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延庆初一(下)期末历史试卷(教师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北京延庆初一(下)期末
历史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
项)
1.如图是一位同学设计的“中国朝代更迭示意图”的片段。

其中“?”处应为()
A.西晋B.隋朝C.宋朝D.元朝
2.以下对右侧历史地图解读正确的是,隋朝大运河()
A.最北河段是通济渠B.北达涿郡南至洛阳
C.以都城长安为中心D.连通了长江和黄河
3.《英国大百科全书》中提到:“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这种“最早的考试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科举制
4.秉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理念,并成就“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
5.唐诗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下列诗句中能佐证开元盛世局面的是()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凛俱丰实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以下为《大唐盛世》历史剧的若干场景,其中需要修改的是()
A.农民使用曲辕犁耕种土地B.李白在酒馆的墙壁上题诗
C.玄宗接见各国来访使节D.僧人阅读活字印刷的佛经
7.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

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A.遣唐使来华B.文成公主入藏C.玄奘西行D.鉴真东渡
8.识读下图,与图表中反映的信息无直接关联的一项是()
A.隋文帝励精图治
B.贞观之治莫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C.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唐玄京统治前期,唐铜进入桑盛时期
9.唐朝走问衰落的转折点是()
A.藩镇割据B.安史之乱C.唐末农民战争D.宦官专权
10.与“黄袍加身”“陈桥驿兵变”“杯酒释兵权”有关的皇帝是(()
A.宋太祖B.宋真宗C.宋钦宗D.宋高宗
11.“比之隋朝和唐朝的统治者,他们接受更多的后备人员进入官僚体制,并为那些适合政府职务的人提供丰厚的薪金,他们甚全安置文职官员来监管军队。

”这段文字描述宋朝的特点是()
A.经济重心南移B.科学技术发达C.海外贸易繁盛D.政治重文轻武
12.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A.B.C.D.
13.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朝代
西汉(2年)西晋(280年)唐代(742年)宋代(1080年)
地区
北方965149493459
南方11165257830
A.经济重心南移B.政治统治开明C.城市经济活跃D.民族融合加强
14.毛泽东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A.灭亡西夏B.统一蒙古C.建立元朝D.定都大都
15.“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A.实行分封制B.实行郡县制 C.创立科举制 D.推行行省制度
16.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

”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位于如图中的()
A.A地B.B地C.C地D.D地
17.每个时代都会有其主流文学形式。

宋元的主流文学形式是()
A.诗、词B.诗、曲C.词、曲D.词、小说
18.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都城临安,你的经历中可能有()
①经常吃鱼
②骑骡子出门旅行,携带纸巾、住邸店
③在“勾栏”中听说书艺人讲岳飞抗金的故事
④与朋友一起踢蹴鞠
A.①②B.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19.一位同学要编制《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专题图册,已经选取了“汉代造纸过程示意图”“宋朝指南针”“元朝铜火
铳”等图片,以下图片可以选入此图册的是()
A.耧车B.水排
C.算筹 D.泥活字版
20.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A.特务统治的强化B.思想控制的加强
C.文化专制的强化D.君主集权的加强
21.下图反映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B.玄奘西游C.鉴真东渡D.张赛出使西域
22.“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这一评价的史实依据是()
A.抗击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
B.抗击倭寇,维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
C.辅佐燕王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
D.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23.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之后在台湾设置机构,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该机构是()A.台湾县,隶属浙江省B.台湾府。

隶属广东省
C.台湾道,隶属福建省D.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4.“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

