标准较强,所反映的永安村组时代不会比土伦期更早。

太平林场组分布较广,所含生物化石比前二组更丰富。

产叶肢介Halysestheriasubtermina,Hbiformis.Hsp.,Aploglyptussimplex,A.sp.,Estha_rites(Euestherites)sp..Dimorphostracustenellus,D.sp.Glyptostracusmingshtdensis,GralTgs,Dicthestherissp.,Calestheritessp.,Brachygraptasp..Nemestheriasp。

dilirmstheriscf.nonganensis,J?reticulatus;介形虫Cyprideatera,csunghuajiangensis,Cperelegana,C(PeslMocypridina)sp。

Candonadisjuncta,Rhinocytrrsissp.;腹足类Euphepyvgulasp.,Hviparusaft.mokowensis,Fandraeae,矿sp.,Cnyraulussp.,Ressidellasp.,Campelonasp.:植物Thallitesjiayinensis,Equ担emmsp.,Cladophtebis(?Driopteris)sp.,Ginkogoadiantoides,Taxodiumolrikii,Metasequoiadisticha,cf.Podocarpustsajanicus,Pityophyllumsp.,Etalocladussp,Carpolihussp.,Nordensldoldiasp..Laurophyllumsp.,Macclintockiacf.trinerv赶Trochodendroidesarctica,rsmilacifofia,Platanussinensis,Pdensinerv西Pra)_aoldsii.Psp.,“Populites"’cylophylla7.
Viburniphyllumsp。

(扣∞≈口砌angulata(2Trapa?microphylla),Pteropermitessp.,Dicotylophyllumsp.以及Hadrosaurinae等。

本组叶肢介较永安村组丰富,除嫩江组下部主要代表外,还出现了姚家至青山口组的分子,如Nemestheriasp.Jilinestherisof.nonganens衄J:e1.reticulatus,Dicthestheriasp.。

太平林场组可大致与嫩江组对比。

在介形类中多为嫩江组与姚家组常见分子,也出现了一些偏新属种,如Candonadisjuncta,此种出现在四方台与明水组中。

本组植物除上述永安村组分子外,还出现了一些时代偏新类型,如Macclimockia
trira,,'vis,Nordenskioldiasp.等。

它们在亚州东部各地仅见于赛诺曼期以后。

总的看,太平林场组的植物群面貌与结雅一布列亚盆地的查卡杨组的植物群较接近,几乎所有分子在查卡杨组均有出现或有相似代表。

但查卡杨组中一些较年轻类型尚未在本组发现,如0∞c^∞hebridica,Androvelliscatenulata,Potomogeoncf.nordenskioMii等。

因此,本组时代最多可能相当查卡杨组中、下部。

查卡杨组下部有一套湖相沉积,称扎维钦组,上部产植物化石Aspleniumdicksonianum,Metasequoiadisticha,Thajacretaceaesp.,MacclintockiacreRlll4Platanusa3fin括.Trochodencb口idesarclica,Cephalotaxopsisintermedia,时代属赛诺曼早期,层位可能与永安村组或太平林场组相当。

太平林场组所含的鱼类与地中海沿岸和英国东南部晚白垩世海相小型鱼群相似。


鱼类的时代特征,证实太平林场组的时代是无疑义的。

鱼亮子组为一套河流洪水期形成的河济}—滨湖相粗碎屑堆积。

其中富含爬行类化石,
以恐龙化石最多。

本世纪初,Pdabiffm描述了Manschurosaurusamurensis(---Gilmoreosaurus
mongoliensis),近年来还发现有Hadrosaminae,Saurolophinae,Heilongiiangosaurusjiayinensis,
Ornithomimussp.,Tyrannosaurussp.等。

鱼亮子组所产的平头鸭嘴龙和栉龙亚科的种类特征不同于内蒙和山东王氏群中鸭嘴龙特征,所在层位要高于后者,应属坎潘一马斯特里赫特期。

这个层位大致相当北美西部盛产恐龙的埃德蒙顿组,下伏贝尔普组下部产坎潘期菊石Acanthoscaphites等海生动物。

埃德蒙顿组时代一般划归坎潘一马斯特里赫特期。

鱼亮子组中Trionyx是一个笼统属名(可能与Aspideretes脚Ⅻ如∞埘m为同一类型).主要见于北美晚白垩世一始新世地层;在国内除四川晚侏罗世的Sinaspidereteswimani外.均产于晚自垩世一新生代地层中。

