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立体几何2
新高考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第2课时教案
![新高考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第2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5fff7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66.png)
新教材同步学案 数学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2.在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中,为何要求 b≠0? 答:当 b=0 时,若 a≠0,仍有 a∥b,但不存在 λ∈R,使得 a=λb.
第6页
新教材同步学案 数学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3.空间中的任意两个向量是否共面?为什么? 答:共面,任意两个向量都可以平移到同一个平面内,因此空间中向量的加 减运算与平面中一致.
课时学案
第9页
新教材同步学案 数学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题型一 向量的共线问题 例 1 (1)已知 A,B,C 三点共线,O 为直线外任意一点,若O→C=mO→A+nO→B, 则 m+n=____1____. 【解析】 由于 A,B,C 三点共线,所以存在实数 λ,使得A→C=λA→B,即O→C -O→A=λ(O→B-O→A),所以O→C=(1-λ)O→A+λO→B,所以 m=1-λ,n=λ,所以 m+ n=1.
的直线互相____平__行__或__重_合_______
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向量
充要 条件
对于空间任意两个向量 a,b(b≠0),若两个向量 a,b 不共线,则向量 p
a∥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 λ,使 a 与 a,b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
=λb
有序实数对(x,y),使 p=xa+yb
第3页
新教材同步学案 数学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15页
新教材同步学案 数学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A→1F=25A→1C=25(A→C-A→A1) =25(A→B+A→D-A→A1)=25a+25b-25c. 所以E→F=A→1F-A→1E=25a-145b-25c=25(a-23b-c), 又E→B=E→A1+A→1A+A→B=-23b-c+a=a-23b-c, 所以E→F=25E→B,且有公共点 E,所以 E,F,B 三点共线.
(新课标)2017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 立体几何 第2讲.
![(新课标)2017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 立体几何 第2讲.](https://img.taocdn.com/s3/m/75a18e1e03d8ce2f00662340.png)
四面体的棱长);
面体的棱长).
●双基自测
1 . 下 列 结 论 正 确 的 打 “√” , 错 误 的 打 “×”. 导学号 25401614 (1)圆柱的一个底面积为 S,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那 么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 2πS.( ) ) ) (2)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 2a,a,a,其顶点都在一 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3πa2( (3)若一个球的体积为 4 3π,则它的表面积为 12π.(
体积
Sh V=____________
1 V=3Sh
1 1 正棱台 S 侧= (c+c′)h′ V= (S 上+S 下+ S上· S下)h 2 3 球
4πR2 S 球面=______
4 3 V=3πR
2.几何体的表面积 各面面积之和. (1)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就是____________ 矩形 、_____ 扇形 、 (2)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分别是_____ 扇环形 ;它们的表面积等于_______ 侧面积 与底面面积之和. ____________
3.几何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 (1)长方体的外接球:
a2+b2+c2 2 ①球心:体对角线的交点;②半径:r=____________( a,
b,c为长方体的长、宽、高). (2)正方体的外接球、内切球及与各条棱相切的球: 3 a为正方体的 ①外接球:球心是正方体中心;半径r=____( 2a 棱长); a ②内切球:球心是正方体中心;半径r=____( 2 a为正方体的 棱长);
[ 答案]
1:47
5.(必修 2P36T10 改编)一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6 cm,8 cm,10 cm , 绕 斜 边 旋 转 一 周 所 得 几 何 体 的 表 面 积 为 _______________. 导学号 25401618
届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第2节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案含解析
![届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第2节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84bb500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6f.png)
第2节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考试要求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知识梳理1。
多面体的表(侧)面积多面体的各个面都是平面,则多面体的侧面积就是所有侧面的面积之和,表面积是侧面积与底面面积之和。
2.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及侧面积公式圆柱圆锥圆台侧面展开图侧面积公式S圆柱侧=2πrlS圆锥侧=πrlS圆台侧=π(r1+r2)l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名称几何体表面积体积柱体S表面积=S侧+V=S底h(棱柱和圆柱)2S底锥体(棱锥和圆锥)S表面积=S侧+S底V=错误!S底h台体(棱台和圆台)S表面积=S侧+S上+S下V=错误!(S上+S下+错误!)h球S=4πR2V=错误!πR3[常用结论与微点提醒]1。
正方体与球的切、接常用结论正方体的棱长为a,球的半径为R,(1)若球为正方体的外接球,则2R=错误!a;(2)若球为正方体的内切球,则2R=a;(3)若球与正方体的各棱相切,则2R=错误!a。
