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写在答题卡指定的地方。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请核对答题卡粘贴的条形码是否本人,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4.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言志”,历来被我国诗人视为指导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领域的开山纲领。
作为一种文学观念,《诗经》在对作诗目的的叙述中就有“诗言志”的萌芽,明确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作为一种理论概念,“诗言志”最早大约是出自《左传》记载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诗以言志”。
到了战国时代,“诗言志”的说法就比较普遍了,这个时期各家所说的“诗言志”含义并非完全相同,但占主流的还是指思想、抱负和志向,带有强烈的政治和伦理道德倾向。
汉代,“诗言志”的内涵开始发生了变化,加入了情的内容。
先秦的“志”到了两汉,主要指志向抱负和情感相融合,情理结合。
孔颖达明确提出了“情志一也”:“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
”汉代将情志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看待,其意义在于,中国历史上向来有“言志”与“缘情”的分别,道学家往往割裂二者,导致对各种情感抒发的抹杀。
而汉人的情志统一,一来是合理的,并且出现了诗歌创作上汉魏风骨的伟大成就,成为后世的典范;二来对后来“缘情”说的兴起起到了示范作用,因此在文学批评史上有重大理论意义。
汉魏之后,特别是六朝时期,诗歌创作则朝向重情的方向发展。
陆机《文赋》提
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指出:“诗者,持也,持人情性。
”这些观念的提出,反映了诗歌创作从“言志”到“缘情”的变化。
“言志”的“志”在汉代虽然也包含着“吟咏情性”的因素,但是,这种“情”只能是符合“礼义”之情,这种“志”也在儒家政教怀抱的范围。
而六朝的“缘情”说目的在于突破儒家“礼义”的束缚,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不再囿于儒家政教怀抱的“志”,而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愿望与要求,而且“情”甚至反过来包含了“志”。
刘勰提出了“为情造文”之说:“盖风雅
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为情造文”的“情”不仅仅是简单的个人情感,而是包含了先秦的“志”。
作为对佛道思想的批判和对儒学思想复兴的努力,唐代文学家韩愈提出“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反对仅仅将诗歌看作表达个人情感的工具,而是要尽力回溯到儒家“诗言志”的开端。
唐代诗歌创作重新回到了“情志一也”,这一点从李白、杜甫和白居易那里都可以明显感受到。
对前代“情志”的综合,正是唐代文学得以正常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迎来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一个黄金时代。
到了宋代,随着宋明理学兴起,宋代诗歌表现出说理的特征,成为圣贤之道的附庸,慢慢脱离了传统的志与情,中国诗歌的高峰和黄金时代也就此过去了。
(摘编自肖朗《“诗言志”与“诗缘情”的流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言志”作为古代诗歌理论纲领,最早大约出现于春秋时期,战国时代成为较为普遍的说法。
B.“诗言志”的含义,在先秦时期主要指思想、抱负和志向,汉代开始内涵更加丰富。
C.汉魏之后,诗歌创作从“言志”转变为“缘情”,诗家不再言儒家政教怀抱之“志”。
D.古代诗歌创作中“志”与“情”的关系大致有重志轻情、志情相融、重情轻志及志含情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为纲,论证了“诗言志”与“诗缘情”的流变及其影响。
B.文章引经据典,考据严谨,论证清晰,评析结合,体现了文学评论的特点。
C.对汉代“诗言志”内涵的变化,文章既肯定了其积极意义,又指出了存在的不足。
