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用冰取火》课件PPTPPT、优质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二:我和陈明是好朋友。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 船拿出来玩,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 了 ,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 以上这段话很简略地讲了“我”和好朋友之间的一件事情,没有 详细地 讲述事情后来怎样了,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根据自己的想象, 把事情 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体。 从以上内容中选择一个,完成习作。 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汇报交流 指名读自己或他人所写的优美语句。 课件出示几名程度不同的学生的作文,同桌读眉批、总批,汇报 批改 意见。 作者谈收获。 课堂总结
回顾·拓展五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交流对鲁迅的认识。 2、交流体会本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体会这类句子的 方法。
3、积累鲁迅的名言。 4、通过阅读“鲁迅巧对先生”的故事,感受鲁迅的敏捷才思。 教学过 程
二、教学重点民、难点: 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会运用智慧 和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方 法。 三、教学准备: 凸透镜与南极的图片资料。 四、课时划分:2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南极的图片, 让学生初步感知南极的气候,激发 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同学们,在这么寒冷的地方,我们 的科考队员最需要的是什么?那么, 如果在没有火的前提下,会怎么办 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用冰 取火的故事。板书课题。 学生一起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明确目的 1、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新面孔,结识新 朋友, 并在后来的相处中不断加深了解。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记忆的 长河里 搜索一下这些人留在我们心里的印象。 2、板书课题:留在心里的印象。 联系实际,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
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 你们初次相见时是怎样一番情景? 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第一印象? 2 、指名回答: 后来你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 你对他(或她)的印象发 生了怎样的改变? 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上述两组问题。学生按兴趣自由选择学习伙伴。 3、提出合作学习要求:叙述时态度要大方,语句要通顺,把事 情说具 体。听的同学要专心倾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小组成 员逐一 说完后,选出本小组说得最好的的人。 4、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行进巡视,相机指导。 汇报交流,集体评议 小组推选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师生集体评议。 全课总结。
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 感情冲突。这首诗每一小节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细读诗歌,体会诗 歌对比的写法。 口语交际·习作五 学习目标 1、交流回顾与某人初次相见时的情景,也可交流与其相处后发 生的事 以及印象的变化。 2、完成习作: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也可根据 所给材 料进行合理的续写。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各抒己见,发散思维 1、小组讨论,设想各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组长将意见汇总。 2、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3、集体评议:想一想,刚才同学们所设想的哪一种事情经过和 结果更 积极,更能激发人向上? 小结:虽然事情的结果可能会出人意料,也可能在情理之中,但 你的 续写应该让人感到更积极向上,而不是消极低落。
二、初读课文: 1、这些问题,课文中给我们做了介绍,让我 们一起去读课文,读时用所有可能的办法认 识生字。读通句子。 2、抽读。 3、看看,通过刚才的读文,你都了解了什么? 这里,引导学生读好课文。 4、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分小组合作学 生,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了 解南极的寒冷以及在那里火的作用之大,在 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火那么会出现的结 果。使同学们在学习、谈论的过程激发起他 们深入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学生举例,教师评析、小结。 2、根据本课内容,介绍鲁迅的《自嘲》和散文诗集《野草》。 初读诗 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
3、听录音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学生自读诗歌。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分清诗歌 的结构 层次。(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 第二、 三、四节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 第五、 六、七节分别与上面三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结局)
用冰取火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 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 的打火器找不到了。探险队员用 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 故事表现了探险队员顽强的意志 品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聪明与智慧。
一、教学目的: 1、读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是怎 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探险队 员们的聪明与智慧。 3、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运用智慧 和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事例。 4、会认识本课15个生字、一个多音 字以及会写八个生字。
交流平台
1、谈谈心目中的鲁迅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被鲁迅先生的才学和人格魅力所 折服,这节 课我们就来谈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 2提出要求:可以就课文来谈,可以结合课外学习的收获来 谈;可以讲 同鲁迅有关的人和事,也可以说说读鲁迅作品的体会。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4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5教师小结。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认识了鲁迅这位伟大 的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希望同学们能从他的身上汲取力量,超 越自我。
回顾课文,自然衔接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所写的回忆文章《少年闰土》,课 文通 过哪几件事揭示了闰土的形象? 2、在你和小伙伴之间一定也发生过令人难忘的事,请用一句话 来概括 。 出示选题,选择习作 课件出示: 习作一:《少年闰土》写了有关闰土的几件事情,使闰土的形象 跃然 纸上。你也可以用一两件事来介绍自己的小伙伴,要把事情的经 过写 具体,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2、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 1)学生读教材中的内容,谈理解。 师:含义深刻的句子表面是一层意思,却暗含着更深的意义。那 么本 组课文中有哪些类似的句子,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去理解这些句 子的 ?
2学生找句子,交流体会方法。 3教师归纳总结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方法: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时代背景;展开丰富联想。…… 师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继续运用我们总结的这些 体会句子的方法去学习课文,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日积月累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作文批改要求和重点: 内容叙述得是否具体;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流畅;书写是否工整美 观; 结构是否比较严谨;是否有创意;是否切题。 范文引路 课件出示一篇中等水平的学生习作。 学生快速朗读。 合作学习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评价、讨论。 小组派代表予以点评,宣布本组成员所给分数及理由。 合作批改 同桌交换阅读对方作文。 用修改符号批改,按项目评分 。
小组合作,阅读研讨 1、找出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每节诗的后两行) 2、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精读诗歌,领会诗 歌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感情。 指名朗读诗歌,读出各节的真情实感。(对学生把握不准的地方, 可以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或者变化语气、语调使学生真正把握住诗歌 的内在 感情)
2、这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 段?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他们 欢呼、跳跃,像在欢庆一个重大 的节日”的作用。思考:探险队 员为什么这么做?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写本课的生字。
—您永远的学习伙伴!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导入:人都有生死。对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 和态度 。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在死的问 题上,有 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哪个同学能举出这两方面的例 子?
三、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感受 深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多种形成的朗读,在朗读、 讨论、感悟中理解文中所讲的知 识。 导学过程:
一、继续学习课文: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用冰 取火》 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课文呢? 学生读文。
二、细读课文讨论交流: 1、当大家绝望的时候,年轻的队员是怎么做的? 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同学们兴致勃勃 地欣 赏、评价着,突然,我的好朋友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我 忍不 住和他吵了起来,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 把夺 过他的小木船…… 同学们,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结果又会怎样?
结合“语文天地”中的“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试 着用别的词语替换”。
他举着“冰透镜”,向着太阳,让太阳光穿过“冰 透镜”,形成焦点,射在一团干燥蓬松的火绒上。 一分钟,两分钟……火绒冒出一缕淡淡的青烟。又 过了一会儿,火绒上出现了一个红点,接着便燃烧 起来了。 在读这一句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交流,总结: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文中的句 号与感叹号。 自读,抽读,赛读此句,你都知道了什么? 体会探险队员的聪明才智与顽强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