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彼特创新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一,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 • 第二,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 • 第三,创新同时意味着毁灭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四,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 • 第五,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 • 第六,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一、企业家的本质是创新 • 二、企业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 • 三、创新的主动力来自于企业家精神 • 四、成功的创新取决于企业家的素质
2.朱格拉周期
第二种周期就是通常所说的平均大约9年 到10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由法国的克 莱门·朱格拉于186O年提出。在三种周期中 ,这一种是提出最早的。
3.基钦周期
第三种是平均大约40个月(将近三年半 )的所谓“短周期”或“短波”,又称“基钦周 期”,由美国的约瑟夫·基钦于1923年提出。
熊彼特创新理论 ----理论启示
熊彼特创新理论启示
1.锻造创新精神
在熊彼特看来,创新活动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企业家 的创新精神。企业家与只想赚钱的普通商人和投机者 不同,个人致富充其量只是他的部分动机,而最突出 的动机是“个人实现”,即“企业家精神”。熊彼特 认为这种“企业家精神”包括:(1)建立私人王国,(2) 对胜利的热情,(3)创造的喜悦,(4)坚强的意志。这种 精神是成就优秀企业家的动力源泉,也是实现经济发 展中创造性突破的智力基础。
• “新组合”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创新活动----“例行事物”----企业家 职能减弱----投资机会减少----资本主 义不再存在-----社会主义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熊彼特认为“创新”并不是一个技术概 念,也不是单纯的技术上的新发明。
• 它是一个经济概念,是指经济生活中出 现的新事物,它包括下述五种情况:
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
• 在“四阶段模式”分析中,熊彼特认为 ,现实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存在着“繁 荣”、“衰退”、“萧条”和“复苏” 四个阶段。
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
• 繁荣,即经济活动扩张或向上的阶段( 高涨);
• 衰退,即由繁荣转向萧条的过渡阶段( 危机);
• 萧条,即经济活动收缩或向下的阶段; • 复苏,即由萧条转向繁荣的过渡阶段。
1937年,熊彼特以“创新理论”为依据, 在《经济周期》及有关书刊中,提出了他 的经济周期理论。
20世纪初期,同时存在着三种经济周期 的论点,分别为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朱
格拉周期和基钦周期。熊彼特综合了前人 的论点、加上自己的见解而融贯形成了“多 层次”经济周期理论。
1.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这是一种经济“长周期” ,由俄国经济学家尼 古拉·D·康德拉季耶夫于1926年首先提出。每一 个周期历时50年或略长一点。在这里,熊彼特 沿袭了康德拉季耶夫的说法,把近百余年来资 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过程进一步分为三个“长波” ,而且用“创 新理论”作为基础,以各个时期的 主要技术发明和它们的应用,以及生产技术的 突出发展,作为各个“长波”的标志。
熊彼特创新理论启示
从大趋势看,“新经济”只有与“旧经济”融合才 有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在传统经济结构的困境 中寻求突破,确实需要进行结构调整,但同时应该做 到“有秩序的撤退”,注意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 升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那些传统产业的结构和素质, 而不能顾此失彼,简单抛弃传统产业。如果进退失据, 只是一窝蜂地关停,使所有传统产业一下子崩溃,那 么,滚滚的下岗失业洪流,源源不断的低收人人群的 涌现,供求总量、供求结构的严重失衡,必将迫使背 离“创造性破坏”的初衷,变成只有破坏而没有创造, 经济创新将被经济崩溃所代替。
三、熊彼特理论形成背景
(一)创新理论的形成背景
“创新”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 特于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 中提出。
1912年,熊彼特首先用静态方法分析的 循环流转的均衡状态,这种静态分析方法 是建立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 程的背景条件之下的,即企业总收入等于 其总支出,生产管理者所得到的只是管理 工资,因而不产生利润,也不存在资本和 利息,生产过程只是循环往返,周而复始 ,没有创新,没有变动,没有发展。
熊彼特创新理论启示
近年来,在我国存在一种自由追捧“新经济”的现 象,有些人认为我国的传统产业已经毫无希望,应该 把资源集中于“新经济”,集中于信息产业,跳过漫 长的工业化阶段,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诚然,在发 达国家高科技创新浪潮的推动下,全球正在展开一轮 长期的、由机器经济转变为信息经济、工业经济转变 为服务经济的产业变革。但是,应该清醒的认识到, 即使在发达国家仍有一批传统产业在蓬勃发展,并与 新兴产业相互渗透、相得益彰。
苏四个阶段组成。 • (4)周期的长短由周期的具体性质所决
定。
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
• 熊彼特认为分析经济周期可分为“单纯 模式”或“二阶段模式”分析和“四阶 段模式”分析两个步骤,前者是排除了 外来因素干扰的纯理论分析,后者的分 析以现实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为基础。
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
• 在“单纯模式”中,熊彼特假定:在“ 创新”之前经济处于静态均衡,企业的 支出等于家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最稀缺的资源,是社会的 宝贵财富,它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 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因此,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 司都不惜代价、不择手段地网罗创新型人才,而我国 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选拔人才的机制还不尽 公正合理,“论资排辈”、“年龄一刀切”、“恨 能”、“恨富”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对人才的制度化 激励还相当缺乏,鼓励冒险、容忍失败的社会氛围还 十分稀薄,所有这些都严重地阻碍着我国企业家的孕 育、培养和造就。因此,我国今后应对这些问题从根 本上加以解决,努力造就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在 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培养出独特的创新精神,培育出更 多的实力雄厚、发展前景看好的企业。
熊彼特创新理论
熊彼特创新理论 ----形成背景