2。
长方体的共顶点的三条棱长分别为a,b,c,外接球的半径为R,则2R=错误!。
3。
正四面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的半径之比为3∶1。
诊断自测1。
判断下列结论正误(在括号内打“√”或“×")(1)锥体的体积等于底面面积与高之积。
()(2)两个球的体积之比等于它们的半径比的平方。
()(3)台体的体积可转化为两个锥体的体积之差.()(4)已知球O的半径为R,其内接正方体的边长为a,则R=错误!a。
()解析(1)锥体的体积等于底面面积与高之积的三分之一,故不正确.(2)球的体积之比等于半径比的立方,故不正确.答案(1)×(2)×(3)√(4)√2。
(新教材必修第二册P120T5改编)一个正方体的顶点都在球面上,若球的表面积为4π,则正方体的棱长为()A。
33 B.错误! C.错误!D。
错误!解析由S=4πR2=4π,得R=1,故2×1=3a,得a=错误!。
2019-2020年高考数学 7.8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求空间角和距离练习
![2019-2020年高考数学 7.8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求空间角和距离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a415e4366137ee06eef9180f.png)
2019-2020年高考数学 7.8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求空间角和距离练习——求空间角和距离(25分钟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A1=2,AD=1,E为CC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C1与A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B. C. D.【解析】选B.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A(1,0,0),E(0,2,1),B(1,2,0),C1(0,2,2).=(-1,0,2),=(-1,2,1),cos<,>==.所以异面直线BC1与A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xx·宁波模拟)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A1=2AB,则CD与平面BDC1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A. B. C. D.【解析】选A.以D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1,则=(1,1,0),=(0,1,2),=(0,1,0),设平面DBC1的法向量为n=(x,y,z),则取z=1,则y=-2,x=2,所以n=(2,-2,1),所以sinθ====.【一题多解】本题还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解答.方法一:选A.设AB=1,则AA1=2.设AC∩BD=O,连接C1O,过C作CH⊥C1O于H,连接DH,显然△C1DB是等腰三角形,所以C1O⊥BD,又C1C⊥BD,因为C1O∩C1C=C1,所以BD⊥平面C1CO,CH⊂平面C1CO,所以BD⊥CH,而CH⊥C1O,BD∩C1O=O,所以CH⊥平面C1BD,所以∠CDH是CD与平面C1BD所成的角,在Rt△C1OC中,OC=,C1C=2,所以C1O==,由C1C·OC=C1O·CH知CH==,在Rt△CDH中,sin∠CDH==.方法二:选A.设点C到平面C1BD的距离为h,CD与平面C1BD所成的角为θ,由=知·h=S△CBD·C1C,所以h=,所以sinθ==.3.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4,CC1=2,则直线BC1和平面DBB1D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A. B.C. D.【解题提示】以A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别求出直线BC1的方向向量与平面DBB1D1的法向量,用空间向量的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夹角公式计算得解.【解析】选C.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4,0,0),C(4,4,0),C1(4,4,2),显然AC⊥平面BB1D1D,所以=(4,4,0)为平面BB1D1D的一个法向量.又=(0,4,2).所以cos<,>===.即直线BC1和平面DBB1D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4.(xx·厦门模拟)二面角的棱上有A,B两点,直线AC,BD分别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都垂直于AB.已知AB=4,AC=6,BD=8,CD=2,则该二面角的大小为()A.150°B.45°C.60°D.120°【解析】选C.由条件知·=0,·=0,因为=++.所以||2=||2+||2+||2+2·+2·+2·=62+42+82+2×6×8cos<,>=(2)2.所以cos<,>=-,则<,>=120°,即<,>=60°.所以二面角的大小为60°.5.(xx·北京模拟)在四面体P-ABC中,PA,PB,PC两两垂直,设PA=PB=PC=a,则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为()A. B.a C. D.a【解题提示】以P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法求解.【解析】选B.根据题意,可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Pxyz,则P(0,0,0),A(a,0,0),B(0,a,0),C(0,0,a).所以=(-a,a,0),=(-a,0,a),=(a,0,0).设平面ABC的法向量为n=(x,y,z).由得得令x=1,所以n=(1,1,1),所以P到平面ABC的距离d===a.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6.如图,在直三棱柱中,∠ACB=90°,AC=BC=1,侧棱AA1=,M为A1B1的中点,则AM与平面AA1C1C所成角的正切值为.【解析】以C1为原点,C1A1,C1B1,C1C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平面AA1C1C的法向量为n=(0,1,0),AM=-(1,0,)=,则直线AM与平面AA1C1C所成角θ的正弦值为sinθ=|cos<,n>|==,所以tanθ=.答案:7.已知点E,F分别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的棱BB1,CC1上,且B1E=2EB,CF=2FC1,则面AEF与面ABC 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值为.【解析】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设DA=1,由已知条件得A(1,0,0),E,F,=,=,设平面AEF的法向量为n=(x,y,z),面AEF与面ABC所成的二面角为θ,由图知θ为锐角,由得令y=1,z=-3,x=-1,则n=(-1,1,-3),平面ABC的法向量为m=(0,0,-1),cosθ=|cos<n,m>|=,tanθ=.