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需求变动对中国增加值率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13546/ki.tjyjc.2020.23.019
「盔济实oT}
最终需求变动对中国増加值率的影响
霍经纬,田成诗
(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辽宁大连H6021)
摘要:文章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基于最终需求角度对1997—2017年中国增加值率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国民经济对消费需求依存度减弱,而对投资和出口需求依存度增加,抑制了中国总体增加值率的提升。

由三驾马车驱动的经济增加值率的同时下降,导致了中国总体增加值率的进一步降低,而由投资需求诱发的增加值率的下降对总体增加值率造成了最不利的影响。

投资需求驱动的经济增长主要在增加值率较低的第二产业,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与创新驱动战略的推进,以及投资方向与投资结构的转型优化,投资需求诱发增加值率逐渐得到改善,将会极大地促进增加值率的提升。

关键词:最终需求;增加值率;非竞争型投入产出
中图分类号:F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487(2020)23-0085-05
0引言1理论模型与数据来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然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伴随的却是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迫切需要从综合角度提升经济,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而增加值率是从总体上度量一个经济体投入产出效益的综合指标,能更好地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进行度量叫
增加值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其变化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者从产业结构M、专业化分工叭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少有学者从最终需求角度对中国增加值率的变化做出更为直接的解释。

实际上,消费、投资、出口作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三架马车”,通过各产业部门间技术经济联系和产业波及效应,对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生产诱发作用,进而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叫最终需求驱动效应的调整和变化,给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动力的源泉,同时也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质量提出了挑战“叫鉴于此,本文从最终需求角度出发,将影响增加值率变动的因素进行分解,深入分析最终需求驱动效应的调整对中国总体增加值率的影响。

与已有的文献相比,本文可能的贡献有:第一,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推导了最终需求与总体增加值率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定量探讨了最终需求依存结构变化对中国总体增加值率的影响。

第二,将最终需求诱发经济增加值率与产业结构结合,深入分析了“三架马车”诱发经济增加值率的差别所在。

1.1理论模型
为得到包括消费、投资、出口在内的最终需求结构与中国经济增加值率的关系,必须先将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进行拆分,得到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非竞争投入产出模型可由式(1)和式(2)概括其平衡关系:
A d X+Y d=X(1)
A m X+Y"=M(2)
其中,"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X为总产出向量,Y 为最终使用向量,M为进口向量,上标d和巾分别表示国内产品和进口产品。

国内最终需求结构使用严,由消费C"、投资和出口EX组成,Y d=C d+IN d+EX,进一步,式(1)可转化为:
X=(1-A d)~'r d=(1-A d y'c d+(1-A d y'lN d+(1EX
(3)
其中,(1-/)7=/是国内产品的列昂惕夫逆矩阵,(1-町C,、(1-町加仁(1-A^EX分别表示由消费、投资以及出口需求诱发的国内产出,记为疋、尤:、就。

令R为增加值率对角矩阵,其对角线元素r j=V j fX i 表示丿产业单位产出所得到的国内增加值,其中耳为丿产业增加值,则增加值V可表示为:
V=RX=R(\-A,y'Y d(4)进一步,同样可将增加值表示为由消费、投资、出口需求诱发的增加值之和的形式: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B130)
作者简介:霍经纬(1991—),女,河北承德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统计。

田成诗(1971—),男,辽宁大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统计。

统计与决策2020年第23期•总第563期85
V=V c+V in+P”=R(1-町C』+R(1_町加+R(1_町滋
(5)
进一步的,令N=(1,1,…,1)为元素个数为n的单位行向量,则由消费、投资以及出口需求诱发的增加值率可表示为:
Rf=NV”NX;(6)其中,f=c,in、ex。

令w f=NV f/NV,f=c,in,ex为增加值对最终需求的依存度,分别代表消费、投资和岀口需求诱发的增加值占总增加值的比重,反映了国内增加值对最终需求的依存结构。

则总体增加值率可整理为:
心=竺=______翌________=_____________亚____________ M(NX:+NX:”+NX]帆I&+営砧n V
』Rj
(7)
因此:
I N勺心+N$/R,”+NN/心
=---------------------------------------=w+W——I-w
R n NV g'”心"心
(8)
由式(8)可知,当最终需求依存结构或最终需求诱发经济增加值率变动时,均会直接影响总体增加值率的变动。

1.2数据来源
本文的原始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1997—2017年每五年公布的5张投入产出表和2005—2015年的3张投入产出延长表。

