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川茶导游词-word范文 (23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川茶导游词
篇一:导游词 -四川简介
四川简介
现在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美丽的家乡。

四川,简称为“蜀”,历史悠久。

在古代称为巴蜀,是古代巴人和蜀人的发祥地,这片土地孕育了四川悠久的历史。

四川的历史要追述到4000多年前的尧舜时期,当时中国分为九州,四川为粱州,从商周到春秋战国,四川为巴蜀两国的地域。

自秦灭巴蜀以后,设巴蜀
为蜀郡,从此统一了巴蜀。

公元1001年,也就是上一个一千年。

正是我国北宋时期,宋真宗将唐朝时所设的剑南道、山南道、和黔中道,依巴蜀的四大水系:岷江、嘉陵江、金沙江、长江,分别重新划分为:益州路(治所成都)、梓州
路(治所梓潼)、利州路(治所广元)、夔州路(治所奉节),一共四路,古
时称河流为川,合称“川陕四路”,简称“四川路”,从此巴蜀大地便得名
“四川”。

四川地处中国西南内陆,位于长江和黄河之间。

现今的幅员面积
48.5万平方公里。

仅次与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居全国第五位。

东临湖南、湖北;西连西藏,北靠青海、甘肃、陕西三省;南接云南、贵州。

是我国
南北交通要道和联系西南、西北和华中地区的天然纽带。

所以又是我国南北文
明的会聚区。

容纳了两大流域的精华,形成既与中原文化有某些联系又不尽相
同的文化体系。

四川地势西高东低,长江自西向东横穿而过。

西部为川西高原,人烟稀少,是
我国第一阶梯横断山脉组成部分,平均海拔达4千米,最高峰贡嘎山7556米,同时也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四川的少数民族有50多个,其中4千人以上的有14个,主要有藏族、羌族、彝族等。

根据少数民族的分布及人口的多少,四川
有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四川西北部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部为甘孜藏族
自治州、西南部是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部为四川盆地,人口稠密。

现今四川有
人口8千5百多万。

四川盆地面积多达16.2万平方公里。

所谓天府之国,就是指的这片土地。

天府之国,一个古老又富饶的地方!张艺谋导演来了成都曾说
过“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各位朋友和外国友人了解咱们四川,恐怕是以这三个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一是当代世界伟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他就出生在咱们四川的广安;二是四川
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它不仅把中国的卫星送上了天,而且还把美国生产的卫
星送上了太空,这不得不使许多外国人对四川另眼相看;三是四川是大熊猫的
故乡。

四川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历来就有“天下山水之胜在蜀”。

那是因为四川所处
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众多的风景名胜古迹:有童话世界
的九寨沟、黄龙;有天下之秀的峨眉山;天下之幽的青城山;聚天地之灵气的
乐山大佛;有千古之迷的三星堆;有世界上年代最久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有人
能进入的低海拔冰川——海螺沟;有世外桃源香巴拉——稻城亚丁;神秘的地
之肚脐——甘之新龙;有温柔的泸沽湖。

当然还有可爱的大熊猫之乡——卧龙
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有美丽的四姑娘山和温文而雅的丹巴美女;等??除了这些,那就是浓浓的巴蜀文化,概括起来,那就是川酒、川菜、川茶、川戏、川药,
还有咱们的川妹子。

四川自古就有“少不入川”之说,意思就是说年少的男子最好不要到咱们四川来,因为四川有很多的美女,你来了之后,就会舍不得离开。

<o:p></o:p></P>俗话说得好,到了北方嫌官小,带了沿海嫌钱少,到了海南嫌身体不好,到了
江浙上海一带就嫌文化少,到了新疆就嫌胡子少,到了咱们四川就嫌结婚接的
早了。

那到了九寨沟、峨眉山就嫌胶卷带得少了。

四川自古就是盛产美女的地方,比如:唐朝的杨玉环,女皇武则天,著名的女诗人薛涛,以及司马相如的
爱妻卓文君等等,她们可算是绝代佳人。

四川省会成都历来被人们称之为是
“中国第一粉城”,这个粉就是漂亮的意思了。

成都的美女也是被亲切的称为“粉子”。

湖南卫视举办的超级女声,全国上下一片沸腾,其实超女最热的地
方还是属于成都,因为成都是超女的故乡。

李宇春、张靓影、张含韵、谭维维、纪敏佳、何洁她们都是来自成都,不知道咱们车上有没有朋友是玉米、凉粉、
盒饭、维生素、佳迷?所以呢成都还不光是出美女,也有才
女啊。