D.文章第三段两次引述刘勰的话,意在强调六朝吋期诗歌创作“重情”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把“诗言志”与“诗缘情”有机统一起来,是汉唐诗歌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B.诗歌中情感的抒发被抹杀,根本原因是中国历史上向来有“言志”与“缘情”之别。
C.唐代诗歌创作重回“情志统一”,是韩愈、李白、杜甫等伟大诗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D.由于背离了“诗言志”这一创作理论而偏重说理,宋代诗歌成为了圣贤之道的附庸。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金庸本名查良镛,出生于海宁袁花镇,2018年10月30日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消息一出,海宁各中小学开展悼念追忆活动。
金庸于1935年从袁花镇中心小学毕业,1992年首次重返家乡时,金庸给学校捐资建图书馆。
当地教育部门介绍,金庸生前回乡时曾多次走进海宁校园,自称是学子的“大师兄”,为家乡传递正能量。
金庸及其侠义精神,今后将作为海宁中小学名人文化教育传承项目,继续深入校园、课堂,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蓬勃发展。
(摘编自蒋亦丰《再见了,大侠校友》)
材料二:
金庸逝世信息传播渠道占比各省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逐一亮相信息传播渠道占比
(摘编自李阳《一周(2018年10月29日至11月4日)文旅观察:金庸逝世引
发全民追思各省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密集挂牌成立》)
材料三:
2007年6月,金庸先生在北京大学进行了一场演讲并与北大学子交流。
整理笔记素材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只要照着笔记往电脑里敲字就行了,先生的每一句话,落在文字上,根本不需要重新组织语言,语言结构完整同时富有文采。
我想,正因为这样的功底,先生才在办报、写小说、做学问上游刃有余。
让我服气的还有金庸先生那天的演讲内容,是关于中华文明融合发展的,有理有据,是他自己的研究成果。
我喜欢看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但最喜欢的还是他写的《袁崇焕评
传》,而听完他的演讲,我理解了先生的历史观因何而来。
后来我在一篇报道中看到,先生说他真正喜欢的是做学问,写小说只是玩玩,这让我知道所谓厚积薄发的境界。
我接触金庸先生时,他已年过八十,刚在剑桥大学完成硕士学位。
金庸先生说,现在的知识早已远离了靠记忆力的阶段,过去,什么东西不懂到图书馆查几本书就可以明白。
现在,做学问的关键是要有所创新,要有提出问题的能力。
彼时,是2007年,距今已有11年。
而今天,创新正成为全体中国人的共识和努力方向。
(摘编自王庆环《时时真诚事事谦恭——采访金庸先生二三事》)材料四:
2001年5月,在雅静的南开明珠园,77岁的金庸先生和90岁数学家陈省身先生重逢了。
老友相见格外动情,除了陈先生刚组建的数学研究中心的话题外,谈论的都是金庸的武侠和江湖。
交谈中陈省身说,他最喜欢《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
我请教陈先生为何最喜欢黄蓉,金庸先生心领神会地笑着说:“我小说里的人物,黄蓉是最懂算数的,是武侠中的数学家。
”听到这个解释,陈省身先生纵声大笑起来。
陈省身先生解释为何喜欢金庸的武侠小说,他认为武侠和数学在最高层面是相通的。
数学其实也是一门艺术,是关乎心灵与智力的学问,是常人难以达到的境界,而金庸的武侠小说里蕴藏着高度的美感和哲学内涵,这和数学的境界是相通的。
温暖的笑声中,两位大师投入和沉浸的表情,加之充满哲学意味的交谈,令人感动和折服。
(摘编自张建星《侠之大者温润如玉——忆金庸大师》)材料五: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曾摘取自己14部武侠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创作了这幅浑然天成的对联。
他曾在一篇文章中总结自己的小说体现的人生观,他
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金庸小说完成了“经典化”蜕变,融入了对大众疾苦冤屈的关怀,告诉人们包括自己竭尽全力做自己所当为之事,同时渗透着现代精神。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凸显,人们在文化消费品的选择上,普遍倾向于娱乐化、轻松化、治愈系。
当今时代的大众文化话语,已成为玄幻、修真、盗墓、穿越。
我们不禁要发问:作为一种中国独有的文化形态,武侠文化真的要消亡了吗?武侠文化该怎样发展?
