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联考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联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说:“和近代的陪审员比较起来,雅典的陪审员能够进行理智判断的凭借实在太少,而影响其情绪的,无论其为愤怒或同情,则往往失之偏微。
”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法律权威受到挑战B.司法制度存在局限
C.诉讼彰显公平正义D.公民权的范围狭窄
2.在古希腊的斯巴达,包括国王在内的所有男性公民实行共餐制;所有六十岁以下公民都有随时服兵役的义务,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成为重装步兵的一员。
这些措施()A.体现了城邦公民普遍平等B.有利于培养公民集体观念
C.保障了城邦公民的自由权利D.开辟了民主政治的新路径
3.恩格斯在《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中说“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正在形成的民族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
”说明英法等国
A.封建制度产生B.等级君主制初步产生
C.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D.君主专制逐渐演变为等级君主制
4.在历史上的某个时期,《一千零一夜》中以往为人们所称道的沙漠骑士精神,已经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甚至对社会产生了挑战和威胁,因此,这部分内容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阿拉伯帝国
A.对外战争失败B.商品经济发展
C.崇尚东方文化D.民主政治起步
5.高丽开国后,王建通过与功臣豪族的政治妥协,维持豪族联合政权的形态,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豪族有黄州皇甫氏、忠州刘氏等,因此高丽初期无论是专制王权还是中央集权都相当脆弱。
为改变这种状况,高丽王朝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是( )
A.中央设三省六部B.推行土地国有
C.地方划分为十道D.引入科举考试
6.公元649年,孝德天皇下诏,令“置八省百官",建立中央机构,地方设国、郡、里,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治理。
国司就是由中央派遣下来管理“国”的官员,“国”之下的“郡”的长官为郡司,里长则由当地的人来担当。
该措施( )
A.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推动了幕府统治的建立
C.加速了战国时代的到来D.有效传播了唐朝文化
7.雅典绝大多数官职均任期短暂,一般一年一任,且不得连选连任。
据统计,雅典大多数公民在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当议事会议员的机会,出任审判员的机会更多。
这意味着
A.雅典官员选拔具有随意性B.雅典民主制度不利于政局的稳定
C.雅典的司法独立有了制度的保障D.保证了雅典公民较多的参政机会
8.罗马法规定,儿子在出卖土地后,父亲如能证明买方使用诡计和阴谋进行了欺诈,或者揭露对方以残废为威胁及施加肉刑,则该买卖契约无效。
查士丁尼时期法律规定,当丈夫挥霍财产时,其妻子可以请求返还嫁资。
由此可见,罗马法
A.重视维护平民利益B.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C.渗透公序良俗原则D.法律体系比较完整
9.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
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
10.伯里克利善于在正直和政治技巧之间寻求平衡,为此采取的基本策略有三种:第一,如果估计到公民大会将会产生不利于雅典的选择,则尽量不开会;第二,在会议上,随机采取两种演讲策略,以求打动雅典人;第三,如有必要,有时还对公众隐瞒关键信息。
这从侧面反映出
A.雅典公民政治素养深厚
B.公民大会决定城邦要务
C.政治领袖善于以权谋私
D.雅典民主政治遭受重创
11.欧洲中世纪曾出现过“以一种个人的联合、上下级之间靠个人之间的效忠与保护维系着的关系”,这种关系赖以存在的基础是
A.城市B.庄园C.土地D.宗教
1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
”柏拉图在此主要强调的是A.雅典的直接民主存在严重弊端B.民主思想和人权思想根深蒂固
C.改造城邦政治的必要性D.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精神
13.如图为古印度犍陀罗艺术(又称希腊式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图中佛像面容呈椭圆形﹐眉目端庄,鼻梁高而长,头发呈波形并有顶髻,身披希腊式大褂。
这体现了古代
A.民族的交融B.文化的冲突C.宗教的传播D.文明的交流14.商品所有者之间因买卖、借贷、租赁等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更加复杂,这一切都需要相应的法律和制度加以规范。
商业的发展既推动了立法的发展,也为法学家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领域。
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A.法律重视保护私有制B.推动法律建设的因素
C.罗马法保护奴隶制度D.罗马法的自然法属性
15.在古代雅典公民大会的主要议程包括对现任公职人员的考核,一个官员在一年内要经过十次这样的检查,如不合格,立即罢免。
官员任期一年,期满后希望继续任职,则需要再次经过选举。
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全体公民行使城邦主权B.公民大会的权力缺乏制衡
C.城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国家政策执行缺乏连续性
16.柏拉图认为:在雅典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他们把政治策略建立在可“销售”的东西之上,这就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柏拉图意在强调雅典民主制
A.真正实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B.导致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C.过于泛滥导致存在严重弊端D.有利于改变贵族专权的局面
17.罗马历史学家李维对古罗马某一法律评述如下:“城邦宪制发生了变化”,国家权力由“王政”转化为贵族与平民相结合的共同体,且通过罗马共和政府的制度结构受到了重要的约束。
据此可知,这一法律
A.反映了古罗马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B.革除了罗马习惯法的立法基础
C.开启了罗马共和国对法治的思考
D.使罗马法由习惯法走向成文法
18.顾准曾说:“雅典还在变成工业和商业的城市以前就组成了一个单一城市领导周围比较广阔农村地区的国家。
我们有理由推测,这个城邦的务农的平民,初期还算不上是城邦的公民。
史料表明,梭伦改革前这些平民的处境是贫困而悲惨的。
”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A.梭伦改革前的雅典平民不是城邦公民
B.雅典民主制的形成开始于梭伦改革
C.狭小的城市国家为雅典民主提供条件
D.工商业发展是雅典民主发展的基础
19.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指出:“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这从实质上反映了雅典政治
A.平民受到奴役
B.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
C.是专制政体
D.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少数人的民主
20.雅典的每个公民都是战士。
一、二等级的富有贵族可以担任高级官职,也需要负担昂贵的骑兵装备,充当骑兵。
行军时,奴隶侍候主人;打仗时,奴隶在后面观看。
