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公开课)1

合集下载

《古典诗词鉴赏》课件

《古典诗词鉴赏》课件

03
古典诗词的主题与情感
山水田园
总结词:描绘自然风光、田园生活的主题,表达对自 然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输标02入题
详细描述
01
03
田园诗则以农村生活为题材,描写农事、农民和农村 的景致,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淳朴民风的赞美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04
山水诗以自然风光为对象,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 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如王之涣的《登鹳 雀楼》。
详细描述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古典诗词可以分为古诗、律诗、绝句 、词曲等类型。同时,不同流派如唐诗、宋词等也有各自独 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代表了不同时期和地域的文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通过相似性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 使形象更生动、意义更深刻。例如,“不 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提升审美
通过鉴赏古典诗词,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 修养。
05
古典诗词的现代价值与影响
古典诗词的文化传承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 宝。通过鉴赏古典诗词,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和思想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古典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历史背景,对于研究历 史文化、民族风俗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通过深入挖掘古 典诗词的文化内涵,可以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古典诗词的教育意义
古典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对于培养人的品格、修养、 情操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学习古典诗词,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古典诗词中还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对于拓宽知识面、启发思维等方面也具 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学习古典诗词,可以增长知识、启迪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 能力。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件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件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件一、引言古诗词鉴赏是一项富有深度和广度的人文活动,它既是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品读,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为了更好地引导公众深入理解古诗词,提高鉴赏能力,我们特此制作了这份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件。

二、古诗词鉴赏的基本原则1.历史背景的了解:了解古诗词产生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2.诗词格律的把握:掌握古诗词的格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品味诗词的韵味。

3.诗人情感的体悟:通过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我们能更好地把握诗词的意境。

4.诗词意象的解读:挖掘诗词中的意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领悟诗词的深层含义。

三、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1.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揭示了诗词的主题,为我们鉴赏诗词提供了方向。

2.关注关键词句:关键词句往往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和哲理,是我们鉴赏诗词的重要线索。

3.理解修辞手法:古诗词中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为我们鉴赏诗词提供了丰富的审美空间。

4.比较阅读:通过与其他诗词的比较,我们能更好地发现诗词的独特魅力。

四、古诗词鉴赏实例分析1.李白《静夜思》鉴赏要点:了解唐代背景,把握诗歌格律,体会诗人思乡之情,解读“床前明月光”等意象。

2.杜甫《春望》鉴赏要点:了解唐代安史之乱背景,把握诗歌格律,体会诗人忧国忧民之情,解读“国破山河在”等意象。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要点:了解北宋时期背景,把握词牌格律,体会诗人豪放之情,解读“大江东去”等意象。

五、古诗词鉴赏的意义1.提升个人文学素养:通过鉴赏古诗词,我们能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丰富内心世界。

2.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古诗词鉴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增进民族认同感: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鉴赏它们有助于我们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4.促进文化交流:古诗词鉴赏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

六、古诗词鉴赏是一项富有意义的活动,它能让我们在品味诗词之美的同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个人素养。

高三诗歌赏析优质公开课优秀课件(1)

高三诗歌赏析优质公开课优秀课件(1)

高三诗歌赏析优质公开课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诗歌欣赏》第三章“唐诗的艺术”,具体内容包括《春望》、《月夜》、《登高》三首唐诗的赏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诗的艺术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通过对比阅读,培养学生对诗歌意境、情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境与情感的把握。

教学重点:唐诗的艺术特点、对比阅读和分析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中国诗歌欣赏》辅导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月亮、高山等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自然美,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唐诗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春望》、《月夜》、《登高》三首诗。

3. 诗歌朗读:让学生朗读三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三首诗的背景、意境、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5. 对比阅读:分组讨论三首诗的异同,培养学生对比阅读和分析能力。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高考诗歌赏析真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诗歌赏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春望》、《月夜》、《登高》诗歌赏析2. 内容:a. 唐诗的艺术特点b. 三首诗的背景、意境、情感c. 对比阅读和分析方法d. 高考诗歌赏析真题解析七、作业设计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批改并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更多唐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推荐阅读《全唐诗》、《唐诗三百首》等书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侧重于经典唐诗的赏析,如《春望》、《月夜》、《登高》等。