答案:8.(xx·石家庄模拟)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E是A1B1上的点,则点E到平面ABC1D1的距离是.【解析】以点D为坐标原点,DA,DC,DD1所在直线为x,y,z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设点E(1,a,1)(0≤a≤1),连接D1E,则=(1,a,0).连接A1D,易知A1D⊥平面ABC1D1,则=(1,0,1)为平面ABC1D1的一个法向量.所以点E到平面ABC1D1的距离是d==.答案:三、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9.(xx·湖南高考)如图,四棱柱ABCD-A1B1C1D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AC∩BD=O,A1C1∩B1D1=O1,四边形ACC1A1和四边形BDD1B1均为矩形.(1)证明:O1O⊥底面ABCD.(2)若∠CBA=60°,求二面角C1-OB1-D的余弦值.【解题提示】(1)利用矩形的邻边垂直,及线线平行证明OO1⊥AC,OO1⊥BD.(2)由二面角的定义或者向量法求二面角的余弦值.【解析】(1)因为四边形ACC1A1和四边形BDD1B1均为矩形,所以CC1⊥AC,DD1⊥BD,又CC1∥DD1∥OO1,所以OO1⊥AC,OO1⊥BD,因为AC∩BD=O,所以O1O⊥底面ABCD.(2)方法一:如图,过O1作O1H⊥B1O,垂足为H,连接C1H,由(1)可得OO1⊥A1C1,由于A1B1C1D1是菱形,所以B1D1⊥A1C1,所以A1C1⊥平面B1D1DB,所以由三垂线定理得HC1⊥B1O,所以∠O1HC1就是二面角C1-OB1-D的平面角.设棱柱的棱长为2,因为∠CBA=60°,所以OB=,OC=1,OB1=,在直角三角形O1OB1中,O1H==,因为O1C1=1,所以C1H===,所以cos∠C1HO1==,即二面角C1-OB1-D的余弦值为.方法二:因为四棱柱的所有棱长都相等,所以四边形ABCD为菱形,AC⊥BD,又O1O⊥底面ABCD,所以OB,OC,OO1两两垂直.如图,以O为原点,OB,OC,OO1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棱长为2,因为∠CBA=60°,所以OB=,OC=1,所以O,B1,C1,平面BDD1B1的一个法向量为n=,设平面OC1B1的法向量为m=,则由m⊥,m⊥,所以x+2z=0,y+2z=0,取z=-,则x=2,y=2,所以m=,所以cos<m,n>===.由图形可知二面角C1-OB1-D为锐二面角,所以二面角C1-OB1-D的余弦值为.10.(xx·杭州模拟)如图,将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成一个直二面角,且EA⊥平面ABD,AE=a,(1)若a=2,求证:AB∥平面CDE.(2)求实数a的值,使得二面角A-EC-D的大小为60°.【解析】(1)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0,0),B(2,0,0),C(1,1,),D(0,2,0),E(0,0,2),=(2,0,0),=(0,-2,2),=(1,-1,),设平面CDE的一个法向量为n1=(x,y,z),则有-2y+2z=0,x-y+z=0,取z=时,n1=(0,2,),所以·n1=0,又AB不在平面CDE内,所以AB∥平面CDE.(2)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0,0),B(2,0,0),C(1,1,),D(0,2,0),E(0,0,a),=(0,-2,a),=(1,-1,),设平面CDE的一个法向量为n2=(x,y,z),则有-2y+az=0,x-y+z=0,取z=2时,n2=(a-2,a,2),又平面AEC的一个法向量为n3=(-1,1,0),因为二面角A-EC-D的大小为60°,所以=,即a2-2a-2=0, 解得a=±2.(20分钟40分)1.(5分)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AB=1,AD=2,BC=3,CD=2,∠ABC=∠DCB=,则二面角A-BC-D的大小为()A. B.C. D.【解析】选 B.二面角A-BC-D的大小等于AB与CD所成角的大小.=++.而=+++2||||·cos<,>,即12=1+9+4+2×1×2cos<,>,所以cos<,>=-,所以AB与CD所成角为,即二面角A-BC-D的大小为.2.(5分)(xx·北京模拟)已知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高为4,则点A1到平面AB1D1的距离是.【解析】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则A1(2,0,4),A(2,0,0),B1(2,2,4),D1(0,0,4),=(-2,0,4),=(0,2,4),=(0,0,4),设平面AB1D1的法向量为n=(x,y,z),则即解得x=2z且y=-2z,不妨设n=(2,-2,1),设点A1到平面AB1D1的距离为d,则d==.答案:3.(5分)(xx·郑州模拟)正四棱锥S -ABCD中,O为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P为侧棱SD的中点,且SO=OD,则直线BC与平面PAC的夹角的大小为.【解析】如图所示,以O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设OD=SO=OA=OB=OC=a,则A(a,0,0),B(0,a,0),C(-a,0,0),P.则=(2a,0,0),=,=(a,a,0).设平面PAC的法向量为n,可求得n=(0,1,1),则cos<,n>===.所以<,n>=60°,所以直线BC与平面PAC的夹角为90°-60°=30°.答案:30°4.(12分)(能力挑战题)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2BC=2,∠ABC=120°,M,N分别为线段AB,CD的中点,连接AN,DM交于点O,将△ADM沿直线DM翻折成△A′DM.使平面A′DM⊥平面BCD,F为线段A′C的中点.(1)求证:ON⊥平面A′DM.(2)求证:BF∥平面A′DM.(3)求直线FO与平面A′DM所成的角.【解析】(1)连接MN,由平面几何知四边形AMND是菱形.所以AN⊥DM.因为平面A′DM⊥平面ABCD,DM是交线,AN⊂平面ABCD,所以AN⊥平面A′DM,即ON⊥平面A′DM.(2)取A′D的中点E,连接EF,EM,因为F是A′C中点,所以EFCD.又M是AB中点,所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MCD,所以EF BM,所以四边形EFBM是平行四边形.所以BF∥EM,因为EM⊂平面A′DM,BF⊄平面A′DM,所以BF∥平面A′DM.(3)因为AB=2BC=2,M是AB中点,所以A′D=A′M=1.因为菱形ADNM中O是DM中点,所以A′O⊥DM,因为平面A′DM⊥平面ABCD,所以A′O⊥平面ABCD.以ON为x轴,OM为y轴,OA′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DN=∠ABC=120°,在△ADN中,AD=DN=1,所以AN==.同理求得DM=AD=AM=1,所以N,D,A′,因为N是CD的中点,所以C.因为F是A′C的中点,所以F.因为NO⊥平面A′DM,所以平面A′DM的一个法向量=.因为=,所以||==1.设OF与平面A′DM所成的角为θ,0<θ<,则sinθ=|cos<,>|===,所以θ=.所以直线FO与平面A′DM所成的角为.5.(13分)(xx·江西高考)如图,四棱锥P-ABCD中,ABCD为矩形,平面PAD⊥平面ABCD.