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阅读理解专项调研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阅读理解专项调研含答案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阅读理解。

换一扇窗
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个大鼻子。

因为这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学生嘲笑的对象。

他因此整天闷闷不乐,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参加班上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丽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

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看什么呢?”“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

”小男孩悲伤不已。

“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看看吧。

”玛丽亚牵着小男孩的手走到另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窗外是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变得开心起来。

“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玛丽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你知道吗?在老师的心目中,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


“但大家都笑我啊!”小男孩深感委屈。

“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没有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恰好学校有一个小型话剧演出,一个角色很适合小男孩。

在玛丽亚的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演出,并获得了成功。

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

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

再后来他进入了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

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4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扇窗就是换一种,你将
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一扫而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声大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讲述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教室里,小男孩在教室最后一扇窗看到的景色是,换了一扇窗看到的景色是,他的心情从变成
了。

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
为。

4.“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玛丽亚老师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玛丽亚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她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这篇文章,作者想表达怎样的观点,你认为换一扇窗就是换什么?填在文中的“”上。

7.生活中你有因为遇到了不顺心的事而愁闷苦恼的时候吗?谈一谈,当时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读完这篇文章,回想那件事你是否有了新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①他是一个研究力学的专家,在学术界成绩斐然。

他曾经再三提醒自己的学生们:“在力学里,物体是没有大小之分的,主要看它飞行的距离和速度。

一个玻璃跳棋弹子,如果从10万米的高空中自由落体掉下来,也足以把一块一米厚的钢板砸穿一个小孔。

如果是一只乌鸦和一架正高速飞行的飞机相撞,那么肉体的乌鸦一定会把钢铁制造的飞机一瞬间撞出一个孔来。


②他说:“这种事已经屡次
..发生过,所以我提醒大家注意,千万别抱幻想把高空中掉落的东西稳稳接住,即使是一粒微不足道的石子。


③那一天,他正在实验室里做力学实验,忽然门被“砰”的一声推开了,他的妻子惊恐万分
....地告诉他,他们那先天有些痴呆的女儿爬上了一座四层楼的楼顶,正站在楼顶边缘要练习飞翔。

④他的心一下子就悬到嗓子眼儿,他一把推开椅子,连鞋都没有来得及穿就赤着脚跑出去了。

他赶到那座楼下的时候,他的许多学生都已经惊慌失措地站在那里了。

他的女儿穿着一条天蓝色的小裙子,正站在高高的楼顶边上,两只小胳膊一伸一伸的,模仿小鸟飞行的动作想要飞起来。

看见爸爸、妈妈跑来了,小女儿欢快地叫了一声,就从楼顶上跳下来了,像中弹的小鸟般正垂直下落。

很多人吓得“啊”了一声,连忙捂住自己的眼睛。

平时手无缚鸡之力的他突然推开拉紧他的学生们,一个箭步朝那团坠落的“蓝色云朵”迎了上去。

⑤“危险——”
⑥“啊——”
⑦随着一声惊叫,那团蓝云已重重地砸在他伸出的胳膊上,他感到自己像被一个巨锤突然狠狠砸下,腿像树枝一样“咔嚓”一声折断了,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⑧他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的抢救室里两天了,但他脑子还算好,很快就清醒了,可是下肢打着石膏,缠着绷带,阵阵钻心的疼痛让他忍不住倒抽冷气,他那些焦急万分的学生对他说:“您总算醒过来了,您站在高楼下面接孩子真是太危险了,万一……”
⑨他笑笑,看着床边自己那安然无恙的小女儿和泪水涟涟的妻子说:“我知道危险,搞了半辈子力学,我怎么能不懂这个呢?只是在爱里边,只有爱,没有力学。


1.请给文章起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屡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惊恐万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概括的最准确的一项是()
A.力学专家不顾一切接住了从高楼坠下的女儿。

B.力学专家的女儿从高楼坠下来,结果受伤严重
C.女儿从楼顶坠落,力学专家明知危险还是不顾一切地去接,结果受伤
D.力学专家明知接高空坠落的物体危险,可他却在女儿从高楼坠落时不顾危险地跑过去接,结果腿折断,抢救两天才醒。

4.仔细读读第④段回答问题。

1.结尾提到“蓝色云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学专家看到坠落的“蓝色云朵”是怎样做的?请用“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3.想象一下,力学专家此时心里可能怎么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开头两个自然段与文章所述故事似乎关系不大,能不能不写?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赞同力学专家的做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课内选文片段,完成练习题。

