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市2021-2022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
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抓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列各题的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1年7月,某中学组织了“重走霞客路” 研学考察活动。

下图为研学考察团“考察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研学考察团在黄山、衡山、泰山、华山考察中,都能见到的自然带是
A. 常绿阔叶林带
B. 落叶阔叶林带
C. 山地苔原带
D. 山地冰雪带
2. “重走霞客路”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得益于
①市场竞争力增强②人们求知、探秘欲望的增长
③交通工具的发展④倡导文化交流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 B 2. B
【解析】
【1题详解】
一般山区
的垂直自然带的多少与纬度和海拔有关。

山体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常绿阔叶林带是亚热带气候形成的植被,所以在华山,泰山看不到。

针叶林带是亚寒带
气候形成的自然带,或者在海拔高的山地才看到,所以在黄山和衡山看不到针叶林带。

山地
的冰雪带是在海拔高的山地的山顶形成的自然带,因此这几座山都看不到冰雪带。

温带气候
形成落叶阔叶林带,或者在亚热带的山地的山腰上也可以看到此自然带,所以图中的黄山、
衡山、泰山、华山四座山中都可以看到这个自然带,选B。

【2题详解】
“重走霞客路”从山西到云南,路途遥远且中间翻山越岭过河。

该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得益
于人们求知、探秘欲望的增长,活动能顺利成行也与交通工具的发展分不开。

活动能否顺利
进行与市场竞争力增强、倡导文化交流关联度不高,据此分析选B。

【点睛】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形成基础
是水分和热量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分异规律是垂直方向更替,其中在中低纬度高海
拔山地最为显著。

关于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中,一般山地的迎风坡自然带的分布界线偏
高(迎风坡上水分和热量丰富),而雪线则是在迎风坡低(因为在迎风坡上降水多)。

一般山
区的垂直自然带的多少与纬度和海拔有关。

山体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截止到2021年7月,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共达52个。

下表为我国部分世界文化与自
然遗产,据回答下列各题。

3. 关于表中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叙述正确的是
A. 都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B. 都位于中国第三阶梯
C. 都位于东部季风区
D. 都位于湿润区
4. 峨眉山一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与其他名胜区相比,其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A. 自然条件恶劣
B. 旅游人口众多
C. 距离旅游消费市场较远
D. 旅游资源特色不明显
【答案】3. C 4. C
【解析】
【3题详解】
武夷山位于亚热带,A错;峨眉山位于第二阶梯,B错;表中山地均位于东部季风区;泰山位
于半湿润区,D错。

据此分析选C。

【4题详解】峨眉山一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与其他名胜区相比,自然风景秀丽,旅游资源特色明显,但峨眉山交通不便且距经济发达地区较远,旅游人口并不多,这成为其发展的限制性因素,选C。

【点睛】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主要考虑:①旅游资源的特点;②资源的组合状况(集群
状况);③交通的通达度;④地区接待能力;⑤距离经济发达地区(客源地)的距离;⑥地区
环境容量等。

“平湖秋月”和“断桥残雪”是杭州西湖的特色美景。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 欣赏“断桥残雪”,最重要的方法是
A. 选择观赏位置
B. 把握观赏时机
C. 以情观景
D. 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6. 欣赏“平湖秋月”中的“月”,应该
A. 平视
B. 俯视
C. 远眺
D. 仰视
【答案】5. B 6. D
【解析】
【5题详解】
“断桥残雪”,“残雪”只有在雪后才能欣赏到,故应当把握观赏时机,B 项正确。

【6题详解】
“平湖秋月”,欣赏天空中的月亮应仰视,D项正确。

“雪壁奋路”指平原公路两侧为厚厚的积雪,其雪壁由公路路面铲雪而形成陡壁,此景观每年均会吸引大量游客参观。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 该景观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可能为
A. 7月美国洛杉矶西部
B. 1月智利西侧
C. 7月巴西圣保罗东侧
D. 1月日本本州西侧
8. 在雪壁公路参观的游客,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A. 融雪
B. 泥石流
C. 沙尘暴
D. 强光
【答案】7. D 8. D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7月政治北半球的夏季,美国洛杉矶西部无积雪。