(摘编自连锦添《金庸,带着武侠梦远去了》等)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庸的去世引发了家乡中小学开展悼念追忆活动,而金庸生前也关心家乡发展,为学
校捐建图书馆,多次走进校园,为家乡传递正能量。
B.梳理2018年10月29日至11月4日一周的文旅行业热点信息可知,武侠小说家金庸逝世引发了全民讨论,话题热度最高。
C.金庸先生有着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和对中华文明的深入理解,随意玩玩,就能创作出深受欢迎的作品,把武侠小说推到新高度。
D.金庸在武侠小说里寄寓了自己的人生观,体现了对大众疾苦冤屈的关怀,倡导竭尽全力做自己所当为之事,即“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周文旅观察显示,金庸逝世那一周,金庸逝世信息传播渠道主要是APP、微信,各省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逐一亮相渠道主要是微信、新闻。
B.金庸先生有远见,他不看重记忆,因为不懂的东西到图书馆查几本书就可明白,他认为做学问的关键是要有所创新,要有提出问题的能力。
C.金庸先生和陈省身先生惺惺相惜,从他们关于数学与武侠小说的对话中可看到一代大师虽研究领域不同,但对学问的认知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D.虽然金庸先生的小说完成了“经典化”蜕变,但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玄幻、修真、盗墓、穿越等小说的兴起,表明大众文化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6.金庸之后,武侠文化该怎样发展?根据所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我只欠母亲赵鑫珊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
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
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
不能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
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
我是天天盼决定命运的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
“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
我拆信的手在颤抖。
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
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
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
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
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
“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
母亲不善言辞。
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
母亲的预感是对的。
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
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
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
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
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
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
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
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
这点我做得很好。
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
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
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
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
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
“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
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
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
“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
我父亲是长子。
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
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
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
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
”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
上世纪三十
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
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
不久我出生了。
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
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
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
母亲
说:“你为娘争了口气!”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
当时我十七岁。
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
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
这回妈没有哭。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
(节选自《赵鑫珊散文选》)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到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
