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超声在甲状腺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3月 第3卷第6期
方位扫描,具有高灵敏性和特异性,能够通过获得电磁信号,增强检测能力,准确清晰的提示患者椎间盘突出疾病的发展情况,为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并且安全性较高,不会对人体产生放射性伤害,被广大患者所接受[3]。
本研究中,MRI疾病总检出率较CT总检出率78.82%来说显著更高,与李立杰[4]学者研究结果完全一致。
提示MRI对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更具优势,但本研究由于样本选取数量的局限性,导致临床研究结果可能存在误差,后续研究中还应加大研究样本数量。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临床中可采用M R I进行诊断,效果确切,准确率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刘永,滕云.腰椎间盘突出M R I与C T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9):1734-1736.
[2]杨文兵,孟连英.腰椎间盘突出症M R I与C T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9):75-76.
[3]雷永彦.腰椎间盘突出M R I与C T诊断的应用的价值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0):81-81.
[4]李立杰.腰椎间盘突出M R I与C T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6):122-122.
作者简介:李大伟(1972.09-),男,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放射医学.
介入超声在甲状腺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李 冬
(泰州市靖江市人民医院 江苏 泰州 214500)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超声在甲状腺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5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病灶穿刺、活检,将检验结果与超声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诊断准确率。
结果:5例患者因为个体差异的因素穿刺失败,穿刺成功率为90.91%,患者穿刺后均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病理检验结果显示乳头状癌11例(20.0%),桥本甲状腺炎21例(38.18%),滤泡性肿瘤2例(3.64%),无异常显示患者3例(5.45%),滤泡性结节3(5.45%),滤泡上皮细胞7(12.73%),肉芽肿性甲状腺炎3例(5.45%);其中1例患术前病理表现为左侧桥本,右侧桥本伴乳头状癌,术后为右侧桥本,无乳头状癌特征;1例患者手术前为乳头状癌,手术后为肉芽肿性甲状腺炎,误诊率为3.64%。
结论:介入超声对甲状腺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早期诊断甲状腺疾病具有良好导向。
【关键词】介入超声;甲状腺疾病;诊疗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07(2019)06-0169-02
甲状腺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内科疾病,其致病机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受累人群广泛,临床主要以颈前肿块、颈部隐痛为临床表现,患者自觉痛苦,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数据显示,我国的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迹象,患病年龄逐渐缩小化,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确保患者的治疗疗效,提高预后,给予甲状腺疾病患者及时有效的诊疗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
临床研究显示,超声对甲状腺疾病类型进行有效鉴别,为临床准确诊断提供参考和借鉴。
随着超声技术的完善和优化,介入超声诊疗已逐步运用到临床中,并取得了理想效果。
本文笔者特选取55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旨在观察介入超声在甲状腺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现将观察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5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在24岁~70岁,平均年龄(42.56±5.24)岁,纳入标准:(1)超声提示均有甲状腺病灶的患者;(2)对本项研究知情并签署书面同意书;(3)治疗依从性较好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自然资料,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可予以比较。
1.2 方法
穿刺前准备:术前给予患者甲状腺功能、肝功、凝血四项、肾功、甲状腺自身抗体及心电图等身体检查,充分了解患者身体状况,确保穿刺的安全性。
穿刺方法:取患者仰卧位,将患者的颈肩部位垫高,嘱患者头部后仰,充分暴露颈前部位,方便穿刺操作,术中要密切观察甲状腺神经及其靶器官的血流灌注情况,借助B超进行监测,确定最佳的穿刺点及穿刺方向,提高穿刺成功几率,降低对患者机体的损伤,穿刺过程中尽量避免血管神经组织,注意穿刺的角度和深度,介入超声对穿刺部位进行观察,进行细胞抽吸,将载玻片上的细胞涂片放于95%的无水酒精中送检。
根据患者疾病情况,确定送检细胞的多少,术后对穿刺点进行按压止血,防止血肿等情况发生,留查30m i n待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即可让患者离开[2]。
1.3 评价标准
本项研究通过观察受查患者的病理结果与超声结果
169
医学影像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3月 第3卷第6期