四川话在外地朋友看来非常有意思。

我曾经带过很多游客,他们都说四川人说
话像是在唱歌。

那么入乡随俗,在这里小某要教大家说说四川话。

其实四川话
很好学,它跟普通话很接近。

大家都知道普通话里有四个音调,而四川话也有
四个音。

只要您把普通话的三声和四声调换一下,降低音调,不发卷舌音。


可以说四川话了。

比如“怎么了”就说“抓子”、“上厕所”就说“解手”(<湖广填四川:在明末清初,由于战乱,四川人口锐减,耕地荒芜。

刚刚建立起
的清王朝为解决劳动力和粮食问题,采取了移民垦荒的举措。

于是,两湖、两粤、江西、福建、陕西、云贵等十余个省的移民相继到四川定居。

其中最多的
是湖北和湖南人,其次是陕西、广东、福建、江西的移民。

当时湖南、湖北是
一个省,称之为“湖广省”,民间因此把这次称为“湖广填四川”。

四川主要有:张献忠农民起义军三次入川,清军反复围剿;南明抗清武装起义,清军追
剿南明武装;吴三桂叛乱,清军平定“三藩之乱”,四川成了拉锯战的战场。

清初的四位皇帝顺治、康熙、乾隆都非常重视四川的恢复问题,鼓励外省籍人
携妻儿入蜀落户,规定移民垦荒三五年内免交赋税。

据称,最初的移动是政府
强制性的,后来移民发现四川土地肥沃,气候温和,便自动举家迁入。

这次移
民前后持续100余年,入川人口约100多万。

移民与当地居民通婚,产生了新
一代的四川人。

据专家统计,现今的四川人多为移民的后代,成都约有70﹪,
山区约有50﹪——60﹪不等。

)、你们骂人的笨蛋就说“瓜娃子”、偷看美女
就说“打望”,大家不妨念一念,大家现在不仅能听一定还能说了,对不对?
可能很多朋友觉得很纳闷!这打望在成都就是偷看美女的意思了。

在成都有个
很奇怪的现象,不光是女人喜欢逛街,相比之下,尤其像一些单身男士更喜欢
逛街,那么逛街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打望美女了,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

换句话说如果你生活在一座城市里,一出门见到的都是帅哥美女是不是心情会
好很多呢?这机场高速公路收费站可谓是咱们成都的窗口之一,这里的收费小
姐都是按照空姐的标准选好的。

不知道大家刚才在趁着×师傅在停车交费的时
候“打望”美女没有?是不是很漂亮呢,当然,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一样,或
许你眼中的成都美女也并不是合你心意,但大多女孩子皮肤白这可是大家有目
共睹的,俗话说一白遮百丑,成都女孩子的皮肤白跟咱们成都的天气是有密切
的关系的,我们坐在车上环视左右,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成都周围都有高
山环抱,而且天空有一种灰蒙蒙的感觉。

这是因为四川是一块盆地,而成都又
地处盆地的底部,空气自然就不流畅,积热不易散发,因此成都的天气是比较
潮湿的,由于积云多,成都这里日照时间很短,一年不过300小时。

也就是因
为这个原因,自古便有一句形容四川气候的一句成语,跟四川有关的,大家猜
猜这个成语的什么?对了,就是“蜀犬吠日”。

这“蜀犬吠日”讲的就是刚刚
出生在四川的小狗,自打娘胎出来就没有见过太阳,突然有一天这太阳出来了,小狗因为从来没有见过什么是太阳,于是就感到害怕,就对着太阳汪汪直叫了,所以呢,后人就经常用蜀犬吠日来讽刺人们的少见多怪,但也从中形象的道出
了四川天气气候的特征,那就是在四川阳光明媚的日子却是不多。

所以在四川,除了夏季,一出太阳,人们就像过节一样的兴奋,还有咱们四川人的个子普遍
偏矮,跟太阳见得少有一定的关系。

在咱们四川有一首民歌,表达了四川太阳
很少,人们见到太阳的时候非常的兴奋。

因为成都的日照时间少,空气潮湿,
所以成都女孩子有两样护肤品是不用的,那就是防晒霜和水分保湿霜了。

成都
美女皮肤好就是这样来的。

自古都说川妹子辣,其实咱们川西的成都妹子并不辣,辣的是川东的重庆妹子。

我们用两种蔬菜来比喻川渝两地的美女,成都的妹子就是灯笼椒,看起来辣,
吃起来甜;重庆的妹子就是朝天椒,看起来辣,吃起来更辣;成都的美女外柔
内刚,重庆的美女是外刚内柔。