”这实质上反映了()
A.皇帝的辛劳B.君权的强化 C.地方的无权 D.仪式的完善
25.我国历史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依据下列管辖措施判断该边疆地区应是()
A.台湾B.东北C.西藏D.新疆
26.清朝前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下面清朝疆域示意图横线上应该填写的文字是()
A.闽南地区B.珠江流域C.海南岛D.南海诸岛
27.“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已扎根千年的汉方有别人不知道的力量”这是周杰伦弹唱的中国风系列歌曲《本草纲目》中的歌词,下列对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B.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
C.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D.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8.“祝您家庭顺治,生活康熙,人品雍正,事业乾隆,万事嘉庆,前途道光,财富咸丰,内外同治,千秋光绪,万众宣统!”这条贺年短信所引用的皇帝均属于()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29.下面是一位同学在联欢会上演唱的历史版《菊花台》,其中歌词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是()
A.隋、宋、清、元B.秦、宋、元、清C.秦、宋、清、元D.隋、宋、元、清
30.78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完获话见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屠呦呦的获奖推动了中国中医的发展,介绍中医知识的图书纷纷摆在书店的显要位置,下列图书属于中医方面的是()
①②③④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31.(10分)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思想经典】
材料一
学派代表作品“诸子百家”之言(摘选)核心思想
道家《道德经》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儒家《论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墨家《墨子》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
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法家《韩非子》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
则国弱。

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请选择各家的主张,将对应的序号填入上表的空格内。

①以法治国②兼爱非攻③以德治国④无为而治
材料二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说明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是什么?
【文学经典】
材料三唐、家以后商业和货币经济的飞发展,随着科举制的完善,平民士子逐步登上政治舞台……中国绘画艺术的技法风格到了宋代达到空前绝后的程度,代表作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六朝以来盛行不衷的诗歌在唐朝达到了高峰,代表人物有李白、等,诗歌衰落了,脱胎于唱曲的词却兴盛起来,代表人物如等。

词后来日益僵化,而歌曲代之而起,后来,戏曲与小说发展成为高度成熟的杂剧和小说,明代有《三国演义》、《水浒传》和。

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代表作品是。

这种大众文艺的兴起,显然与教育程度和中国文化的都市化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史》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从材料中的序号,为其填上合适的内容
①②③④
32.(11分)节日:中国千年文化之路
材料一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

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气,己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关。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

﹣﹣﹣中国传统节日一中国网(1)下面的表述,若能从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相应的括号内划“√”;若与材料违背,请在相应的括号内划“×”。

①我国古代节日的起源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授时历)。

()
②战国以后的传统节日和节气密切相关。

()
③到汉朝主要传统节日已经定型。

()
③汉代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发展,与节日形成没有关系。

()
⑤到唐代节日尚未从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

()
材料二
(2)上述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哪一传统节日?你的判依据是什么?
材料三
(3)阅读材料三,选择其一说说该传统节日的习俗有哪些?
(4)节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凝聚的文化结晶。

请你结合现实谈谈我们传承中华传统节日的做法(至少写出两点)。

33.(10分)交流与冲突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两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
材料二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

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中国历文》七年级下册(2)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浩浩荡荡的船队,一路上留下明朝强大的影子,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3)“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指的是什么?这次“壮举”最远到达了哪些地方?你怎样理解这一“壮举”?
(4)材料一中,图三、图四两位历史人物相同的经历是什么?
(5)古代文明的交往有和平交流和暴力冲撞两种方式,它们都促进了文明发展,从以上材料中找出和平交往方式的事件。

34.(12分)某校学生围绕“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主题展开综合实践探究。

材料一
(1)请将以上卡片进行判断、选择,并填入下列表格中的恰当位置。

朝代基本史实结论
唐朝加强了唐朝与西藏地区的联系
卡片1中央政府对西藏实行了长期有效的管辖,西藏是中国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
清朝(3个)
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材料二
历史时期存续时间民族时代特征
①公元前221﹣220
(440年)汉族、匈奴、西域各
族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确
立与初步发展
西晋时期 266﹣316(50年)汉族、鲜卑、氐、
羯、羌等
短暂统一
三国、②时期 220﹣280/317﹣589
(332年)汉族、鲜卑、氐、
羯、羌等
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

③ 589﹣907(368年)汉族、突厥、吐蕃、
回等

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蒙古时
期 907﹣1271(364年)汉族、契丹、党项、
女真、蒙古族等
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
交融
元、⑤ 1279﹣1912(631
年)汉族、蒙古族、回
族、满族、藏族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
固与发展
(2)结合所学,将表中内容补充完整。

35.(12分)文物书写历史。

材料一近期央视热播的《国家宝藏》节目,立足中华文化宝库资源,通过对一件件文物的梳理与总结,演绎出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