1958年杨钟健将产恐浅化石的鱼亮子组时代置于坎潘一马斯特里赫特期。

综前所述,
鱼亮子组时代划归桑顿一坎潘阶为宜。

小河沿组属沼泽相含煤沉积,主要含植物化石,应为含恐龙岩层(尚未在岩基中找至螗。

小河沿组下部植物化石主要有Cladophlebissp.,Ginkogoadiantoides,Sequoiasp.,
Metasequoiadisticha.TarodiumS11.Trochodendroidesarctica,Plataratsraynoldsii,Tetracentroncordclte,Betulalat@tia等。

陶君蓉等研究乌云组和小河沿组植物化石时,鉴定名单有:Sequoiasp..Metasequoiasp。

AInⅪserrata,A.borala,Corylitesfoteri,Tiliaephyllumtseaboliquorum,Platanusraynoldsi‘Salixindequolis,Cercidiphyllumarcticumt=Trochodendroidesarctica),Tetracenrtoncoma缸.Poputuswuyunensis.Butulalatifolia,Pterospernitessp,Menispermitessp,Protophyltumsternbergii,Amitopsissp.,Cyclocaryasp.,Corylusmacqurril等。

认为这一植物群时代应归晚白垩世,更接近达宁期。

5结语
自1976年至1999年,历经区调和对嘉荫群多次专项研究.岩石地层层序确立无疑,单位划分基本合理。

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小河沿组时代归属尚有异议:由于植被掩覆广,原建组剖面上小河沿组与鱼亮子组关系有待进一步查清:嘉荫群项部与古新统乌云组关系有待在地表确立。

目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赋存于嘉荫群中恐龙动物群研究和盛产恐龙区的保护问题。

嘉荫群中的恐龙化石自1925年俄国学者Riabinin采掘组装第一具满州龙(当时定名)后,于1978年至今进行了多次发掘,获得恐龙化石45t左右,主要产自鱼亮子组三个含龙层位。

其中以平头鸭嘴龙亚科为主。

己组装的8具恐龙骨架中有7具属鸭嘴龙亚科(Ha凼osatninae),l具属栉龙亚科(Saurolophinae)。

其余绝大部分化石未鉴定,是否存在兰氏龙亚科尚在期待中。

1986年赵喜进鉴定黑龙江省博物馆的一些恐龙化石时,仅据一些背锥、肩胛骨、腱条、掌骨和头骨片等,命名有鸟臀类中的似鸟龙未定种(Ornithomimussp.):蜥臀类中霸王龙未定种(Tyrannosaurussp.)。

遗憾的是,上述所有鉴定均无正规的鉴定描述资料记录。

第l具恐龙化石采集组装者Riabinin曾报道过,与满州龙伴生有的Saurolophus1wischtofovici和Abertosauruspericulosus,并且他定名的满卅I龙于1979年经Brett-Surman重新研究后,修订为蒙古吉尔摩龙(Gilmoreosaurusmongoliensis)。

此外,笔者于永安村组、太平林场组和小滚子沟组新发现的含龙层位尚未发掘研究。

据上述不难看出,嘉荫群蕴藏的恐龙动物群化石丰富,且种类较多,但鉴定研究程度很低.并且发现的某些含龙层位未进行发掘、鉴定、研究。

因此,笔者认为作为中国第一龙发掘地的嘉荫群是我国恐龙研究的理想对象,非常有必要对该群恐龙加强发掘和研究,它将对恐龙生态环境、演化、灭绝等方面研究及跨国对比,起到一定作用。

故建议:11该群出露区应作为国家级重点地质遗迹区予以保护;
21查明该群出露范围和所有含龙层位和地点,同时解决该群地层划分前述尚需解决的问题;
31对发现的含龙层位,首先是较好的层位进行发掘、装架.请专家进行正规的鉴定、研究;
4)在地质调查和发掘过程中,重{晗龙层位的岩相古地理和同层位出现的其他生物化石研究,以供对恐龙生态进行综合研究。

