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探究型实验题解题技巧-决战2018中考物理题型解答策略学案(解析版)
2018中考必看:史上最全的中考物理答题技巧
![2018中考必看:史上最全的中考物理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3473a7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3.png)
2018中考必看:史上最全的中考物理答题技巧中考物理常见解题关键和模式①光学问题抓“法线”,中考物理力学题目要从受力的分析,两力平衡入手;解电学问题要分析电路的性质(是串联还是并联),弄清各个电表测量的是什么量入手(是总压还是分压,是总流还是分流),各个电键的作用是什么?控制什么用电器(滑动变阻器有效部位是什么?抓住这些信息分析,中考物理问题大都可以迎刃而解)。
②解物理习题的思维程序中考物理审题→文字翻译→记忆留痕→建立物理情景→找出隐念条件→排除干扰因素→确立解题关键→建立思维网络→列方程解题。
翻译和留痕就是在审中考物理题时首先用符号来表示物理量,并标在物理量上,建立物理情景就是运用示意图变抽象为具体。
实验题是中考物理失分最多的中考物理失分的原因五花八门,但是最常见的还是同学们审题不仔细而造成的错误。
因为中考物理实验题的题目很长,同学们读题时需要更大的耐心,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包括单位等等。
建议同学们读题时不妨拿上一支笔,边读边画,把重点画出来,起到一个提醒的作用。
初中物理的实验一定要把握两种实验思想“控制变量法”“多次测量降低误差”另外还用注意“结论的可靠性和普遍性”的问题。
中考物理书写结论时,首先有注意书写的规范性。
其实这些结论往往就是我们熟悉的一些结论,书写的时候不妨采用课本的语句。
其次,对于探究关系型的实验结论,书写时也要注意控制好不变量,例如“当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其中“当电压不变”就是控制不变量。
学习物理的捷径学习初中物理,要理顺解题思路,归纳起来就是一看二想三画图,根据模式去解题,具体来说,就是要:首先看初中题,寻找题设中的关键字眼,理解这些字眼中的特殊含义;二想就是要想该题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哪些概念、规律或计算公式:三画图就是要把抽象的文字信息变成不同的物理具体图形,最后建立解题模式。
2024中考物理压轴大题专练-专题07压轴之实验探究题(含解析)
![2024中考物理压轴大题专练-专题07压轴之实验探究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6c63b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c4.png)
【中考二轮专题训练系列】2024中考物理压轴题型训练专题07实验探究题专练训练题01【2023·江苏连云港·校考】知识点(声现象探究)某实验小组用一把钢尺、示波器、话筒等仪器研究声音的有关问题。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具体步骤如下:a.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记录它发出声音的波形。
b.不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增加拨动钢尺的力度,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记录它发出声音的波形。
c.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使用步骤b中的力度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记录它发出声音的波形。
请完成下列问题:(1)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钢尺的振动快慢会改变,示波器显示的波形也会改变。
可见,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决定着的高低。
如果示波器上波形显示声音的频率为60Hz,则此时钢尺在1分钟内振动次。
(2)三个步骤中实验小组记录的波形如图甲、乙、丙所示,按照步骤从先到后的顺序排列是下列四个选项中的。
A.甲乙丙B.乙甲丙C.甲丙乙D.丙甲乙训练题02【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知识点(光的反射探究)小明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如图1所示,实验时,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纸板ENF(右侧可绕ON翻折)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应于镜面。
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光在纸板上发生(选填“镜面”或“漫”)反射,呈现径迹。
光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
(2)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
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i和∠r,是为了;根据实验结论可知:当入射光EO与平面镜夹角为50°时,反射角为。
(3)让光沿图1中FO方向照射到镜面,它会沿着OE方向射出。
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4)如图2所示,把纸板ENF右侧绕ON向前折或向后折,在右侧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
专题17 综合开放题解题技巧-决战2018中考物理题型解答策略学案(原卷版)
![专题17 综合开放题解题技巧-决战2018中考物理题型解答策略学案(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b58b182cf111f18583d05a48.png)
【决战中考·2018】物理题型解答策略专题专题十七综合开放题解答技巧近年来,中考物理试题中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多出现在中考试卷中。
开放性试题取材于实际生活,侧重考查考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开放性试题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更有利于培养和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对学习具有良好的导向性。
开放性试题能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解题能力,同时又考查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学生往往对开放性试题的感觉是:情景新、题目活,不知从何入手,怎样回答才是比较理想的解答?针对开放性题型所呈现各种不同的形式,如何发挥想像,活跃思维,充分展现自己创造性才能,就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开放性试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技巧一:设定问题法此类考题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要并解答。
