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数学,让知识显而易见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数学,让知识显而易见心得体会
自孩童时期开始,我们借助“画”的形象直观认识着世间万物,也在涂涂画画中表达着对这个世界的思考与无限遐想。
可以说,画是我们的视觉语言。
数学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
借助画数学解题,是孩子打开解决问题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其实很多问题都可以很快速的求解,比如一年级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排队问题等,如果光靠想是很难想出答案的,画出来就一目了然。
关于画数学,让知识显而易见我有一些心得体会。
画就是数学思维的“黄背心”。
第一学段受年龄特点和抽象水平所限,学生们的认识概念、理解计算、解决问题都离不开直观的支撑,那么画就是他们理解知识的“锚”,帮助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协助他们内化知识,但是问题来了,尽管老师一遍遍强调多画图,学生仍很少有自发的画图,我们要的是"图”的效用,缺的是"画"的能力训练,因为这是策略性知识,不经过训练是无法习得的,因此,课堂上一闪而过,课后画图作业的空白很难实现学生真正提升画的能力。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就应该将画图渗透在每一节课中,引导学生画图、看每一条信息,画一幅图,再看一条信息,再画一幅图,这样一道数学难题就变成了一份画图的说明书。
那么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同时我也学会了画图分为:画概念图、画线段图、画格子图、画数学绘本、画思维导图、画解题的路径图。
那么对于学生不想画图的原因有哪些呢?其实无非就是:
1、读题读不清楚信息和问题一团乱。
2、读懂题时,认为没必要画。
那么如何做出改变呢?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要感受到画图表达的有趣,高年级呢就要充分感受画图分析的巧妙,利用好的时机,教师要让学生情感上先接受有发自内心的喜悦“啊,一画我就懂了呢!”然后技能上再慢慢的跟进。
那么应该怎么去画呢?
1、明晰画图断层,搭建框架。
将知识体系进行统一的架构,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和不同的是意图进行分类归纳,结合教材知识特点和学生们的能力特征,从既定教材的教学“改进”与扫描断层后新增内容的“补充"双维度设计画数学教学内容,改变数学画图教学的旧样态。
从教师的演示变为学生的思画、从示范走向体验,使学生画图技能提升。
2、立足思维品质,养成思考的模式。
二年级出现“类线段图”“直条图”,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应用问题,那么不会画线段图的断层呢,线段图主要是教师分析的抓手,在课堂出现过,但是没有为后续让每个人都尝试了学会绘制;薄弱的散点没有形成一条线去进阶式练习。
3、基于核心素养,强化专项能力。
4、理清思维路径,夯实画图技能。
做法:只要遇到简单的问题,就要画图、这样画掌握画图的策略,然后复杂的问题也就会边理解边主动画图。
5、剖析年段差异,探寻操作要点。
二年级针对表达加减乘除含义的简单的直条图练习题,问题分析图的复习课进行填充。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解题还不如让他们掌握解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赏”、“用”、“画”图的过程中感受、体验图画带给数学的神奇魅力,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画图的需要,并能借“画”理清思路,在自己画图的活动中体会方法、感悟策略、发展思维、获得思想,让画图的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画数学,让知识显而易见,让问题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