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忠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忠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赵明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年第08期
我校与张自忠烈士陵园配套建成,张自忠将军是我们的民族英雄,自忠精神是他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的最宝贵的财富,沉着冷静、坚韧不拔、做事果断、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自忠精神的核心内涵,就是“梅花…品‟,报国…志‟”。

在教学中我们力求将“砺志敬学”作为课堂文化的基本主张,寻求师生学习的精神动力源,形成学习的价值导向目标。

用张自忠将军的英雄事迹教育学生,用张自忠将军的爱国精神感召学生,用张自忠奖学金激励学生。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从小学数学教学的角度,进行了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尝试。

一、掌握方法,授之以渔,培养意志的果断性
教学上着重培养学生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克服行为的冲动性和情绪性,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明确而迅速地作出判断的能力。

(一)分层教学,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低层次的学生知识水平较低,分析解决问题靠教师“扶着走”,以“教”为主,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上达到“模仿”。

中等层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上靠教师“领着走”,“教”和“学”并行,但更注重学法上的指导,能力上达到“学会”。

高层次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强,学习上可“放开走”,“学”重于“教”,以指导学生自学为主,能力上达到“综合运用”。

使得在同一学习时间内,各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思考解答问题有新收获。

(二)创造机会,鼓励学生下定决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机有“趋避冲突现象”,“趋”就是追求成功,“避”就是回避失败。

彼此间发生矛盾,构成心理障碍,使外部行动陷入欲干不能、欲罢不甘的状态,容易产生优柔寡断的心理。

另外来自周围环境非议的压力,害怕未答好或出现错误而遭受同学的嘲笑,就会产生想答而不敢答,变得“前怕虎后怕狼”,畏缩不前。

因此,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应给学生创造一个“敢”字当头的机会,积极地启发、诱导,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对于作答迅速、流畅且准确的学生,应予赞扬;如果答错也不加以指责,而是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找出答案。

(三)排除障碍,给予学生必要关心
在课堂教学的提问过程中,我还注意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学生。

对基础薄弱、自卑感强的学生,我尤其注意引导他们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给他们制定目标、改进策略的方法,使他们变厌学为愿学。

为了避免学困生进行过多的盲目思考,同时消除学困生由于多次无效的思维所造成的倦怠情绪,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引导,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关点,由浅入深,让学困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去判断推理,把已有的知识形成网络,融汇贯通。

二、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培养意志的坚韧性
教学中,特别是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和解答难题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磨练自己意志的信念。

(一)制订计划,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在教学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困难。

意志坚韧性的培养和锻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的自我教育非常重要。

首先是自我激励。

让学生把有针对性的格言、名句抄在自己的本子上,当学习中遇到外在困难或内部的思想障碍时,用来激励自己,勇敢的战胜困难,争取成功。

其次是自我监督。

一次,计算圆的面积时,大家都在认真计算,有个学生觉得计算很烦,拿出计算器算,结果其他学生也停止了计算,等待他的答案。

我教育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才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一个人总是依靠别人的约束和督促,是培养不出坚强意志的,必须自觉地监督自己,能“慎独”。

第三是自我反省。

只有经常反省自身,认清自己意志行动的优缺点,才能不断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使意志不断得到加强,让学生每天记日记进行自我反省和检查是一个好办法。

(二)关注挫折,激发学生心理潜能
学习中难免遇到挫折,不同的人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

面对困难,不气馁,不回避,以乐观的态度克服困难,才会逐渐磨练出坚强意志。

在多年的教学中,本人深刻地感到,现在的学生很娇气、脆弱,怕吃苦,依赖心理严重,一点委屈和挫折也受不了,难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和激烈竞争。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才的基础,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素质教育。

三、形成习惯,导之以行,培养意志的自制力
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以身示范,发挥教师榜样力量
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依赖性和强烈的向师性,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有意无意地学习和模仿着教师的一言一行。

如果一名教师具有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等优秀品质,无疑有助于学生相
应品质的培养。

教师全身心地听学生说话,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获得的创意等,也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树立了榜样。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小学生具有好奇的天性,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

我们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份天性,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

当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时,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

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

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三)严格要求,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上课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分散精力。

因此课堂上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设法使学生学会自己疏导自己,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去克服畏缩情绪、逃避心理,从而做到坚持不懈,有始有终。

在讲、练、检查、考试等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锻炼,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使自己的意志品质得到规范化的培养,逐步发展自己的自制力。

例如,学生做数学题时经常出错,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

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应对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先进行提醒,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

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