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文字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的教学设计
一、学习任务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到细胞的生活同生物体一样也需要营养物质,而本节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细胞结够功能。
本节课内容较为抽象,难于理解,学生在媒体上、杂志上对DNA、遗传信息早有所闻,使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节课,利用这个条件,安排学生课下图书馆,上网查找有关DNA、遗传信息、基因的资料,从而锻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阐明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多媒体图片,小组讨论说出染色体、DNA与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基因相关问题,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阐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说出DNA、染色体、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的难点是:阐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思维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遗传信息是摸不着,看不到,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来获得不可直接感受的信息。
二、学习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的知识不够丰富,只停留在对事物本身的认识。
通过前议长的学习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并认识到细胞的生活同生物体一样也需要物质和能量。
特别是本节内容较为抽象,难于理解,单凭老师去讲照本宣科,学生是接受不了的。
在现代社会中,学生信息来源很广,网络资源是本节课非常有用的资源,网络上资源丰富,信息量大,学生自己探索学习,效果更好。
在前一段时间,学生上过网络课,掌握了网上查找资料等方法,因为学校的条件有限,因此,安排学生课下查找一些有关遗传信息的资料,为课上的学习提供了前提条件。
依据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本届可采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为了避免学生盲目性的合作、讨论,因此依据资料提出几个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分析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小羊“多利”资料分析描述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学习和游戏能够说出染色体、DNA与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
(3)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等先进的生物技术,激发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1)自由组建学习共同组,分组搜集有关遗传信息、DNA、染色体资料进行讨论学习。
(2)制作多媒体课件、游戏贴图、植物细胞活动图,通过观察、贴图、游戏讨论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资料分析、游戏、贴图培养与人交流的习惯。
(2)通过本节课的学生正确认识基因相关问题,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四、过程分析及教学策略制定
1.设计思想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
(1).“从生活走向生物从生物走向社会”,即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生物现象,揭示其中的生物规律。
(2).强调认知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即以生物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将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生物教学中。
为了体现这些新的理念,“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一节的设计思想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扩展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
通过学生分析资料、游戏贴图,营造某某、和谐、合作的探究氛围,给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提高能力留有充足的空间。
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对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等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
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难于理解,为此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小羊多利“的资料,游戏贴图等方法,再现多利的身世。
直到遗传信息存在细胞核中。
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DNA、染色体的结构图,使学生认识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了解染色体的组成,利
用图示法,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染色体、DNA、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
利用植物细胞活动图,了解细胞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是周详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
引导学生采用资料分析、游戏、贴图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掌握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并能说出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基因,形成将康的人生观。
4. 教学程序设计及依据: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如下的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先由季节、铃声等引入信息的概念,在由成龙、房祖名的图片引出遗传信息,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的特点,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
2、学生带着问题分析小羊多利的资料,游戏贴图再现多利的身世,阐明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遗传信息是较为抽象的知识,看不见,摸不着,单凭老师的照本宣科的讲解,学生是接受不了的,为此采用游戏贴图在县小羊多利的身世,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初一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有限,有时会出现盲目性,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针对这个问题,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分析资料,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
3、利用多媒体认识DNA、染色体的结构图,从而说出DNA、染色体,遗传信息的关系。
(学生从生活中对DNA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不知其结构怎样,为此利用多媒体再现DNA结构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DNA的结构。
学生对在对“载体“的认识较为模糊,因此举例你们正在读的书承载着文字和图片,那书就是文字和图片的载体。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自学56的资料,了解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
4、通过植物细胞活动图了解细胞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
(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也了解到细胞的生活同生物体一样也需要物质和能量。
利用植物细胞活动图依次取下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使学生认识其功能,再找一名同学将这些复原,从而认识到细胞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
)
5、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本节课内容抽象,难于理解,为此选择一些习题,巩固各知识点,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
教师活动: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动机——引导学生学习
学生活动:激发兴趣—分析资料——自主学习
五、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使用及其目的:
生物新课标明确提出:“重视生物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的使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生物课,为此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改变生物课堂的封闭、呆板的教学模式,使之与活生生的自然环境相联系,使学生感知生物的魅力。
帮助学生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激发情趣,提高教学效率,落实重点,突破难点,使抽象的知识得以直观、清晰的演示,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六、教学过程:
七、评价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与学,经过认真思考,存在着不足和优点先做如下的分析:
1、本节与传统的教学不同,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而这节课按新课标的理念和目标将学习中的重心向知识探究过程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例如:本节课学生经历了激发兴趣—分析资料——自主学习,使学生切身感悟到实践出真知,在探究中不断修正自己的看法,很好地完成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
2、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通过学生的观察、讨论,使学生掌握了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利用图示法,知道了染色体、DNA、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
3、利用细胞活动图,通过拆取、复原其结构,更加形象的是学生认识到细胞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
从而也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4、因为学校、家庭条件有限,部分学生不能到网上查找遗传信息、DNA、基因的资料使之无法参与到学生交流汇报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