参考文献
…李蔚煮黑龙江省嘉荫地区晚白垩世地层中国区域地质r1986.1(1):28-36
埘罗玉兴.张志诚,李蔚荣黑龙江省嘉荫—逊克地区中生代和第三纪地层地层学杂志,1983r叩):169~163
【3】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黑龙江省岩石地层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oNTHEUPPERCRETACEoUSJIAY如、iGRoUPoF
HEILONGJIANGPRoVDOCE.CHINA
LIWeiron91JINJidon92
uNo.!lna跚eoyGeologicalInvestigation可He∞忸硼gPr唧P攒Harbinl50036)
{2nefere,ⅧOZOiee,Dep,ⅢmentofmmyResourcesqfHegongiiangnw№Harbin150036
ABsTRACT
TheJiayinGroupestablishedbytheauthorintheSecondNationalStratumMeetingin1979isdistributedmainlywithintheboundmesofJiayinandXunkeCountiesinthenortheastofHeilongjiangProvince.ThestratigraphicregionalismislocatedinthenorthernendoftheJiamusidisaictoftheJiamusi·Huiinsubregion.Thetecto-slratigraphiclocationissituatedonthesouthernfringeoftheJieyabasin,Rnssla(orWuyco-JieyaBasin)oftheHeilongjiamgfaultdepression.ThesedimentarydevelopmentissimilartothatoftheSonghuajicogGroupoftheSongncobasin,whichiscorrelatedwitlltheQuantou-SifangtaiFormationoftheSonghuajiaIlgGroup.TheJiayinGrouphasbeenconsideredtobeaseriesofelasticsedimentintheepicontinentalriverandlakefaciesandthemarshlakefacies.AccordingtothearitedonsstipulatedintheInternationalStratigraphicGuideandChineseStrafigraphicGuideandtheDirections,fromthelowertotheupper,theJiayinGrouphasbeendividedintoHuoshaoqiaoFormation呶2h),YongancunFormation畔删,TaipinglinchartgFormation晖曲,XiaogunzigouFormation(K2x),YuliangziFormation(K曲andXiaoheyanFormationtKgh).TheHuoshaoqiaoFormationofthebottomoftheGroupcoversnonconformablytheNingyuancunFormation(I(1n)andTaoqiheFormation噼10oftheLowerCretaceousSeries.ThetopXiaoheyanFormationiscoveredbytheWuyunFormation(E1w)inthePaleoceneSeries.
Thetotalcontrollingthicknessofthestratotypeisofl815m.
IntheJiayinGroupwithpaleontologicalefflorescence,therearethevertebratessuchasDinosaurs,CheIonia,crocodile,fishandAvesandtheinvertebrateanimals,suchasGastropota,Bivalvia,Ostracoda,Estheria,etc.andrichinAngiospermaeandSpore-pollen.
AlotofstudyinganddeterminingworkhavebeendonebyZhangZhicheng,WangWuli,Zhang叫un,LiuMuling,ZhangXinli,GuoShuangxing,1’a0Junrong,XinngXianzheng,LiYongsen,WangYll诧LZhangJiangyong,YeXianglzal,Zhanxijin,DongZhimingandHuCbengzhi.etc.since1978.ThepaleontologistsfromAmerica,RussiaandJapanwhohavedonewellininvestigationandresearch.mthefieldrecentlyhaveprovidedthebasesfordividingthebiostratigraphicsuccessionoftheJiayinGroup.23biologicassemblagesandassemblagezoneshavebeendividedasfollows:
Din,峭aurs
11Ornithomimus--Hadrosauridaeassemblage
21^^"础‘∞——s口“∞assemblage
73
3)Manschurosaurs--Gilmoreosaurus--Tyrannosaurusassemblagezone
Chelonia
4)Trionyx---Mudtomoiseassemblage
Fish
5)Latimeria---Hamaassemblagezone
6)Sungarichthys--Manchu-richthysassemblage
G∞tropota
7)Hviparus—(可mulusassemblagezone;
Estheria
8)Euestheropsis--Tylestheriaassemblage
Ostraeadz
9)Halysestheris""Nemesthrisassemblage
10)Cypridia--'-Lycopterocyprisassemblage
111Cyprideatera--Ziziphocypris∞nictaassemblagezolⅪ
12)o矽僦∞sunghuajiangensis-"Candonadisjunctaassemblage
Phnt
13)Trochodendroidesar洲ca--Taxodiumolrikiiassemblage
14)Trapamicrophylla---Platanusdensinervisassemblage
15)Platanus--Trochodendroidesassemblage
16)Cupressinoxylonassemblage
17)Trochodendroides---Platanus---Protophyllumassemblagezone
Slmre-pollen
18)Schizaeoisporites"'Classopollis-"Quantonenpollenitesassemblagezone
19)Balmeisporites-'Pinuspollenites--TricolDollenitesassemblagezone
20)Cyatyidites--Monosulcetis咖ingopollisassemblageZOne
21)Proleacidites--Lythraites--Aquilapollenitesassemblagezone
22)Schizaeoisporites-'-Inaperturopollenites—坳rdalinaassemblagezone
23)Laevigatosprites--Aquilapollenites---Wodehouseiaassemblagezone
ThedistributionoftheonebiologicassemblageandassemblagezoneintheeachformationoftheJiayinGroupandthechronostmfigraphicunitcorrespondingtotheeachformationoftheCroup∽soenintheTable2.
KeywordsHeilongiiangProvince,UpperCrOaceous,JiayinGroup,dinosaur
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