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模拟试卷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22陈涉世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陈涉世家基础过关全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将.相(jiànɡ)数.谏(shuò)
将尉.(yù)忿恚.(huì)
B.占卜.(bǔ)丛祠.(cí)
惊恐.(kǒnɡ)篝.火(ɡōu)
C.阳夏.(jiǎ)燕雀.(què)
佣.者(yònɡ)陈涉.(shè)
D.辍.耕(zhuì)怅.恨(chànɡ)
嗟.乎(jiē)当行.(hánɡ)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苟.富贵,无相忘( )
(2)等死,死国
..可乎( )
(3)楚人怜.之( )
(4)广故数言欲亡,忿恚
..尉( )
(5)比.至陈( )
(6)皆刑.其长吏( )
3.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皆次.当行之次.所旁丛祠中
B.乃丹书.帛曰得鱼腹中书.
C.上使外将.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宜.多应者功宜.为王
4.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
B.臣之.妻私臣
C.辍耕之.垄上
D.何陋之.有
5.下列句子的翻译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发闾左適戍渔阳。
译文: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B.吴广以为然。
译文: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
C.等死,死国可乎?
译文:等着受死,不如为国事而死,怎么样?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文: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6.下列对句子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苟富贵,无相忘。
理解:表现了陈胜胸有大志,以及他对和自己有相同命运的穷苦人民的同情。
B.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理解:陈胜在痛苦中思考如何改变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
C.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理解:起义进展迅速,证明陈涉对形式的分析和为起义所做的准备取
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理解:年少时所说的话,表现了陈胜的反抗精神。
能力提升全练
7.【学科素养·文化自信】(2022四川南充中考改编,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活的文化遗产,现在还普遍应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如春联、寿联、名胜古迹联等。
B.《史记》是由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写,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C.重阳,我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日。
在这一天有登高赏秋的风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感恩敬老等内涵。
D.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我们读这部史书可以从中感受到当时人们的人生价值追求。
8.(2023山东济南历城三模,6—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9分)
陈涉世家(节选)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
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
..的一项是(3分) ( )
A.苟.富贵苟:如果
B.皆次.当行次:依次
C.度.已失期度:揣测,估计
D.或以为亡.亡:逃跑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辍耕之.垄上往之.女家
B.为.天下唱乡为.身死而不受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D.今或.闻无罪或.异二者之为
(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
..的一项是(3分)( )
A.成语“鸿鹄之志”出自选文,充分表现了陈胜非凡的个性和远大抱负。
B.“天下苦秦久矣”是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得到响应的直接原因。
C.“丹书鱼腹”和“篝火狐鸣”都是陈胜、吴广为起义作的舆论准备。
D.司马迁将陈涉归入“世家”,可见其对陈涉功业的肯定。
9.(2023浙江台州中考,11—15)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18分)
沈千运
[元]辛文房
千运,吴兴人。
工旧体诗,气格①高古,当时士流皆敬慕之,号为“沈四山人”。
天宝中,数应举不第,时年齿已迈,遨游襄、邓间,干谒②名公。
来濮上,感怀赋诗曰:“圣朝优贤良,草泽无遗族。
人生各有命,在余胡不淑。
一生但区区,五十无寸禄。
衰落当捐弃,贫贱招谤读言③。
”其时多艰,自知屯蹇④,遂释志还山中别业。
尝曰:“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有薄田园,儿稼女织,偃仰今古,自足此生,谁能作小吏走风尘下乎!”高适赋《还山吟》赠行曰:“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
送君还山识君心,人生老大须恣意。
看君解作一生事,山间偃仰无不至。
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
卖药囊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
A ,
B 。
眠时忆同醒时意,梦魂可以相周旋。
”肃宗议备礼征致,会卒而罢。
(选自《唐才子传·卷二》,有删减) [注] ①气格:气韵格调。
②干谒:拜访。
③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衰老流落自当被弃而不用,贫寒低贱却到处奔走容易引来谤毁和非议。
④屯(zhūn)蹇(jiǎn):比喻处境不顺利。
[理解字词]
(1)【新考法·学习方法】(★★☆)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
(4分) (Y9206001)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当时士流
皆.敬慕之
关联课内①
遂释.志还
山中别业
关联课内②
有薄.田园
查阅字典:①稀薄,不浓;②(土地)贫
瘠;③减轻,减损;④迫近③
(填序号)
儿稼.女织结合语境④
[补填诗句]
(2)(★★☆)从下面选项中选择相应的诗句填入文中的A、B处。
(填序号)(2分)(Y9206003)
