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物理3.3汽化和液化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化和液化
年级科目八年级物理课题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主备人审核人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液化。
理解汽化和液化互为逆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水的沸腾,了解沸腾现象;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难点:学会用图像这种直观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教学过程
一、前置练习,积累知识
1、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吸热和放热情况是怎样的?
2、晶体熔化有哪些条件和哪些特点?
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什么?
二、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就不见了,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不久后也干了。
地上和衣服的水到哪儿去了呢?天气变冷时,树叶上会有露珠,或空中会有大雾,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1、同学们做课本58页“想想做做”,思考:酒精到哪儿去了?
2.、得出结论: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
物质由变成的过程叫汽化,它是过程。
物质从变成的过程叫液化,它是过程。
交流学习一探究水的沸腾
1、同学描述一下你所看到过的沸腾现象(看谁说的全面):。
『提出问题』水沸腾时的条件是什么?这种现象有什么特点?
『猜想和假设』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做出猜想。
『设计实验』(1)探究水的沸腾需要的器材有
(2)设计并进行实验
(3)把实验中的数据记录在课本59页的表格中。
『分析与论证』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水沸腾的温度与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图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论?。
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60页的几种液体的特点,你从中学到了哪些知识?
交流学习二蒸发
1、生活感知: 让学生在手背上涂一些酒精,启发学生思考:手背有什么感觉?(积极交流,大胆发言。
)
2、实例分析:保鲜膜是怎样起到保鲜作用的?
3、结论:在温度下在液体的进行的(剧烈或缓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蒸发热,所以有作用。
4、根据我们晒去玉米中的水分的生活经验(或晒干湿衣服),说说怎样加快液体的蒸发?
、、。
交流学习三液化
阅读课本61页了解: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和。
你还知道哪些液化现象?
四、归纳总结,提升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关于汽化和液化的知识?通过课件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
五、当堂检测,检查效果
导学案37页上的《反馈检测》中的2、3、4、5、6小题。
教学反思:
初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卫生间的地漏存水杯是一个连通器
B.拿着自制气压计从楼下到楼上时玻璃管内水柱高度逐渐越来越低
C.往B管中吹气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则A管中的水面会下降
D.密度计的示数是从下到上逐渐增大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根据地漏的结构图可知,存水杯上端开口、底部连通,因此地漏的结构就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可防止异味从下水管中冒上来;故A正确;
B.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拿着自制气压计从楼下到楼上时,由于高度增加,外界大气压减小,则瓶内的气压高于瓶外大气压,玻璃管内水柱高度越来越高;故B错误;
C.往B管中吹气时,吸管A上方空气的流速增大,压强减小,A管中水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A管中的水面就会向上升,故C错误;
D.密度计是漂浮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等于本身的重力不变,由F浮=ρ液gV排=G可知,液体的密度越大,则密度计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小,所以密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下数值越大,密度计的示数是从下到上逐渐减小,故D错误。
2.春游时,小明和小红决定爬山比赛,他们同时出发,结果又同时到达山顶。
想判断谁的功率大,还需知道的物理量是()
【解析】
【分析】
【详解】
爬上比赛,克服人的重力做功,爬山功率
P=W Gh t t
=
他们同时出发,结果又同时到达山顶,说明登山时间是相同的,要比较功率还要知道二人的体重。
故选B。
3.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对乙的压力与桌面对乙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乙对甲的支持力和甲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甲对乙的压力与桌面对乙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乙物体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甲、乙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则甲对乙的压力大小等于甲的重力,桌面对乙的支持力大小等于甲、乙的重力之和,因此二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不符合题意;
B.甲竖直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乙对甲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甲保持静止,所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符合题意;
C.甲对乙的压力大小等于甲的重力,桌面对乙的支持力大小等于甲、乙的重力之和,因此二力的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符合题意;
D.桌面对乙的支持力大小等于甲、乙的重力之和,所以乙物体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符合题意。