2024版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件

2024版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件

件•古诗词概述与背景•鉴赏方法与技巧•经典作品欣赏与解读•创作实践与体验目录•跨学科融合与应用•总结回顾与展望古诗词概述与背景古诗词定义及特点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及流派发展历程流派古诗词的流派众多,包括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豪放派、婉约派等,各流派在题材、风格、技巧等方面有所不同。

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文化内涵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历史、哲学、美学等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社会价值古诗词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民族自豪感和审美意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古诗词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桥梁之一,能够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鉴赏方法与技巧解读意象含义感悟意境之美挖掘文化底蕴030201意象分析与感悟修辞手法运用识别常见修辞体会修辞效果尝试运用修辞韵律节奏把握朗读吟诵实践了解韵律知识通过朗读、吟诵等方式,感受古诗词的韵律之美,提高语感和审美能力。

创作韵律作品经典作品欣赏与解读《诗经》选读及赏析风、雅、颂的分类及特点介绍《诗经》中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标准和各自的艺术特色。

经典篇目欣赏选取《诗经》中的经典篇目,如《关雎》、《蒹葭》等,进行原文解读和艺术赏析。

诗经的文化内涵探讨《诗经》所反映的古代社会、文化、民俗等方面的内涵和价值。

宋词的风格与意境阐述宋词的艺术风格和意境特点,包括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不同表现方式;同时介绍宋词的代表作家和经典作品。

唐诗的发展与流派介绍唐诗的发展历程,包括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时期的诗歌特点和代表诗人;同时介绍唐诗的流派,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等。

元曲的体制与特色介绍元曲的体制特点,包括杂剧和散曲的区别;同时分析元曲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唐诗宋词元曲选讲其他经典作品选读楚辞的奇幻与浪漫汉赋的铺陈与华丽明清小说的世俗与多元创作实践与体验仿写经典诗句或段落0102自主创作古诗词作品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题材和体裁,例如山水田园、边塞征战、怀古咏史等,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完整版课件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完整版课件
赏词:释含义/修辞+点情景(写出了特点或景象)+表达 情感 /哲理
例: 江雪
(唐)柳宗元
写什么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怎样写的 为什么写
独钓寒江雪。
前两句诗写雪景很有特点,请简要赏析。
答案示例:用夸张的手法,以鸟、人的不见踪 影极写环境的空旷、寂寥、清幽,从而衬托诗 人的内心的孤寂、愁思和高洁。
(1)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 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2分)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 感?(2分)
关注命题角度:
例2 2009年绍兴中考卷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
样的特点?
风格流派
比如李白的清新飘逸洒脱,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 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如苏轼、 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 。
语言特色
(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2) 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 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 人。(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 采,奇幻的情思。(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 一语破的。(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 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 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6)简 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关注命题角度:
例1:(1)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 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例2:(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 点?

古典诗词鉴赏网课答案

古典诗词鉴赏网课答案

古典诗词鉴赏网课答案1.1绪言〔上〕1【单项选择题】坚信上帝的全德是信仰的根本性的()。

CA、宗旨B、标准C、基点D、内涵2【单项选择题】"论语"的核心概念是()。

AA、仁B、义C、礼D、德3【单项选择题】"仁者,其言也訒〞出自()。

BA、"论语·雍也"B、"论语·颜渊"C、"论语·先进"D、"论语·里仁"4【判断题】清晰地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助于理解该民族的社会和历史。