①明月相随何处眠②白云劝尽杯中物
A. B.
[梳理经历]
(3)(★★☆)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沈千运的人生轨迹图。
(3分)(Y9206003)
①②
③
[探寻心路]
(4)(★★☆)根据文章内容,写出沈千运归隐的原因。
(写出两点即可)(4分)
答:
[品析形象]
(5)【新考法·关联教材】(★★★)请将陈涉和沈千运进行关联,完成表格。
(5分)(Y9206002)
传主陈涉沈千运
出处司马迁《①》辛文房《唐才子传》
事件
从“丹书鱼腹”和“篝火狐鸣”看出
陈涉足智多谋。
从“当时士流皆敬慕之”“肃宗议备礼征致”看出沈千运
②
语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个
“哉”字表示反问,陈涉自比鸿鹄,可
见他青年时代就具有远大的志向。
“谁能作小吏走风尘下乎!”一个“乎”
字
③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全练
1.B A.“尉”应读wèi。
C.“佣”应读yōng。
D.“辍”应读chuò。
2.答案(1)如果(2)为国事而死(3)哀怜,怜悯(4)使……恼怒(5)等到(6)惩处
3.D A.编次;军队驻扎。
B.写;字条。
C.统率;将领。
D.都是“应当”的意思。
4.C C项和题干中的“之”均是“去、往”的意思。
A.代词,指代见到的景象。
B.助词,相当于“的”。
D.宾语前置的标志。
5.C 应为“同样是死,(我们)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6.D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现了陈胜少有大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最能表现陈胜的反抗精神。
能力提升全练
7.B “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有误。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8.答案(1)B (2)A (3)B
解析(1)B句意: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
次:编次。
(2)A.都是动词,译为“去、往”。
B.介词,向;介词,为了。
C.表判断,是;连词,于是,就。
D.代词,有人;副词,或许。
(3)“天下苦秦久矣”是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得到响应的根本原因。
得到响应的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9.答案(1)①全,都②放下③②④耕种,种庄稼,种田
(2)A.② B.①(3)①数应举不第(多次参加科举都没考中) ②遨
游襄、邓间,干谒名公(在襄州、邓州一带漫游玩乐,拜访求见有名望的人) ③释志还山/还山中别业(归隐田园) (4)(示例)沈千运归隐的原因有:①他“数应举不第”,多次参加科举都没考中;②“时年齿已迈”,他年纪已老迈,不愿奔波;③“衰落当捐弃,贫贱招谤读言”,他觉得自己贫寒低贱却到处奔走容易引来谤毁和非议;④“其时多艰,自知屯蹇”,那时的社会多有艰难,他知道自己处境不顺利;⑤“儿稼女织,偃仰今古,自足此生”,他喜欢“儿稼女织”的自由自在的生活;⑥“谁能作小吏走风尘下乎”,他不愿去当小官在尘世中奔波。
(写出两点,摘录或概括均可)(5)①史记(陈涉世家) ②富有才华(气格高古,声名远播)。
③(一个“乎”字)表示感叹(或反问),沈千运不愿当小官在尘世中奔波,表现了他喜欢自由,不愿被世俗所累,甘愿归隐的情怀。
解析(1)解答本题要结合题目中提示的方法。
①可联系《陈涉世家》中的“皆次当行”理解“皆”,词义为“全,都”。
②可联系《卖油翁》中的“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理解“释”,词义为“放下”。
③将所给义项代入语句中,选出合适的义项,第②个义项“(土地)贫瘠”为正
确词义。
④结合“有薄田园”和“女织”,可推知“稼”的词义为“耕种”。
(2)结合上下文可知,应先“白云劝酒”再“何处眠”,即顺序为“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大意是:白云悠悠相劝饮尽杯中酒,明月相伴哪里还不能成眠?
(3)第①空,结合“天宝中,数应举不第(天宝年间,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考中)”可知,应填“数应举不第”;第②空,结合“时年齿已迈,遨游襄、邓间,干谒名公(当时已年老,在襄州、邓州一带漫游玩乐,
拜访求见有名望的人)”可知,应填“遨游襄、邓间,干谒名公”;第③空,结合“其时多艰,自知屯蹇,遂释志还山中别业(那时的社会多有
艰难,他知道自己处境不顺,就放弃做官的志向回到山中庄园)”可知,应填“释志还山”“还山中别业”或“归隐田园”。
(4)结合“天宝中,数应举不第”可知,沈千运多次参加科举都没考中;结合“时年齿已迈”可知,他已年老,不愿再奔波;结合“衰落当捐弃,贫贱招谤读言”可知,他觉得自己贫寒低贱却到处奔走容易引来谤毁和非议;结合“其时多艰,自知屯蹇”可知,那时的社会多有艰难,他
知道自己处境不顺利;结合“有薄田园……自足此生”可知,他喜欢“儿稼女织”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结合“谁能作小吏走风尘下乎”可知,他不愿去当小官在尘世中奔波。
(5)第①空,结合“从‘丹书鱼腹’和‘篝火狐鸣’看出陈涉足智多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可知,此处应填“陈涉世家”或“史记”。
第②空,“当时士流皆敬慕之”意思是当时的读书人都敬佩仰
慕他,“肃宗议备礼征致”意思是唐肃宗讨论置办礼物征召他来朝廷。
由此可知,沈千运富有才华。
第③空,“谁能作小吏走风尘下乎!”意思是谁愿去当小官在风沙尘土中奔波啊!一个“乎”字表示感叹(或反问),结合“有薄田园……自足此生”可知,“乎”字体现出沈
千运不愿当小官在尘世中奔波,表现了他喜欢自由,不愿被世俗所累,甘愿归隐的高洁情怀。
[参考译文]
沈千运,吴兴人。
善写古体诗,气韵格调高尚典雅,当时的读书人都敬佩仰慕他,称他为“沈四山人”。
天宝年间,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考中,当时他已年老,在襄州、邓州一带漫游玩乐,拜访求见有名望的人。
来到濮水之滨,有感于怀,创作诗歌写道:“圣朝优贤良,草泽无遗族。
人生各有命,在余胡不淑。
一生但区区,五十无寸禄。
衰落当捐弃,贫贱招谤读言。
”那时的社会多有艰难,他知道自己处境不顺利,就放弃做官的志向回到山中庄园。
他曾经说:“简陋的居室中,也可以安身。
有一些贫瘠的田地菜园,儿子耕种女儿织布。
仰卧闲居,恋怀古今,自然足以度过这一辈子,谁愿去当小官在风沙尘土中奔波啊!”高适写《还山吟》来送行,说:“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
送君还山识君心,人生老大须恣意。
看君解作一生事,山间偃仰无不至。
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
卖药囊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
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
眠时忆同醒时意,梦魂可以相周旋。
”唐肃宗讨论置办礼物征召他来朝廷,碰巧他过世了,就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