(1)求证:AB⊥PD.(2)若∠BPC=90°,PB=,PC=2,问AB为何值时,四棱锥P-ABCD的体积最大?并求此时平面PBC与平面DPC 夹角的余弦值.【解题提示】(1)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AB⊥平面PAD即可.(2)借助两平面垂直的性质,作PO⊥AD,即四棱锥的高找到,过点O作OM⊥BC于点M,连接PM.则四棱锥的体积能用AB的长度表示,即可建立体积与AB的函数,借助二次函数知识求最值;此时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坐标法求解.【解析】(1)因为ABCD为矩形,所以AB⊥AD,又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所以AB⊥平面PAD,又PD⊂平面PAD,所以AB⊥PD.(2)过点P作PO⊥AD于点O,则PO⊥平面ABCD,过点O作OM⊥BC于点M,连接PM.则PM⊥BC,因为∠BPC=90°,PB=,PC=2,所以BC=,PM=,设AB=t,则在Rt△POM中,PO=,所以VP-ABCD=·t··=,所以当t2=,即t=时,VP-ABCD最大为.此时PO=AB=,且PO,OA,OM两两垂直,以OA,OM,OP所在直线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则P,D,C,B.所以=,=,=.设平面PCD的一个法向量m=(x1,y1,z1),则即令x1=1,则m=(1,0,-2),|m|=;同理设平面PBC的一个法向量n=(x2,y2,z2),即令y2=1,则n=(0,1,1),|n|=,设平面PBC与平面DPC夹角为θ,显然θ为锐角,且cosθ===..。
人教版高考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初步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考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初步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fc4a3c1227916888486d7f3.png)
人教版高考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初步知识点总结平面几何初步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棱柱: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正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几何特征:正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正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他三边旋转所成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正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正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以直角梯形的垂直与底边的腰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正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正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构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恣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前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仰望图(从上向下)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仰望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依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②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依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4、柱体、锥体、台体的外表积与体积(1)几何体的外表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2)特殊几何体外表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 为斜高,l 为母线)(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4)球体的外表积和体积公式:V = ; S =5、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公理1:假设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一切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高考数学复习8.8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求空间角和距离
![高考数学复习8.8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求空间角和距离](https://img.taocdn.com/s3/m/0c38044c7375a417866f8f75.png)
又∵β∈[0°,90°],∴β=30°,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2016·广州模拟)二面角的棱上有A,B两点,直线AC,BD分别在这个
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都垂直于AB.已知AB=4,AC=6,BD=8,
CD=2 17 ,则该二面角的大小为 答案 解析
4.(2016·长春模拟)在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BAC=90°,
D,E,F分别是棱AB,BC,CP的中点,AB=AC=1,PA=2,则直线
PA与平面DE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答案 解析
1 A.5
25 B. 5
√C. 55
2 D.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分类 深度剖析 课时作业
基础知识 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
设a,b分别是两异面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则
范围 求法
l1与l2所成的角θ π
(0, 2 ]
|a·b| cos θ= |a||b|
a与b的夹角β [0,π] a·b cos β=|a||b|
9.(2016·石家庄模拟)已知点E,F分别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 BB1,CC1上,且B1E=2EB,CF=2FC1,则平面AEF与平面ABC所成的
