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考化学压轴题方面百战不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中考化学压轴题方面百战不殆?
我此次所要说的主要是推断题和计算题,有人问为什么不讲实验,实验不算压轴题么?实验算压轴题!32题综合实验如果不太明显的话,33题探究实验绝对算得上压轴题。
可是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各个区的答题标准在实验题上有部分是有差异的。
比如101中学的实验题要求实验步骤和现象的描述必须用严格的化学语言描述,所有实验题必须有完整的化学逻辑解题步骤,缺失任何一点,即不得分(非常的狠,但是101的学生在中考基本不在语言上丢分,看来还是很有帮助的)。
中关村中学要求的为凡答案不与本学校老师讲相同,都不作为正确答案来记录(在我的课上学生总因为一个字批斗我……很无奈)。
所以实验题要统一步骤很难,只能在答题意识、语言描述、逻辑思路的判断上予以训练了。
这个过程要在二轮复习尾声的时候来做,效果才会最好。
推断题是化学的三座大山之一,常见于30题(填空最后一题),分值5-6分,考点主要在元素化合物的相关性质。
学生解决起来现阶段主要的眼光还停留在“灭火常用气体是CO2”、“建筑材料是CaCO3”等等还是属于“猜断题”这个范畴。
而真正上升到利用物质分类,进行大类别上的判断选择,再从常用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入手,进行相应的推断和反应的熟悉,这样推断题才能从入门到熟练,以至于最后的最高境界,凭借寒假学过的“题眼”一下找到突破口,势如破竹。
所以,只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用途)是不靠谱的,而真正利用反应关系以及物质分类,通过题眼找到突破口进行物质和反应分类,才是王道。
计算题是化学三座大山难度降低比较明显的一类试题,因为很多物质已经在现有的课程中不考了(例如五水和硫酸铜)所以难度相对降低了一些。
但是对于现在刚刚结束酸碱盐学习的各位同学来说,比例还用不好的他们,来想一些变质氢氧化钠问题、经典溶质质量分数问题等等还是要求高了些。
如果说推断是学生们的心病,那么计算就是学生们的硬伤,在方法和思路的运用方面,还和理想状态差的很远。
很多学校都没有要求记忆相对原子质量,但是记忆了这些相对原子质量的学生就知道,自己占了多么大的便宜。
想做好压轴题,辛苦是必然的,如若不是这样,怎么拉开分数段。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我们是否做到了,如果没做到如何去做,还需要继续努力!
查缺补漏还是押题
对比自己与往届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地方,一定要及时地检查错因并寻找补救方式。
一、复习要全面并突出重点
建议考生,复习过程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突出。
全面,是要求考生认真掌握全部考点,即使是较为简单的“一星”要求考点,都是“新课标”的体现;而要突出的重点,主要指针对“三星”要求的考点,较为复杂,重点考查对知识的应用及对原理的理解,要求考生能够用学过的原理来解释新问题。
从新课结束到“一模”,也就一个月的时间,首先要把考点复习布全。
而“一模”以后,再着重针对模拟考试的结果做“三星”知识的扩展。
二、典型题“引路”
复习时应以典型题引路。
根据中考题型,学生以此为“引子”,找相应题型跟进,查缺补漏。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手中往往可以拿到各区县试题。
与其盲目做题,不如先学会把试题分类。
这是很重要的工作:各区县模拟题均体现了各区县对初三化学教学,对新课标要求的理解以及对中考的指引。
因此,用这些典型题引路,不在于做题的数量,更重在反思,需要将这些“引路题”进行理解和变通。
三、课本实验一个不能落
化学实验最能体现化学学科特色。
考试说明对实验的考查重在知识应用、学生对实验过程与方法的掌握。
因此复习中,考生应把书上所有的实验过一遍。
只有把基本实验原理、装置、操作,其反应实质、说明现象等囊括在一起,有这些基础后才可能有创新。
创新是化学学科的必考内容。
中考对于“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在实验设计方案上。
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各方案的优劣评价,实验实施过程可能会发生的现象、得到的结果应有一定预测。