1月南半球的智利是夏季,智利西侧的大西洋沿海公路、无积雪,B错。

虽然7月是南半球的冬季,但巴西圣保罗纬度低,地势也低,其东侧无积雪,C错。

1月,本州西侧的日本海处于冬季风的迎风坡,降雪多且大量积雪未融化,可能形成图示的“雪壁奋路”,D对。

据此分析选D。

【8题详解】
在雪璧公路参观的游客,应该注意的问题是雪壁反光产生的强光对眼睛的刺激、伤害。

此时正值隆冬季节,融雪、泥石流、沙尘暴发生的几率都很小。

据此分析选D。

崇明东滩位于上海崇明岛最东端,长江入海口处,该滩上主要分布有3种典型植被群落:蔗草群落、芦苇群落和互花米草群落。

互花米草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成功引入的外来植物,该植物枝株高大茂密,抗逆性强,扩散快,下图为 1980-2010年崇明东滩三种典型植被群落面积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祟明东滩上3种典型植被群落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物种外侵②生物多样性减少③围海造陆④海岸受到侵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0. 抗逆性是指植物具有的抵抗不利环境的某些性,如抗寒、扰旱、抗盐、抗病虫害等。

互花米草的抗逆性主要表现在
A. 抗寒
B. 抗旱
C. 抗盐
D. 抗震
【答案】9. B 10. C
【解析】
【9题详解】
图中显示,该时段内,原有的3种典型植被群落面积变化表现为:3类植被群落的面积比例变化,整体群落面积减少。

结合材料及图示可知,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引种互花米草后,互花米草群落面积不断增大,而原有的藨草群落、芦苇群落面积不断减小,甚至可能消失,该现象说明群落面积比例的变化源自互花米草的出现,属于物种入侵造成;而植物群落整体面积的下降则是源于这些植物均为滩涂植物,而随着入海口泥沙沉积量增大、围海造陆等的加强,陆地面积扩大,原生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植物分布面积下降。

据此分析①③正确,选B。

【1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崇明东滩位于长江入海口滩涂,海水经常入侵,互花米草在此生长良好,说明其耐盐耐淹,选C正确。

【点睛】某些生物,一旦被自然或人为地引入新的地区,脱离了原来的生境,就有可能无节制地繁衍,给新栖息地带来严重的生态、经济损失,即生物入侵。

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有利于发现问题,进而为土地合理利用总体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读我国东部沿海36°N附近1950年和2021年土地利用状况图。

完成下列各题。

11. 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该地可能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现象有
①水土流失加剧②河流含沙量增大③酸雨加重④海平面上升⑤沿海地区滩涂扩大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⑤
C. ①②④
D. ①②
12. 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停止交通建设和兴建住宅,保护生态
B. 将林地开垦为耕地,弥补道路占地所需
C. 尽量少占耕地,并在道路两旁和住宅周围植树绿化
D. 将住宅用地移至滩涂地带,扩大林地面积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2021年与1960年相比,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是林地和荒地而积减少、而耕地、交通用地、住宅用地和滩涂面积扩大,其耕地面积的扩大是毁林开荒导致的。

该地为36°N附近沿海的低山丘陵地区,森林的破坏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进而沿海地
区滩涂扩大,故B对。

酸雨主要与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等排放到大气中,然后与大气中的水汽结合形成酸雨,与土地面积的扩大无关,③错。

海平面的上升植被覆盖率下降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引发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有关,但该地的森林面积较小,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甚微,故④错。

据此分析选B。

【12题详解】
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其合理的做法是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故C对。

停止交通建设和兴建住宅,不现实,A错;将林地开垦为耕地,以弥补道路占地,会让环境持续恶化,B错;将住宅用地移至滩涂地带不可行,会导致地基不稳,影响建筑安全,且沿海滩涂是后备土地,要加以保护,D错。

据此分析选C。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读出图中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林地和荒地而积减少、而耕地、交通用地、住宅用地和滩涂面积扩大,其耕地面积的扩大是毁林开荒导致的,据此结合问题深入分析。