4.如图所示,用一根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在水平面做匀速圆周运动,则橡皮在做匀速圆周运动过程中
B.橡皮受到的重力和细线对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细线对橡皮的拉力使橡皮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如果此时外力全部消失,橡皮由于惯性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做匀速圆周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此时橡皮的运动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所以运动状态是时刻改变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此时橡皮的运动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所以不是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不是平衡力,橡皮受到的重力和细线对它的拉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方向也不是相反,大小也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不符合题意;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细线对橡皮的拉力使橡皮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C符合题意;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如果橡皮受到的力都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5.一个鸡蛋沉在盛有清水的烧杯里(水未装满),下列做法有可能使鸡蛋浮起来的是()
A.向烧杯中绶慢加清水B.向烧杯中绶慢加浓盐水
C.向烧杯中绶慢加食用油D.把烧杯中的水倒掉一部分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继续向烧杯中加清水,水的密度不变,鸡蛋的体积(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则鸡蛋所受浮力不变,仍然小于鸡蛋的重力,所以不可能使鸡蛋浮起来,故A不符合题意;
B.烧杯中装清水时,鸡蛋沉到烧杯的底部,则鸡蛋所受的浮力:F浮<G,向烧杯中加浓盐水,液体密度增大,鸡蛋的体积(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F浮=ρ液gV排可知,F浮增大,则鸡蛋会浮起来,故B符合题意;C.向烧杯中缓慢加食用油,食用油的密度比水小,食用油浮在水面,鸡蛋受到的浮力不变,则鸡蛋不会浮起来,故C不符合题意;
D.把烧杯中的水倒掉一部分,水的密度不变,鸡蛋的体积(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则鸡蛋所受浮力不变,仍然小于鸡蛋的重力,所以不可能使鸡蛋浮起来,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施加4N的拉力,并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0N B.4N C.2N D.8N
【解析】
【分析】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弹簧测力计中的弹簧肯定会发生形变,所以弹簧测力计一定有示数;我们通常所说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由作用在挂钩上的拉力大小决定的.
【详解】
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时候都是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的,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一种平衡状态,受到的就一定是平衡力;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挂钩上受到的力,题中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受到了4N的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
故选B.
7.如图所示,a、b两个不同的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的密度大,受的重力大
B.a的密度小,受的重力小
C.a的密度小,受的重力大
D.a的密度大,受的重力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知A、B对地面的压强p相等,
∵
p=F G Vg Shg
gh S S S S
ρρ
ρ====
b的高度大于a的高度,∴a的密度大于b的密度F=pS
∵
S B<S A
∴对地面的压力
∵对地面的压力
F=G
∴
G B<G A
故选A。
8.托起下列物体所用的力最接近25N的是()
A.一只钢笔B.一只公鸡C.两个鸡蛋D.一张课桌【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一支钢笔的质量在20g=0.02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
==⨯=
G mg
0.02kg10N/kg0.2N
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只公鸡的质量在2.5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
==⨯=
2.5kg10N/kg25N
G mg
故B符合题意;
C.两个鸡蛋的质量在100g=0.1kg左右,两个鸡蛋的重力大约为==⨯=
0.1kg10N/kg1N
G mg
故C不符合题意;
D.一张桌子的质量在15kg左右,受到的重力约
==⨯=
G mg
15kg10N/kg150N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冰壶比赛时,冰壶前面运动员用刷子奋力扫冰(如图所示),它可以
A.增大冰壶质量
B.增加冰壶动能
【分析】
【详解】
冰壶运动员用刷子将冰面磨得更光滑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的,这样就减缓冰壶减速,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10.下列实例中增大摩擦的方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举重运动员手涂防滑粉B.足球守门员戴防滑手套
C.长跑运动员的鞋底有花纹D.自行车运动员捏闸刹车
【答案】D
【解析】
【分析】
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要增大有益摩擦,可以增大压力,使接触面更加粗糙.要减小有害摩擦,可以减小压力,使接触更光滑,变滑动为滚动,使物体离开接触面.
【详解】
A、B、C项,举重运动员手涂防滑粉,足球守门员戴有防滑手套,长跑运动员的鞋底有花纹都是使接触面更加粗糙的方法来增大摩擦.
D项,自行车运动员捏闸刹车,是在不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前提下通过增大压力的方式增大摩擦力大小.综上所述,D选项符合题意.
