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露锋芒,投身中国铁路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露锋芒,投身中国铁路建设
——林同炎诞辰100周年纪念系列报道之二
1933年林同炎在美国伯克利分校获得硕士学位,同年年底回到上海,准备投身中国铁路建设,此时的林同炎风华正茂、雄心勃勃,迫不及待地要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为祖国交通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由于林同炎在唐山交大的突出表现,留美期间他享
受了交通部提供的奖学金。

回国后的林同炎被派到铁路
部门的津浦铁路车辆段,当了一名铁路车辆管理工程
师。

尽管林同炎更热衷于土木工程,但他考虑到中国铁
路事业的需要,没有过多犹豫就很快上任了。

他在那段
时间学到了很多铁路工程和车务管理方面的知识,为他
以后在结构工程方面的成就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半年后,由于铁路部门急需桥梁专业的人才,林同
炎又被调到南京的铁道部工程部工作,从事标准钢构桥
的设计工作。

在近三年的时间里,他有机会与一些著名
的桥梁工程师一起工作,其中就有林同炎就读唐山交大
时的校长——著名的桥梁大师茅以升,并从中得到了历
练。

图1 铁道部指令抗日战争前夕,时年25岁的林同炎被任命为成渝铁路区段工程师。

当时他负责的是全线最困难的那段铁路,有5座隧道和50座桥梁。

有一次,林同炎去设在重庆的铁路工程局,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兼桥梁课课长让他看他们刚完成的内江大桥的设计,林同炎认真看完后对这个方案直言不讳地提出了尖锐的意见。

面对批评,那些桥梁工程师非常生气:“年轻人,你懂什么?”就把林同炎撵了出去。

但后来他们经过冷静的思考和认真的讨论,发现林同炎的意见是有道理的,于是又把林同炎请回去,承认他们设计中存在的缺陷,肯定了林同炎的意见,并任命林同炎为桥梁总工程师。

从那时起,一个年仅25岁的年轻人就被正
式任命为成渝铁路桥梁课长、桥梁总工程师。

前辈从善如流,提携后进和林同炎的直言不讳、坚持真理,一时在业界传为佳话。

后来,林同炎重新设计了内江大桥,设计成一座七孔均跨桥。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为了运输物资和人员,南京国民政府在西南和西北的“大后方”大修铁路,此时林同炎被派到云南,先后担任滇缅铁路任设计主任、叙昆铁路铺轨队长,负责成昆,滇缅铁路的修建工作,主持了许多大小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工作。

在这几年里,他一直工作在铁路工程第一线,练就了一个结构工程师所应具备的扎实基本功。

随着当时时局的不断变化,林同炎看到国民政府已将变得越来越腐败,雇员大肆贪污国家财产,行贿受贿的风气在铁路工程中蔓延。

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教育的林同炎洁身自好,孤傲清高,面对着发生的一切,他不能同流合污,于是他毅然离开工程设计行业,当了一名承包商,他的目的和原则是:不贪污受贿,合法地挣钱谋生。

那一年林同炎30岁。

林同炎没有任何承包工程的经验,完全靠自信组建了一个承包公司。

承建了宝鸡到天水“宝天铁路”。

这是一段异常艰难的铁路线,林同炎最终历时两年完成了工程。

这一段经历为林同炎日后在美国成立公司,自办企业,并取得成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1945年,抗战胜利后,林同炎受国民政府的指派,和家人一起来到台湾,负责接收和管理铁路。

当时国民政府的官僚腐败现象十分严重,这令林同炎非常失望。

林同炎毅然决定携家离台赴美,并通过他以前的指导老师詹姆斯教授的帮助,于1946年重返伯克利执教。

1933年-1946年,经过国内13年工程实践历练,此时的林同炎已经不是只停留在理论上的结构设计人员,而是经验丰富的设计大师了。

来到伯克利后,林同炎开始了他人生最辉煌的篇章,并获得了数之不尽的荣誉和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