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7修订2015/2016级用)
一、专业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代码:050101
专业门类:文学标准学制:四年
所在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适用年级:2015级、2016级
二、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思想品德优良,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思维及职业素养,专业基础扎实,具有“文化+”和“互联网+”的现代意识,具有较强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组织能力、创意策划能力,能在各级各类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文秘、文化管理、文化创意及文化传播类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规格要求
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素质、知识、能力:
素质结构: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
2.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
3.了解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
4.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意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知识结构:
1.了解国家在汉语言文字、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知识。
2.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求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传播学、管理学、经济学等与本专业方向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4.掌握行政文秘、文化管理、文化创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5.了解非师范中文相关行业的行业要求和发展趋势。
能力结构:
具有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在行政管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等领域应用实践的基本能力。
具体能力要求如下:
1.具备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特别是人际沟通方面的口语能力;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各类文体(特别是公务文书)的写作能力;具备良好的以会务为核心的组织及服务能力。
2.具备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信息收集、筛选和处理能力;具备利用全媒体和数据信息进行文化服务创意、策划的能力。
3. 至少掌握一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操作技能,能比较熟练地使用专业软件及自动办
公设备。
4.掌握一门外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备基础的社会调查与科学研究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二)核心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美学、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中外文化比较、文化管理学、大众传播学、文化产业导论、新媒体导论、公文写作与处理、秘书学基础、文案写作、广告策划与设计、会务组织、音频视频处理、公共关系实务、媒体市场营销、公关礼仪与口才等。
(三)实践教学环节:专业课程实践、专业见习、毕业论文、专业实习、实践教学周等。
四、毕业及授位要求
本专业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毕业最低学分 176分;修满规定学分且达到学校有关学习要求的准予毕业。
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五、教学计划进程
说明:
1.鼓励通过辅修、校通选课等形式修读艺术、经济、管理、计算机类学科课程。
2.院设专业任选课选课人数不足25人的,原则上不组班开课。
3. 素质与能力拓展类课程取得的学分,成果类项目多余的学分,经认定后可以冲抵通识教育选修课学分、专业拓展课学分。
4.第一学期教学周数为13周,第八期为1-14周,其他学期为17周(含实践周)。
5.2017年修订内容为:最后一学年除了实习、论文、就业指导外不再安排课程;公共文化类选修课更为机动。
附1 学生培养规格要求表
附2 学分安排表
附3 实践教学周安排表
附4 教学周学时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