【点睛】
此题考查了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属于一道基础题型,但要注意理解题意,是要找出与其他三种不同方式的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9个小题)
11.小明擦窗户时,一阵风沿窗外吹过,窗帘向_____飘去,这是因为空气流速大的位置,压强_____。
【答案】窗外小
【解析】
【分析】
【详解】
[1][2]空气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风沿窗外吹过,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于室内压强,窗帘向窗外飘去。
12.一头质量为6×103kg的大象,每只脚掌面积为600cm2,它的重力为______N(g=10N/kg),它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__Pa。
45
[1]大象的重力
G=mg=6×103kg ×10N/kg=6×104N
[2]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大象四脚着地时,大象对地面的压力为
F=G=6×104N
大象四脚着地时的受力面积
S=4×600cm 2=2400cm 2=0.24m 2
大象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
452610N 2.510Pa 0.24m
F p S ⨯===⨯ 13.如图为指甲剪的示意图,它由ABC 、OBD 和OED 三个杠杆组成。
如果把B 看作支点,则ABC 是________杠杆(填省力或费力),则动力臂是________,OBD 杠杆中,O 是支点,阻力臂是________。
【答案】省力 AB OD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当B 为支点时,杠杆ABC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
[2]使用时,力作用在A 点,用力的方向垂直于AB 向下,所以动力臂为AB 。
[3]在OBD 中,O 点是支点,指甲对杠杆的阻力作用在D 点,力的方向与OD 垂直,所以阻力臂是OD 。
14.一个重30N 、体积为0.002m 3的物体用绳子悬挂着,如图甲所示,现将物体浸没在烧杯内的水中,如图乙所示,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N ,物体浸入水中后,水对杯底的压强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g 取10N/kg )
【答案】20 增大
【解析】
物体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到物体受到的浮力,物体浸入水中后,烧杯内水深增大,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 gh ρ=判断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化。
【详解】
[1]物体浸没在烧杯内的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30.002m V V ==排
物体所受的浮力
3331.010kg/m 10N/kg 0.002m 20N F gV ρ==⨯⨯⨯=浮水排
[2]物体浸入水后,烧杯内水深增大,由液体压强公式p gh ρ=可知水对杯底的压强增大。
15.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22日与“天宫二号”太空舱顺利对接.如图所示,对接过程中,“天舟一号”多处向外“喷气”,调节运行姿态,此过程利用的力学知识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析】
试题分析:对接过程中,“天舟一号”多处向外“喷气”,飞船受到推力的作用,调节运行姿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考点定位】力作用的相互性
16.如图所示,足球场上守门员能将足球运动员射向球门的足球接住或打出禁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守门员将足球接住的同时,感觉自己的手会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的。
【答案】运动状态 相互
【解析】
【分析】
【详解】
[1]守门员能将足球运动员射向球门的足球接住或打出禁区,足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2]守门员将足球接住的同时,感觉自己的手会痛,是因为守门员对足球有力的作用时,足球对手也有力的作用,说明力的作用时相互的。
17.如图所示,体积为10cm3的小球在绳子拉力作用下恰好浸没在水中,此时小球所受的浮力_____小球的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小为_______N。
剪断绳子后,小球上升过程中所受的浮力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_____。
(g=10N/Kg)
【答案】大于0.1变小变小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小球在绳子拉力作用下恰好浸没在水中,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下的拉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则根据物体受力平衡可知
F浮=G+F
所以,小球所受的浮力大于小球的重力。
[2]小球受到水的浮力大小为
F浮=G排=ρ液gV排=1×103kg/m3×10N/kg×10×10−6m3=0.1N
[3][4]剪断绳子后,小球会上升,由于原来小球恰好浸没在水中,所以上升后就会露出水面,则上升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所受的浮力变小,水的液面下降,根据p=ρgh可知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变小。
18.如右上图所示,将一铁块慢慢提起离开水面的过程中,铁块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是
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某时刻h=5cm,铁块的底面积以1.0×10-2m2计,则铁块下底面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Pa,此时铁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_N.(取g=10N/kg,ρ水=1.0×103kg/m3)
【答案】减小500 5
【解析】
【分析】
【详解】
铁块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减小,由根据公式F浮=ρgV排可知浮力逐渐减小.
下表面所受压强:
P=ρgh=1000kg/m3×10N/kg×0.05m=500Pa.
