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农村扶贫形势与未来策略转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当前农村扶贫形势与未来策略转向
浅析当前农村扶贫形势与未来策略转向
我国在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后,取得明显成效。
但是农村工作依然十分严峻。
据统计,去年,全国贫困人口数量约为x万人,比五年前减少了约七千多万人。
但是,农村贫困问题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一、当前农村扶贫领域面临新的挑战。
由于农村的特殊情况,扶贫需求一直存在。
即是政府加大扶贫力度,予以兜底保障,最后脱贫的群众,仍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再次被列入困难群众之中。
而且,随着生活成本的不断加大,贫困线也有上调的可能。
农村贫困将呈现多维性。
专家预计,2020年后,贫困的评判标准不再以收入为主线,之后贫困评判也将以经济、社会、资产等作为评判和衡量的标准。
农村贫困人口将向城镇流动。
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迅猛,大量农村人口涌出,伴随着农村人口的流动,部分贫困农村人口留在城市中,转为城镇贫困人口。
二、贫困新格局下我国扶贫策略的调整。
扶贫目标由“积累性”贫困人口向“转型性”贫困人口转变。
以前,我国制定的扶贫政策大多都是以消除“积累性贫困人口”为主――即因为经济长期缺乏而导致的贫困。
专家预计,2020年以后,随着导致贫困的各方因素的变化,扶贫工作可能将转向“转型性贫困人口”,即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变化或不可预见突发性灾难而导致的过渡性贫困或暂时性贫困人口。
扶贫机制由集中性向常规性转变。
以前,国家,在贫困人口比较集中采取了一系列集中式的扶贫举措,有效降低了贫困人口数量。
2020年以后,国家将改变策略,在已经脱贫的基础上,建立稳定的常规性扶贫机制,成为政府工作的一部分。
扶贫手段由以提高收入为主转向缓解非收入性贫困。
2020年以后,虽然提高收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贫困状态,但是贫困人口的收入增长尚未达到足以走出贫困陷阱的临界点。
未来扶贫政策需要着眼于缓解非收入性贫困,使得政策良性循环,帮助贫困人口获得长久的脱贫能力。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