2 二面角的正切值为___3_____.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2016·南昌模拟)如图(1),在边长为4的菱形ABCD中,∠DAB=60°, 点E,F分别是边CD,CB的中点,AC∩EF=O,沿EF将△CEF翻折到 △PEF,连接PA,PB,PD,得到如图(2)的五棱锥P-ABFED,且PB = 10 . (1)求证:BD⊥平面POA; 证明
(新课标全国I卷)2010_2019学年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立体几何(2)文(含解析)
![(新课标全国I卷)2010_2019学年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立体几何(2)文(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63970466bd97f192279e98b.png)
专题7 立体几何(2)立体几何大题:10年10考,每年1题.第1小题多为证明垂直问题,第2小题多为体积计算问题(2014年是求高).1.(2019年)如图,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是菱形,AA1=4,AB=2,∠BAD=60°,E,M,N分别是BC,BB1,A1D的中点.(1)证明:MN∥平面C1DE;(2)求点C到平面C1DE的距离.【解析】(1)连结B1C,ME,∵M,E分别是BB1,BC的中点,∴ME∥B1C,又N为A1D的中点,∴ND=12A1D,由题设知A1B1//DC,∴B1C//A1D,∴ME//ND,∴四边形MNDE是平行四边形,∴MN∥ED,又MN⊄平面C1DE,∴MN∥平面C1DE.(2)过C作C1E的垂线,垂足为H,由已知可得DE⊥BC,DE⊥C1C,∴DE⊥平面C1CE,故DE⊥CH,∴CH⊥平面C1DE,故CH的长即为C到时平面C1DE的距离,由已知可得CE=1,CC1=4,∴C1E,故CH,∴点C 到平面C 1DE . 2.(2018年)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M 中,AB =AC =3,∠ACM =90°,以AC 为折痕将△ACM 折起,使点M 到达点D 的位置,且AB ⊥DA . (1)证明:平面ACD ⊥平面ABC ;(2)Q 为线段AD 上一点,P 为线段BC 上一点,且BP =DQ =23DA ,求三棱锥Q ﹣ABP 的体积.【解析】(1)∵在平行四边形ABCM 中,∠ACM =90°,∴AB ⊥AC , 又AB ⊥DA .且AD ∩AC =A , ∴AB ⊥面ADC ,∵AB ⊂面ABC , ∴平面ACD ⊥平面ABC ;(2)∵AB =AC =3,∠ACM =90°,∴AD =AM =∴BP =DQ =23DA = 由(1)得DC ⊥AB ,又DC ⊥CA ,∴DC ⊥面ABC ,∴三棱锥Q ﹣ABP 的体积V =11DC 33S ∆ABP ⨯ =C 121DC 333S ∆AB ⨯⨯=12113333323⨯⨯⨯⨯⨯⨯=1. 3.(2017年)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CD ,且∠BAP =∠CDP =90°. (1)证明:平面PAB ⊥平面PAD ;(2)若PA =PD =AB =DC ,∠APD =90°,且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为83,求该四棱锥的侧面积.【解析】(1)∵在四棱锥P ﹣ABCD 中,∠BAP =∠CDP =90°, ∴AB ⊥PA ,CD ⊥PD , 又AB ∥CD ,∴AB ⊥PD , ∵PA ∩PD =P ,∴AB ⊥平面PAD , ∵AB ⊂平面PAB ,∴平面PAB ⊥平面PAD .(2)设PA =PD =AB =DC =a ,取AD 中点O ,连结PO , ∵PA =PD =AB =DC ,∠APD =90°,平面PAB ⊥平面PAD ,∴PO ⊥底面ABCD ,且AD ,PO =2a , ∵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为83, 由AB ⊥平面PAD ,得AB ⊥AD ,∴V P ﹣ABCD =CD 13S AB ⨯⨯PO 四边形=1D 3⨯AB⨯A ⨯PO =132a a ⨯⨯=313a =83, 解得a =2,∴PA =PD =AB =DC =2,AD =BC =PO ,∴PB =PC∴该四棱锥的侧面积:S 侧=S △PAD +S △PAB +S △PDC +S △PBC=1D 2⨯PA⨯P +12⨯PA⨯AB +1D DC 2⨯P ⨯+1C 2⨯B=11112222222222⨯⨯+⨯⨯+⨯⨯+⨯=6+4.(2016年)如图,已知正三棱锥P﹣ABC的侧面是直角三角形,PA=6,顶点P在平面ABC内的正投影为点D,D在平面PAB内的正投影为点E,连接PE并延长交AB于点G.(1)证明:G是AB的中点;(2)在图中作出点E在平面PAC内的正投影F(说明作法及理由),并求四面体PDEF的体积.【解析】(1)∵P﹣ABC为正三棱锥,且D为顶点P在平面ABC内的正投影,∴PD⊥平面ABC,则PD⊥AB,又E为D在平面PAB内的正投影,∴DE⊥面PAB,则DE⊥AB,∵PD∩DE=D,∴AB⊥平面PDE,连接PE并延长交AB于点G,则AB⊥PG,又PA=PB,∴G是AB的中点;(2)在平面PAB内,过点E作PB的平行线交PA于点F,F即为E在平面PAC内的正投影.∵正三棱锥P﹣ABC的侧面是直角三角形,∴PB⊥PA,PB⊥PC,又EF∥PB,所以EF⊥PA,EF⊥PC,因此EF⊥平面PAC,即点F为E在平面PAC内的正投影.连结CG,因为P在平面ABC内的正投影为D,所以D是正三角形ABC的中心.由(1)知,G 是AB 的中点,所以D 在CG 上,故CD =23CG . 由题设可得PC ⊥平面PAB ,DE ⊥平面PAB ,所以DE ∥PC ,因此PE =23PG ,DE =13PC .由已知,正三棱锥的侧面是直角三角形且PA =6,可得DE =2,PG =PE =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EFP 中,可得EF =PF =2. 所以四面体PDEF 的体积V =13×DE ×S △PEF =13×2×12×2×2=43.5.(2015年)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G 为AC 与BD 的交点,BE ⊥平面ABCD . (1)证明:平面AEC ⊥平面BED ;(2)若∠ABC =120°,AE ⊥EC ,三棱锥E ﹣ACD【解析】(1)∵四边形ABCD 为菱形, ∴AC ⊥BD , ∵BE ⊥平面ABCD , ∴AC ⊥BE , 则AC ⊥平面BED , ∵AC ⊂平面AEC , ∴平面AEC ⊥平面BED ;(2)设AB =x ,在菱形ABCD 中,由∠ABC =120°,得AG =GC ,GB =GD =2x,∵BE ⊥平面ABCD ,∴BE ⊥BG ,则△EBG 为直角三角形,∴EG =12AC =AG =2x ,则BE x ,∵三棱锥E ﹣ACD 的体积V =11C GD 32⨯A ⨯⨯BE 3x 解得x =2,即AB =2, ∵∠ABC =120°,∴AC 2=AB 2+BC 2﹣2AB •BC cos ABC =4+4﹣2×1222⎛⎫⨯⨯-⎪⎝⎭=12,即AC =在三个直角三角形EBA ,EBD ,EBC 中,斜边AE =EC =ED , ∵AE ⊥EC ,∴△EAC 为等腰三角形, 则AE 2+EC 2=AC 2=12, 即2AE 2=12, ∴AE 2=6,则AE ,∴从而得AE =EC =ED ,∴△EAC 的面积S =11C 22⨯EA⨯E =3, 在等腰三角形EAD 中,过E 作EF ⊥AD 于F ,则AE ,AF =1D 2A =1212⨯=,则EF =∴△EAD 的面积和△ECD 的面积均为S =122⨯故该三棱锥的侧面积为3+6.