研究此类题的关键是:提问要讲究一点技巧。
首先提问要切中题意,其次提问质量要高一些,不能太浅。
最后,提出的问题须自己能够解答,才是成功的。
这类试题多以生活实际或最新科技成果为背景,或对某现象要求用物理知识解释分析,或对某工具要求用物理原理说明其应用,或对某问题要求提出解决方案。
“某现象”涉及的物理知识较多,“某工具”涉及的物理原理较多,解答时要从多方向、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思考,并用简明扼要的物理语言进行表述某现象的形成原因、某工具的应用原理或某问题的解决方案。
【例题展示】2017·深圳)某同学在看了《加勒比海盗》后,想象了电影后续的情节:一段美好时光以后,黑珍珠号又回到了漂流瓶里,杰克船长被船员们抛弃在了一个荒岛上,如图,他右手拿着罗盘,左手拿着望远镜,回忆着以前的日子,想象着一段新的旅程。
请按以下方示例找出图中3个物理现象或者物体,填入下表(不能与示例相同)。
【解析】根据题目和图片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①大炮发射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②罗盘是利用地磁场指示南北的;③望远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制成的;当然还可以找出其他例子,只要合理即可。
备战2018中考物理题类析(一)
![备战2018中考物理题类析(一)](https://img.taocdn.com/s3/m/5e996ef55ef7ba0d4a733b21.png)
物理教研室
2018中考物理题类析
目录
1 比值类试题 2 规律理解类试题 3 图像分析类试题 4 联系实际类试题 5 概念理解类试题 6 7 8 9 10 估值类试题 电路故障类试题 物理方法理解类试题 探索分析类试题 动手操作类试题
一、 比值类试题
比值类试题解法有两种:
(一)比例法:利用数学的比例式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比例法。 用比例法解题可以省略反复套用公式而带来计算的烦琐,对物理量的单位也没有统一的要求,只要相比的同一物理 量的单位相同就可以了。运用这种方法既能通过计算定量得出结果,也能经过分析定性比较大小。 运用比例法的一般步骤是: 1)、了解题意,选择相应的物理公式。 2)、依据题目描述的物理现象找出保持不变或者相等的物理量。 3)、用“不变的或相等的量”为纽带将公式联立成比例式。 例:如图所示,当S闭合时,学生电流表A1 和A2 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电阻R1、R2 的大小关系是———。 解析:电流表A1测支路电流,A2测干路电流。通过R1电流为I1,R2电流为I2,据两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相同, 可知:I/I1=5:1,I=I1+I2,故:I1/I2=4:1,则R1:R2 =I2/I1=1:4 练习:1、如上图R1=2Ω ,R2=3Ω ,当开关S断开和闭合时电流表先后示数之比为————。 2、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2:1,比热容之比是3:4,若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则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 பைடு நூலகம் A2:3 B. 3:2 C. 3:8 D. 8:3 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由断开到闭合,电流表两次示数之比是1:5。闭合S后 1与R2的阻值之比和电功率之比分别是——。
一、 比值类试题
一、 电学比值类试题知识点
2018中考物理答题技巧及专题训练
![2018中考物理答题技巧及专题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96cdf2e2f705cc175527093c.png)
审题错误的原因是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 例3:画出使杠杆AB在图14所示位置静止时所用的 最小力F的作用点和方向。
许多学生遇到本题目,脑中闪现出的第一想法是作用 的力应该在A处,OA是最大力臂,作用力F垂直OA向 下,而正确答案是最小力F的作用点在B点、方向垂直 于AB向上。分析审题错误的原因,主要跟平时的大量 机械训练有关,由于大量机械重复训练,使许多同学 形成难以改变的定向思维,审题时未能自觉遵循先找 最大力臂后依据力与垂直关系作力的方法,最终酿成 这样的苦果。
例2:用如图所示的杠杆提升物体,设作用在A端的力F 始终竖直向下,在将重物慢慢提升到一定高度的过程中, F的大小将( ) A.保持不变 B.逐渐减小 C.逐渐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本题目考察的是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但动力臂和 阻力臂难以表示,需将数学中的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 的知识进行迁移,本题中由于F总是竖直向下, ,因 此两力臂比是一定值,又由于杠杆慢慢移动,满足了杠杆 的平衡条件,所以动力F是一定值。而大多数学生的答案都 是C,审题之所以出错,没有能选出正确的答案,主要原 因是知识迁移能力欠缺。
解析: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看到水中的 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通过放大镜看蚂蚁是通过 凸透镜成的虚像;放映电影时银幕上的画面是通过凸 透镜成的实像。 答案:D
9、推理判断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直接从条件出发,通过推理或计算得出 正确答案,然后再与备选答案对照作出选择,这种题型类 似于填空题,主命题有完整的题意,没有各选答案也能解 答。 例11 完全相同的8块橡皮,每块橡皮的长、宽、高之比为4: 2:1。在水平桌面上把它们摆放成了如图所示的四种形式, 其中对桌面压强相等的是( )(多选) A.甲与乙 B.甲与丁 C.乙与丙 D.丙与丁
(学霸版)决胜2018中考物理压轴题突破精选真题(答案析)
![(学霸版)决胜2018中考物理压轴题突破精选真题(答案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51560ef18583d049645980.png)