由于8张表的统计口径并不完全一致,本文借鉴刘起运和彭志龙(2010)㈣的方法,对产品部门进行合并与整理,最终调整为32个部门。

本文将2005年定为可比价序列表的价格基准年,农业部门的可比价缩减采用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建筑业采用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进行缩减;工业部门各行业的可比价缩减采用工业品出厂价格分类指数;第三产业各行业可比价缩减采用增加值缩减指数,各类价格指数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此外,中国统计局公布的投入产出表并未区分中间消耗与最终消耗中的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本文借鉴张友国(2009)""的方法进行拆分,具体的拆分比例为:
对/碍=(无-硝)/M,⑼
其中,%,表示i部门对/部门的中间投入,X:、EX:与M,•分别表示i部门的总产出、出口和进口。

中间消耗与最终消耗均按式(9)进行拆分。

2基于最终需求视角影响増加值率变化的因素分析
2.1基于最终需求视角的增加值率变化趋势
由表1可知,2017年增加值率与1997年相比下降11.7%。

结合图1可知,1997—2017年,国民经济对消费需求的依存度高于投资与出口,“三驾马车”依存度排序稳定,由大到小依次为消费、投资、出口,但最终需求依存结构变化明显。

具体的,中国国内增加值对消费需求的依存度在研究期内大幅度减小,1997年,中国消费需求依存度为0.537,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一半以上由消费需求诱发产生,中国投资需求的依存度为0.306,小于消费需求,两者之和约为0.843,这表明1997年中国84.3%的国内生产总值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诱发产生,中国经济呈现出“内需导向型”增长模式。

2002年之后,国民经济对消费需求的依存度急剧下降,中国经济“内需导向型”增长效应减弱,而对于出口的依存度大幅度上升,国民经济增长模式逐渐由“内需导向型”向“出口依存型”转变。

随后,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市场与国际贸易市场低迷,2007—2010年,消费需求与出口需求依存度下降,政府为挽救金融危机的影响,扩大内需,出台了“四万亿”的救市计划,国民经济对投资需求依存度迅速上升,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向“投资驱动型”转变。

2010年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投资需求依存度增长放缓,基本保持与消费持平,出口依存度小幅度减缓,国民经济对最终需求的依存结构趋于稳定。

表11997—2017年最终需求依存结构及其増加值率
时间总体加值率
增加值对最终需求依存度最终需求诱发增加值率
消费投资出口消费投资岀口19970.3830.5370.3060」720.4340.3380.339 20020.3820.5200.2830.1920.4490.3270.330 20050.3410.4310.3080.2670.4040.3150.296 20070.3290.4020.3150.2760.3920.2970.289 20100.3220.3840.3710.2390.3820.2880.295 20120.3310.3910.3680.2370.3870.2950.314 20150.2990.4050.3810.2270.3460.2620.301 20170.3380.4080.3780.2140.3790.3050.331
投资
—出口
—•—消费
200520072010201220152017
图21997—2017年増加值率变动轨迹
由图2可知,1997—2015年,由最终需求诱发的增加值率与总体增加值率同样表现岀下降趋势.且在2015年后有所好转。

但“三驾马车”对国民经济的驱动效率不尽相同,由不同最终需求诱发的增加值率差别较大。

1997—2015年,由消费需求诱发的增加值率始终保持领先优势,且始终高于总体增加值率,但持续下降;由投资诱发的增
86统计与决策2020年第23期•总第563

[箜济实证
加值率同样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在驱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下降幅度最大,表现出“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出口诱发的增加值率下降幅度最小,2010年后出口诱发的增加值率回升,2015年增加值率为0.301,高于同年总体增加值率。

2015—2017年,“三驾马车”诱发增加值率均有所改善,其中投资诱发增加值率增长幅度最大。

2.2最终需求依存结构及其诱发增加值率变化对总体增增长的拉动作用。

此外,还应抑制“三驾马车”诱发的经济增加值率的下降趋势。

且在提高最终需求诱发的经济增加值率的同时还应分清轻重,具体的,假设消费和投资需求诱发的经济增加值率分别增加e时,总体增加值率将分别由R”转变为&与心,则可以得到:
加值率的影响
1997—2017年,国民经济对消费需求依存度的减弱.而对投资和出口需求依存度的增加,导致了中国总体增加值率的下降,这可由式(10)推导得出。

具体的,假设国民经济对消费需求依存度下降d,对投资和出口需求的依存度分别上涨和p23,其中p”P2>0,且P]+p2=1o并
假设由消费、投资、出口需求诱发的经济增加值率不变。

