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反思
作为一种新颖的学生评价方式,学生成长记录袋已经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普遍关注。

但成长记录袋的使用同样有利有弊:
(一)利
〈1〉重视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能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

〈2〉能够促进教学与评价的有机结合。

〈3〉能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学生。

〈4〉能够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具有个性和针对性。

〈5〉能够使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

〈6〉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7〉能够增强xx 的合作与理解。

〈8〉便于向家长展示孩子的努力与进步。

(二)弊
〈1〉工作量太大,教师负担过重。

〈2〉容易形式化、走过程。

〈3〉内容性太强,不好选择,不好整理和分析。

〈4〉主观性太强,很难实现客观、真实。

成长记录袋是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我们为成长记录袋设计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师生共同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等具体的内容,还收集了学生方方面面的资料,包括父母的期望,教师、同学和自我的评价、各次的作业、自己满意的作品以及在某一特定阶段中能力增长的评定等等。

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成长记录加强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能力。

孩子们英语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学习气氛很好,大家都喜欢而且敢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实验的效果,鼓舞着我把研究深入进行下去。

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也认真地回顾和反思了这段时期的研究工作,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一、成长记录袋评价内容切忌一般化
“记录”并非为记录而记录,“记录”的目地是为评价提供足够的证据。

同样,“评价”也不是为评价而评价,评价的内容一般化也会招致整个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失败。

开始的时候,我设计的每个单元学生档案所要包含的内容中含有教师评价,
我们并不能每次都简单地凭几份量表或是几颗星星就能把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态度,动机,兴趣全面地表述出来。

要全面地描述学习的“面貌”还需要描述性的语言。

这种描述性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进步,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受到教师关注的,也亲切、具体地指出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不足并引导其作出改进。

但如果人数较多的话对每一位学生实施这样具有个性及针对性的评价,教师的工作量无疑是增加了许多。

我们还应鼓励学生在记录本中对自己的平时的上课情况作一两句简单的小结。

为了不局限学生的思维,我们可以开始并不规定他们所写的内容,只留下“我的话”这一栏给他们自由填写。

这样的话,评价就比较全面,具体。

二、成长记录袋的互评切忌出现学生相互“挑错”和“指责”
档案评价最重要的价值取向是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原则,在制定评价标准时,也要体现学生的参与和对标准的理解。

对评价标准,教师应向学生作充分的解释,或和学生一起制定评价的标准,学生只有认可这个标准,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评价。

小学生的评价往往目的和标准不明确,使评价散、大、空,难免流于形式。

而且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评价有其相对片面性、不完善性。


在平时发给学生的一系列评价量表中,有的学生过高打分,有的学生又估计过低,此外,学生互评时往往注重等级,有时同学之间互不服气,评价成了
"挑错" 和"指责",我经常还要为此做调解工作。

因此一定要对学生和家长评价加强
引导,要让学生和家长明确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由于学生和家长在教育教学的
目标、过程和方法等方面与教师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有些方面可能带有较大的
主观性和局限性,所做出的评价可能是不合理的。

因此,我们认为在今后的评
价中可能要注意三点:首先,评价者(同学、家长等)要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和
标准;其次,要分清楚哪些内容适合多主体评价,哪些内容不适合多主体评
价,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多主体评价;最后,在多主体评价,特别是学生互
评中要淡化等级,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强调描述和体察,强调品评和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