()对5【判断题】罗素认为人生命的意义是跟神的力量是联系在一起的。

()对绪言〔中〕1【单项选择题】"忏悔录"是()启蒙思想家的一部作品。

CA、英国B、意大利C、法国D、希腊2【单项选择题】"飞扬跋扈为谁雄〞该句诗中描述的主人公是()。

DA、杜甫B、白居易C、王维D、李白3【判断题】巴金的"随想录"是写于文革期间一部作品。

()对4【判断题】阮籍是三国时期蜀国诗人。

()*5【判断题】冈村繁先生认为李白和陶渊明皆是潇洒之人,与庸俗的普通人不同。

()*1.3 绪言〔下〕1【单项选择题】理解语言的趣味,在授课教师看来是读诗的第()个阶段。

BA、一B、二C、三D、四2【单项选择题】"陌上桑"是()时期的一首作品。

AA、汉代B、隋代C、唐代D、宋代3【判断题】诗歌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特质表达得最透彻的状态。

()对1【单项选择题】""关雎",后妃之德也〞是()的一种解释。

DA、先秦道家B、法家君学C、儒家心学D、汉代经学2【单项选择题】元典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的()。

AA、特质B、象征C、源头D、内涵3【单项选择题】关于"诗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A、被古人看作一部史集B、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元典C、原称"诗〞或"诗三百〞D、收录有 300 余篇诗歌4【判断题】"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类所属集部。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件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件

修辞手法运用
常见修辞手法
列举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对 偶、比喻、拟人等,并分析其表达效 果。
修辞手法的作用

修辞手法的鉴赏方法
介绍如何识别和欣赏古诗词中的修辞 手法,理解其对诗歌意境的营造和情 感表达的作用。
探讨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如 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情感表达与共鸣
情感表达的方式
传承文化遗产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 华民族的艺术和智慧。通过学习和传承古诗词,可 以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为后人留下宝 贵的精神财富。
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培养审美情趣
古诗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通过鉴赏古诗词,可以培养人们的审 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
介绍李白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 代背景对诗人创作的影响。
诗句解析
对诗中的每一句进行详细的解析,包括字词解释、修辞手法和意象 分析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诗歌主题与情感
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如思乡之情、孤独之感等,引导学生体会 诗人的情感世界。
《春江花月夜》解读
诗人张若虚与唐代诗坛
丰富人文知识
古诗词涉及广泛的历史、文化、哲学等领域,通过学习和鉴赏古诗词,可以丰 富人们的人文知识,拓宽视野,增强文化素养。
创新传播方式,扩大影响力
数字化传播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互联网等,将古诗词鉴赏课程 制作成数字化课件或在线课程,方便人们随时随地学习和欣赏。
社交媒体推广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发布古诗词鉴赏的相关内容 和活动信息,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扩大影响力。
分析古诗词中情感表达的 方式,如直抒胸臆、借景 抒情等,并探讨其表达效 果。

公开课(诗句鉴赏)

公开课(诗句鉴赏)

题目:古诗文鉴赏教学目标:学会简单的鉴赏古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鉴赏古诗的兴趣,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教学重点:学会简单的鉴赏古诗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2、师:在祖国悠久的文化历史的长河中,诗歌的创作是极为璀璨的一叶,让我们先来做一个看图猜诗句的游戏。

学生看图猜诗句;(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3、配乐朗读诗歌。

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教师范读一遍,学生模仿读一遍;4、师:哪位同学来说说这首诗好在何处?同学们不知道该如何鉴赏,这就好比是一幅画,我们都知道它很美,却说不出它究竟美在哪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简单地鉴赏一首诗歌,弄清楚一首诗好在哪里。

5、出示学习目标:(1)懂得如何简单的鉴赏诗歌;(2)激发每位同学学习诗歌的热情;6、教师板书课题:古诗文鉴赏二、新授知识:(一)赏佳词1、出示图片: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出示诗句1: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师:这一句诗好在哪里呢?生:好在“闹”字。

师:“闹”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拟人的修辞手法)师:我们前一句说“绿杨烟外晓寒轻”,这幅画面有绿杨,有薄烟,还带着淡淡的寒意,这些组成了一幅静止的画面,可是后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却别出新意,它表现出了怎样的效果呢?(使静止的画面动态化)师:这样一个字表现出了怎样的效果?(春天的生机勃勃)师:对啊,“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在枝头”它本是一幅静止的画面,但是加上一个“闹”字,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使整幅画面由静止的画面变成活的了,活起来了。