四川男人耳朵缺钙,这已是公开的秘密。

大家
知不知道咱们四川男人有一美称,叫什么?“趴耳朵”。

就是怕老婆是意思。

当然并不是说四川的男人就怕老婆,那是因为四川的男人非常爱自己的老婆。

四川美女用如花似玉的容颜,用软语温存,再加上一手精湛的川菜手艺,以
及一些小辣椒的品性,让男人们心安理得地服服帖帖,咱们四川男人的处世原
则里也就有“多吃菜,少喝酒,听老婆的话,跟党走”。

与上海美女的高雅别致、北京美女的高贵大气、广东美女的时尚前卫、东北美女的纯朴直率、江浙
美女的纤弱温婉不同,四川美女娇而不弱,甜而不媚,敢爱敢恨,如果你还是
有点云里雾里的话,不妨看看李颉人的小说《死水微澜》,写成都天回镇的世
俗风情,其中有个美女邓幺姑,她的美丽和果断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力量。

要知道,李颉人以写实著称,被称为中国的左拉。

(以上需要讲解时间30分钟)
好了,川妹子我们就谈到这里。

接下来继续给大家讲蜀文化。

在古老的川戏中
有一句话:“造酒之人是杜康,杜康造酒满缸香”。

且不说造酒之人是谁,从
古以来,宗庙祭祀,朝廷宴饮,社会交际,以酒相祝,把酒自遣,举酒盟誓,
都可以证明酒与人们的生活是分不开的,而且没有男女界限。

四川酿酒自古兴盛,酿酒的原料、水性、土质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

川酒的历史可追朔至三千
多年前传说中的古蜀国蚕丛、鱼凫时代。

在广汉三星堆古蜀国遗址,发现了大
量的酒器,这些酒器包括酿酒器具和饮酒器具两大类,从这些器具中不难看出:此时蜀人酿酒技术已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蜀人发明酿酒的时间,当在这
之前。

从古至今,川酒名酒灿若繁星。

获国际金奖,国家名酒,部优名酒等荣
誉称号的非常多。

特别是号称六朵金花的:宜宾五粮液、泸洲老窖、绵竹剑南春、成都全兴大曲、古蔺郎酒和射洪的沱牌曲酒,此外,临邛酒早在汉代即远
近闻名;西川郫筒酒,工艺独特,享誉四方;宋代宜宾的荔枝酒,颇负盛名。

并创造出许多酒的传说和活动。

汉代文君当垆、相如漆器,传为千古美谈;宋
代诗人黄庭坚在宜宾凿池流,至今遗志犹存。

说到五粮液,在巴黎食品博览会上,多次获得了奖项。

其中有一次一起获奖的
还有法国的白兰地、苏联的伏特加,那么到底是那种酒更好呢?评委们各持己见,无法评定,有人就建议用三只小白鼠做了个实验,其中一只小白鼠喝了法
国的白兰地,之后它就偏偏起舞,因为法国人是个非常浪漫的民族,小白鼠偏
偏起舞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只小白鼠喝了伏特加,那么这只白鼠又怎么了呢?倒头大睡,因为伏特加是一种非常烈的酒。

第三只小白鼠喝了我们中国的五粮
液又怎么样了呢?它大叫,“猫呢,在那里?老子今天要干掉它!当然这只是
个故事,杜撰的成分很大,但至少说明咱们川酒的品质那是一流的。

