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的内涵解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课题研究”—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小课题研究”的内涵解读
小课题研究是教师基于职场实际,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任务,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与行为跟进的一种研究方式。
相对于传统的以“课题组”为形式的“大课题”而言,“小课题”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聚焦个体。
与“大课题”的团队研究性质不同,小课题研究是针对教师个体的,由教师个体独自承担申报、研究、结题等工作。
小课题研究关注的是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反思与行为跟进、教师自身的问题解决与经验提升。
在小课题研究中,教师个体是研究的主角,是研究的真正实践者。
第二,着眼微观。
与“大课题”研究每每关注宏观层面或中观层面的取向不同,小课题研究的内容是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碰到的某一问题、某种现象、某个想法。
同时,小课题研究的过程是灵活的,研究成果也是形式多样的。
可以说,小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思维“孵化器”。
第三,周期较短。
“大课题”研究往往有一张明确的立项、开题、研究、结题、推广时间表,一般需要一年或几年时间,而小课题研究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慢则几个月,快则十几天便可完成。
第四,倾向平民。
小课题申报不受教师职务、职称、教龄等限制,是面向全体教师的。
只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
到问题,愿意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便可随时向学校申请立项,进行研究。
小课题研究消除了课题研究的“专利权”及神秘面纱,彻底实现了研究的平民化,使得“人人可做”、“时时可做”、“处处可做”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