对比一致性,分析介入超声在甲状腺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误诊率越低、准确率越高表明诊疗方法价值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其中患者病理结果和超声结果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项研究共观察55例患者,借助超声引导进行穿刺并细胞抽吸,其中5例患者因为个体差异的因素穿刺失败,穿刺成功率为90.91%,患者穿刺后均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病理检验结果显示乳头状癌11例(20.0%),桥本甲状腺炎21例(38.18%),滤泡性肿瘤2例(3.64%),无异常显示患者3例(5.45%),滤泡性结节3(5.45%),滤泡上皮细胞7(12.73%),肉芽肿性甲状腺炎3例(5.45%);其中1例患术前病理表现为左侧桥本,右侧桥本伴乳头状癌,术后为右侧桥本,无乳头状癌特征;1例患者手术前为乳头状癌,手术后为肉芽肿性甲状腺炎,误诊率为3.64%。
3 讨论
介入超声作为一种新型的超声技术,其主要指的是利用超声技术完成穿刺引导等工作,根据超声介入确定穿刺的部位和穿刺角度和深度,准确提取病灶组织进行细胞涂片送检,可以有效减低诊断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提高诊断的精准率,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可靠的信息支持。
提高临床诊断价值和治疗效果[3]。
甲状腺疾病作为内分泌系统发病率较高的病症,影像检查是当前主要诊断方法,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包括放射性碘疗、用药、手术等,及时有效的诊断有助于治疗工作的开展,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有利于预后[4]。
介入超声的优势主要表现是简单方便、敏感度高、经济有效、风险较低,且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小,其在甲状腺疾病检查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单纯超声检查存在较高的误诊、漏诊率,临床操作人员要规范操作,细化操作流程,可以有效提高穿刺质量[5]。
综上,介入超声对甲状腺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借助超声清晰的影像明确病灶穿刺点和穿刺路径,大幅度减少对周围组织的伤害,临床具有准确性和安全性的特征,对早期诊断甲状腺疾病具有良好导向,适用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沈林.介入超声在甲状腺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7,15(03):118-119.
[2]程嘉,何海滨,王静.介入超声在甲状腺疾病诊疗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7):7429-7430.
[3]陈学良.介入性超声在甲状腺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5):5071-5072.
[4]陈金玉.介入超声在甲状腺疾病诊疗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09):66-67.
[5]周伟,倪晓枫,詹维伟,等.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对甲状腺床病灶的应用价值[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6,13(05):272-275.
冠脉CTA“双低”扫描的临床研究
李晓琼1,南喜文1(通讯作者),彭泰松1,徐建国1,季兴华2
(1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 山西 大同 037046)
(2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 山西 太原 030032)
【摘要】目的:探讨“双低”检查对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像。
方法:2016年11月—2017年2月、2017年7月—2017年10月临床拟诊或疑诊冠心病患各100例分别行“双低”检查(A组)及常规剂量检查(B组),纳入标准为心率≤90次/min,心率波动范围≤5次/min,BMI指数<25kg/m2。
A 组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管电压100kV,使用低浓度对比剂(270mg I/ml) ,B组为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管电压120kV,使用常规浓度对比剂(370mgl/ml);采用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和客观评价对图像质量,血管强化值,信噪比SD、信噪比SNR及辐射剂量进行评估。
结果:A组主动脉的平均CT值(459.2±67.6)Hu,SD值(41.0±9.3),SNR(11.8±3.4);B 组主动脉的平均CT值(480.6±57.6)Hu,SD值(39.6±13.2),SNR(13.2±3.8);两组SD及S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6,P<0.001)。
A组DLP(188.7±20.4),CTDI(31.7±2.8),ED(2.6±0.3);B 组DLP平均值(1166.8±86.9),CTDI(85.0±6.7),ED(16.3±1.2),A组辐射剂量相比B组明显减低,有效辐射剂量减低了84%。
结论:冠状动脉CTA“双低”检查可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并明显减低造影剂浓度及辐射剂量。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辐射剂量,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07(2019)06-0170-03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据报道冠心病(CHD) 每年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00万[1],是现今致残、致死的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向年轻化的方向发展[2-3], 因此冠脉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CT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冠状动脉CTA以其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