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1《第7章生物的进化第2节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15北师大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7章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一课时)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与生物进化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9年
6月
18
日,星期
二
,第
2
节课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主要内容
⑴
——选择的基础
⑵
——选择的手段
⑶
——进化的内因
⑷
——选择的结果
2、历史局限
①对于
的本质,自然选择对遗传和变异如何起作用,不能作出本质上的阐明。
学生回顾填写学案
温故知新
教
学[X*X*K]
目
标[来源:Z*xx*]
知识目标[来源:Z+xx+]
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
[来源:]
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和相关计算。
3.说明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1.
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2.
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重
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难
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知
识
点
1.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
2.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法与学法
1.
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阅读、思考、探究相结合。
教
具
多媒体课件、学案
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
水平
③不能很好地解释
等现象。
过渡
板书
随生物科学生物的发展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发展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聆听学生的回答,之后引导学生: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学习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学生结合第一节内容简要回答
1.
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认识到遗传变异的本质。
2.
获得性遗传被多数学者所摈弃。
3.
以种群为单位研究进化的问题
发现自然选择学说中某些观点与现代遗传学所揭示出的遗传和变异本质之间的矛盾,体会对自然选择学说的修正是必然的。
(一)种群
1.种群的
概念
过
渡
2.种群的地位
3.基因库
基因频率
设问:怎样的一群生物个体可以称为种群呢?
引导学生自学课本114页内容,理解种群概念。
判断:
1、下列哪项属于种群(
)
A、靖西市的全部的鲤鱼
B、一块稻田里的所有昆虫
C、卧龙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
D、一间屋中的全部的蟑螂
种群个体不是机械的集合在一起,而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个体间能彼此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课件投影:人们为什么要提出“种群”这一概念?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
讲述:自然界的物种实际上是以一个个种群存在的,种群是物种繁衍、进化的基本单位。
它为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和
物种的变化带来了方便。
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研究生物的进化必须研究种群的基因组成和变化。
如何分析种群的基因组成和变化呢?由此人们提出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
学生总结:【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选C
点评:A项全市表面看是同一区域但鲤鱼并不是都能自由交配的,因此不是一个种群D项蟑螂只是俗称并不是同一物种常见的大约有10种,同一室内就可能有2种,因此也不能确定是一个种群。
通过实例分析归纳种群的概念。
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把握种群这一概念。
使学生初步认识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使学生初步认识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
拓展1
哈代一温伯格平衡(遗传平衡定什么是基因库?基因频率的
含义是什么?
(安排学生阅读教材)
给出假设情况让学生尝试计算基因频率:
例1.某昆虫种群中,绿色翅的基因为A,
褐色翅的基因位a,调查发现AA、Aa、aa的个体分别是30、60、10个,那么A、a的基因频率是多少?
归纳规律:1、已知基因型的个体数计算基因频率
该基因总数
某基因频率=
*100%
该基因全部等位基因数
P115思考与讨论: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某昆虫种群中,绿色翅的基因为A,
褐色翅的基因位a,调查发现AA、Aa、aa的个体分别占30%、60%、10%,假设昆虫种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没有起作用,基因没有突变,根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试计算:
亲代基因
型的频率
AA(30%)
Aa(60%)
aa(10%)
配子的比率
A(30%
)
A(30%)
a(
30%)
a(10%
)
子代基因
型频率
AA(36%)
Aa(48%
)
aa(16%)
子代基因频率
A
(60%)
a(40%)
1、(1)A配子占60%,a配子占40%。
引导学生思考并计算A基因频率和a基因频率是多少?
归纳规律: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AA%+1/2Aa%
a基因频率=aa%+1/2Aa%
引导学生思考(2)子代基因型频率:
结合自由交配的条件运用配子法计算
雄配子
雌配子
A
60%
a
40%
A
60%
AA
36%
Aa
24%
a
40%
Aa
24%
aa
16%
AA占36%;Aa占48%;aa占16%。
运用哈代一温伯格平衡,由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
(1)
内容: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
学生计算,介绍计算结果和方法。
A
60%
a
40%
学生计算,派代表带黑板写出结果。
学生通过计算与
A配子,a配子所占比例相同,进一步总结已知基因型频率情况下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
学生运用配子法计算
使学生学会方法一、已知基因型的个体数情况下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
使学生学会方法二、已知基因型频率情况下计算基因频率的
引导学生小结第三种方法利用
律)
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p代表A基因的频率,q代表a 基因的频率,
亲代配子
比率
子代基因型
频率
则:(p+q)2
=
p2
+
2pq
+
q2
=
l。
其中p2是AA(纯合子)基因型的频率,2pq是Aa(杂合子)基因型的频率,q2是aa(纯合子)基因型频率。
适用条件: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在符合以下5个条件的情况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代的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或者说是保持着基因平衡的。
这5个条件是:种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没有起作用,基因没有突变。
♀
♂
A
(p)
a(q)
A
(p)
AA(p2
)
Aa(pq)
a(q)
Aa(pq)
aa(
学生做笔记
学生用第二种方法计算子代种群基因频率
哈代一温伯格平衡计算基因频率
学会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使学生发现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变化。
及时巩固
2.在某一群体中调查得知,隐性性状为16%,该性状不同类型的基因型频率是多少?(按AA、Aa、aa排列)
A.36%
48%
16%
B.40
%
36%
16%
C.16%
48%
36%
D.16%
36
48%
分析:题中信息非常少不能用基因频率计算的前两种方法,因此利用平衡定律解题。
提示:设显性基因频率为p,隐性基因频率为q,
已知q2
=
16%
因此,q
=
40%
又因为p
+
q
=
1,
所以p
=
l
–
q
=
–
40%
=
60%,
根据(p+q)2
=
p2
+
2pq
+q2=
1,
AA=
p2=(60%)2=36%
Aa=2pq
=2*60%*40%=48%
aa=
q2=(40%)2=16%
学生分析后运用第三中方法解题
选A
学生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疑问:
例1及课本115页思考讨论1为什么不能直接对隐性性状的
基因型频率开方求隐
检测学生的理解程度
及时发现学生的疑问,恰当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深度更上一个层次。
课堂生成的解
惑
学生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疑问:
例1及课本115页思考讨论1为什么不能直接对隐性性状的基因型频率开方求隐性基因频率?
针对学生的这个疑问我们看115页思考讨论2.对一个自然界的种群来说这五个条件都成立吗?你能举出哪些实例?
引导学生思考后自己悟出三种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适用条件不同,能用定义法及基因型频率计算出基因频率的,就不用第三种方法哈代一温伯格平衡定律计算。
性基因频率?
学生讨论后举例比如自然界普遍存在迁入迁出,自然选择必然有部分个体被淘汰,存在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因此自然种群一般不遵循哈代一温伯格平衡定律也就不能用这个方法计算
问题恰当的运用及时引导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