(出示教师总结:这句诗中“闹”字用得好,它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绿杨烟外晓寒轻”的静态画面动态化,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古诗词的基本特点。

2. 古诗词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 古诗词的深层意境。

2. 鉴赏古诗词的方法运用。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相关古诗词材料。

2. PPT或黑板等展示工具。

学生准备:1. 预习相关古诗词。

2. 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或黑板,简要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的美。

示例:展示李白的《静夜思》,让学生欣赏诗句的韵律美。

2. 教学内容与活动(2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欣赏古诗词。

活动1:分析古诗词的结构特点教师以《静夜思》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的结构特点,如韵脚、对仗等。

活动2:解读古诗词的意象教师以《望庐山瀑布》为例,引导学生解读古诗词中的意象,如瀑布、云烟等。

活动3:品味古诗词的情感教师以《登鹳雀楼》为例,引导学生品味古诗词中的情感,如喜悦、壮观等。

3. 实践与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所学鉴赏方法,鉴赏其他古诗词。

示例:学生分组讨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分享彼此的鉴赏心得。

4.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示例:总结古诗词鉴赏的三个要点:关注结构、解读意象、品味情感。

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古诗词,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

四、作业布置请学生在课后选取一首古诗词,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写在日记中。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 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3. 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续)活动4:欣赏古诗词的音乐美教师以《春晓》为例,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中的声律和谐,感受其音乐美。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考试说明》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设想】1、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2、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篇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一、考点解析: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 2、鉴赏其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3、鉴赏其表达技巧(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

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

(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从2002年高考起,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即由原来的判断选择变为语言表达。