少年闰土(节选)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

他说:“这不能。

须大雪下了才好。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
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

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

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么?”
“不是。

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

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

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

你便捏了胡叉,
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他不咬人吗?”
“有胡叉呢。

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

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

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片段已经用“//”分层,请用不超过四个字的关键词给每一层加上小标题。

第一层:______第二层:______第三层______
2.闰土教“我”捕鸟,看似简单,其实是很讲究的,他是这样做的:
时间:地点:______ 工具;
动作: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
结果。

从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的人。

3.找到片段中含有“不知道”的句子,将他们和其他描写闰土的句子对比,说说这是什么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桥(节选)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

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

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

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所表达的意思是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

2.“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是怎样的景象?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话,使其与上下文意思连贯。

3.“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浪头没有把他吞没,他有可能会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桥》一课的写作特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B.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C.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5.文章以“桥”为题目,说说你对文题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与探究。

把屈辱当作鞭子
一个男孩,上小学四年级时,随父母来到了河南五七干校,在五七干校的子弟学校读书。

一天,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命题作文,题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13岁的他“改”了标题,写了一篇叫“早起的虫子被鸟吃”的文章。

于是,他和老师围绕这个命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老师让他当着班上同学的面说100遍自己是最没出息的人。

男孩委屈极了,他的委屈变成了愤怒的喷发。

结果他被学校开除了。

1977年,恢复高考,许多人想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他记忆不好,不擅长考试,成了负“状元”,名落孙山,当了一名工人。

后来,他恋爱了,但女友的父母认为女儿必须嫁给一个知识分子,好出人头地。

于是女友便离他而去,他又一次委屈极了,一周内瘦了10公斤!上天好像就是这样捉弄他,那时他产生了“特农民”的想法,开始自嘲能找出一条不上大学也能让对方会后悔的方法。

他想起自己小时候作文还不错,于是决定写作,写童话。

未曾想,他写的童话孩子们很喜欢。

他就不停地写呀写,这一写就是20年,写了1000万字的童话。

他就是中国童话大王“皮皮鲁”之父郑渊洁。

委屈的郑渊洁,为了排遣心中的愤懑,洗刷以往的耻辱,他勇敢地拿起了笔,孜孜不倦,不屈不挠,终于用自己手中的笔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这也使人想起以前美国有位毫无声望的年轻律师。

一次,他为了一次重要的诉讼事件赶到芝加哥。

当地几位著名的律师对他毫无欢迎的表示。

他跑去拜访他们,也到处受人白眼。

因为那些律师自视清高、目中无人,认为自己和这样一个年纪轻轻、资格尚浅的人往来未免有失身份。

然而,他并未因此而灰心丧气、意志消沉,而是从中受到警策,锐意进取、挑战自我。

他说:“我从人的白眼中看出自己的学识经验远远不够用。

我发现自己应该学习和尚未学习的事还多着哩!”于是,他发奋努力,矢志不渝,果然获得了很高的地位,当上了总统。

他就是亚伯拉罕·林肯。

人处在逆境,会遭到挫折、贫穷以及世俗的磨难、压迫和围困。

弱者会因此自暴自弃,一蹶不振,强者则愈挫愈奋,勇往直前。

因此,如果你正处在逆境中,你不妨将你所受的屈辱看作是一根鞭子。

只要你正确对待这根“鞭子”,他就会鞭策、激励着你,书写新的辉煌!
1.请解释“把屈辱当作鞭子”一句中“鞭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最后一段的表达方式是______,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

3.说一说“只要
..你正确对待这根‘鞭子’,它就.会鞭策、激励着你,书写新的辉煌!”一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认为逆境可以培养人才,你是否赞同呢?说说你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知识与积累。

我长大了
①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②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③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④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能证明你长大。


⑤渐渐地,“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⑥后来,搬了家。

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⑦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

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

没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

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要起步时,我却发现被撞的是一位瘦小的老太太。

⑧许多人围了过来。

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

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

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⑨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很不孝。

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只是说她很寂寞。

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⑩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⑪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⑫我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还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

我等
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⑬依然记得那天父亲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是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是长青春痘那么简单。

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小的时候想长大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是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被撞倒的老太太,“我”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从中反映出“我”具有哪些好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地球之水天外来?
地球之水哪里来?
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仍一直在探索。