光化学烟雾污染是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氮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

墨西哥城位于190N,座落于海拔约2 250米的盆地中(如图),该市人口2 000余万,工厂3.5万家,约有300 万辆汽车。

该市经常发生光化学烟雾污染现象。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墨西哥城发生光化学烟雾污染更严重的原因是
A. 该期间天气晴朗,盆地地形,多逆温
B. 受温室效应影响大,气温高
C. 汽车尾气和取暖燃煤量大,排污量大
D. 该期间多气旋活动,影响污染气体的扩散
14. 解决该市光化学烟雾危害的措施,合理的是
A. 控制人口,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治理工厂废气
B. 建多个污水处理厂,减少污水排放
C. 禁止使用私家车,减少排污量
D. 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13. A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该市人口、工厂和汽车众多,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废气量大,但该地地处高原上的盆地中,多逆温,使有害气体难以扩散。

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为旱季,降水少,多晴天,光照强,利于光化学反应的进行。

此时段气温较高,取暖燃煤量不会大,据此分析选A。

【14题详解】
城市光化学烟雾主要是汽车排放的尾气产生的,所以制定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治理工厂废气,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和广种花草树木是主要措施。

建污水处理厂与治理光化学烟雾关联度小,禁止使用私家车不现实,植树造林效果不明显。

据此分析选A。

【点睛】光化学烟雾的产生往往与污染气体排放量大且不易扩散、静风天气等有关。

城市光化学烟雾主要是汽车排放的尾气产生的,所以制定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治理工厂废气,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和广种花草树木是主要措施。

下图为我国两大淡水湖。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甲湖面积比20世纪缩小近一半,其后果是
A. 上游水土流失严重
B. 对河流调节的能力减弱
C. 城市数量减少,经济发展减慢
D. 导致湖泊周围地区气温日较差变小
16. 乙湖泊周边地区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近年来环境问题突出,治理乙湖的措施是
①大面积退耕还湖,扩大湖泊面积
②增加湖泊网箱养殖面积
③引水入湖,增大湖水的循环和流动④发展低耗能、低耗资源、技术含量高的产业⑤建设污水处理厂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④【答案】15. B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湖泊面积减少可能是淤积和围湖造田等因素形成,上游水土流失可导致湖泊面积减少,不是湖泊面积减少影响上游,A错;湖泊面积减少,库容减少对河流调节能力减弱,B对;湖泊面积减少不会造成城市数量减少;由于湖泊调蓄功能减弱,会导致湖泊周围地区气温日较差变大,据此分析选B。

【16题详解】
湖泊周边地区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大量
排入而导致的水质下降形成水污染,治理水污染,③④⑤都可以,选C;增加湖泊网箱养殖面积只能增加污染,②错;大面积退耕还湖,扩大湖泊面积可以增加水面积,但对污染作用不是根本的,①错。

据此分析选C。

【点睛】湿地的功能和效益主要有:
(1)湿地的产出功能:湿地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宝库”)。

(2)湿地的调节功能:湿地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天然空调机”“天然水库”)。

(3)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能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生命的摇篮”)。

(4)湿地的降解功能:湿地中的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分解、吸收有害物质,降解环境污染(“地球之肾”)。

如今,波罗的海的海洋生物正面临巨大威胁:海洋中微型藻类的大童繁殖,不仅威胁到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而且,藻类还在波罗的海地区创造出了一片片面积巨大的海洋“死亡地带”,并有逐渐扩散的趋势,欧洲渔民日日空手而归。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 造成波罗的海出现“死亡地带”,最主要的原因是
A. 近海城市倾倒的生活垃圾
B.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C. 工农业生产向海中排放了大量含磷和氮的废水
D. 石油及石油制成品的注入
18.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缓波罗的海“死亡地带”发展趋势的是
①减少工业、农业污水向海洋中排放②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③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④将藻类捞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答案】17. C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波罗的海“死亡地带”是藻类过量繁殖导致的,而藻类过量繁殖实际是一种水体的富营养化,与周边地区排入废水含有大量的氮、磷有关。

