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导言 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必修三主要知识结构及专题:
1、从中国方面看: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5)现代中国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2、从世界方面看:
(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思想) (2)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科技) (3)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艺术)
思想文化是人类在适应、利用、改造客观世 界的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 经济发展的反映。
文
反 映
化
反 映
政治
反作用 决定
经济
一、主要内容:
人类社会思想文化 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
三个方面(线索):
1、人类思想文化科技由 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 2、人类思想文化科技发 展史上呈现的多元化特征。 3、人类思想文化科技发 展过程中,不同思想文化 之间的互相影响。
史料、史料解释、历史评价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 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 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 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强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 君轻;他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 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的 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 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 的思想遗产。
高考考什么
知识:知识的理解记忆、知识的
表达、知识的综合联系
能力:读题审题的能力;材料处
理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 证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 题,解读材料。(10分)
(1)新航路开辟;(2分)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 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4分)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 区联系;疾病传播投降的3种说法
1、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 我们的方针”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三日)一文中,明 确指出“苏联的参战,决定了日本的投降”,而不是美 国的原子弹。
2、 “文革”期间,中苏关系进一步紧张,另一方面,为 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报刊宣传 的口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八路军和人 民战争的力量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迫使日本政府投 降”。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历者,经历也;史者,记录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历史学的基本要素
• 史料: 对历史的记录 • 史料解释:对史料的解读,不加入个人观点 • 历史叙述: 对历史的描述、记录 • 历史评价(史观) :对历史的分析评价
上课环节 • 课前读背上节知识并默写 • 讲解重难点知识 • 合作探究,思考、讨论并回答相关
探究题 • 检测学习效果(练习) • 课堂小结
平时怎么学
晚自习 1、复习巩固(读背) 2、预习下节课内容
高品位地读:触入原点,品味学术
《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 《国史十六讲》 樊树志 《文化苦旅》 余秋雨 《全球通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 《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陈旭麓 《晚清七十年》 唐德刚 《大国的兴衰》 保罗·肯尼迪 《天朝的崩溃》 茅海建
平时怎么学
要求
• 以一个文科生的姿态对待历史课程学习 • 以高考为奋斗目标 • 记忆是基础,方法是钥匙
平时怎么学
预习阶段: 1、阅读教材,并置疑和释疑 2、根据导纲阅读教材,填写导纲 3、认真理解辅导资料的重难点释疑, 并整理到教材留白位置。 4、完成练习册并纠错(课课清、天天 交)
平时怎么学
新的起点、新的成长
历史必修三导言
文科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一、宽广的视野 二、敏锐的思维 三、良好的记忆 四、严谨的表述 五、丰富的情感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3、“文革”结束后,海峡两岸统一问题提到了比较重要 的位置,宣传的口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尽管日本政府 是向国民党提交了投降书,我们也不再提“蒋介石摘桃 子”了,而强调“国共合作,共同战胜了日本帝国主 义”,所以,日本政府投降应该是国共两党共同战斗的 成果。
史观解读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人类历史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 程。现代化是以科技为动力,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核心。 包括政治法制化、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市场化,思想文化科学化、 理性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 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全球史不等于国别史或地区史的简单相加, 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代表——斯 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纵向看,包括: 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 文明、精神文明。代表——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 史。 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 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 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佛家讲求“悟”,历史学习也要学“悟”。 这种悟性就是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就是对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和 必然性的领悟。要培养这种悟性就需要平时试着对历史进行大时间 跨度和大空间跨度的深入思考,并联系实际,在知道“是什么”的 基础上,多想想“为什么”、“将怎样”。一旦能“悟”懂历史, 就可以自如地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