一、选择题(7、8、9 题为多选)【例1】(17 安徽)如图所示,物块A 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此时物块的重力产生两方面的作用效果:使物块压紧斜面以及使物块有沿斜面向下滑动的趋势,因而可将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的方向进行分解.实际解决问题时,就可以用这两个方向上的分力来等效替代物块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块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物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物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D.【解答】A、物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块的重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 错误;B、物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方向不相反,故B 错误;C、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物块的重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 错误;D、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同一物体,是一对平衡力,故D 正确.【例2】(17 包头)如图所示,物体在沿斜面向上拉力的作用下,从倾角为30°的斜面底端匀速拉到斜面的顶端,已知物体所受重力为G,斜面的机械效率为75%,若物体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分别用F和f 表示,则()A.F= G f= G B.F= G f= GC.F= G f= G D.F= G f= G【解答】解:有用功:W 有用=Gh,拉力做的功为总功:W 总=FL;由倾角为30°的斜面可得L=2h,斜面的机械效率:η= = = = ,第1 页/共15 页代入数据,75%= ,解得F= G;额外功就是克服摩擦所做的功:W 额=W 总﹣W 有用=FL﹣Gh=fL=FL﹣G× =fL,由FL﹣G× =fL,约去L,所以可得;f=F﹣= G﹣= G,【答案】B.【例3】(17 乌鲁木齐)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分界线MN 左侧区域光滑,不计摩擦,右侧区域粗糙,其粗糙程度相同.一小球先从A 点以3m/s 的初速度运动到B 点时的速度为2m/s,然后再使小球从B 点以3m/s 的初速度运动到A 点.若小球从A 点运动到B 点所用的时间比从B 点运动到A点少0.8s,则A 点到分界线MN 的距离为()A.3.0m B.3.6m C.4.2m D.4.8m【答案】D【解析】小球先从A 点以3m/s 的初速度开始运动,由于分界线MN 左侧区域光滑,不计摩擦,小球从A点到分界线MN 以3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右侧区域粗糙,其粗糙程度相同,小球从分界线MN 到B 点做减速运动;接着小球从B 点以3m/s 的初速度减速运动到分界线MN,速度变为2m/s,然后小球以2m/s 的速度匀速运动到A 点,故小球前后两次经过右侧区域的时间相同,小球从A点运动到B 点所用的时间比从B 点运动到A 点少0.8s,其实就是小球第一次通过左侧区域的时间比第二次通过左侧区域的时间少0.8s,根据公式t= 可知,﹣=0.8s,解得s=4.8m;【例4】(17 安徽)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处于中间位置,闭合开关S,两个灯泡均能发光(假设灯丝电阻不变),此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移动,则()A.L1 和L2 都变亮B.L1 变暗,L2 变亮C.L1 变亮,L2 变暗D.L1 和L2 都变暗【答案】解: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2 与滑动变阻器R 并联后再与灯泡L1 串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并联部分的电阻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由I= 可知,干路中的电流变小,﹣3 3 ﹣3 3金 金 金因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所以,由 P=UI 可知,灯泡 L 1 的实际功率变小,L 1 的亮度变暗,故 AC 错误;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并联部分的电压变大,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灯泡 L 2 两端的电压变大, 由 P=可知,L 2 的实际功率变大,亮度变亮,故 B 正确、D 错误.故选 B .【例5】 (17 重庆)如图甲为一个超声波加湿器,如图乙为其内部湿度监测装置的简化电路图.已知电源电压为 12V ,定值电阻 R 0 的阻值为 30Ω,电流表的量程为 0~200mA ,电压表的量程为 0~9V .湿敏电阻 R 的阻值随湿度 RH 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其阻值最大为 120Ω(图中未画出).则在电路安全工作的前提下,计算可得出( )A .R 的电流最小值为 80mAB .R 的电功率最大值为 0.9WC .R 0 的电功率最小值为 0.3WD .装置能监测湿度最大值为 90%【答案】C【例6】 (17 乌鲁木齐)一盛有水的长方体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现将内部含有一合金球的冰球投入容器中,冰球漂浮在水面上,刚投入时,冰球的体积(含合金球)为 1200cm 3,冰球露出水面的体积为 79cm 3,当冰全部熔化后,合金球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 0.4N ,已知冰的密度为 0.9×103kg/m 3,则合金球的密度为( ) A .9×103kg/m 3B .8×103kg/m 3C .6×103kg/m 3D .5×103kg/m3【答案】D【解答】设合金球的体积为V 金,则冰的体积为 V 冰=V ﹣V 金; 冰球漂浮在水面上时,V 排=V ﹣V 排=1200cm 3﹣79cm 3=1121cm 3=1.121×10 m ,根据漂浮条件可知冰球(含合金球)的重力:G 冰+G 金=F 浮=ρ 水gV 排=1×103kg/m 3×10N/kg×1.121×10 m =11.21N ;所以,ρ 冰gV 冰+ρ 金gV 金=11.21N ;即:1×103kg/m 3×10N/kg×(1.2×10﹣3m 3﹣V )+ρ ×10N/kg×V =11.21N ①当冰全部熔化后,合金球沉到底部,则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G 金﹣F 浮金,所以,ρ 金gV 金﹣ρ 水gV 金=F=0.4N ;即:ρ 金×10N/kg×V 金﹣1×103kg/m 3×10N/kg×V 金=0.4N ② 解①②得:ρ 金=5×103kg/m 3水 2 【例7】 (17 青岛)有边长为 a 的正方体木块 A 和小铁块 B 。
2018初中物理方法辅导之实验、探究题答题技巧
![2018初中物理方法辅导之实验、探究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394e1630740be1e650e9af2.png)
2018初中物理方法辅导之实验、探究题答题技巧
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中考网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学科的知识点,主要是对初中三年各学科知识点的梳理和细化,帮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识脉络,熟悉答题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下面是《2018初中物理方法辅导之实验、探究题答题技巧》,仅供参考!
