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实用中学语文教学法(2013级语文教育班)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语文学科的目的和任务
第一,语文学科最基本的目的、任务是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的能力,特别是阅读、写作、听话、说 话这四种基本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 好习惯。 第二,要正确处理培养四项语文能力与 增进知识、开发智力和进行思想政治教 育、审美教育的关系。
第二节
第三节
二、教育观念的作用
语文教育观念,就是人们对语文教育中诸问题 的认识、看法和信念。 按理来说,大多语文教师都知道语文教学大纲 怎么规定,语文教育理论怎样论述…… 然而下列场景会让我们产生什么想法呢? 1、持‚教懂‛、‚学懂‛观念者,必然在语 文教育实践中重知识、轻能力,重讲述、轻训 练,重课内、轻课外,重教法、轻学法;
(1)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 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 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 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 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 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2)教学要求
第四节
怎样学好中学语文教学法
一、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特点
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特殊性。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怎样学好中学语文教学法
语文教学法的理论学习与语文教学实践和社会 的语文应用联系起来; 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教学法理论并结合运用 多学科知识,才能真正学好这门课。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学语文教育观念
第一、中学语文教育观念:包括中学语文 学科的性质、目的、教学的原则、内容和 方法等基本理论。 第二、掌握教育理论的根本目的是指导教 育实践。但是,理论不能直接指导实践, 理论只能转化为实践者头脑中的思想认识 与信念即观念,才能发挥其指导实践的作 用。所以,学习教育理论必须与更新自己 的教育观念同步进行、互相促进。
第四节
语文教学法的产生和发展 中学语文教育观念 怎样学好中学语文教学法
第二节
语文教学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 一、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堂); 二、‚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年,夏宇众); 三、‚国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法‛时期(1919 年陶行知-1941蒋伯潜); 四、‚语文教材教法‛时期(1949年改国语,国文 为语文); 五、‚语文教学法‛时期(1978年,教育部12所师 范大学编写师范院校中文系教学法教材)。
教学大纲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按照 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用纲要的 形式规范各门学科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 为的指导性文件。
1.教学大纲性质:
它体现某一时期国家对该学科教育教学工 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求,因而成为指导 学科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的纲领。
2.教学大纲的作用:
教学大纲既是教材编制的依据,也是组织 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以及进行考试、考查的依 据和全面评估学科教学质量的依据。
三、语文教育观念的特点
(一)整体结构
(二)动态特征
(三)综合性态
四、教育观念的优化
每个人的教育观念都是在实践中不知不觉形 成的,必然带有模糊性、片面性和局限性。 为了科学高效的进行语文教学,每个语文教 师都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优化自己的教育观念, 规范自己的教育思想。 (一)学习教育理论; (二)参加教育实践; (三)体察时代需求。
3.制定教学大纲的依据:
国家的教育方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国 情的特点、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规律。
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
(一)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历史沿革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 局出版的全国统一的语文教材的《编辑大意》 它对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和选材标准作了说 明:‚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说、读、写四项, 不可偏轻偏重。‛‚无论哪一门功课,都有完 成思想教育工作的任务。这个任务,在语文学 科更显得重要。‛因此,在选文上,‚一方面 求其内容充实,有血有肉,思想的发展正确且 精密;一方面求其文字跟口语一致,真实生 动‛。
现代文阅读不再提‚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把 握文章的中心和写作特点,‛改提‚理解思想内容和 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的写作方法‛。写作能力中, 文体方面由‚能写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改提 ‚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 文‛;内容方面增加‚思想感情真实、健康‛的要求; 形式方面增加‚格式正确‛的要求。 说话中除‚说普通话‛外,把原来‚普通话‛之 前的修饰语‚较流利的‛删去了,这更符合地区的差 异性。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节
语文学科概述
一、语文学科的性质
有多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语文学科的性质就是它的工具性; 第二种观点:语文兼具工具性和思想性; 第三种观:语文学科是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 知识性、实践性、社会性的综合体。
1.提问:同学们认为是哪一种?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思想性、
新编实用中学语文教学法
2013级语文教育班 授课教师 杨庆黎
2015.8.24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标
1.明确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2.了解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3.认识中学语文教学法的性质、特点。 4.了解语文教学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5.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在我们的工作中有什么作用。
二是基础知识方面:1986年大纲要求‚学习必要的语 文基础知识,包括读写知识、语法修辞知识、文学知识‛ 等,‚现行大纲‛要求‚了解一些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 文学知识、文体知识和读写听说知识‛,基本知识教学 范围更加明确,要求更切中初中语文教学实际。 三是思想教育方面:以往大纲也强调要正确处理语文 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但从未把‚思想教育‛列入 ‚教学要求‛之中。‚现行大纲‛在‚教学要求‛中专 列一段,明确规定‚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的要求, 与基本能力、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求鼎足而立。指出思想 教育的重点是‚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 落足点是‚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 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三)社会性与综合性。
思考:从语文学科社会性与综合性特点,作为未来的语文教师我 们在语文教学上有什么感悟? 第一,根据社会性,我们要充分估计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语文习 得基础,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寻找把学习联系起来 的悟性和兴趣。 第二,根据语文综合性特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运用多媒体教 学法,把语文课上得更活、更好。 第三,根据语文综合性特点,指导学生搞好课堂学习的同时,指 导他们在社会大课堂中通过读书看报,看电影、电视,参加各种 社会活动等,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学好语文。要求我们教师抓 住规律,大胆革新,勇于探索,创造出有自己风格特点的教学方 法。
(3)教学内容
现行大纲第一次把能力训练列入教学内容,并使其占据突出地位, 这是我国语文教学大纲编制中的一次飞跃。 阅读18项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感知能力训练;二是理解 能力训练;三是欣赏能力训练;四是阅读方法训练。其中对朗读、 默读、速读、精读都提出具体要求,速读每分钟500字左右。 写作15项,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观察、积累训练;二是 构思、表达训练;三是文体、方式训练。每学期不少于6次作文 训练,并经常进行片段训练; 听话训练7项,可归纳为:一是语音、态度训练;二是语句 意思训练;三是交谈、答问训练;四是表达方式内训练。
文学性、知识性、实践性、 社会性的综合体。 或者:语文兼具工具性和思 想性。
2.为什么这样理解语文学科的性质呢?