(2014年)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侧面BB1C1C为菱形,B1C的中点为O,且AO⊥平面BB1C1C.(1)证明:B1C⊥AB;(2)若AC⊥AB1,∠CBB1=60°,BC=1,求三棱柱ABC﹣A1B1C1的高.【解析】(1)连接BC1,则O为B1C与BC1的交点,∵侧面BB1C1C为菱形,∴BC1⊥B1C,∵AO⊥平面BB1C1C,∴AO⊥B1C,∵AO∩BC1=O,∴B1C⊥平面ABO,∵AB⊂平面ABO,∴B1C⊥AB;(2)作OD⊥BC,垂足为D,连接AD,作OH⊥AD,垂足为H,∵BC⊥AO,BC⊥OD,AO∩OD=O,∴BC⊥平面AOD,∴OH⊥BC,∵OH⊥AD,BC∩AD=D,∴OH⊥平面ABC,∵∠CBB1=60°,∴△CBB1为等边三角形,∵BC=1,∴OD∵AC ⊥AB 1,∴OA =12B 1C =12,由OH •AD =OD •OA ,可得AD ,∴OH =14,∵O 为B 1C 的中点,∴B 1到平面ABC ,∴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高7.7.(2013年)如图,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CA =CB ,AB =AA 1,∠BAA 1=60° (1)证明:AB ⊥A 1C ; (2)若AB =CB =2,A 1C =,求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体积.【解析】(1)如图,取AB 的中点O ,连结OC ,OA 1,A 1B . 因为CA =CB ,所以OC ⊥AB .由于AB =AA 1,160∠BAA =,故△AA 1B 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OA 1⊥AB .因为OC ∩OA 1=O ,所以AB ⊥平面OA 1C . 又A 1C ⊂平面OA 1C ,故AB ⊥A 1C ;(2)由题设知△ABC 与△AA 1B 都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所以1C O =OA =.又1C A =,则22211C C A =O +OA ,故OA 1⊥OC .因为OC ∩AB =O ,所以OA 1⊥平面ABC ,OA 1为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高.又△ABC 的面积C S ∆AB故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体积C 1V 3S ∆AB =⨯OA ==.8.(2012年)如图,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垂直底面,∠ACB =90°,AC =BC =12AA 1,D 是棱AA 1的中点.(1)证明:平面BDC 1⊥平面BDC(2)平面BDC 1分此棱柱为两部分,求这两部分体积的比.【解析】(1)由题意知BC ⊥CC 1,BC ⊥AC ,CC 1∩AC =C , ∴BC ⊥平面ACC 1A 1,又DC 1⊂平面ACC 1A 1, ∴DC 1⊥BC .由题设知∠A 1DC 1=∠ADC =45°,∴∠CDC 1=90°,即DC 1⊥DC ,又DC ∩BC =C , ∴DC 1⊥平面BDC ,又DC 1⊂平面BDC 1, ∴平面BDC 1⊥平面BDC ;(2)设棱锥B ﹣DACC 1的体积为V 1,AC =1,由题意得V 1=1121132+⨯⨯⨯=12,又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体积V =1, ∴(V ﹣V 1):V 1=1:1,∴平面BDC1分此棱柱两部分体积的比为1:1.9.(2011年)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DAB=60°,AB=2AD,PD⊥底面ABCD.(1)证明:PA⊥BD;(2)设PD=AD=1,求棱锥D﹣PBC的高.【解析】(1)因为∠DAB=60°,AB=2AD,由余弦定理得BD D,从而BD2+AD2=AB2,故BD⊥AD,又PD⊥底面ABCD,可得BD⊥PD,所以BD⊥平面PAD.故PA⊥BD.(2)解:作DE⊥PB于E,已知PD⊥底面ABCD,则PD⊥BC,由(1)知,BD⊥AD,又BC∥AD,∴BC⊥BD.故BC⊥平面PBD,BC⊥DE,则DE⊥平面PBC.由题设知PD=1,则BD,PB=2.根据DE•PB=PD•BD,得DE即棱锥D﹣PBC10.(2010年)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等腰梯形,AB∥CD,AC⊥BD,垂足为H,PH是四棱锥的高.(1)证明:平面PAC⊥平面PBD;(2)若AB,∠APB=∠ADB=60°,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
2018届高考数学复习——立体几何:(二)空间直线、平面关系的判断与证明——3.线面夹角问题(试题版)
![2018届高考数学复习——立体几何:(二)空间直线、平面关系的判断与证明——3.线面夹角问题(试题版)](https://img.taocdn.com/s3/m/99e31ca31a37f111f1855bac.png)
【考点3: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夹角问题】题型1:异面直线的夹角 【典型例题】 [例1](1)在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直线BA ′与CC ′所成角大小为________.(2)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若∠BAC =90°,AB =AC =AA 1,则异面直线BA 1与AC 1所成的角等于( ) A.30° B.45° C.60° D.90° (3)(2012·四川)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分别是棱CD 、CC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 1M 与DN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答案 90° (4)(2015·济南一模)在正四棱锥V -ABCD 中,底面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侧棱长为2,则异面直线VA 与BD 所成角的大小为________.[例2](1)如图在底面为正方形,侧棱垂直于底面的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AA 1=2AB =2,则异面直线A 1B 与AD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15B.25C.35D.45(2)(2014·课标Ⅱ)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CA =90°,M ,N 分别是A 1B 1,A 1C 1的中点,BC =CA =CC 1,则BM 与A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110 B.25 C.3010 D.22 (3)(2014·大纲全国)已知正四面体ABCD 中,E 是AB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CE 与B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16 B.36 C.13 D.33 【变式训练】 1.