实验、探究题答题技巧
本大题在整张试卷中占的比例是最重的之一,考生应该给于足够的重视。
主要考查实验内容和实验探究能力,其题目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强。
此类题目考查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课本中有过的物理实验。
都是老师们上课或复习时实过或探究过的内容。
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在复习时,不能丢开课本,特别是课本的实验应重新进行详细的复习。
丢开课本进行复习是极不明智的。
综上所述,同学们在复习时应重视课本中出现进的每个实验以及实验的各个细节。
专题04 填空题解题技巧-决战2018中考物理题型解答策略学案(解析版)
![专题04 填空题解题技巧-决战2018中考物理题型解答策略学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f955997d48d7c1c708a14549.png)
专题一选择题解答技巧填空题主要考察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只要做到认真审题,看清题意,再联想学过的相关知识,一般比较容易找到答案。
从近几年中考试卷来看,计算类问题比例相对减少,但文字性表述题型比例大大提高,从命题者的角度分析,这一点意在这一点意在充分发挥中考试题的导向作用,因为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对每个人的交流与合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填空题答题技巧和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直接法;(2)计算法;(3)分析判断法;(4)探究实验法。
技巧一:直接法直接法是根据考生对物理概念、规律及物理方法掌握程度,直接判断答案进行解答的题型。
直接法可以直接、有效地查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此类考题所占比例较大。
【例题展示】2017•济宁)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两种看法,请根据你的知识,对每种看法作出评论。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评论:。
(2)“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评论:。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现象都是因为物体在振动。
如果说“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那太空中的星球、空间站等都在运动,但我们听不见来自它们的声音;此说法是不正确的;正确的说法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学/*科+-*-网“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这句话是不完整的。
因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不能只说传播速度,还应说明是什么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此正确的说法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此题答案是:(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m/s。
【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跟踪训练】1.(2017•徐州)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
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产生,通过传入人耳的,改变试管内的水量,会使声音的发生改变。
【解析】根据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知识,此题正确的解答是: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
专题01 选择题解题技巧-决战2018中考物理题型解答策略学案(解析版)
![专题01 选择题解题技巧-决战2018中考物理题型解答策略学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f590307a300a6c30c229f49.png)
【决战中考·2018】物理题型解答策略专题一选择题解答技巧从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来看,选择题是中考试题中必有的固定题型,它的特点是概念性强、针对性强,形式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迷惑性。
根据试题情景设置不同的选项,可以涉及到不同的知识点和物理情境,考察目标的知识面大。
解答时,一定要避免题目的干扰和误导,防止和减少凭猜测确定答案的做法;二要认真审题,明确对选项的要求,如所要选择的选项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错误)”的,防止由于“眼误”而导致解题错误;三要针对不同题目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技巧一:直接法这种解题方法直接运用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对备选项中的答案进行判断。
选项常以物理学史、物理单位、物理观象、物理结论等内容为主,对应的题型多数是识记型选择题。
这类题目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属常识性知识的题目。
【例题展示】2017•齐齐哈尔)根据生活经验,以下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7 ℃;B.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 kg;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D.中学生的鞋长约为42 cm【分析】联系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C。
【跟踪训练】1.(2017•大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可以传播;学/*科+-网B.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决定了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C.蜡烛放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等大、倒立的虚像;D.在石油勘探时常采用人工地震,利用探头接收地下不同层间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探测出地下油矿【答案】D。
【解析】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是等大的,故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自身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像到物的距离、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都无关,故B错误。
凸透镜成像时,u=2f 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故C错误。
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可以探测地下油矿,故D正确;综上选D。
最新2018年中考物理实验题答题技巧归纳
![最新2018年中考物理实验题答题技巧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1b14ab99e3143323868930a.png)
最新2018年中考物理实验题答题技巧归纳2018年中考物理实验题分类一、测量型实验题这种实验题是比较简单的,主要包括直接测量型实验和间接测量型实验,只要同学们不马虎,得满分是没问题的。
二、探究型实验题新课标的特点就是探究,探究型实验题也是中考物理实验题的主角。
教材上除了几个测量类实验和演示实验以外,都可以以探究的形式出现,课本上的实验是出题的一个重点。
解法分析:解探究题要深入了解课本上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对探究实验题做到万无一失;二是掌握探究的方法,要熟练运用"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等方法。