二、学生情况分析: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

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大多数同学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古诗词鉴赏导论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古诗词的分类和形式3. 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定义和特点2. 古诗词的分类和形式3. 古诗词的价值和意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互动法:讨论古诗词的分类和形式3. 实例分析法:欣赏经典古诗词,培养鉴赏能力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古诗词的定义和特点2. 讲解分类:分析古诗词的分类和形式3. 欣赏实例:鉴赏经典古诗词,体会语言美4. 总结讲解:强调古诗词的价值和意义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诗词基本概念的理解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鉴赏,并写出心得体会第二章:五言绝句鉴赏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五言绝句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五言绝句的格律和技巧3. 培养对五言绝句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五言绝句的定义和特点2. 五言绝句的格律和技巧3. 五言绝句的欣赏和解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五言绝句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互动法:讨论五言绝句的格律和技巧3. 实例分析法:欣赏经典五言绝句,培养鉴赏能力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五言绝句的定义和特点2. 讲解格律:分析五言绝句的格律和技巧3. 欣赏实例:鉴赏经典五言绝句,体会语言美4. 总结讲解:强调五言绝句的价值和意义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五言绝句基本概念的理解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创作一首五言绝句,并写出创作思路和心得体会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2. 掌握李白的诗风和艺术特点3. 培养对李白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李白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2. 李白的诗风和艺术特点3. 李白诗歌的欣赏和解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2. 互动法:讨论李白的诗风和艺术特点3. 实例分析法:欣赏经典李白诗歌,培养鉴赏能力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李白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2. 讲解诗风:分析李白的诗风和艺术特点3. 欣赏实例:鉴赏经典李白诗歌,体会语言美4. 总结讲解:强调李白诗歌的价值和意义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李白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的理解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李白诗歌进行鉴赏,并写出心得体会一、教学目标1. 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2. 掌握苏轼的词风和艺术特点3. 培养对苏轼词作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苏轼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2. 苏轼的词风和艺术特点3. 苏轼词作的欣赏和解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苏轼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2. 互动法:讨论苏轼的词风和艺术特点3. 实例分析法:欣赏经典苏轼词作,培养鉴赏能力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苏轼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2. 讲解词风:分析苏轼的词风和艺术特点3. 欣赏实例:鉴赏经典苏轼词作,体会语言美4. 总结讲解:强调苏轼词作的价值和意义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苏轼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的理解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苏轼词作进行鉴赏,并写出心得体会第五章:古诗词第六章:唐代诗人杜甫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杜甫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2. 掌握杜甫的诗风和艺术特点3. 培养对杜甫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杜甫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2. 杜甫的诗风和艺术特点3. 杜甫诗歌的欣赏和解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杜甫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2. 互动法:讨论杜甫的诗风和艺术特点3. 实例分析法:欣赏经典杜甫诗歌,培养鉴赏能力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杜甫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2. 讲解诗风:分析杜甫的诗风和艺术特点3. 欣赏实例:鉴赏经典杜甫诗歌,体会语言美4. 总结讲解:强调杜甫诗歌的价值和意义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杜甫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的理解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杜甫诗歌进行鉴赏,并写出心得体第七章:宋代词人李清照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2. 掌握李清照的词风和艺术特点3. 培养对李清照词作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2. 李清照的词风和艺术特点3. 李清照词作的欣赏和解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2. 互动法:讨论李清照的词风和艺术特点3. 实例分析法:欣赏经典李清照词作,培养鉴赏能力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2. 讲解词风:分析李清照的词风和艺术特点3. 欣赏实例:鉴赏经典李清照词作,体会语言美4. 总结讲解:强调李清照词作的价值和意义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李清照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的理解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李清照词作进行鉴赏,并写出心得第八章:古诗词的韵律与节奏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词韵律与节奏的基本概念2. 掌握古诗词韵律与节奏的规律3. 培养对古诗词韵律与节奏的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韵律与节奏的基本概念2. 古诗词韵律与节奏的规律3. 古诗词韵律与节奏的欣赏和解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韵律与节奏的基本概念2. 互动法:讨论古诗词韵律与节奏的规律3. 实例分析法:欣赏经典古诗词,培养鉴赏能力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古诗词韵律与节奏的基本概念2. 讲解规律:分析古诗词韵律与节奏的规律3. 欣赏实例:鉴赏经典古诗词,体会韵律与节奏美4. 总结讲解:强调韵律与节奏在古诗词中的价值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诗词韵律与节奏基本概念的理解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古诗词,分析其韵律与节奏特点,并写出心得体会第九章:古诗词的意象与意境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词意象与意境的基本概念2. 