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长拳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16655/ki.2095-2813.2018.02.047
高校长拳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周俊尧
(河西学院 甘肃张掖 734000)
摘 要:武术起源于中国,是我国五千年文明中的重要内容,长拳是中华武术的一种形式之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具有艺术性的特点。

随着我国武术文化国际化的发展,在高校教学的过程中,加强武术课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

本文对高校教学中,长拳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长拳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促进高校长拳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 长拳 教学 影响 因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1(b)-0047-02
长拳是在少林拳法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的一种拳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需要不断地进行传承和发展。

长拳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和艺术性。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的地方,长拳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目前,高校长拳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存在一些影响因素。

因此,在高校长拳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长拳进行深入的认识,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 高校长拳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
(1)教师因素。

在高校长拳教学的过程中,从教师方面来讲,影响教学效果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第一,片面性教学。

在长拳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技术教学,忽视对理论的教学,倾向于套路的传授,但是对长拳的内涵和文化以及特点等内容缺少深入讲解。

学生在长拳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对武术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对于武术的套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学生对长拳套路和技能的学习仅仅是应对考试。

第二,教学方式存在欠缺之处。

在高校长拳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以往的教学方式,注重讲解和动作示范,导致学生在长拳学习时过分的注重动作和套路的记忆,长拳的动作很多,并且具有多方面的变化,学生逐渐的丧失学生兴趣,造成长拳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

第三,缺少有效的学情分析。

在高校长拳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能力和水平缺少了解,采取统一性的套路教学,同时忽略了 长拳理论知识的讲解,在对长拳进行学习时,对其动作的节奏和内涵难以掌握,造成学生缺乏长拳学习的兴趣,长拳教学的效果较差。

(2)学生因素。

在高校长拳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长拳缺少有效的认识,对数停留在电视和电视等影视剧的作品中,对拳和掌等手法了解比较片面,对长拳缺乏整体的认识,造成长拳教学效果较差。

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对长拳的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

同时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达到教学的要求,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造成长拳学习参差不齐。

2 高校长拳教学中有效的教学策略
(1)促使学生对长拳进行深入了解。

长拳又叫太祖长拳,据传是宋太祖赵匡胤所创,是一种练兵的拳法。

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长拳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和演变,其影响力在不断的扩大。

长拳按照运动的方式可以编制出不同类型的套路,其动作舒展流畅,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拖冲。

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需要上下肢的舒展和稳定,技术要点中的起止点和路线等应当清晰,手眼相随。

同时长拳多是大肌肉的群活动,耗氧量比较大,对学生的心肺功能有良好的影响。

在长拳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促使学生对动作进行练习,促使学生对长拳的价值进行了解,同时加强对长拳理论知识内容的讲解,促使学生对长拳对身体系统的好处进行了解。

同时长拳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压力,促使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2)明确长拳教学的目标。

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其教学目标有着明确的要求,主要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两个层次。

在发展目标中主要是针对大多数的学生,通过长拳的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在高校体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对长拳的学习仅仅是模仿,能够在短期内完成教学的考核任务,难以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长拳的习惯。

因此,高校应当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并且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行建管理和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高校长拳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对长拳的相关理论知识内容以及其历史和内涵进行讲解和介绍,促使学生对长拳的结构进行了解和掌握,并且对长拳和其他拳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长拳的相关视频、图片等进行观看,激发学生对长拳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长拳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保证示范动作的准确,对学生产生直接的感官影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在对动作和讨论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对套路中招式的意义进行理解,体会动作的真正含义。

(4)促进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

在高校长拳的教学中,教学评价是重要的教学环节。

在以往的长拳教学中,采取的教学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对长拳的学习,因此,应当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学生的评价和考核应当和学生自我评价、过程评价等相互结合,不但需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技术套路的考核,同时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感悟进行考核。

在考核评价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在对学生身体素质差、协调性不好
(下转49页)
(上接47页)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由于足球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足球运动中,学生家长对足球的态度直接决定孩子对足球的参与程度,这也是驻马店市驿城区中学校园足球开展的另一个严峻的问题。

(2)调查说明驻马店市驿城区中学体育教师相对较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也相对较少,不能满足中学足球开展和发展所需要的师资力量。

(3)调查说明校园足球场地设施相对不是很完备,这是阻碍驻马店市驿城区中学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3.2 建议
(1)驻马店市驿城区中学校园足球要在生活、学习中扩大多足球的宣传,给予中学生更多接触足球的机会,在喜爱并接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置身足球活动中。

(2)驻马店市驿城区中学校园足球应适当增加专业足球教师的数量,并经常性的对任职教师进行必要的足球专业培训,是中学生在开始就接受专业的足球训练。

(3)驻马店市驿城区中学校园足球应加大对场地设施的充分改造与增加,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开展足球训练,还能减少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损伤,更能解决家长担心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拓键.济南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 吴锋.成都市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
[3] 陈栋,孙辉.兰州市“中学校园足球”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0):146-147.
[4] 许诺.郑州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
的学生进行评价时,注重自身比较和过程的考核,对学生的长拳学习进行评价。

同时有效减少理论知识和套路在考核中的比重,通过定性和定量相融合的方式进行评价,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使学生能够通过评价进行自我认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5)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

在高校长拳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和学生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小组的划分,针对不同的小组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

同时注重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

同时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结合小组和学生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小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游戏,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6)促进教学方式的革新。

在高校长拳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促进教学方式的革新,促进长拳机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一,“引蛇出洞”。

在长拳教学时,教师应当打破套路和动作的束缚。

在教学时,虽然套路是死的,但是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教学的难度进行增加,促进教学方式的扩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对武术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长拳动作的传授。

同时加强和学校武术协会和学生的合作,促使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参与相应的表演,促使学生能够展现自我,培养学生的自信,体会长拳的内涵和价值,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第二,“化整为零”。

在长拳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难度较大的动作,可以采取分解教学,对动作进行合理的分解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完成套路练习,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学生对套路动作的有效掌握,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调节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3 结语
在高校对学生进行长拳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能够有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因此,在高校长拳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转变教学观念,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柏辰,胡振东,李蕾.高校初级长拳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发展策略[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6,30(4):145-147.[2] 辛衍波.高校长拳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J].内江科技,2013,34(6):107.
[3] 周争蔚.高校长拳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20):43-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