铁块所受浮力:
F浮=ρgV排=1000kg/m3×10N/kg×1.0×10-2m3×0.05m=5N.
19.小明手持自制气压计从4楼走到1楼,气压计玻璃管内水柱会升高。
(______)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小明手持自制气压计从4楼走到1楼,瓶内压强不变,外界压强增大,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气压计玻璃管内水柱会降低。
故错误。
三、作图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0.如图所示,一物块沿固定的光滑斜面下滑。
请画出物块的受力示意图。
【答案】
【解析】分析:物体沿光滑斜面向下滑行,根据一重、二弹、三摩擦的顺序进行受力分析,从而即可求解。
解答:由于斜面光滑,则不受摩擦力,下滑力是不存在的,所以物体受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作用,合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则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物体加速下滑,如下图所示;
答案:如上图所示。
【点睛】下滑力是同学经常出错的地方,一定要注意物体不受下滑力这么个力,下滑力实际上是重力的分力。
还有受力分析时,该物体只能受力,不能施力。
21.(1)如图甲所示,请画出漂浮在水面上的木球所受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
(2)如图乙所示的杠杆OAB,O为支点,请画出杠杆B端所受拉力F的力臂L。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从重心开始沿竖直向上和竖直向下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浮力和重力,并标出F浮和G如图所示:。
(2)延长力F的作用线,再由O向其做垂线,图中L表示的就是该力的力臂,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2.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滑轮先后组成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个滑轮组并用这三个滑轮组各进行了一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1)将表格中的数据①②补充完整.①_____;②_____。
(2)已知实验次数3中的数据是通过滑轮组丙实验得到的。
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次数2中的数据是通过滑轮组_____实验得到的。
(3)分析实验次数2和3的数据可初步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时,提升的物体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越高。
【答案】66.7% 5 甲 越重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第2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6N?0.03m ===66.7%4.5N?0.06m W Gh W FS η=有
总 [2]由第3次机械效率可以得到
12N?0.03m =5N 80%?0.09m
G h F s η''''='= (2)[3]实验次数2中绳子的段数
6cm =23cm
s n h == 实验次数2中的数据是通过滑轮组甲实验得到的。
(3)[4]分析实验次数2和3的数据,初步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时,第3次实验提升物体的重力大,机械效率高,故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23.某学习小组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探究,他们采取了如下的方法:甲图把小桌放在海绵上;乙图在小桌上放一个砝码;丙图把小桌翻过来,桌面朝下并在它上面放一个砝码。
通过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显示压力作用效果。
(1)比较______两图可知,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此实验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硬纸板代替海绵,原因是__________;
(3)此实验中运用到的主要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
【答案】甲乙 不能 效果不明显 控制变量法
【解析】
【分析】
【详解】
(1)[1]为了得出结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就要使物体的受力面积相同而压力不同,而图中甲乙两图中的受力面积相同,乙图压力大,乙图力的作用效果明显,所以选择图甲和图乙,进行比较即可;
(2)[2][3]此实验不能用硬纸板代替海绵,因为实验中压力作用效果,是通过受力面形变程度的大小判断压
力的作用效果,如果改用硬纸板,则硬纸板的形变程度发生不明显,难以确定影响因素的关系。
(3)[4]实验中主要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4.如图所示,已知重为10N 的长方体木块静止在水面上,浸入在水中的体积占木块总体积的45
(g=10N/kg )。
(1)求木块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2)若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为0.2m ,求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3)求木块的密度大小;
(4)若要将木块全部浸没水中,求至少需要施加多大的压力?