由式(8)可得,最终需求结构变化后的总体增加值率际
与原经济总体增加值率R n的差别为:
11
侥说说卜侥说创(10) 1997—2017年,投资与出口需求诱发的经济增加值率均小于消费需求诱发的经济增加值率,因此式(10)可整
頑冇r7顾云祝可乔7(,5)
2017年,增加值对消费与投资需求的依存度相差较小,其比值为1.07,约等于1,即可认为w,/w»=l,且R c>心,反映到式(15)中可得到等式右边的比值小于1,即R}<R2。

这说明当消费与投资诱发增加值率分别增加相同水平时,投资需求对总体增加值率的影响要高于消费需求的影响。

同样的.假设出口需求诱发增加值率增加£时,总体增加值率为R},则:
理为:
------------------------W(16)
最终得到R n<R n,这说明1997—2017年,国民经济对消费需求依存度的下降确实导致了中国总体增加值率的下降。

如果考虑最终需求诱发的经济增加值率在研究心傀+e广7頑吕r=芒需驚其中,W,”>w“且心>/?,”,整理可得R2>R}O
W in(17)
期内的下降趋势,则由式(8)可知,这必将造成中国总体增加值率的进一步下降。

其证明很简单,假设在上述最终需求依存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由消费、投资、出口需求诱发的经济增加值率分别下降为R c、&”、,则变化后总体增加值率R n与心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因此,为提高中国总体增加值率,在提高由“三驾马车”拉动的增加值率的同时,尤其应关注投资需求诱发的增加值率问题。

+他”+»』)[+一击卜3”+P2d)(-_古]>0(12)故K n<R n<R n,这说明任意R.、心、R”下降都将造成整体增加值率的进一步下降.当三驾马车诱发的经济增加值率同时下降时,必会进一步提高总体经济增加值率的下降幅度。

因此,为提高中国总体经济增加值率,必须改善中国GDP对于最终需求的依存结构,提高消费需求对中国经济3最终需求诱发经济增加值率的产业结构分解
为改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增加值率,应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应改善中国增加值的最终需求依存结构,提高国民经济对消费需求的依存度。

第二,要改善最终需求诱发的增加值率,尤其应提高投资需求诱发的增加值率。

因此,本文进一步将最终需求诱发的增加率按产业结构进行分解,以找到提高中国最终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加值率的方法。

参照式(8),由最终需求诱发的经济增加值率与其驱动的三次产业增加值率的关系可表示为:
#=w戏+W忧+w戒,f=c,in,ex(18)
其中、f\、久、人分别代表不同最终需求驱动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w.f、=NVfJNVf」=\,2,3、代
统计与决策2020年第23期•总第563期
87
表最终需求拉动各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由图3可知,1997—2017年,消费需求拉动的经济增
长主要在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基本稳定在50% 左右。

但2005年后,消费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
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增加,两者差距逐步缩小。

由图4可
知,与消费需求不同,投资需求驱动的经济增长主要在以
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

2007年之后,投资需求拉动第二
产业增加值比重稳定在70%以上。

由图5可知,出口需求
拉动三次产业的结构与投资需求类似,其驱动的经济增长
同样集中在第二产业,且持续上升。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807060504030
2010
第一产业
T»-第二产血
第三产业
图3 1997—2017年消费拉动三次产业増加值的结构变化趙势
图4 1997—2017年投资拉动三次产业増加值的结构变化趋势
图5 1997—2017年出口拉动三次产业增加值的结构变化趋势
金融危机后,中国工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粗放的
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随着投资收益率的下降,第二产
业的投资增长率也逐步下降。

产业结构失衡导致了产业
过剩,为寻求这些产业出口的扩大,中国提出“一带一路”
倡议,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并不景气,出口拉 动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小幅增加,而消费拉动第二产业增 加值比重上升明显,中国过剩的产能更多地投向国内市
图6 1997—2017年消费拉动三次产业増加值率
结合图6至图8发现,第三产业增加值率明显高于第 二产业。

与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诱发的经济增长主要在
第二产业不同,消费需求诱发的经济增长主要在第三产
第一产比
第二产!Ik 第三产业
圉7 1997—2017年投资拉动三次产业増加值率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第二产血图8 1997—2017年出口拉动三次产业增加值率
业,结合式(18)可知,这必然使消费需求诱发的经济增加
值率高于投资需求与出口需求。