约瑟夫·阿罗伊斯·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与凯恩斯同 年出生,这一年也是马克思逝世的那一年
。著名的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当代资产
阶级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一生共发表论 文200多篇,著作15部,一生最大的贡献在 于提出创新理论。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最大特色,就是 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至高无上 的作用。但在分析中,他抽掉了资本主 义的生产关系,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 剥削实质。
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
• 经济周期的定义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也称商业周期、商业循环、景 气循环, 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 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 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 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 熊彼特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长周 期:
(1)从18世纪80年代到1840年,是产业革命 发展时期,纺织工业的“创新”在其中起了重 要作用;
(2)从1840年到1897年,是蒸汽和钢铁时代 ;
(3)从1897年到20世纪50年代是电气、化学 和汽车工业时代。
资料来源:熊彼特 《经济周期:资本主义过程的理论、历
创新的五种情况
• (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 •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 (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
种新的供应来源 • (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概言之,就是指“企业家实行对生产要 素的新的结合”。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 哈佛大学出版社1934年版,第66页
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
• 熊彼特以“创新理论”为依据,在《经 济周期》(1939年)及有关书刊中,提 出了他的经济周期理论。他认为,一种 创新通过扩散,刺激大规模的投资,引 起了高涨,一旦投资机会消失,便转入 了衰退。由于创新的引进不是连续平稳 的,而是时高时低的,这样就产生了经 济周期。
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
二、熊彼特生平学术著作
• 1912 《经济发展理论》(德文版 1934年英文 修订版)
• 1918 《税收国家的危机》 • 1939 《经济周期:资本主义过程的理论、历
史和统计分析》 • 1942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 • 1951 《从马克思到凯恩斯十大经济学家》(
由生前所写传记评论汇集而成)、 • 1954 《经济分析史 》
熊彼特宣称,上述几种周期并存而且相
互交织的情况,正好进一步证明了他的“创 新理论”的正确性。
熊彼特创新理论 ----主要理论
•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
• 熊彼特关于资本主义崩溃的理论 • 熊彼特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 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 新组合”。
• 1910年成为格拉茨大学经济学教授。
• 1912年出版成名作《经济发展理论》。
• 1913~1914年,受聘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客座教授,并被该校授以荣誉博士学位。
• 1918年,曾一度出任由K.考茨基、R.希法亭 等人领导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社会化委员会” 的顾问。
• 1919年,又曾短期出任由O.鲍威尔等人为首 的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参加组成的奥国混合 内阁的财政部部长。
• 1921年,任私营皮达曼银行经理。
• 1925年,回到学术领域,在波恩大学任教 ,讲授纯经济学理论。
3.纯粹的学术时期(1926—1949) • 1927年熊彼特应邀去哈佛大学访问,并在日本
呆了几个月. • 1928年回到波恩大学,受到学校有些教师的排
挤。
• 1932年迁居美国,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 • 1937~1941年,曾任“经济计量学会”会长, • 1948~1949年任“美国经济学协会”会长。 • 1950年熊彼特与世长辞。
熊彼特创新理论启示
2.调整经济结构
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改变社会面貌的经济创新 是长期的、痛苦的“创造性破坏过程”,它将摧毁旧的 产业,让新的产业有崛起的空间。然而,面对这个“创 造性破坏过程”,熊彼特特别指出:“试图无限期地维 持过时的行业当然没有必要,但试图设法避免它们一下 子崩溃却是必要的,也有必要努力把一场混乱 ——可 能变为加重萧条后果的中心——变成有秩序的撤退”。
创新浪潮出现----对银行信用和对生产 资料的需求扩大----经济高涨
创新扩展----竞争----商品价格趋跌---盈利机会减少----银行信用收缩----经 济从转入衰退
经济周期的特征:
• (1)经济周期不可避免。 • (2)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总体性、全局
性的波动。 • (3)一个周期由繁荣、衰退、萧条、复
一、生平介绍
1.不平凡的青年时光 (1883——1906) • 1883年出生于奥匈帝国摩拉维亚省特里希
的一个织布厂主家庭。 • 1901-1906在维也纳大学攻读法学和社会
学。
2.社会和学术界的徘徊期 (1906——1926) • 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是E.von柏姆-巴
维克的门生,随后游学伦敦,求教于A.马 歇尔。 • 1908年出版经济学理论著作《经济学原理 和方法》,奠定了他在奥地利青年经济学 家中卓有才华的名声。 • 1909年返回维也纳接受切尔诺维滋大学的 教授职位。
熊彼特创新理论启示
3.制定相关科技政策
技术创新活动是一根完整的链条,这一“创新链” 具体包括:孵化器、公共研发平台、风险投资、围绕 创新形成的产业链、产权交易、市场中介、法律服务、 物流平台等。完整的创新生态应该包括科技创新政策、 创新链、创新人才、创新文化。
熊彼特创新理论启示
根据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中新熊彼特主义者——弗里 曼提出的“政府的科学技术政策对技术创新起重要作 用”,为此政府的主要职责应该是通过科技创新政策来 构建一个完整的创新生态,通过这个完整的创新生态, 最大限度地集聚国内外优质研发资源,形成持续创新的 能力和成果。
但是熊彼特否定了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的情况,他认为,“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经 济变动的一种形 式或方法,它从来不是静 止的”。
于是熊彼特从动态和发展的观点提出了“ 创新”,他引进创新和企业家导出资本主义 ,阐述经济发展的根本现象,这是熊彼特 创新理论的本体。
资料来源: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1912
(二)经济周期理论的形成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