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1459人教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上述两段材料中反映出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的最初的目的和后来的目的是什么?
耶巴达里大叔的生活自白
前线部队缺粮食,经常发生红军饿倒的事。 “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政府马上会派征粮 队来村子里,我已经准备好了,留点吃的和种子粮, 其余的全给国家收购。还有老大的厂也要归国家管了, 小儿子的店也要停业了。也好,两个儿子回来帮我忙 地里活,农闲时干干义务劳动。
包围了,反革命的暴动象火
焰一样从这一端烧到那
端……还有富农的暴动和捷
克斯洛伐克俘虏的叛乱……
我们在挨饿,煤和煤油的来
源被切断了。我们只有一条
出路,那就是胜利。还有另
外一条路那就是死亡。死亡
不属于工人阶级!
电影海报《列宁在1918》
2、目的:①最初目的是为了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 力战胜国内外敌人。
②后来作为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
因为战争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 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 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
——列宁如是说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 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 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且是 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 径”。
以下措施中,哪些具有“共产主义”的特点, 哪些是战时被迫采取的临时措施?
– 农业:余粮收集战制 – 工业:全面国共有化,高度集战中管理 – 流通:取共消自由贸易 – 分配:普遍劳动战义务制, 实物配给战 制
材料一








材料二: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红军终于把白军全部击溃, 并把外国军队赶出俄国,使新政权得到巩固。 上述材料反映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取得了哪些
战 时 共 产 主 义 政 策
列 宁
1917年 11月7日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新斯 经大 济林 政模 策式
斯 大 林
改革
解体














1991年 12月21日

⑴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⑵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 的
那年(1918年)我53岁,常年种地干农活, 身子骨还算硬朗。我的大儿子斯洛夫在村头开了 煤矿厂,小儿子维可夫在城里经营棉布店。最近 报纸上说了,革命虽胜利了,但还得打。
问题:“还得打”指苏俄在十月革命后又进行什 么战争?
三年国内战争(1918-1920年)。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列宁:苏维埃俄国被敌人
二、新经济政策(1921-20年代末)
耶巴达里大叔的生活自白:
好不容易挨到1921年,我们的红军部队终于摆平了 国内外敌人。大旱灾可饿死了不少人。听说邻村都起来 反了,水兵也闹起来了。
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苏维埃政府如何解决这一 问题?导致“农民反水兵闹”的原因是什么?
1921年,苏俄面临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实施新 经济政策。战后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 民的利益。 1“、令实人施费新解经的济是政,策(的红原军因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 粒粮国食内都战收争走结了束。后你,倒继是续自实己行去战尝时尝共这产样主的义土政地策的导滋致味严 重吧的”经济、政治危机。
内容 背景
背景 影响
内容
新经济 政策
战时共 产主义
列宁时代
影响
实质
形成条件 主要表现
评价
斯从 大战 林时 模共 式产
主 义 到
意图:教会学生学案预习基础上,构建知识网络。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
1、背景:苏维埃政权遭到国内外敌人的进攻,面临 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耶巴达里大叔的生活自白(1918-1937)
思考:这段话反映了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的哪些 具体内容?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商业:取消商品贸易。 分配:强制劳动, “不劳动者不得食”。
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 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战时用行政 和军事手段来管理经济。
3、内容: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 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商业:取消商品贸易。 分配:强制劳动, “不劳动者不得食”。
4、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战时 用行政和军事手段来管理经济。
5、评价:集中了人力和物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但超出了当时生产力发展 水平,损害了农民利益,最终引发经济政治危机。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
耶巴达里大叔的生活自白
政府终于管我们的死活了,说是让我们交粮食税, 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了。老大的厂子恢复营业了,老二的 店重新开张了,国家还把一些大项目交给外国人开发, 美国来了个叫什么哈默的年轻人来开棉厂,听说工人有 更多的生产积极性.
思考:这段话反映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义的哪些 具体内容?
不可行。十月革命前俄国是一个不发达的资本主义 国家。苏俄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的农业国。 据此,你认为此政策什么时候应该结束? 战争结束后。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
1、背景:苏维埃政权遭到国内外敌人的进攻,面临着 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2、目的:最初:为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战胜国 内外敌人。 后来:“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作用?
5、评价: 积极影响:集中了人力和物力,取得了国内 战争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材料三:列宁后来承认: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 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 品生产和分配的做法脱离了实际,现实说明我们错了。 材料四: 1919年,俄国一普特粮食价格为:国家征购 价:6卢布;国家零售价:30卢布;黑市价格:200卢 布
思考:“错”在哪里?材料四损害了谁的利益?造成 了什力发展水平,损 害了农民利益,最终引发经济政治危机。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 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 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思考:结合马克思理论,苏俄领导人关于直接过渡到 社会主义的设想是否可行?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