掌握古诗词意象与意境的创造方法3. 培养对古诗词意象与意境的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意象与意境的基本概念2. 古诗词意象与意境的创造方法3. 古诗词意象与意境的欣赏和解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意象与意境的基本概念2. 互动法:讨论古诗词意象与意境的创造方法3. 实例分析法:欣赏经典古诗词,培养鉴赏能力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古诗词意象与意境的基本概念2. 讲解创造方法:分析古诗词意象与意境的创造方法3. 欣赏实例:鉴赏经典古诗词,体会意象与意境美4. 总结讲解:强调意象与意境在古诗词中的价值第十章:古诗词的修辞手法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2. 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3. 培养对古诗词修辞手法的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2. 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3. 古诗词修辞手法的欣赏和解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2. 互动法:讨论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3. 实例分析法:欣赏经典古诗词,培养鉴赏能力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2. 讲解修辞手法: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3. 欣赏实例:鉴赏经典古诗词,体会修辞手法的美4. 总结讲解:强调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表达效果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诗词中修辞手法的理解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古诗词,分析其修辞手法,并写出心得体会第十一章:古诗词的文化背景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词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2. 掌握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3. 培养对古诗词文化背景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2. 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3. 古诗词文化背景的欣赏和解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2. 互动法:讨论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3. 实例分析法:欣赏经典古诗词,培养鉴赏能力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古诗词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2. 讲解文化背景:分析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3. 欣赏实例:鉴赏经典古诗词,体会文化背景的美4. 总结讲解:强调古诗词文化背景的重要性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诗词文化背景的理解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古诗词,分析其文化背景,并写出心得体会第十二章:古诗词的创作与传承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过程和方法2. 掌握古诗词的传承和发展3. 培养对古诗词创作与传承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创作过程和方法2. 古诗词的传承和发展3. 古诗词创作与传承的欣赏和解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创作过程和方法2. 互动法:讨论古诗词的传承和发展3. 实例分析法:欣赏经典古诗词,培养鉴赏能力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古诗词的创作过程和方法2. 讲解创作方法:分析古诗词的传承和发展3. 欣赏实例:鉴赏经典古诗词,体会创作与传承的美4. 总结讲解:强调古诗词创作与传承的意义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诗词创作与传承的理解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古诗词,分析其创作与传承,并写出心得体会第十三章:古诗词鉴赏的实践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鉴赏古诗词的能力2.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3. 培养对古诗词鉴赏的深入思考和批判精神二、教学内容1. 独立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2. 自我反思和评价的重要性3. 实践与反思在古诗词鉴赏中的作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独立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2. 互动法:讨论自我反思和评价的重要性3. 实例分析法:欣赏经典古诗词,培养鉴赏能力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独立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2. 讲解反思和评价:分析自我反思和评价的重要性3. 实践与反思:鉴赏经典古诗词,进行实践与反思4. 总结讲解:强调实践与反思在古诗词鉴赏中的价值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独立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的理解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独立鉴赏,并写出反思和评价的心得体会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古诗词鉴赏公开课的教案,涵盖了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分类、形式、价值、五言绝句鉴赏、唐代诗人李白、宋代词人苏轼、唐代诗人杜甫、宋代词人李清照、古诗词的韵律与节奏、古诗词的意象与意境、古诗词的修辞手法、古诗词的文化背景、古诗词的创作与传承、古诗词鉴赏的实践与反思等十五个章节。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优秀课件(精品、好用)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优秀课件(精品、好用)
D.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 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3、诗歌的前四句描画出一幅深秋________的画面,后四句触景抒怀,渗透出诗人______的心境。 4、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_____ 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 _____ 描写,整句属于_________ 的写法。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 这里采用的是_______ 写法。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 ____________ 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________ ,感情更加___________ 。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 _____ 的风格。
2.对这首诗的风赏析急,不天正高确的猿一项啸是(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A.首句的“风无”“边天落”“木猿啸萧”分萧别与下下,句的不“渚尽”“长沙江”“滚鸟飞滚”对来仗,。读来富有节奏。
B.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
情。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C.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 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时代 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 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