三、开放型实验题有许多物理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做,用不同的实验方法、不同的验仪器能得出相同的实验结果,也就是说物理实验具有开放性。
开放型实验题是近年考题中的一个新亮点,特点是题设条件不确定、解题方法多样化、答案不惟一;在考查大家实验能力的同时还考查大家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
因为一题多解,考题的难度并不大。
解法分析:希望大家把做过的开放型实验题归纳在一起,找到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
四、设计型实验题设计型实验让我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能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常见设计型实验题多数考察密度和电学部分,并有以下特点:基础性:大部分题目以课本知识为依托,不脱离教材,考查我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开放性:设计题大部分没有惟一答案,只要求写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还有就是贴近生产、生活,常把日用品作为实验仪器来验证物理规律,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与运用能力。
2018年中考物理实验题答题需要注意的问题(1)实验原理定方向正确解答物理实验题必须坚持用实验原理为依据的操作过程,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指导方向,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必须做到:第一、要结合课本中学过的物理知识加深理解实验原理第二、要从实验原理中理解实验成立的条件第三、弄清一个实验原理可以做不同的类似实验第四、理解原理设计替代性实验(2)实验步骤要有科学性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完善、条理直接影响着物理实验的质量,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弄懂、理解和熟悉实验步骤对做好实验题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保证实验步骤的完整性和合理性第二、保证实验步骤的必要性(3)间接测量量的等值性这种方法常用于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取值问题,直接测量的物理量(4)实验的设计性(5)实验的开放性. (6)实验过程的评估性猜你感兴趣:1.2018中考物理的题型解答技巧2.2018物理中考实验题解题方法3.2018物理中考实验题解题方法4.2018年中考物理解题方法总结5.中考物理实验题答题技巧。
初三物理最新教案-2018中考物理科学探究题的解答策略
![初三物理最新教案-2018中考物理科学探究题的解答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b6be3e40242a8956bece461.png)
中考科学探究题的解答策略新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列入物理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目的是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为适应这一课程标准要求,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都加大了科学探究题的考查力度,但无论怎样考查、以什么样的形式考查,都是从科学探究七大要素的角度出发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笔者就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中的实验探究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现就科学探究题在中考中的考查方式及如何解答作以简要分析。
一、提出问题能力的考查课程标准对提出问题这一要素的基本要求是: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并能书面表达这些问题。
对于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仔细审题,弄清研究的物理对象,分析实验过程中变化的因素,经过思维加工,进而形成一个与物理学有关的科学问题,最后用简洁的、科学的、准确的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例如:学习了“质量”一节后,小军用天平和橡皮泥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
从实验记录可以看出:小军同学想验证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解题的基本思路我们可以看出本题要研究的物理对象是“质量”,变化的因素是“橡皮泥的形状”,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小军想验证的猜想(提出问题)是:物体的质量跟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
二、猜想与假设能力的考查课程标准对猜想与假设这一要素的基本要求是: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对于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认真分析探究的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科学事实,提出可检验的推测和假设结论。
例如:张红在做早餐时发现,同样情况下,煮沸一锅牛奶与煮沸同质量的豆浆所用的时间不同,这是为什么呢?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针对其中的原因,提出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03 计算类题解题技巧-决战2018中考物理题型解答策略学案(解析版)
![专题03 计算类题解题技巧-决战2018中考物理题型解答策略学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2eb52d0b4c2e3f57276349.png)
【决战中考·2018】物理题型解答策略专题三计算类题解题技巧1.中考计算类题计算类题是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题型。
它既能反映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同时又能体现学生在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解答计算题应该首先明确它的特点,避免盲目和无从下手的尴尬,同时明确题目涉及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找准关系,有的放矢的按要求进行合理的计算。
计算类题在许多省市考题中常被列为压轴题目,分值较高,含金量大。
2.计算类题的特点(1)结果合理性:这类题能反映学生对自然界或生产、生活中若干事物的观察和关心程度.它要求学生用生活实践,社会活动的基本经验对题目的计算结果进行判断,留取合理的,舍弃不合理的。
(2)知识综合性:这类题往往是把几个或几种物理过程及物理现象放在一起,利用各个过程或各种现象之间的相切点,解答要解决的问题。
它反映学生学习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应用性:这类题是把物理知识浸透到社会实际操作和应用到生活体验中,它能够反映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情感,同时也能反映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操作的认识水平。
3.计算类题的一般解题步骤第一步:认真审题。
明确现象和过程,确定给出的条件或题目中隐含的条件。
第二步:找关系,也就是针对题目内容分析综合,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选择适合的规律和公式,找准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列出表达式。
这一步是在明确了各个已知量、未知量及某个物理量在题目中叙述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变化时存在的关系,根据公式或规律列出相应的表达式,并推导出待求物理量的计算式。
第四步:代人数据求解,这一步是把所用到的已知物理量的单位统一后,把已知量的数据代人计算式中,通过正确运算,得出答案。
同时对答案进行合理化验证,最后确定正确答案。
技巧一:简化法这种方法是把题目中的复杂情境或复杂现象进行梳理,找出题目中的相关环节或相关点,使要解决的复杂的问题突出某个物理量的关系或某个规律特点。
专题07 探究型实验题解题技巧-2018中考物理题型解答策略(解析版)