常言说,喝酒离不了菜。

川菜可以说是最美味的,因为有一句话“吃在中国,
味在四川”。

川菜是我国著名的地方菜肴之一,它与鲁菜、粤菜、淮扬菜共同
组成中国的四大菜系。

川菜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点,其风味则是清鲜
醇浓并重,并以善用麻辣著称。

但很多外地的朋友,把川菜形容成麻、辣、烫。

其实不然,辣只是川菜中的一种味道。

四川人喜欢吃辣椒是众所周知,其实在
我们国家有很多地方的人都喜欢吃辣椒。

有句俗话是这样说的,四川是不怕辣,而江西人是辣不怕,湖南人则是怕不辣。

川菜虽以麻辣见长,但并非以麻辣压
其他的味。

它非常重视味的变化,既有浓淡之份,又有轻重之别。

为什么四川
人喜欢吃辣椒花椒,这是因为四川盆地降雨比较丰沛,较为潮湿,辣椒可以去潮,花椒可以去湿,故而从古至今四川人很少患风湿病。

川菜的品种很多:如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所创制的东坡肘子;清代四川总督丁保祯创制的宫宝鸡丁;
张大千创制的大千鸡;老百姓创制的有:回锅肉、章茶鸭子、鱼香肉丝、开水
白菜、蒜泥白肉、水煮牛肉、麻婆豆腐、仔鸡豆花、一品熊掌、干烧鱼翅、熊
猫戏竹、孔雀开屏、清蒸江团、宫宝鸡丁、青椒鸡丁等等。

说到麻婆豆腐,成
都就有很多的麻婆豆腐店,其中最好的要数陈麻婆豆腐,现在呢就给大家讲一
下麻婆豆腐的故事:据说清朝同治年间,成都一位麻脸的老太太开了家豆腐庄,菜好味好就是生意不好,人们说是招牌不响亮,于是麻脸老太太就求助一位姓
张的打油诗人。

张打油一本正经地对麻脸老太太说:“你晓得我这个人特损,
口无遮拦,不知你受得了受不了?”麻脸老太太挺宽容,说:“只要让我这豆
腐庄有名气,再怎么损我也受得。

我一个老太婆,还怕你损不成!于是,张打
油一边吃豆腐,一边看着麻脸老太太做起打油诗来。

他那副专注的神情,令老
太太多少有些不自然,问:“张先生,我这张麻脸有啥好看的!”张打油道:“就你这张脸有文
章可做!”说着信口拈出一首打油诗来:“羡君满面好文章,圈圈点点不成章,春来莫向花间做,免得蜜蜂入错房。

”——意思是,老太太,我羡慕你这张脸
啦,长在那儿天生就是一篇千古奇文;您老不仅麻子多,而且麻坑硕大,密密
麻麻像个大蜂巢。

麻脸老太太有些愠怒——你张打油也太出格太伤人自尊了,
正待发作,但见张打油已提笔写下四个大字:“麻婆豆腐”。

这下麻脸老太太
恍然大悟,敢情刚才吟诗,原是在抓招牌的特点。

后来,这个招牌果然一炮打响,麻婆豆腐庄从此门庭若市。

顾客一是想核实打油诗中的圈圈点点,二是想
品尝豆腐庄的麻麻杂杂,因此食客总是络绎不绝。

在川菜里边还有我们最喜欢
吃的小吃和火锅,大家知道我们四川有那些小吃吗?赖汤圆、龙抄手、夫妻肺片、钟水饺、珍珠圆子、韩包子、古月胡三合泥、谭豆花、醉豆花、军屯锅魁、担担面、三大炮、灯影牛肉、川北凉粉、叶儿粑??四川的小吃品种非常多,大
约有600多种,而且每一道小吃都有一个典故和小故事,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讲
两个比较有趣的小吃。