一种普遍流行的观点是:地球上的水是在地球形成时,从那些宇宙物质中分离出来的;而在地球形成以后,从地球内部不断析出水分并聚集在地表。

这由今天的火山活动可以得到证实。

从地下分离出水的规模现在还很大。

一次火山爆发,它喷出的水蒸气就可达几百万公斤。

可以想见,在漫长的地球历史发展过程中,这样产生的水是很多的。


外,地球的重力比较大,它.能把水吸引住;地球上的温度也有利于水的存在,如果地球表面温度太高,水就会被汽化跑到太空去了,如果温度太低,水就变成冰了。

最近,科学家又有一个重要发现:地球上的水源靠“天外来客”不断得到补充。

据美国科学家最近在美国地质物理协会的一次会议上宣布,卫星观测表明每天有成千上万个小型冰球撞击地球大气层,它们带来的水分进入了地球大气和海洋,对地球上保持充足的水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科学家解释说,这些冰球由冰和宇宙尘埃组成,实际上也就是小彗星。

当距离地球160公里到2.4万公里时,冰球就分裂成小碎片。

当这些碎片暴露在阳光下时,就会迅速汽化,成为厚厚的云层,然后或被风吹散或形成降水。

弗兰克博士估计,每隔1000到400年,来自太空的冰球可以使地球海平面升高2-3厘米。

天文学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认为陨冰可能就是这些未汽化的冰球。

(选自《环球科学》,有删改)
1.本文主要说明的内容是()
A.地球有生命存在B.水是生命的源泉
C.地球有大量的水D.地球上水的来源
2.第2自然段“它能把水吸引住”中的“它”指的是()
A.地球B.海洋C.火山D.冰球
3.第4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举例子B.列数字C.作比较D.打比方
4.地球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文学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认为陨冰可能就是这些未汽化的冰球。

”这句中“可能”一词能不能删除?结合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外阅读。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莫言
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

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

”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

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

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

我熟悉这棵白菜。

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

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

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去集市的路上。

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

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

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

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终于挨到了集上。

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

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

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

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

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

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

母亲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

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

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

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偏头痛,算了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

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

”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

”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

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

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

三棵白菜都躺在蜡条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

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泪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1.文章题目是《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请说说“我”的“狂”体现在文中哪
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一段用了大量的细节来刻画母亲,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它们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回忆了那年随母亲卖白菜的事,母亲的言行举止表现了她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章结尾说“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依然沉痛”,这“沉痛”的背后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多次写到那棵最小的白菜,请你探究一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外阅读。

为善有方
周末,我和朋友到城郊登山,走了近1个小时,终于抵达山顶。

不远处有
个跛腿男人手挂拐杖,拖着蛇皮袋,正向这边挪.着步子。

他四下张望,一看就是位拾荒者。

不一会儿,男人坐到我们对面,盯着我和朋友手上的空瓶。

朋友主动与男
人搭讪:“大哥,你腿脚不便,怎么还上山捡瓶子呀?”男人喘着气,笑道:“山上游客多,能捡不少瓶子呢。

”望着他的腿,我不由得从皮夹中掏出4元钱,幻想着男人溢于言表的高兴与感激。

男人突然板起脸,推开我的手,说:“我不需要你可怜!”他语气坚定,似乎还夹杂着怒气。

我伸出的手僵住了,朋友马上解释:“对不起,我朋友太鲁莽了,请您原谅。

”男人愤愤地走出亭子,丢下一句,“我有残疾不假,但还能干活。

”我尴尬无比,低声埋怨男人不知好歹,朋友一脸深沉地看着我:“你刚刚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帮助别人的前提是,让他们乐意接受我们的善意。

”我惭愧不已,一路上都为此闷闷不乐。

下山途中,我们又遇到了那个男人。

他正背着满满一袋子空瓶一瘸一拐地
下坡。

我正准备低头溜走,朋友却突然轻声对我说:“你不是想做好事吗——去帮前面的大哥背蛇皮袋,我保证,()你态度诚恳,他()会感激你。

”我犹豫片刻,鼓起勇气上前:“大哥,刚才是我不对,请你原谅。

”男人望了我一眼,憨厚地笑了。

“下山的路不好走,我帮你背袋子吧。

”我微笑地说道。

男人()没有生气,()热情地跟我道谢。

我扛起蛇皮袋,与男人并肩下山。

一路上,我们聊着家常,有说有笑。

有时,一颗向善的心远远不够,善意的表达才是关键。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第一段中加点的“挪”不可以换成“走”,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主要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

4.读完短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拾荒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最后一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只要心里的想法是好的,就足够了,可以不拘泥方式。

B.善心有时会因为表达方式不当,而被误解,造成相反的结果。

C.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的善意,才是真正的善意。

6.读了短文,你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