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课心得
根据馆里工作安排,我随研究室的其他同志从2005年9月15日开始,分赴任城、泗水、汶上、邹城、中区等县区和济宁一中等市直学校,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听课调研活动,共听课18节,其中高中4节,初中10节,小学4节,涵盖了各阶段语文、数学、英语等各个学科。
通过深入一线的听课调研,不仅了解了这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设施设备、教师培训和资源建设情况,而且对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总的情况来看,学校对这一块工作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对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较大的渴求,不少学校教师在教学应用也取得很好的效果,但也存在县区和学校之间有很大的不平衡,总的来说,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区和学校应用较好,小学、初中阶段教师比高中解应用较好,理科教学应用明显好于文科教学,尤其是在创设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结构,突破重点难点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除了一行的不平衡以外,还有运用的适时适度问题,有的老师传统手段运用还占教学过程的大部分时间,媒体手段的运用只是点缀,为听公开课演示成分太多,有的虽然下了很大功夫,但存在技术上、教学设计上不太恰当的问题,与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存在两层皮。
通过听课活动,我有以下体会:
1、教师的认识是能否运用好电教媒体的关键。
虽然运用电教媒体取决于设施的配备,技术应用水平和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但最根本、我觉得还是教师的观
念和思想认识起关键性的作用,思想决定行动,只有认识到媒体的巨大作用,愿意使用,在应用中不断提高应用水平,没有应用的老师主要是观念认识问题,有的是畏惧技术,不敢尝试,有的是嫌麻烦,还有的认为电教手段运用虽然学生欢迎,效果也很好,但对考试作用不大,不如多讲些例子,他们只是从应试做卷子去考虑,而没有转变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放在首位。
2、多媒体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在选择电教媒体时,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合理地选择媒体,在需要用媒体的地方使用媒体教学,在根本不需要使用媒体的地方也不要画蛇添足某媒体使用不是用来给别人看得,要让媒体真心为教育教学服务,另外,在选择媒体时,要选择那些清晰度表较高,容易被接受的媒体进行运用,媒体选择务求两条,无论从教师的操作、还是从学生理解能力的角度去考虑,都是必要的,比如英语听力训练,听录音就比看多媒体课件有助于提高听力水平。
3、媒体教学必须进行教学设计
在运用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在授课前要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课前的教学设计,将本课中出现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及联系进行一定的设计,并根据这些内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媒体,并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运用适当的媒体,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4、教学多媒体化的路子很长,尤其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任重而道远。
从听课的情况看,许多学校的设施建设还很薄弱,有些东西的配置,大多是为迎验创建准备的,设备上的仓促,缺乏长远规划,应用不方便,甚至有不少处于闲置
状态。
硬件是这样,软件也不乐观。
资源陈旧是普遍现象,新进资源却又很难及时得到应用。
管理跟不上是关键,很多管理人员是外行,精通的人员又身兼数职,忙不过来。
一方面是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逐渐陈旧闲置,一方面是一线教师为备课,煞费苦心寻找资源。
矛盾来自管理的不完善,不协调,关键的问题还是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因循守旧,按部就班,不愿做大的变革,只要能够正常上课,学生不管怎样能考出高分,什么素质教育,什么情感态度价值观统统都是次要的。
真正制约实现教学多媒体化的原因,最重要的还是教室多媒体建设的问题。
现在很多学校,特别是城区和条件较好的学校,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老师们接触计算机和网络的机会已经大大提高了,老师们运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是苦于没有应用的场所。
有些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上课得排队,老师们得向各级申请才行,尤其是要让位于一些评选展示和会议。
学生更是听说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就像过节一样兴高采烈,我们为此感到高兴也感到悲哀,毕竟我们的孩子就受那么几年义务教育,就那么一点让他们对学习痴迷的机会。
究竟我们离教育信息化还有多远?有人说还有50米,有人说还有半小时,在实现数字化教学方面,我觉得都很有道理。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就剩下了多媒体教室的那最后50米。
如果实现了“班班通”多媒体,解决了“50米”问题,就为教学多媒体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半小时”的问题,是困扰教师运用的问题,现在种种条件困扰教师的应用,对一线教师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教师备课需要的时间太多。
如果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时间能够有效地控制在半小时以
内,比平时的备课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和教学效果,将进一步激发教师运用的积极性,有力的推动运用的进展,加速教学多媒体化的进程。
通过调研活动,我们认为,要更好地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更好的营造氛围,纳入教育教学评估的范围,采取一些硬性的鼓励措施。
由“拼命应用”向“科学运用”发展,是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