第一是:龙抄手。

“龙抄手”在四川是这个名字,可在
北方叫它“混沌”,在南方叫它“云吞”。

相传在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后,
唐明皇为了避乱,来到成都天回镇。

皇帝想吃北方的薄面饼,可是四川厨师不
会做,只好按吩咐把面皮翰的很薄,然后把肉馅做好,但不知道怎么包,就偷
偷去看皇帝是什么样的人,会不会杀自己。

他看见皇帝正抄着手在看风景,灵
机一动,回去把面皮切成方块,把肉馅放在中间,两只角对折,把另两只角像
皇帝手一样抄在一起,下锅一煮好,就端了上去。

皇帝一见有些不悦,就问这
是什么?厨师站站兢兢的回答:“这是龙抄手,陛下您抄着手天下一样会太平!”皇帝一听龙颜大悦,便开始吃了起来,而且味道也非常不错。

便记住了
这道菜。

回到长安还想吃这道菜,可北方的厨师不会做,高力士就骂厨师:
“混蛋!”然后告诉厨师怎么做。

厨师受了一肚子气,边做边嘀咕:混蛋就混
蛋这道菜干脆就叫混蛋菜算了。

当该小吃传到民间老百姓怎么也不能把“混蛋”和小吃联系起来,便称之为“混炖”。

所以北方称之“混炖”,传到南方,因
口音、地域差别比较大,名字则变成了“云吞”。

另一个是钟水饺,咱们国家,是礼仪之邦人情味总是非常是足,每当逢年过节都要相互送压岁钱或走人户,你来我往。

可是在古时候,有一大部分人是穷人,没有钱送怎么办呢?他们就
用面皮包上馅做成银锭元宝的形状,这样取而代之。

当时各地水饺的名称很不
统一,叫法很多。

到了宋代成都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一位姓钟的
买水饺的人,便灵机一动称为饺子同交子协音。

这样各地尽相校仿。

终于,都
公认了饺子这个名字。

钟水饺至今门庭若市。

小吃的品种多故事多,大家若
有兴趣,我们可以去品尝一下,感受一下四川名小吃。

当然,四川的火锅,那
是全国闻名。

四川火锅发源于重庆。

约在20世纪20年代,重庆的江北有几家
屠牛场,牛肉卖掉后,内脏不易处理。

江边渡口一些饮食摊贩便廉价买来,洗
净切碎后,加作料放入锅内熬汤,供应船夫、力夫、小贩等,一碗鲜美的牛杂
汤就是一顿饭,物美价廉,非常地受欢迎。

但牛杂汤只能热吃,遇到江风一吹,牛杂汤变凉就不好吃了,于是江边船夫便灵机一动,改成在锅边随烫随吃,十
分惬意。

这种吃法逐渐推广开去,就形成了现今这种形式的火锅。

受重庆火锅
的影响,四川各地的火锅也逐渐兴盛起来,形成各具特色的锅底,花样百出的
吃法。

再加上众多民间、外来菜品的变化,因地因时制宜,使四川火锅的源流
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充实。

四川火锅,既是一种美味佳肴,又是一种烹饪方式,也是饮食文化的一个内容,它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麻、辣、烫、鲜、脆、嫩,选料广泛,味适众口,精益求精,乐趣无限,养身怡年,方便随意。

正是这些
特点,使四川火锅成了一种集味与趣、情与谊、养身与强身、传统与科学于一
体的饮食形式,显示出了无限的生机。

喝了川酒,吃了川菜之后该干什么了?大家猜猜。

喝茶贝!我国有句俗话:开
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

可见茶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四川是饮茶最早的地区,远在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就记载:“益州
山谷山陵道旁的茶树,其叶可以治病!”古时的益州就是今天的四川,四川人
利用茶叶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

在秦皇统一六国以后,饮茶之风逐渐传入
中原,时至今天,四川茶叶几乎遍及丘陵各专线,是全国的七大产区之一。

川东南茶区以生产外销红茶为主;著名的有重庆红粹茶、宜宾早白尖功夫茶;
川西北茶区以生产绿茶、边茶为主。

著名畅销的有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的
蒙顶山茶、峨眉竹叶青、峨眉毛峰、文君绿茶、茉莉花茶、青城山的散茶、各
种毛峰、毛尖、明前御露,还有作为贡品茶的佛手、苦甘露、兰贵人等。

当然
也生产少数民族喜欢的昌明茶,砖茶,羌茶。

四川茶多当然茶馆也多,不仅富
有地方特色,而且数量之多,堪称为世界之最。

可以说城乡处处有茶馆,四川
人人都喝盖碗茶。

盖碗茶是四川独具特色的茶具所泡的茶,由瓷盖、瓷碗和金
属托盏“三件套”组成,盖为天,碗为人,托为地。

总而言之,天时地利尽在
茶中。

关于托盏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那是在唐德宗建中年间(公元728——783年)当时西川节度使催宁之女很孝顺,而催宁又喜欢喝茶,其女每
天给父亲端茶,又怕茶碗烫着,便拿盘子托住,但端茶时又容易将茶碗弄倒,
于是就用蜡把碗固定在一只碟子中间,后来催宁命工匠用漆器代蜡做成托盏,
并用新做的茶具来招待宾客,觉得很方便,便推广开来,成为今天的“三件头”。

因托盏象船,所以又称为“茶船子”。

“三件头”的优点是茶碗体积适中,上大下小,掺水时将碗内的茶叶充分翻卷,搅匀,盖而不严的茶盖既可保
温又能透气,并可用来搅动碗内的茶水,调匀茶味,而且隔着茶盖茗饮,可以
避免茶叶入口,茶船稳托碗底,便于端放,又能避烫。