【答案】(1)10N ;(2)2000Pa ;(3)330k .810g/m ⨯;(4)2.5N
【解析】
【分析】
【详解】
(1)如图,长方体木块漂浮,木块受到的浮力,由沉浮条件可得
10N F G ==浮木
(2)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
0.2m h =
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33=1.010kg/m 10N/kg 0.2m=2000pa p gh ρ=⨯⨯⨯水
(3)漂浮时,木块排开水的体积,由F gV ρ=浮液排得
333310N 10m 1.010kg/m 10N/kg
F V g ρ-===⨯⨯浮排水 木块漂浮时,浸入在水中的体积占木块总体积的
45,则木块体积 -3355==10m 44
V V ⨯木排 木块的质量,由G mg =得
10N =1kg 10N/kg
G m g ==木木 木块的密度
33-331kg =0.810kg/m 510m 4
m V ρ==⨯⨯木木木 (4)木块全部浸没水中,受到的浮力
''33-3351.010kg/m 10N/kg 10m =12.5N 4
F gV gV ρρ===⨯⨯⨯⨯浮水排水木 木块全部浸没水中,至少需要施加的压力
'-12.5N-10N=2.5N F F G ==浮木
答:(1) 重为10N 的长方体木块静止在水面上,木块所受到的浮力是10N ;
(2)若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为0.2m ,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2000Pa ;
(3)木块的密度是330k .810g/m ⨯;
(4)若要将木块全部浸没水中,求至少需要施加2.5N 的压力。
25.扫地机器人是智能家用电器的一种,正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
如图所示,是一款集自动清扫技术和人工智能设计于一体的地面清扫机器人,小王在室内运动场上试用中发现,该机器人在1min 内沿直线匀速清扫的距离为18m ,若它在运动中所受阻力为105N ,问:
(1)此机器人清扫地面时运动的速度为多大?
(2)此过程中机器人的水平推力所做的功及功率分别为多大?
【答案】 (1)0.3m/s ;(2)1890J ,31.5W
【解析】
【分析】
【详解】
(1)此机器人在清扫地面时运动的速度
18m 0.3m/s 60s
s v t === (2)该机器人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机器人受到的水平推力
F=f=105N
机器的水平推力所做的功
W=Fs=105N×18m=1890J
机器的水平推力所做的功率
1890J 31.5W 60s
W P t ===
答:(1)此机器人在清扫地面时运动的速度为0.3m/s;
(2)此过程中机器的水平推力所做的功为1890J,功率是31.5W。
初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
1.甲起重机的功率小于乙起重机的功率,当两台机器正常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比乙做功慢B.甲比乙做功用时短
C.甲比乙做功少D.甲比乙机械效率低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大说明做功快;因为甲起重机的功率小于乙起重机的功率所以甲比乙做功慢,故A正确;
B.由
W
P
t
=可知,做功时间
W
t
P
=,由题可知,P P
<
甲乙
,但W甲和W乙未知,所以无法比较甲乙做功
所用的时间,故B错误;
C.功率大说明做功快,或者是相同的时间内做功多,而不能在时间未知的情况下说明做功的多和少,故C错误;
D.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并不能说明甲乙机械效率的高低,故D错误;
2.下列物体中,正在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A.正从地面腾空而起的火箭
B.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
C.沿光滑斜坡滚下的小球
D.在水平直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受到平衡力的物体,它的运动状态有两种: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详解】
A. 正在地面腾空的火箭,做的是加速运动,受到燃料燃烧产生的推力大于重力,不是平衡力,不符合题意;
B. 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只受到重力,不是平衡力,不符合题意;
C. 沿光滑斜坡滚下的小球,小球做加速运动,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重力和支持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平衡力,不符合题意;
D. 在水平直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它受到的力是平衡力,符合题意;
故选D.
3.如图所示,在两张纸片中间向下吹气,可观察到两纸片
A.向中间靠拢B.向两边散开C.保持自由下垂D.都向右摆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没有吹气时,纸的内外受到的大气压相等,纸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垂,当向两张纸中间用力吹气,中间的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纸外侧的压强不变,纸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被压向中间,所以可以观察到纸片向中间靠拢。
故选A。
4.如图所示,捻动滚摆的轴使其升高后释放,观察滚摆运动过程,长时间后滚摆停止上下滚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滚摆下降时,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减小
B.滚摆到最低点后又上升,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滚摆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D.滚摆每次上升的高度逐渐减小,说明滚摆的机械能减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滚摆下降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运动速度变大,动能增加,所以A错;
B.滚摆到最低点后又上升,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所以B错;
C.滚摆整个运动过程中,由于不断地克服摩擦力做功,消耗机械能,所以机械能不守恒,C错;D.滚摆每次上升的高度逐渐减小,重力势能变小,说明滚摆的机械能减小,所以D正确.
5.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如图所示).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将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带电吸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