序号①②③④
文物图

介绍商鞅方升
商鞅变法相关的一件
文物是秦国统一度量
衡的证据
妇好鸮尊
商代青铜器,出自
河南安阳,殷墟妇
好墓,傲娇又霸气
的模样放在今天也
毫不过时
《千里江山图》(局部)
北宋画家王希孟唯一传
世之作,我国青绿山水
画的代表作品。

杜虎符
战国时期秦国的兵甲之
符,专用作调遣杜城一
地兵将。

序号⑤⑥⑦⑧文物图

介绍各种釉彩大瓶
集成了乾隆时期最好
的陶瓷工艺和题材,
鎏金木芯马镫
它的出现使骑兵成
为冷兵器时代战争
曾侯乙编钟
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
成的庞大乐器
云梦睡虎地秦简
竹简上记载了法律、政
治,医学等许多内容
是中国制瓷技术顶峰,人称“瓷母”的主力兵种,传入欧洲后,甚至影响了中世纪的欧洲骑

运用上表中的文物,说明该文物与主题的关系,将表格补充完整。

主题序号说明
艺术
⑦是一件庞大的乐器
政治①与变法相关的文物
军事
⑥使骑兵成为冷兵器时代战争的主力兵种
工艺②商代的青铜器
2018北京延庆初一(下)期末历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
项)
1.【考点】51:隋朝的建立.
【分析】本题以中国朝代更迭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隋朝的相关知识。

【解答】观察“中国朝代更迭示意图”的片段可知,其中“?”处应为隋朝。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即隋文帝)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设洛阳为陪都。

589年,隋灭陈,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

故选:B。

2.【考点】53:隋朝大运河.
【分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故对右侧历史地图解读正确的是,隋朝大运河连通了长江和黄河。

故选:D。

3.【考点】5D: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知道最早的考试制度是指科举制。

【解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最早的考试制度”“中国…选举制度”。

根据所学可知,隋朝开创的科举制,经唐代完善后传到世界各国。

孙中山曾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几乎都是源于英国,而英国的考试制度,是从中国引入的。

故选:D。

4.【考点】58: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分析】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纳谏和贞观之治,结合所学即可解答。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李世民为政期间,吸收隋亡教训,勤政爱民;唐太宗认识到,只有虚心纳谏,才能避免因君主个人的失误而导致国家灭亡。

所以他鼓励臣下直言,并能从谏如流。

唐太宗把敢于直言的魏征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唐太宗统治期间,任用贤能,知人善任;并采取了以农为本,休养生息,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政策,使社会安定;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

因其年号为“贞观”,故史称“贞观之治”。

故选:C。

5.【考点】5B:开元盛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

解答这一题首先要知道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盛世景象被人们称为什么。

【解答】唐玄宗统治前期由于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由此可见,A选项“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符合题意。

故选:A。

6.【考点】5I:雕版印刷术的发明;6J: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分析】本题考查印刷术的发明,知道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解答】据所学知,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故《大唐盛世》历史剧的场景中需要修改的是僧人阅读活字印刷的佛经。

故选:D。

7.【考点】5F: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的史实,把握文成公主入藏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解答】本题要求找出体现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的”的事件。

ACD属于对外交往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文成公主入藏属于开明的民族政策的表现。

故选:B。

8.【考点】5A:女皇武则天;5B:开元盛世.
【分析】本题以图表材料为背景,考查唐朝的相关知识。

【解答】观察“唐朝户数增长图”可知,这主要涉及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三位帝王,与隋文帝无关,所以A 项符合题意。

故选:A。

9.【考点】5C: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亡.
【分析】本题考查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解答】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朝由强盛转向衰弱的标志是安史之乱。

故选:B。

10.【考点】63: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以“黄袍加身”“陈桥驿兵变”“杯酒释兵权”为切入点,考查宋太祖的相关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陈桥兵变是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

公元960年,赵匡义(赵匡胤之弟)和赵普等在陈桥驿密谋策划,发动兵变。

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史称“陈桥兵变”。

北宋建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也为了避免别的
将领“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王位,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军官们交出兵权,史称“杯酒释兵权”。