【18题详解】
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可防治酸雨,但对波罗的海的“死亡地带”没有影响,其他措施都对“死亡地带”起到减缓作用。

据此选B。

“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

下图为“1986—202X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9. 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A. 2000年
B. 2005年
C. 2007年
D. 2011年
20. 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 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 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D. 扩大城市地域范围
【答案】19. D 20. B
【解析】
试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

【19题详解】
新理念指的是低碳环保,从图中看2011年自行车出行占比开始上升,公共交通出行占比明显上升,小汽车出行比例开始下降,说明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2011年,D正确。

故选D。

【20题详解】
从图中看市民出行方式变化指的是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出行占比上升,小汽车出行占比减少,可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B正确。

故选B。

读世界某区域图(图中阴影代表海洋),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小题。

21. 关于该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势北高南低
B. 海上交通便利,对外加工贸易发达
C. 地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D. 火山和冰川广布,可大力发展旅游业
22. 降水量值R1、R2大小及主要成因,正确的是
A. R1> R2西风、洋流
B. R1> R2西风、地形
C. R1< R2东风、洋流
D. R1< R2东风、地形
【答案】21. D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图中河流由中部向南和向北流,可知地势中间高、南北低;该岛是冰岛,对外加工贸易不太发达;地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火山和冰川广布,可大力发展旅游业,D正确。

【22题详解】
该地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R1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因此R1>R2,B正确。

中央谷地位于海岸山脉和内华达山之间,是美国重要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

M为中央谷地中某城市。

读下图和表格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23. 中央谷地是美国重要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主要依赖于当地
A. 全年水热充足
B. 靠近消费市场,需求量大
C. 灌溉系统发达
D. 交通发达,便于长距离运输
24. 该地水果蔬菜品质优良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生长期长
B. 市场广阔
C. 土壤肥沃
D. 昼夜温差大
【答案】23. C 24. D
【解析】
【23题详解】
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需要接近市场,同时该类农业对水源的需求量大。

中央谷地虽然周边有大城市,但中央谷地本身并不靠近消费市场;中央谷地位于亚热带地区,由于西部海岸山脉对海洋湿润气流的阻挡,该地的降水量少,从表中降水数据中可以得出,该地区水源不足,农作物生长主要依赖于发达的灌溉系统;该类产品不适合长距离运输,同时当地周边为山地,交通不发达。

据此分析选C。

【24题详解】
该地位于亚热带,果蔬的生长期不长;市场广阔不是品质优良的原因;当地的土壤并不肥沃;当地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光合作用强制造有机质多但消耗少,果蔬的品质优良,据此分析选D。

【点睛】农业区位因素:
下图所示国家,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夜盖率为29%。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5. 符合该国自然环境特征的是
A.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B. 各地最冷月气温都在0 ℃以上
C. 距离海洋远,降水稀少
D. 地势起伏大,河流发育好
26. 该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②土地盐碱化
③滑坡和泥石流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答案】25. D 26. 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区域地理特征。

该国是尼泊尔,该题的区域定位方法主要是:①经纬度,②地势变化,该国地势从8000多米向南一直降到不到200米,另外8844米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线上。

【25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该国绝大部分地区为高山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

根据图中的河流流向,可以判断出地势北高南低,A错;根据该国的经纬度位置,该国位于南亚地区,是尼泊尔这个国家。

由于海拔高,一些地区的最冷月气温会在在 0℃以下,但南部大部分地区最冷月气温在 0℃以上,B错;除北部高山地区外,受夏季西南季风影响大,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丰富水汽,受地形抬升,在山地迎风坡,降下地形雨,年降水丰富,C错;该地北部有海拔8000多米高峰,南部海拔在200米以下,地表高差悬殊,山高坡陡,多河流发育,D 对。

据此分析选D。

【26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该国地势陡峻,植被覆盖率低,一旦植被被破坏,会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森林破坏会导致生物的栖息地受到破坏,因此生物多样性会受损,该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多地震,地壳岩石破碎,加上集中降水,多滑坡和泥石流;该地降水相对较多,地势北高南低,便于排水,土地盐碱化并不严重,则①③④正确,②不严重。