步骤一,指出用得传神的字: “拳”和“退”; 步骤二,放入原句中描摹景象: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 息时的神态。用“退”字生动、别致地表 现出鸿鸟在天空中越飞越远的状态。 步骤三,点出意境或感情: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与动 结合,宁静和谐的画面。

【实战演练一】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 神,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实物投影学生答案

拳、退,运用了拟人手法,突出沙和天 的特点,明亮和宽阔,具有画面感,。 休息的白鹭蜷缩在被月亮照亮的沙子上, 飞行的大雁退到宽阔的天边,描写出宿 鹭、飞鸿的自由的形态。
【实战演练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题: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
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 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 什么?
实物投影学生答案

同意,运用夸张手法,充分体现了作者的 伤感与不舍,表现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同意,从看字可以感受作者心中的不舍、 依恋、伤感之情。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归纳了炼字语言类题型 的答题思路模式,实际运用时,可根 据题目本身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有所取舍。不过在开始练习阶段,还 是按照一定的模式答题更好,这有利 于掌握诗歌鉴赏答题表述的基本功, 熟练之后,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
【答题示例2】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①》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 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①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 诗 或题《江南意》。


问题: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 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 “失”与Hale Waihona Puke 阔”,哪个字更好,为 什么?

答案2: “铿然”是拟声词,生动地写出了 杖与石碰撞的声音,形象、生动、 活泼,富有生活气息,更有趣味, 读起来也更加上口、连贯。”


答案3:
“铿然”生动地写出了杖与石碰 撞的声音,“隐含诗人虽被贬官, 但仍然忠心耿耿,愿意为国家继续 效力的坚定的信心。”或“表明自 己孤独、失落、无奈之情”。
【参考答案】




步骤一,肯定前人看法,解释该字在句中 含义: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二,放入原句描摹景象: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 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 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 的形象。 步骤三,点出思想感情: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 了离别的酸楚。


归纳小结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 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赏析 语言风格、特色。答题时不能把该字 孤立起来就字论字,得放到句中,并 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具体 做法是要按步骤答题,这样才能扣住 得分点,才能多得分。


参考答案: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 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 (步骤一) 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 (步骤二) 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描写,可使读者 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步骤三)



【参考答案】


(步骤一:指出诗眼) “诗眼”分别是“咽”“冷”。 (步骤二:放入原句中描摹景象,)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 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 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步骤三:点出意境或感情)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 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明和退 ,拳描写白鹭蜷缩在沙滩上,本 句描绘了月光如水、清澈明净的意境。 退写出了天空的开阔,使人心情愉悦。
实物投影学生答案

明和退,明写出了沙滩上白鹭之多,使沙 子变得明亮。退写了大雁因夜晚到来而散 去。渲染了宁静和谐的自然之景,表现出 了隐居之意。 拳和退,沙滩明亮,蜷缩着过夜的白鹭, 天空开阔,飞鸿仿佛退向远方,两个动 词传神的描绘出一幅江村晚景图,写出 了江明天阔的特点。
【答题示例3】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
步骤一,点明语言特色: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步骤二,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 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 梦; 步骤三,点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炼字类题型答题步骤 (1)肯定哪个词好或解释该字在句中 的含义; (2)把该字或你认为好的字放入原句 中描摹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语言特色类题型答题步骤
(1) 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结合诗中的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 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 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此 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②荦确:山多大石。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答案1:

(末句)写出苏轼并不嫌弃山多 大石的样子,反而喜爱这样闲适 的自然生活。”
[参考答案一]



步骤一,肯定哪个词好: “阔”字更好。 步骤二,放入原句中描摹景象: “阔”是空阔、开阔之意,写春潮把江面 变得开阔,两岸显得格外渺远无际。 步骤三,点出意境或感情: “阔”字的感觉更加真实,直接抒发了诗 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参考答案二]


步骤一,肯定哪个词好: 说“失”字更好; 步骤二,放入原句中描摹景象: “失”是消失,淹没之意。它生动地描 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 乎消失了的视觉形象; 步骤三,点出意境或感情: “失”有迷茫的感觉,较之“阔”主观 视觉效果更为强烈,给人无尽的想象)。
同意,因为看字写出送别时的依依不舍, 想多看几眼,看了更伤感,只能一去不回 头的画面。更能表现出离别之人心中的凄 凉与不舍。
实物投影学生答案
同意,看是回头看的意思,写出了一种矛盾 心理,离别时依依不舍,忍不住回头看,却 让人感肠断,抒发了诗人离别时的伤感之情。

1.同意,看有回头看的意思,2 . 作者与 亲友分别时,不忍离去,回头看一次,就 断肠一次。3 . 看把那种不忍离去、依依 不舍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不舍、留 念、心痛以及伤感之情)。
语言类鉴赏题



题型分析 这种题型是常考题型,值得关注 。 这类题目通常有三个考查方向:品评 某一字词的艺术表达效果;品味关键 词语(含义及表达作用);概括诗歌 的语言风格等。
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 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 为它好在哪里? 2、此诗某句中的某字,有的版本用另 一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3、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具有怎 样的语言风格?
【答题示例1】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② 。
①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 杂念; ②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题: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 谓“诗眼”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 的一个字,后来也指全诗中最精彩关 键的一句。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 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 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