故选:A。

11.【考点】68: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69: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6B:宋朝的重文轻武和士农工商.
【分析】本题以“比之隋朝和唐朝的统治者,他们接受更多的后备人员进入官僚体制,并为那些适合政府职务的人提供丰厚的薪金,他们甚全安置文职官员来监管军队。

”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重文轻武政策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根据材料“更多的后备人员进入官僚体制,并为那些适合在政府的某个职位上工作的人提供丰厚的薪金。

他们甚至安置文职官员来监管军队”所涉及的政治制度,即可知其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降低行政效率,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但强化了中央集权,体现了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

故选:D。

12.【考点】64: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辽、西夏、宋的并立,注意各政权之间的关系。

【解答】916年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建立西夏,辽在北宋的东北方,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方。

故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C。

故选:C。

13.【考点】69: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分析】本题是表格型选择题,读懂表格是关键。

表格说明了南方的户数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

主要考查对经济重心南移的理解。

【解答】A、经济重心南移与南北方的户数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表格能够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
B、政治统治开明,并没有说明南方还是北方;
C、城市经济活跃也没有说明南方还是北方;
D、民族融合加强依然没有说明南方还是北方。

故选:A。

14.【考点】6C: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分析】本题考查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相关知识。

【解答】1206年蒙古族杰出首领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故选:B。

15.【考点】6F:元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朝巩固统一的认识。

【解答】元代在地方上推行行省制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所以答案选D项,A项开始于西周,B项开始于秦朝,C项开始于隋朝。

故选:D。

16.【考点】6F:元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相关措施。

【解答】元朝时期在中央大都设立宣政院,专门管理藏族地区的事务,标志着西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所以上述图中A区域为宣政院辖地。

故选:A。

17.【考点】6N:宋词和元曲.
【分析】本题以词、曲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宋元的主流文学形式。

【解答】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豪放派的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的女词人李清照等。

中国戏剧历史悠久,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

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宋元的主流文学形式是词、曲。

故选:C。

18.【考点】6A:宋代的社会生活.
【分析】本题考查南宋的社会生活状况,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据所学知,南宋时期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南方人多吃鱼肉,可以骑骡子出门旅行,携带纸巾、住邸店,在“勾栏”中听说书艺人讲岳飞抗金的故事,与朋友一起踢蹴鞠,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故选:C。

19.【考点】6J: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分析】本题考查了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解答】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一位同学要编制《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专题图册,已经选取了“汉代造纸过程示意图”“宋朝指南针”“元朝铜火铳”等图片,可以选入此图册的图片是D选项中的泥活字版。

北宋毕升用黏土做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故选:D。

20.【考点】72: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79: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锦衣卫、东厂和西厂”是明清时期设立的特务机构,“军机处”是清雍正设立的加强君权的机构,“文字狱”都是明清时期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所以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君主集权的加强。

故选:D。

21.【考点】73:郑和下西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

郑和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1405﹣1433年,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观察题干图片可知,题干图片反映的重要历史事件是郑和下西洋。

故选:A。

22.【考点】7B:郑成功收复台湾.
【分析】本题以“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为切入点,考查的知识点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知识。

【解答】1624年,荷兰殖民者开始入侵台湾,1662年,郑成功打败了盘踞在台湾38年的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故选:D。

23.【考点】7B:郑成功收复台湾.
【分析】本题考查了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解答】题干中直接说明了是清政府在1683年进入台湾后设置的机构,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故选:D。

24.【考点】79: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的主要知识.
【解答】材料中军机处的办事程序是“阅读奏折﹣﹣请皇帝旨﹣﹣拟皇帝旨意﹣﹣皇帝过目确定﹣﹣下发旨意”,从中可以看出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

故选:B。

25.【考点】7U:中国古代史综合题.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央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应重点掌握对新疆的管理。

【解答】对题干进行逐个分析:西域都护:是西汉王朝在新疆地区设置的管理机构,按西都护府是唐朝在新疆地区设立的机构,乾隆帝平叛了大小和卓叛乱,伊犁将军是清政府在新疆地区设置的机构。

西域都护、安西都护府、乾隆平叛和伊犁将军是加强对新疆的管理。

故选:D。

26.【考点】7J:清朝的统治及疆域图.
【分析】本题以清朝前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为依托,考查清朝疆域。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