(2016·江西南昌一模)已知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如图),l ⊂平面A 1B 1C 1D 1,且l 与B 1C 1不平行,则下列一定不可能的是( )A.l 与AD 平行B.l 与AB 异面C.l 与CD 所成角为30°D.l 与BD 垂直2.四棱锥P -ABCD 的所有侧棱长都为5,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则CD 与P A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255B.55C.45D.353.(2015·浙江)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AB =AC =BD =CD =3,AD =BC =2,点M ,N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N ,CM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是________.4.(2015·上海模拟)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B =90°,AA 1=2,AC =BC =1,则异面直线A 1B 与AC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________.5.(2015·揭阳模拟)如图所示,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是AC 的中点,AA 1∶AB =2∶1,则异面直线AB 1与BD 所成的角为________.题型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典型例题】[例1](1)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BB 1与平面ACD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23B.33C.23D.63(2)如图,四棱锥P-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PD ⊥底面ABCD ,点E 在棱PB 上.①求证:平面AEC ⊥平面PDB ;②当PD =2AB ,且E 为PB 的中点时,求AE 与平面PDB 所成的角的大小.[例2]►(1)(2016·天津文)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平面AED ⊥平面ABCD ,EF ∥AB ,AB =2,BC =EF =1,AE =6,DE =3,∠BAD =60°,G 为BC 的中点. (1)求证:FG ∥平面BED ;(2)求证:平面BED ⊥平面AED ;(3)求直线EF 与平面BED 所成角的正弦值.►(2)(2014·浙江六校联考)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P A ⊥平面ABCD ,P A =AD =2,AB =1,BM ⊥PD 于点M . (1)求证:AM ⊥PD ;(2)求直线CD 与平面ACM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3)[2014·浙江文] 如图,在四棱锥A - BCDE 中,平面ABC ⊥平面BCDE ,∠CDE =∠BED =90°,AB =CD =2,DE =BE =1,AC = 2.(1)证明:AC ⊥平面BCDE ;(2)求直线AE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的正切值. 【变式训练】 1.(2013·大纲全国)已知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AA 1=2AB ,则CD 与平面BDC 1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 ) A.23 B.33 C.23 D.13 2.(2016·日照模拟)如图所示的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侧面BB 1C 1C ,已知BC =1,∠BCC 1=π3,A B =CC 1=2.(1)求证C 1B ⊥平面ABC .(2)设E 是CC 1的中点,求AE 和平面ABC 1所成角的正弦值的大小.3.(2015·湖南)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E ,F 分别是BC ,CC 1的中点. (1)证明:平面AEF ⊥平面B 1BCC 1;(2)若直线A 1C 与平面A 1ABB 1所成的角为45°,求三棱锥F -AEC 的体积.4.(2015天津文)如图,已知AA 1⊥平面ABC ,BB 1∥AA 1,AB =AC =3,BC =25,AA 1=7,BB 1=27,点E ,F 分别是BC ,A 1C 的中点. (I)求证:EF ∥A 1B 1BA ;(II)求证:平面AEA 1⊥平面BCB 1. (III)求直线A 1B 1 与平面BCB 1所成角的大小.5.[2017天津文]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AD ⊥平面PDC ,AD ∥BC ,PD ⊥PB ,AD =1,BC =3,CD =3,PD =2. (I)求异面直线AP 与BC 所成角的余弦值; (II)求证:PD ⊥平面PBC ;(II)求直线AB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题型:二面角【典型例题】[例1](1)(教材例题改编)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PD⊥底面ABCD,PD=DC.则二面角C-PB-D的大小为________.[例2](2015·广东)如图,三角形PDC所在的平面与长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垂直,PD=PC=4,AB=6,BC=3.点E是CD边的中点,点F,G分别在线段AB,BC上,且AF=2FB,CG=2GB.(1)证明:PE⊥FG;(2)求二面角P-AD-C的正切值;(3)求直线P A与直线FG所成角的余弦值.【变式训练】1.已知二面角α-l-β的大小为30°,m、n为异面直线,m⊥平面α,n⊥平面β,则m、n所成的角为________.2.(2014·天津)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BA=BD=2,AD=2,P A=PD=5,E,F分别是棱AD,PC的中点.(1)证明:EF∥平面P AB.(2)若二面角P-AD-B为60°,①证明:平面PBC⊥平面ABCD;②求直线EF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
2020版高考数学人教版理科一轮复习第七章 立体几何 (2)
![2020版高考数学人教版理科一轮复习第七章 立体几何 (2)](https://img.taocdn.com/s3/m/f6e59e35581b6bd97f19ea49.png)
1.(方向 1)(2019·洛阳市第一次统考)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B )
15π A. 2
17π C. 2
B.8π D.9π
解析:依题意,题中的几何体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各自 用一个不平行于其轴的平面去截后所得的部分拼接而成的组合 体(各自截后所得的部分也完全相同),其中一个截后所得的部分 的底面半径为 1,最短母线长为 3、最长母线长为 5,将这两个截 后所得的部分拼接,恰好可以形成一个底面半径为 1,母线长为 5+3=8 的圆柱,因此题中的几何体的体积为 π×12×8=8π,故 选 B.