![专题07 探究型实验题解题技巧-2018中考物理题型解答策略(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27aaa50767f5acfa1c7cd8e.png)
【决战中考·2018】物理题型解答策略专题七探究型实验题解答技巧1.探究型实验是培养和考查学生探究精神最好考查类型题。
所以现行各种教材中探究型的课题每个章节都有渗透。
探究型试题也已成为当今中考必考类型试题,而且这类试题大都紧密联系着我们的生活实际。
探究型实验共计有14个实验:⑴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⑵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⑷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⑸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⑻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⑼探究物质比热容;⑽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⑾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⑿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⒀探究电流热效应;⒁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2.物理科学探究活动一般有7个主要环节,依次是⑴提出问题;⑵猜想与假设;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方案;⑷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⑸分析论证;⑹评估;⑺交流与合作。
各地的中考命题针对这一知识点在各个试题上有着不同程度的偏重,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进行考查,这也就给命题带来了多个角度的可能性。
比如同是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但由于考查的环节或是角度不同,考查的方式也就明显不同,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对每个知识点、每个环节要做到理解和掌握。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地中考命题中涉及不同版本教材外的物理探究实验逐年在出新。
但纵观其考查内容,大都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并且所考核的方法和能力都是学生应了解和掌握的。
所以学生进行应考时对此不要产生心理上的障碍,只要抓住应用得当的方法,一般都能轻松解决。
技巧一:单一变量探究法单一变量探究实验题是探究影响某物理量单一因素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考题。
如探究密度与物体质量关系实验,在物体体积固定或不变时进行的探究实验。
解答此类考题需要清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按照探究型实验解题步骤,一般会很好地解答。
【例题展示】2017•威海)小明用弹簧测力计、粗糙程度均匀的水平桌面、砝码和木块等实验器材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07压强和浮力(含解析)
![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07压强和浮力(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c53c2859eef8c75fbfb3df.png)
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分项版解析汇编专题7 压强和浮力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②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④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A. 只有①和③B. 只有①和④C. 只有②和③D. 只有③和④【来源】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答案】D小,故ρ甲>ρ乙,故②错误;③因为ρ甲>ρ乙,且液面相平,根据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甲>p乙,故③正确;④总重相等,容器的底面积相等,根据得,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故④正确;故选D。
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B. 泰山山顶上的大气压约为1.8×105PaC. 一支新 2B 铅笔的长度约为 50cmD. 一位普通初中生的质量约为 50kg【来源】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答案】D【解析】A.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故A不符合实际;B. 标准大气压为1.01×105Pa,大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泰山山顶上的气压比标准大气压要小一些,故B不符合实际;C. 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与手掌的长度相当,约为 18cm,故C不符合实际;D. 一位普通初中生的质量比成年人略小一些,约为50kg,故D符合实际;故选D。
点睛:此类型的题目要求对所学的物理量有熟悉的认知,特别是单位大小要认识清楚,要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生活中留心积累。
3.下面几个研究实例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①利用光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③“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④“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A. ①和②B. ②和③C. ②和④D. ③和④【来源】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答案】C点睛:理解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当一个结果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时都使用此方法进行实验,实验时让一个因素变化,而其它因素都控制相等或相同即控制变量。
2018年中考物理复习:题型的解题方略-文档资料
![2018年中考物理复习:题型的解题方略-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f5a693959eef8c75fbfb35a.png)
2018年中考物理复习:题型的解题方略一、选择题选择题的题型一般有:概念辨析类、规律理解类、联系实际类、求比值类、图像分析类、电路故障类、对物理方法的理解类、估测类等。
1、概念辨析所谓的概念辨析法是指用物理概念作为标准去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辨别正误,从而判断获取正确结果的解题方法。
解答这类题主要对物理概念要准确记忆和正确理解,对相关的不同概念的区分及对某些重要概念的内涵要分析到位。
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快B. 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多C. 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快D. 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多(正确辨别功率与机械效率这两个易混概念)例:由欧姆定律公式可导出R=U/I,关于此式的物理意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为零B、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C、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D、导体电阻值的大小,可以用它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来表示(请注意理解物质或物体本身的性质: R、c、ρ、q)2、规律理解主要考查对物理过程中物理规律的辨别能力。