这一现象A.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B.一定程度维护了奴隶的利益
C.保证了贵族对权力的垄断
D.推动了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21.科斯马斯在《基督教诸国风土记》中否认地球存在对环点(地面上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这一说法,他的理论在整个中世纪都有着强权捍卫者的支持。
直至16世纪初期,该理论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是
A.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放B.“地圆说”的提出
C.新航路的开辟拓宽认识D.经典力学体系建立
22.由西班牙国王赞助的哥伦布曾说道: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
麦哲伦在起航前写下了一份遗嘱:“当我在尘世生存结束,我的永恒生命开始之时,我希望葬在塞尔维亚的维多利亚圣玛利娅教堂的一座单独的坟墓里。
”可见,这些航海家
A.实现了环球航行B.无意于殖民掠夺
C.带有宗教目的D.得到本国资助
2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一文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扩张性决定了它的发展要以世界为舞台。
__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这里的“ _”应填入
A.资本输出B.文化侵略C.思想控制D.殖民扩张24.“欧洲中心论”是资产阶级唯心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19世纪,黑格尔在く历史哲学》一书中从地理决定论和种族优越论出发,为资产阶级史学构建了“欧洲中心论”的基本框架:只有欧洲和欧洲民族才是“世界历史的中心”和“历史上光芒的焦点”,甚至“是历史的终点”。
这种观念最早应开始于
A.英国工业革命B.西方殖民扩张
C.新航路的开辟D.世界市场形成
25.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中介绍了27幅世界地图和26幅局部区域图、这些地图应用了经纬度确定山川、市的空间位置,被称为“托勒密地图”,后人曾多次刊印。
1492年哥伦布根据这些地图开始了前往东方的航海探险。
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是
①托勒密主张地圆学说
②中国的印刷术对欧洲影响巨大
③这些地图的经度谬误可能会造成哥伦布的航海误差
④15世纪东西方在经济上和料技上已出现巨大的差距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6.下图是一幅与新航路开辟历史影响相关的示意图,这表明
A.人们物质生活更为丰富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C.农业生产方式重大变革D.民众粮食问题基本解决
27.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动植物的全球交流,使世界人口激增。
你认为人口的激增可大部分归功于
A.全球交流促使饮食结构与营养改善
B.新航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世界各地民族之间建立了密切联系
D.全球贸易连接着欧亚市场和消费者
28.此时,西欧殖民强盗在海外的殖民活动主要仍处于开辟“点状”和“块状”殖民地相结合的时代,但世界市场的“营造”就已经开始了。
与材料中这一“时代”相符合的是A.《航海条例》的颁布B.新航路开辟之后初期
C.英国取得海上殖民霸权D.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
29.“人们深以自己能传承古希腊文明为荣,作家们以典雅的古希腊语写作。
当西欧正沉沦于黑暗时代时,他们却维持一个有教养的、博学的社会……”。
材料中的“他们”来自于下列哪个国家
A.英国B.阿拉伯帝国C.查理曼帝国D.拜占庭帝国30.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现代世界体系》中写道:“西非的黄金,加上亚洲的胡椒和香料,实际上到1506年已构成葡萄牙国家收人的一半以上。
此后,随着亚洲贸易比重不断增长,它就组成了‘帝国经济的基础’。
”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早期的殖民扩张B.葡萄牙资本主义的勃兴
C.正常的商业贸易D.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3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材料指出了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B.中国四大发明的历史影响
C.“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32.“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形成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使封建社会发展到‘顶点’”。
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是
①生产力提高②商品经济的发达③封建领主的参与④庄园的衰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33.1245年,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宣布:在国王领地内禁止封建主之间的私人战争;在尚未并入国王领地的地方,实行“国王四十日”和平制度,规定发生争端后冲突双方在四十日内不准开战,受到挑战的一方可向国王申诉裁决。
这一措施
A.有利于增强国王权威B.彰显了民意
C.有利于维护欧洲和平D.消除了内部分裂
34.《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
”这里的“作用重大”可以理解为
①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②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度
③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④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35.《查士丁尼法典》共12卷,包括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查士丁尼新敕》收编了查士丁尼颁布的100多条敕令。
上述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皇帝的命令就是法律B.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C.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D.罗马法只是皇帝敕令的汇编
36.印加国王被称为萨帕印加,是政治、军事和宗教的最高首脑,被尊为太阳神在人间的
化身。
全国以库斯科(都城)为中心,分为4个大行政区,由印加贵族任总督,听命于国王。
对此说法错误的是
A.印加帝国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印加帝国利用宗教加强自己的统治C.贵族担任总督威胁到国王的统治D.印加国王实行独裁统治
37.封建庄园制度盛行是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特征之一。
下列对庄园制度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庄园中的主要劳动者是市民
B.大学主宰了庄园中人们的精神生活
C.以庄园为基础,西欧确立了种姓制度
D.城市的兴起对封建庄园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
38.下图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成果。
其反映的是西欧
A.王权演变历程B.奴隶主权力变化过程
C.神权演变历程D.城市自治权变化过程
39.新航路开辟后的100年间,随着欧洲人的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大批欧洲人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最高的地区。