第一,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第二,语文学科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 第三,语文学科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 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基 础学科。
二、语文学科的特点
2、持‚教会‛、‚学会‛观念者,必然着力于知识化为能力, 着力于练习点拨,着力于课内外结合; 3、持‚会教‛、‚会学‛观念者,却注重注重智能开发,精心 培养自学能力; 4、倘若站在‚三个面向‛的高度,从全面‚育人‛的观念出发, 就会千方百计通过语文教育全面优化人的素质,不仅注重语文能 力的训练,而且注重良好情操、美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 的发展;不仅注重语文能力的训练,而且注重良好的自学习惯的 养成。 5、以‚应试‛为教学目的者,他的教学构思、训练内容必然随 着升学考试这一指挥棒转。
从三个方面规定了初中语文的教学要求: 一是基本能力方面:分别列述听、说、读、写四项 基本能力的教学要求,把它们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与教学目的相应,增加了养成‚读书看报‛、‚修 改文章‛、‚专心听话‛、‚有礼貌说话‛等习惯的要 求。 与1986年大纲比有了一些增减,阅读中,新增了 ‚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提高阅读速度‛、 ‚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关于词典、字典,由‚会使用‛提高到‚能熟练使 用‛; 文言文阅读要求大大降低,只提‚要了解内容,能 顺畅地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
次 颁布 序 时间 大纲名称 《初中文学教学大纲(草案)》 备注 1958 年停用
1966年 停用 1980年 修订 1990年 修订
1 2
3 4 5
1956 1963
1978 1986 1992 1996
《初中汉语教学大纲(草案)》 《高中文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1988年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 学大纲(初审稿)》,1992年4月作复审修订。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实验用)》
(二)中学语文教学新大纲的内容
1.现行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 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现行大纲‛)是 国家教委制定,并于1992年6月颁布的。 这个大纲包括:导言、教学目的、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基本篇目六个 部分的内容。 中学语文教师应着重学习和领会其中的四部 分内容.
这份《编辑大意》,强调了听、说、读、 写并重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有利于 清除国民党统治时期语文课本里的封建的、 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反动思想内容,在 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过程中,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听、说、读、写全面 训练的提出,极富开创性,具有深远意义。
2.语文教学大纲的发展历史
一、教育理论的作用
《简明社会科学词典》对‚理论‛
的概念表述是:‚系统化的理性认 识某个知识领域的概念、原理的体 系。‛由此推知:中学语文教育理 论是对中学语文教育的系统化的理 性认识,是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学科 知识领域的概念、原理体系。
教育理论的特点:高度的抽象性。 这种抽象性是长期教育实践的感性认识和 具体经验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而形成的理性 认识。这种认识带有规律性,它揭示了教育现 象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具有相对的科学性。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 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掌握先进 的教育理论就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登。
(一)技能性和实践性。 (二)思想性和人文性。
第一,从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的关系看,思想感情通过语言来表达, 语言由思想感情来驾驭。 第二,从语文课的思想内涵和人文内涵来看,它包含丰富的思想内 容和人文内容,给予学生精神世界的营养是多方面的。 第三,从语文教学过程看,语文课是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水乳交融、 密不可分的互相为用的过程。 第四,从运用语言的态度与作风来看,语文运用中态度与作风的培 养,实际上是做人的教育。
中学语文课程结构
教学目标
1.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性质、作用是什么? 2.中学语文教师为什么必须深入学习中学语文 教学大纲? 3.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沿 革轨迹。 4.了解语文教科书的变革概况。 5.使用教材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学安排:8课时。
第一节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一、制定教学大纲的性质、作用和依据 1.什么是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