解答的关键是对题干中描述的物理过程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分析,然后找准其对应的物理规律,再利用物理规律对选项的内容逐一进行分析,最后做出选择。
例:水平地面上一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正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拉力突然减小时,物体将()A. 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B. 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减小C. 向右运动,速度保持不变D. 向左运动,速度逐渐增大解本题的关键是理解(1)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决定于什么条件3、联系实际这类题主要考查物理规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解答的关键是对生产、生活或事例的分析,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剖析事例或现象的过程中,找到与物理原理的联系,进而做出解答。
4、求比值类(比例法、数据代人法)(1)比例法:利用数学的比例式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比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战中考·2018】物理题型解答策略专题七探究型实验题解答技巧1.探究型实验是培养和考查学生探究精神最好考查类型题。
所以现行各种教材中探究型的课题每个章节都有渗透。
探究型试题也已成为当今中考必考类型试题,而且这类试题大都紧密联系着我们的生活实际。
探究型实验共计有14个实验:⑴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⑵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⑷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⑸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⑻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⑼探究物质比热容;⑽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⑾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⑿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⒀探究电流热效应;⒁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2.物理科学探究活动一般有7个主要环节,依次是⑴提出问题;⑵猜想与假设;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方案;⑷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⑸分析论证;⑹评估;⑺交流与合作。
各地的中考命题针对这一知识点在各个试题上有着不同程度的偏重,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进行考查,这也就给命题带来了多个角度的可能性。
比如同是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但由于考查的环节或是角度不同,考查的方式也就明显不同,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对每个知识点、每个环节要做到理解和掌握。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地中考命题中涉及不同版本教材外的物理探究实验逐年在出新。
但纵观其考查内容,大都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并且所考核的方法和能力都是学生应了解和掌握的。
所以学生进行应考时对此不要产生心理上的障碍,只要抓住应用得当的方法,一般都能轻松解决。
技巧一:单一变量探究法单一变量探究实验题是探究影响某物理量单一因素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考题。
如探究密度与物体质量关系实验,在物体体积固定或不变时进行的探究实验。
解答此类考题需要清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按照探究型实验解题步骤,一般会很好地解答。
【例题展示】2017•威海)小明用弹簧测力计、粗糙程度均匀的水平桌面、砝码和木块等实验器材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1)小明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要想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该使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为N。
(2)分析本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请写出其中1条:。
(3)根据图乙给出的数据点画出f-F压关系图象;依据f-F压关系图象,思考当F压=6N时如何确定滑动摩擦力的f大小,在图乙中纵坐标轴上用字母A标记f大小的位置并留下作图痕迹。
(4)自行车刹车时,捏手刹用的力越大,车子停的越快的原因是。
【解析】(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由测力计分度值读数;(2)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可操作(3)根据图乙给出的数据点画出声f~F压关系图象,将各点用直线连接起来,直线两边的点分布大致均匀,并延长交过6N的垂线于A,如下图所示:可知,当F压=6N时,对应的滑动摩擦力的f大小为1.8N;(4)自行车刹车时,捏手刹用的力越大,压力越大,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摩擦力越大,根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车子停的越快。
学/*科+-网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2.2;(2)很难完全做到匀速直线运动(或测力计是在运动中读数);(3)1.8N,如上所示;(4)捏手刹用的力越大,压力越大,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摩擦力越大,根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车子停的越快。
【答案】(1)匀速直线,2.2;(2)很难完全做到匀速直线运动(或测力计是在运动中读数);(3)1.8N,如上所示;(4)捏手刹用的力越大,压力越大,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摩擦力越大,根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车子停的越快。
【跟踪训练】1.(2016·广东)如题图(1)所示,图A、B、C、D、E是“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实验的五个步骤。
(1)两步骤可计算出圆柱体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 N。
两步骤可得出物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排。
比较F浮与G排,可以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块排开水所受重力的关系。
图(1)图(2)(2)如题图(2)所示是圆柱体物块从水面缓慢浸入水中时,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物块浸入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像。
分析图像可得:当物块没有浸没之前,h增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当h=4cm时,物块所受的浮力为 N,浸没后,h继续增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N,该圆柱体物块的高度是 cm。
故,答案是:(1)BD、1.2、AE;(2)变小、0.8、6cm。
【答案】(1)BD、1.2、AE;(2)变小、0.8、6cm。
2.(2017·大庆)(1)在学完摩擦力之后,小丽同学又用弹簧测力计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进行了甲、乙、丙三次实验,如图所示。
由两个实验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由图甲和图丙两个实验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有关。