对科学探究结果有时是学生自己得出的,也有题目本身通过图像、表格或实验报告等形式告知,分析线索有多种形式,要求考生学会观察,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
四、提高使用化学用语的表述能力
中考化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表述能力。
化学学科的表述并不完全等同于中文表述,还要会用所学的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的表述比较严密,稍微错一点都可能得不到分。
考试说明中“科学探究”方面的题型示例并没有难题,但实际往往作为较难题去考查。
学生做这类试题也容易感到答卷后没有把握,不知道是否答到了要点上。
这就有待于考生做模拟试题,通过老师的点评和自己的反思有所提高。
化学学科的表述要考虑到化学方法,要将来龙去脉说清楚:实验的过程,可能出现的现象、结果,说明什么等。
如果题目要求用实验报告、装置图的形式描述实验方案、操作步骤,就必须逐条说清楚:第一步取样品,取少量的什么试剂放入什么容器里;第二步加试剂,是滴加、加入还是倾倒什么样的实际;看到什么现象等。
学生未必不明白这个实验,但由于生活中没见过很多生活实际的问题,学生思维受限制,在描述上就存在较大障碍。
因此,考生应该加强对实验理解的变通,绝对不能忽视对实验的基本表述、方案设计、操作步骤的描述。
这方面的要求虽然较高,但并不是不可达到的。
五、合理认识自身状态
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对自己的复习做合理统计,对自身学习状态有合理认识,对学生来讲也是较重要的问题。
哪类试题自己可保证永远不出错,哪类题在做的过程中会感觉磕磕绊绊,做不下来等都应一一统计,对试卷做数据分析,将错误归因,并回到书中找解决办法,才能有新的认识和提高。
备考中应重做题后的反应,思考题如何变通。
模拟的主要任务是查漏,相当于人做体检,第一次发现问题可以不相信,还可以再找一家医院去检查。
发现问题要治疗要找补救方式,找第三家医院检查就是浪费时间了。
“一模”至“二模”仅三周,将各区模拟试卷反复做意义不大。
学生应在老师指引下把各区题目分类并有针对性的训练。
如选择题,前20题属知识点覆盖,学生可得基本分,后5题则稍抬高难度,各区县选择后5题基本属中档题。
将模拟卷后五道选择集中训练,看有哪些考点及出现形式,考生可做规律性探索。
现在的复习阶段,学生重在查缺补漏,而不要以为思考如何做,做什么题才能押到中考题目。
考生要在“熟悉中找陌生”,在中考中即使遇到似曾相识的题,也会与以往的题有区别,或者题目会从新的角度去问。
另外,还可以在“陌生中找熟悉”:毕竟是中考题,不会跳出初中化学的范围。
可以将思路返回书中,去思考类似的问题在哪儿学过,要怎么办,给自己寻找突破口。
如何整理
化学作为一门新学科,概念性的东西较多,有人称化学式理科中的"文科",我很反对这种说法,因为你在学习任何一门新课程时,都要接触很多新概念!如果你错误的认同了这种"理科中的文科"的说法,那么导致的结果就是你只会去背,去记忆,结果就是你在升入高中后会陷入化学的泥潭中。
多的话不说了,咱们还先开始复习吧。
首先,你先要做的是把化学所有定义全部整理出来,自己总结一遍,注意,这里虽然是要记忆的但是除了记忆之外,还有就是要通过定义找出各种要点。
这里我仅举一例:固体溶解度: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是所溶解的质量。
通过定义,我们可以先找到溶解度的4要素:一定温度(条
件)、100g溶剂(标准)、饱和(状态)、质量(单位)。
然后我还可以找到影响溶解的3个要点:温度、溶质本身性质、溶剂本身性质。
然后,除了整理最基础定义以外,还要跟上其他人的节奏,其他人都开始第二轮复习了,你要自己加班加点,边总结边练习。
或许你会说没有时间,但是我想说时间都是挤出来的,若要人前显贵必先旮旯受罪!
第一步的整理对于各位学生们而言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如果你有什么不懂的,可以请老师指点迷津。
这个工程做起来会非常辛苦,或许你有想放弃的念头,如果你放弃了,那就是前功尽弃,若果你坚持下来了,你会发现你会提高的非常快!
第二步就是化学方程式的整理,在此之前我已经整理出一份,当然我更希望同学们自己整理!自己整理好了之后,可以参照我的去对比修改,我的那版里缺少分类的"通式"希望大家自己能够写出通式,理解记忆。
资料来自:悦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