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语文第五册第课孔孟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孟
黄仁宇
讲课人
张合银
讲课地点
高三13班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和孟子思想的差异及差异产生的根源;
2、运用“钻进去,浮起来”的方式阅读课文。

3、运用质疑思辨的方法读解文章。

学习重点
运用“钻进去,浮起来”的阅读方式读课文;了解孔子和孟子思想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根源。

学习难点
运用质疑思维的方法读解文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步:“浮起来”读课文
1、快读第2-4段,说明孔孟不相同的地方主要是哪些方面。

明确:孔子和孟子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

孔子坦荡悠闲,轻松愉快,孟子则凡事紧张;孔子认为性恶来自先天,孟子则持性善论;孔子对礼非常重视,孟子则不大拘泥于礼。

2、快读第第5段,说明孔孟之间产生很多不相同的地方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孔孟的不同,主要是因为从孔子到孟子,中国的局势起了很大的变化。

3、分5-8和9-10两个阶段,快读课文,说明作者分析的局势变化主要是哪些方面变了?
明确:“礼”和“战事”。

孔子处在春秋末期,周礼还有一定的约束力,战事尚未波及全民,战事的方式如同竞技,还不足以造成社会全面的动荡。

因此,孔子认为东周那样的社会秩序仍可恢复,他提倡克己复礼,正名,复古。

孟子处在战国前中期,战国七雄已经准备长期的大厮杀,战争已有相当规模,战事已经相当残酷,社会全面动乱。

因此,孟子认为出路在于改弦更张,他
的种种主张都是突破“礼”的约束的。

第二步:“钻进去”读课文
1、读第2段:“孟子凡事紧张”。

“紧张”一词含义是什么?
明确:参照《创新设计》第20页。

2、读第3段:“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

从这个话里怎么见出“性恶来自先天”?
明确:参照《创新设计》第20页。

3、读第3段:“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

”“由内外观察而产生”是什么意思?
明确:“由内外观察而产生”的意思是既要观察他人之过,又要观察自身之过,观察过错之所以为过,然后反向思维,才能知道什么为“仁”。

4、读第4段: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却始终不对副使谈及出使一事。

——列举这些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明确:列举这些例子是为了说明孟子对“礼”不大重视,在他看来,周礼早已不复存在,自己也不必拘守礼法。

5、读第6段:“以前各小国各自为政,里面主持国政的卿和大夫以及担任下级军官的士,全部世袭,一切都按成规。

”——这里所说的“以前”指什么时期?
明确:“以前”指西周时期。

6、读第8段:“针对这些条件,孔子对当时的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

”──表因果关系,用“针对”一词是否恰当?
明确:这一句是表达因果关系的,用“针对”表原因很不恰当。

再则,用“这些条件”概括上一段内容也不恰当。

这一句不妨说“因此,孔子对当时的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

7、读第8段:“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一句是什么意思?
明确:意思就是当时社会还相当宁静,整个社会心态都比较闲雅,孔子的闲雅代表了普遍的社会心态。

8、读第10段:为什么说“令民为什伍”是以一种军事组织的原则加之全民?
明确:这里所说的“什伍”是户籍编制,五家为伍,十户为什,相联相保。

“什伍”又是古代军事编制,五人为伍,十人为什。

所以说是以一种军事组织的原则加之全民。

9、读第11段:“他的性善论必定带有一种强迫性的推论。

”——“强迫性的推论”是什么意思?
明确:“强迫性的推论”意思是以生性为善为前提,把保持这种天性视为理所当然的结论,对人的道德要求就带有强迫性。

10、读第11段:何谓“低水准平等思想”?
明确:低水准是指生活水平低。

如“乐岁终身饱”,但求吃饱肚子而已,这个生活水平是很低的。

11、读第11段:“可是今日我们读《孟子》和《四书》全部……‘尽信书不如无书’。

”──怎样理解这句话?
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孟子》和《四书》全部都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并不是句句话都适用于任何历史条件。

政治哲学是研究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和政治理论的概念体系,包括《孟子》在内的《四书》含有政治哲学的成分,但是不能一律视之为政治哲学。

如果不考究其历史背景,一概奉为经典,是要犯错误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12、读第13段:这些解答都有根据,但是没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历史地理的特点。

——这句话意味着作者对前人的这些解答持一种怎样的态度?
明确:意味着作者对这些解答是否定的,认为这些解答虽然都有事实根据,但是没有从根本
上回答问题,没有揭示问题的根本原因。

第三步:小结(略)
第四步:作业
阅读全文,注意孔子和孟子的思想言行有哪些不同;想想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先画出重要的语句,然后写一份内容提要(提示:画出重要语句,联缀起来就是内容提要,当然没有现成语句的,要自己概括要点)
明确:孔子和孟子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

孔子坦荡悠闲,轻松愉快,孟子则凡事紧张。

孔子认为性恶来自先天,孟子则持性善论。

孔子对“礼”非常重视,孟子则不大拘泥于“礼”。

孔孟的不同,主要是因为局势起了变化。

孔子处在春秋末期,周礼还有一定的约束力,战事尚未波及全民,战事的方式如同竞技,还不足以造成社会全面的动荡。

因此,孔子认为东周那样的社会秩序仍可恢复,他提倡克己复礼,正名,复古。

孟子处在战国前中期,战国七雄已经准备长期的大厮杀,战争已有相当规模,战事已经相当残酷,社会全面动乱。

因此,孟子认为出路在于改弦更张,他的种种主张都是突破“礼”的约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