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曲》:从列维—斯特劳斯到贝里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响曲》:从列维—斯特劳斯到贝里奥为八位独唱和管弦乐队而作的《交响曲》(Sinfonia)是二十世纪意大利作曲家卢恰诺·贝里奥(Luciano Berio,1925-2003)受法国人类学家、哲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1908-2009)的结构主义理论启发创作而成的作品。
本文意图以贝里奥《交响曲》为研究对象,以借用了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神话学》的第一乐章为触发点,结合贝里奥其他作品,探求结构主义对整部《交响曲》的结构、解构与重构,进而研究贝里奥对二十世纪交响曲概念的探索实践。
本文分为四章:一、第一乐章——模式与逻辑,本章通过介绍《交响曲》的创作情况进入贝里奥对列维-斯特劳斯的接触以及对列维-斯特劳斯《神话学》的介绍;探究神话如何结构音乐,最后是对第一乐章的音乐分析。
二、第二乐章——历时与共时,贝里奥结构思维雏形的来源或许跟意大利作曲家自身特有的传统特质——贝里奥的碎片化意识与意大利歌剧情结有关。
本章通过历史回顾、时空穿梭、现实事件结合结构主义的共时性与历时性理论进行论述,最后是对第二乐章的音乐分析。
三、第三乐章——整体与局部,本章结合结构主义整体与局部理论,从时代批判、历史追溯等角度,对在特定的乐曲位置选择引用这些特定的乐曲及文本碎片进行分析,第三乐章是贝里奥对新的音乐创作充满希望的表达。
四、第四、五乐章——解构与重构,第四、五乐章是对整部《交响曲》的回顾与整合。
本章结合结构主义通过差异达到理解的理论,对两乐章进行音乐分析;论述《交响曲》的创作是对交响曲概念的一种颠覆与还原。
就目前的国内研究成果来看,对《交响曲》的研究大多关注其作品技法特别
是第三乐章“拼贴”技法的运用,缺少对其整体和思想意义的研究。
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从较少被关注的列维-斯特劳斯进入,将《交响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解读,以此探究贝里奥《交响曲》“拼贴”背后的思想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