此外,最终需求诱发的经 济增加值率会更多地受到比重较大产业的增加值率变动
的影响。

1997—2015年,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中产业比
重最高的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诱发的经济增加值率均
呈现下降趋势,而在2015年后有所回升,受这些产业增加
值率变动趋势的影响,“三架马车”诱发的经济增加值率均
表现出相似的变动趋势。

因此,为提髙“三架马车”诱发的
增加值率,应提高其比重最高的产业诱发的增加值率,而 针对消费与投资需求则应着重提高其诱发的第三产业与
第二产业增加值率。

然而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存在农业基
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尤其是现代生产性服
务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冋,研究期内,最终需求诱发三次产
业增加值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增加值
率下降尤为明显。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中
国的科技水平跟世界科技前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后
发优势”越来越弱,服务业的创新要比工业创新面临更大
的挑战,第三产业增加值率的提升更为困难,中国在创新
驱动方面任重而道远。

此外,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推进
以及出口结构的调整,2017年,投资与出口需求拉动第二
产业经济增加值率均有所改善。

但投资需求拉动第二产 业增加值率仍小于由消费需求和进口需求所拉动的第二
产业增加值率。

4结论
本文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从最终需求角度对
中国增加值率变动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 1997—2017年,中国经济对消费需求依存度的减
弱,而对投资和出口需求依存度的增加,直接导致中国增
加值率的下降。

随着中国经济转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
度在由高速降为中速的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新
的战略机遇。

经济“新常态”意味着中国对“投资依存”和
“出口驱动”增长方式的摆脱,伴随城镇化等战略的提出,
88
统计与决策2020年第23期•总第563

消费需求空间的拓展,中国增加值率将有所改善。

(2)“三驾马车”诱发增加值率的同时下降,直接导致了中国增加值率的下降,其中,投资需求诱发的增加值率的下降对中国总体增加值率产生了最不利的影响。

但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与创新驱动战略的逐步推进,2017年,最终需求诱发增加值率上升,中国增加值率有所改善。

(3)消费需求诱发的经济增长主要在第三产业,而投资需求诱发的经济增长主要在增加值率较低的第二产业,且第二产业增加值率小于其在消费与出口需求中的表现,因此投资需求诱发的经济增加值率明显较低。

而与消费与出口需求相比,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加值率的提高对总体增加值率的贡献更大。

参考文献:
[1]沈利生,王恒.增加值率下降意味着什么[J].经济研究,2006,(3).
[2]J ohnson R C,Noguera G.Accounting for Intermediates:Production
Sharing and Trade in Value Added[J].Joum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2,(2).
[3]沈利生.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与增加值率变动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
科学学报,2009,49(3).
[4]于春海,常海龙.再论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下降的原因——基于
WI0D数据的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2).
[5]伍文浩.美日韩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变化特点研究及启示[J].科
技管理研究,2013,33(7).
[6]夏明,张红霞•跨国生产、贸易增加值与增加值率的变化一基于投
入产出框架对增加值率的理论解析[J].管理世界,2015,(2).
⑺刘瑞翔,安同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与转换展望—
—基于最终需求角度的分析[JJ.经济研究,2011.46(7).
[8]沈利生.“三驾马车”的拉动作用评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26⑷.
[9]丁焕峰,邱梦圆.需求侧、供给侧视角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实
证研究[J].西部论坛,2017,27(3).
[10]刘起运,彭志龙.中国1992—2005年可比价投入产出序列表及分
析[M].北京冲国统计出版社,2010.
[11]张友国.中国贸易增长的能源环境代价[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
究,2009,26(1).
[12]李扬,张晓晶.“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逻辑与前景[J].经济研究,
2015,50(5).
(责任编辑/刘柳青)
Impact of Final Demand Change on China's Value-added Rate
Huo Jingwei,Tian Chengshi
(School of Statistics,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Dalian Liaoning11602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a non-competitive input-output model to analyze the changes in China's value-added rate from 1997to2017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nal demand.The results are shown as follows:The dependence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on consumer demand has weakened,while the dependence on investment and export demand has strengthened,which inhibits the rise of China's overall value-added rate.The simultaneous decline in the economic value-added rate driven by troika has led to a further decline in China's overall value-added rate,and the decline in value-added rate induced by investment demand has the most adverse impact on the overall value-added rate.The economic growth driven by investment demand lies mainly in the sec­ondary industry with a low value-added rate.With the advancement of economic restructuring,innovation—driven strategies,an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investment direction and structure,the value-added rate induced by investment demand is gradually improving,which will greatly promote the increase of value-added rate.
Key words:final demand;value-added rate;non-competitive input-output
统计与决策2020年第23期•总第563期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