据此分析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区域地理。

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区域地理的典型性试题,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解题需要掌握以下几点:①能利用经纬网准确进行区域定位;②能利用等高线、河流流向等,判断地形类型和地势分布特征等内容;③掌握河流水文特征的一般分析思维。

④掌握从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分析主要的生态问题。

对于此类区域地理的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常规考点的解题思维的归纳整理,注意答题的完整性。

哥斯达黎加(下图)是世界咖啡主要出口国之一,其咖啡主要通过利蒙港和蓬塔雷纳斯两大港口输出。

该国的咖啡树主要种植在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肥沃的土壤是其咖啡质优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7. 该国咖啡树种植区土壤肥沃的原因主要是
A. 火山灰广布,矿物质来源多
B. 地势较低平,利于泥沙沉积
C. 常绿阔叶林茂盛,枯枝落叶丰富
D. 气温偏低,有机质分解慢
28. 与蓬塔雷纳斯相比,利蒙港
A. 距离欧洲市场较远
B. 冬半年港区风浪较大
C. 年降水量少
D. 是避风良港
【答案】27. A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国咖啡种植区多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山地区,从板块分布看,哥斯达黎加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消亡边界上,多火山,火山喷发,带来火山灰,矿物质多,所以土壤肥沃,据此分析选A。

【28题详解】
读图可知,利蒙港位于大西洋,蓬塔雷纳斯位于太平洋,利蒙港距离欧洲市场近,A错;冬半
年受东北信风影响,利蒙港位于迎风坡,而蓬塔雷纳斯位于背风地带,利蒙港的风浪更大,B 对;利蒙港冬季位于东北信风迎风坡,夏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全年降水多于蓬塔雷纳斯,不利于咖啡存放,C 错;蓬塔雷纳斯是避风良港,利蒙港位于迎风地带且海岸较为平直,不是避风良港,D 错,据此分析选B 。

【点睛】港口

形成和发展应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去分析,自然条件主要包括陆域和
水域,陆域主要影响筑港,地势平坦,利于港口设施的建设;而水域主要影响船舶的停靠,海域深,且风浪小,船舶停靠方便、安全;如风浪太大,会给停靠的船只带来危险。

社会经济条件主要包括经济腹地和依托城市,经济腹地范围广,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稠密,客货量流量大,港口发展快;城市为港口的建设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港口建设优良,吸引力大,利于港口的发展。

下图为某两河口图,阴影为海域部分,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29. 两河河口处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①雨热同期 ②地形平坦 ③土地沙化严重 ④海岸退缩严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30. 下列关于两河流下游地区人文地理特征的描述,芷确的是 A. 两河下游航运发达,港口的吞吐量大 B. ①河人口稀少,②河人口稠密 C. ①河下游盛产黄麻,②河下游盛产棉花
D. ①河沿岸植被是常绿硬叶林,②河沿岸是落叶阔叶林 【答案】29. A 30. C 【解析】
试题分析:
【29题详解】
从图示的经纬度位置与海陆轮廓可以判定①、②分别位于恒河和黄河河口,它们的气候类型都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河口的地势都比较平坦。

故选A
【30题详解】
黄河的下游的航运不发达,故选项A错。

①、②两河的河口地区都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所以选项B也是错误的。

恒河地区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植被为热带季风林,故选项D 也是错误的。

恒河下游是世界黄麻的主产区,黄河下游是我国的五大商品棉产区之一,故选项C是正确的。

考点:不同区域之间的特征比较
点评:本组题的关键是对这条河的河口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比较熟悉
第Ⅰ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读图分析题:(共3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中澳旅游年”和“一带一路”倡议,为中澳交流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动力。

某旅行社开发了一款澳大利亚“回归原生态,融入大自然”―澳大利亚自驾游的线路。

我市某中学生利用署假和父毋随旅行社的自驾游线路旅行,沿途经过如图中甲、乙、丙三地。

材料二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