(2)在研究滑动摩擦力实验中,小丽同学主要应用下列哪一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A.类比法;B.控制变量法;C.推理法;D.等效替代法。
(2)本实验中,分别探究了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以及与物体运动速度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运用的是控制变量的方法,故B正确. 学*-科+-网故答案为:(1)甲、乙;接触面粗糙程度;(2)B。
3.(2016·广东)如题图(1)所示,图A、B、C、D、E是“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实验的五个步骤。
(1)两步骤可计算出圆柱体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 N。
两步骤可得出物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排。
比较F浮与G排,可以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块排开水所受重力的关系。
图(1)图(2)(2)如题图(2)所示是圆柱体物块从水面缓慢浸入水中时,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物块浸入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像。
分析图像可得:当物块没有浸没之前,h增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当h=4cm时,物块所受的浮力为 N,浸没后,h继续增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N,该圆柱体物块的高度是 cm。
故,答案是:(1)BD、1.2、AE;(2)变小、0.8、6cm。
【答案】(1)BD、1.2、AE;(2)变小、0.8、6cm。
4.(2017·深圳)小明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如图1所示,已知电源电压为3V,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5Ω。
完成下列题目:①在记录数据时,小明由于粗心,忘记将第三组电压表示数填入表格,同学们可以帮忙算出这里的电压值应该为V。
②接下来,小明利用上述电路原理图来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式的电压表的读数为2V,然后断开开关,将CD间的电阻R1从5Ω换成10Ω.再闭合开关,此时电压表的示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V,接下来小明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端(填“A”或“B”)移动。
③最后小明在桌子上发现一个阻值未知的定值电阻,为了测量电阻阻值的大小,小明用这个定值电阻换掉原电路中的R 1,调节滑动变阻器,电路中电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测电压表的示数为 V ,电流表示数为 A ,通过计算可得此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Ω。
小明认为这样通过一组数据直接计算的定值电阻阻值不准确,为了使得结果更加准确,他接下来应该 。
③如图2所示,电压表采用了0~3V 量程,最小分度为0.1V ,因此示数为2.0V ;电流表采用0~0.6A 量程,最小分度为0.02A ,因此示数为0.5A ;电阻R 的值为Ω===45.02AV I U R 。
通过一组数据直接计算的定值电阻阻值不准确,实验中应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来多次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并取平均值,其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学/*科+-*网故答案为:①1.5;②大于、B ;③2.0、0.5、4;调节滑动变阻器重复以下操作,多算几组定值电阻阻值,再求平均值。
【答案】①1.5;②大于、B ;③2.0、0.5、4;调节滑动变阻器重复以下操作,多算几组定值电阻阻值,再求平均值。
5.(2017•徐州)如图甲所示,小华用电阻箱和滑动变阻器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图甲中电阻箱R 1和滑动变阻器R 2的连接方式是 联。
(2)连接电路前,开关应处于 状态。
(3)第1次实验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流为 A 。
(4)经过3次测量,得到表格中的实验数据,由此总结出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请你指出小华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答案】(1)串;(2)断开;(3)0.5;(4)小华每次改变电阻的阻值后,没有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6.(2017·广东)小明探究“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电阻的关系”,现有实验器材:稳压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符号为)、开关及若干导线。
图(1)图(2)图(3)(1)为了完成此探究实验,请你在题图(1)的虚线框内将实验电路图补充完整;若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偏转如题图(2)所示,其原因可能是。
(2)实验中利用公式计算电阻箱阻值不同时消耗的电功率,实验过程需要记录的物理量有:电阻箱两端电压U、通过电阻箱的电流I和。
(3)在实验中,小明需多次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进行测量,每改变一次阻值,都必须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控制,多次改变电阻箱阻值的目的是。
(4)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又从实验室借了一个额定功率为2.5V的小灯泡和一个单刀双掷开关,设计了题图(3)所示实验电路图来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如下:闭合开关S1,将开关S2拨到触点2,把电阻箱调到10Ω,刚好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再将开关S2拨到触点l,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4.5V,小灯泡额定功率P= W。
【解析】(1)根据题意,实验电路如图所示;开关闭合后,电压表指针反转,其原因是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
(2)根据电功率公式:UIP ,可以计算电阻箱不同阻值时消耗的功率,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的物理量有:电阻箱两端电压U、通过电阻箱的电流I和电阻箱阻值R。
(3)在实验中,下面需要多次改变电阻箱阻值进行测量,每次都需要移动电阻箱的滑片用来控制电流不变,其目的是多次进行实验,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答案】(1)电压表正负接线拄接反;(2)P=UI、电阻箱的阻值R;(3)电流不变多次进行实验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避免偶然性);(4)0.5W。
7.(2017·北京)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均为定值电阻,实验时,干电池两端电压会随电路中电阻的变化而改变。
在不拆改电路的情况下,下列选项中的探究问题,利用这个电路进行实验能完成的是()。
A.电路中的电流一定时,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吗?B.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吗?C.电阻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吗?D.电阻一定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电阻两端的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吗?【解析】由电路图可知,R1、R2、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控制变量法分析选项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