在成都的老茶馆里。


仅能品,而且还能观,能看。

观:堪称一绝的便是掺茶水的功夫。

茶官掺茶用
一只一米多长的铜壶,变换各种掺茶的姿势。

如雪花盖顶、飞流直下、海底捞
月等姿势让开水从壶嘴里乖乖的跑到你的碗里,不外漏一滴。

看:那就是川戏。

川戏的传统剧目十分丰富,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
三列国”的说法,流传至今的还有两千多个。

这些剧目中有出至民间的生活小戏,有吸收传奇、杂剧加工而成的大幕戏,有由历史故事和神化传说改编的故
事戏。

川剧的唱词趋于诗歌化,道白是幽默风趣的四川方言,着力于绘声绘色
地描绘人物的性格和抒发人物的内在思想感情,加之地方杂技如:变脸、滚灯、吐火等的巧妙融合,堪称我国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苑。

大家去品茶时若在成
都老茶馆都能观赏到独具特色的川戏。

除了我刚才说的这些,四川还是一个出产丰富的资源大省,除了上千种土特产
品外。

两千多年来,勤老智慧的四川人充分利用这里出产的丝、麻、竹木、藤、棕、金石、玉、水晶等丰富的物资资源,在制作日常生活用具的过程中,逐步
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品。

如蜀锦、蜀绣、漆器,还有被誉为“东
方艺术之花”的瓷胎竹编、竹丝扇、藤器等等。

尤其是四川的丝织品历代都是
宫廷贡品,长安城皇宫内盖的被子几乎是四川所产蚕丝制作而成!四川的中药
材资源极为丰富,是虫草、贝母、天麻等名贵药材的主要生产地,现今大约有3500多种包括藏药300多种。

篇二:成都茶文化
《神农本草》中曾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从此,茶便在民间流传开来,茶的利用历史与药用植物一样久远,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断演变、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四川,作为茶的原产地之一,茶文化更是源远流长。

一、关于茶文化的定义
茶文化是指以茶这一饮品为中心,折射出的与之有关的一切文化现象,包括茶的种植、研制、开发,茶具的生产、加工,特殊茶风俗的形成,以及与其它文化的现象相容而形成的各种艺术等。

就此定义而看,茶文化包罗万象,本文就将川茶、四川茶具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二、关于川茶
l、川茶历史悠久,是我国茶的原产地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发现茶的国家,若追究我国茶业的根源恐怕就将追溯到四川。

李晋常璩在《华阳国志》中记述到:"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于尚书……丹、漆、茶、蜜……皆纳贡之"。

周武王率领南方八国伐纣,是在公元前1066年,也就是说在三千多年前的巴蜀一带就已经用茶作为贡品了,而在我国其它地方已没有更早关于茶事活动的记述。

而现在,多被人们认为是茶叶之乡的苏杭一带,到了秦汉年间才有了关于发现野生茶树的记录,那么在秦汉年间的四川对茶叶的栽种已非常广泛成熟。

据秦汉时代的《神农本草经》记载:益州(四川的古称)川谷山陵道旁皆为茶树,一只,两尺,甚有两人合抱者。

由此可见,四川对茶的栽培和认识是早于现今茶业非常发达的江浙一带。

就四川地区本身的地理条件来看,四川盆地周围具有较广阔的丘陵地带,这里气
候湿润,降水丰富,丘陵的排水性较好,再加了土壤呈酸性,这些都是适宜茶树生成的自然条件。

由此可见,四川成为我国茶树的原产地也是有据可依的。

2、川茶"小有名气"
说到全国名茶,很多人想到的多半是杭川的龙井,安溪的铁观音,太湖的碧螺春……,事实上川茶也是颇有名气的。

80年代,全国品出的十大名茶中,四川的茉莉花茶榜上有名,而全国的名优茶,四川名茶也近40余种,其中省外较为知名的有:峨眉毛峰、蒙顶甘露,青城雪芽,省内著名的还包括峨嵋竹叶青,蒙顶黄芽,邛崃文君茶,广安松针,香山贡茶等。

这些茶品在古代颇具名声。

唐代白居易曾赞美川茶:琴里知闻唯绿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李白诗曰:杨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