由此可知
A.新航路开辟加速了人口的自由迁徙
B.黑奴贸易使美洲人口有了大幅上涨
C.欧洲殖民者给美洲带来了沉重灾难
D.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族群的融合
40.桑海君主拥有最多的土地,由一村村的奴隶在监工的监督下进行耕种。
奴隶劳动在桑海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多半是战争的俘虏。
材料反映了
A.桑海战争不断B.在桑海,奴隶是最主要的劳动者
C.桑海尚处于奴隶制社会时期D.在桑海,农业是主要的经济部门
二、材料分析题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
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
材料二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
——《阿拉伯,中世纪的强者!》材料三大化二年(646年)元旦,发布改新诏书;
(1)凡皇室贵族领有的土地(屯仓、田庄)和人民(部民、部曲)一律收归国家,成为“公地公民”。
——武安隆:《浅论大化改新》
(1)根据材料一概括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面临的危机。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指出阿拉伯半岛力挽狂澜的人物是谁?解决危机的途径是什么?
(3)概括材料三中的改革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改革的特点及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
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
”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
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
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43.材料一哥伦布探险队1492年起航之前,不仅是美洲大陆不为外界所知,中国和欧洲相互之间也了解甚少。
然而,一个世纪之后,整个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航行到了中国的港口,带来了非洲人在南美采集的银矿;西班牙的商人们则从墨西哥的中间商那边买到了中国的丝绸;而寻找消遣方式的有钱人,纷纷点燃从美洲进口的烟叶。
烟草、马铃薯、火鸡从美洲传到欧洲,欧洲人则带着小麦、马匹和麻疹来到美洲。
除了白银,欧洲人从美洲带来的农作物(土豆、番薯和玉米),在中国社会的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摘编自新闻晚报《“哥伦布大交换”如何改变地球》(1)请根据材料一,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主要内容。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哥伦布大交换”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二从16世纪开始,跨国长途贸易成为欧洲资本积累的主要手段。
有人把当时全球贸易格局概括为两个大三角:一个是东方或亚洲三角;另一个是大西洋三角。
西方史学家布罗代尔说“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分流,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同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连接起来,运来的白银被用来收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品。
”
——摘编自高德步主编《世界经济史》(3)依据材料二,归纳当时海上贸易的特点。
并分析其兴起的主要条件。
材料三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
起来。
……地理知识的积累使他们能够把世界各地区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
然而,商业交流并非是全球网络的唯一结果。
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社会。
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
外来的病原体引发的传染病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人大量减少。
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的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加速了世界人民的融合。
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下)》(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新航路开辟的世界性影响。
4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
……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
……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材料三宋代把自行聚散,私相贸易的定期集市,称为草市。
在人烟稠密的乡村聚落和交通要道上,草市星罗棋布,构成地方市场的基础,不少颇具规模的草市后来发展成固定的商业居民点,上升为镇或县。
(1)材料一反映了中古时期欧洲出现的一种什么关系?其形成原因和实质各是什么?
(2)中古西欧的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有什么历史意义?
(3)宋代城市和中古西欧城市在形成时,有哪些相同点?
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
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大多数星宿的名称都来源于阿拉伯语。
从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
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
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材料二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
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
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摘编自朱寰《世界中古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对欧洲社会的影响,并据此回答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2)请举例说明材料二中拜占庭帝国曾取得的“辉煌成果”。
指出材料认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3)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46.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
”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第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三是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这一点据说是群众力量的主要基础,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
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
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材料三《十二铜表法》各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