B.上了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
C.散文用拙朴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
D.当赵宝珊出生后,母亲为了挣回在赵家的地位,偷偷求神拜佛,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反映了当时社会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的现象很严重。
8.文章开头写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有何意义?请结合全文内容分
析。
(6分)
9.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干宝字令升,新蔡人也。
祖统,吴奋武将军、都亭侯。
父莹,丹阳丞。
宝少勤学,博览书记,以才器召为著作郎。
平杜弢有功,赐爵关内侯。
中兴草创,未置史官,中书监王导上
疏曰:“夫帝王之迹,莫不必书,著为令典,垂之无穷。
宣皇帝廓定四海武皇帝受禅于魏至德大勋等踪上圣而纪传不存于王府德音未被乎管弦陛下圣明,当中兴之盛,宜建立国史,撰集帝纪,上敷祖宗之烈,下纪佐命之勋,务以实录,为后代之准,厌率土之望,悦人神之心,斯诚雍熙之至美,王者之弘基也。
宜备史官,敕佐著作郎干宝等渐就撰集。
”元帝纳焉。
宝于是始领国史。
以家贫,求补山阴令,迁始安太守。
王导请为司徒右长史,迁散骑常侍,著《晋纪》,自宣帝迄于愍帝五十三年,凡二十卷,奏之。
其书简略,直而能婉,咸称良史。
性好阴阳术数,留思京房、夏侯胜等传。
宝父先有所宠侍婢,母甚妒忌,及父亡,母乃生推婢于墓中。
宝兄弟年小,不之审也。
后十余年,母丧,开墓,而婢伏棺如生。
载还,经日乃苏。
言其父常取饮食与之,恩情如生。
在家中吉凶辄语之,考校悉验,地中亦不觉为恶。
既而嫁之,生子。
又宝兄尝病气绝,积日不冷,后遂悟,云见天地间鬼神事,如梦觉,不自知死。
宝以此遂撰集古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凡三十卷。
以示刘惔,惔曰:“卿可谓鬼之董狐。
”宝既博采异同,遂混虚实,因作序以陈其志。
宝又为《春秋左氏义外传》,注《周易》《周官》凡数十篇,及杂文集皆行于世。
(节选自《晋书·干宝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宣皇帝廓定四海/武皇帝受禅于魏至德/大勋等踪上圣/而纪传不存于王府德音/未被乎
管弦/
B. 宣皇帝廓定四海/武皇帝受禅于魏/至德大勋/等踪上圣/而纪传不存于王府德音/未被乎
管弦/
C. 宣皇帝廓定四海/武皇帝受禅于魏/至德大勋/等踪上圣/而纪传不存于王府/德音未被乎
管弦/
D. 宣皇帝廓定四海/武皇帝受禅于魏至德/大勋等踪上圣/而纪传不存于王府/德音未被乎
管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是古代的爵位名,《礼记》中说“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可见“侯”为五等爵的
第二等,直到清代仍在使用。
B.国史,是一国的历史,文中的“国史”是古代的史官,他们记史明得失,躬览载籍,一
定广泛记忆,备帝王问答。
C.术数,“术”是方法,“数”是气数,术数最主要的意思是用各种方术观察自然界现象,
推测人和国家的气数和命运。
D.《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春秋史,相传孔子在鲁国做官期间撰写了《春
秋》,《春秋左氏义外传》是干宝著作之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干宝才能卓著,建有功勋。
他年少勤学,博览群书,凭才干被朝廷召任著作郎,在平定
流民叛乱中建立了功勋,被朝廷赐予爵位。
B.干宝受命修史,真实简略。
他受到政治家王导提携,担任史官,直笔修史,语气委婉,
在太守任上修有晋宣帝到晋愍帝时期的史书。
C.干宝家庭剧变,敏悟著作。
他喜好阴阳术数,母亲去世与父亲合葬、哥哥假死等事件中
发生的奇异现象,这都激发了干宝创作的灵感。
D.干宝博采异同,著作丰厚。
他撰集有神灵怪异人物变化的《搜神记》,又著有史书《晋
纪》,为《周易》等著作进行注解,另有杂文集行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宝兄弟年小,不之审也。
后十余年,母丧,开墓,而婢伏棺如生。
(2)惔曰:“卿可谓鬼之董狐。
”宝既博采异同,遂混虚实,因作序以陈其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咏梅【宋】王安石
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诗人借世俗之人对梅花的不解,突显梅花“有意待春来”的志向。
B.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的品格与神韵。
C.颈联写梅花触发作者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
D.该首诗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言志,意味深远。
15.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
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之美。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情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降落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成为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人类探测器。
月球背面是天文学家_____的观测场所,将填补低频射电观测点的空白。
整个降落过程可谓_____,嫦娥四号继承了嫦娥三号绝大部分月面软着陆技术,但落月难度更大。
嫦娥四号与地面交流需要通过“鹊桥”中继卫星中转,其间会产生约60秒的延时,这对于_____的降落过程显然太久,因此落月全程需要由它自主完成。
嫦娥四号探测器之所以能够完全自主判断,实现“盲降”,靠的是CNC系统。
研发费时三年的CNC系统担负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组合体环月、奔月、落月整个过程的控制。
为了防范在最紧张的、不可逆的月球背面着陆过程中“鹊桥”出现问题,影响数据上传,CNC系统设计了数据延时注入功能,即把要注入着陆器计算机的数据做成带有时间标签的数据包提前发送到着陆器的某个地方暂存。
( )CNC系统还可以“全程自主故障诊断与重构”,万一发生故障,系统可以随时自己给自己进行“诊断”,找到并剔除病灶,保障机体整体功能的正常,确保落月过程
_____。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朝思暮想惊心动魄变幻莫测万无一失
B.梦寐以求触目惊心瞬息万变安然无恙
C.朝思暮想触目惊心变幻莫测安然无恙
D.梦寐以求惊心动魄瞬息万变万无一失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待到着陆器上的时间和该标签时间相同时,数据便自动注入
B.待到该标签时间和着陆器上的时间相同时,数据便自动注入
C.待到着陆器上的时间和该标签时间相同时,自动被数据注入
D.待到该标签时间和着陆器上的时间相同时,自动被数据注入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