又平面 B1D1D∩平面 B1EDF=B1D,
所以 O1H⊥平面 B1EDF,
所以 O1H 等于四棱锥 C1-B1EDF 的高.
因为△B1O1H∽△B1DD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所以
O1H=B1OB11·DDD1=
6 6 a.
方向 3 利用体积法求点面距离 【例 4】 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底面 ABCD 是矩形,PD ⊥底面 ABCD,M,N 分别为 AB,PC 的中点,PD=AD=2,AB=4.
如图,连接 AB′,AD′,B′D′,因为三棱锥 A′-AB′D′ 是正三棱锥,所以 A′A,A′B′,A′D′与平面 AB′D′所成 的角都相等.分别取 C′D′,B′C′,BB′,AB,AD,DD′ 的中点 E,F,G,H,I,J,连接 EF,FG,GH,IH,IJ,JE, 易得 E,F,G,H,I,J 六点共面,平面 EFGHIJ 与平面 AB′D′ 平行,且截正方体所得截面的面积最大.又 EF=FG=GH=IH =IJ=JE= 22,所以该正六边形的面积为 6× 43×( 22)2=343, 所以 α 截此正方体所得截面面积的最大值为34 3,故选 A.
高中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练习题
![高中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1df18dc8762caaedd33d4b7.png)
立体几何一、选择题1、(2016年北京高考)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 )A.B. C. D. 【答案】A2、(2016年山东高考)有一个半球和四棱锥组成的几何体,其三 视图如右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 ) (B ) (C ) (D ) 【答案】C3、(2016年全国I高考)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互相1613121π32+31π32+31π62+31π62+1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28π3,则它的表面积是(A )17π (B )18π (C )20π (D )28π【答案】A4、(2016年全国I 高考)平面过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顶点A ,//平面CB 1D 1,平面ABCD =m ,平面ABB 1 A 1=n ,则m ,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A ) (B ) (C ) (D ) 【答案】A5、(2016年全国II 高考)右图是由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A )20π (B )24π (C )28π (D )32π 【答案】C6、(2016年全国III 高考)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现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为α-ααI αI22313(A )(B )(C )90 (D )81 【答案】B7、(2016年全国III 高考)在封闭的直三棱柱内有一个体积为V 的球,若,,,,则V 的最大值是(A )4π (B ) (C )6π (D )【答案】B二、填空题1、(2016年上海高考)如图,在正四棱柱中,底面的边长为3,与底面所成角的大小为,则该正四棱柱的高等于____________【答案】2、(2016年四川高考)已知三棱锥的四个面都是腰长为2的等腰三角形,该三棱锥的正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是__________.18+54+111ABC A B C -AB BC ⊥6AB =8BC =13AA =92π323π1111D C B A ABCD -ABCD 1BD 32arctan3、(2016年天津高考)已知一个四棱锥的底面是平行四边形,该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m),则该四棱锥的体积为_______m3.【答案】24、(2016年全国II高考)是两个平面,是两条直线,有下列四个命题:(1)如果,那么.[(2)如果,那么.(3)如果,那么.(4)如果,那么与所成的角和与所成的角相等.其中正确的命题有..(填写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答案】②③④5、(2016年浙江高考)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cm2,体积是 cm3.,αβ,m n,,//m n m nαβ⊥⊥αβ⊥,//m nαα⊥m n⊥//,mαβα⊂//mβ//,//m nαβmαnβ【答案】 6、(2016年浙江高考)如图,在△ABC 中,AB =BC =2,∠ABC =120°.若平面ABC 外的点P 和线段AC 上的点D ,满足PD =DA ,PB =BA ,则四面体P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是 .【答案】三、解答题1、(2016年北京高考) 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平面,,,,,,(1)求证:平面;(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3)在棱上是否存在点,使得平面?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⑴∵面面 面面723212P ABCD -PAD ⊥ABCD PA PD ⊥PA PD =AB AD ⊥1AB =2AD =AC CD ==PD ⊥PAB PB PCD PA M //BM PCD AMAP∵,面∴面∵面∴又∴面⑵取中点为,连结,∵∴∵∴以为原点,如图建系易知,,,,则,,,设为面的法向量,令,则与面夹角有⑶假设存在点使得面设,由(2)知,,,,有∴∵面,为的法向量∴即∴∴综上,存在点,即当时,点即为所求.' 2、(2016年山东高考)在如图所示的圆台中,AC是下底面圆O的直径,EF是上底面圆O的直径,FB 是圆台的一条母线.(I )已知G ,H 分别为EC ,FB 的中点,求证:GH ∥平面ABC ; (II )已知EF =FB =AC =,AB =BC .求二面角的余弦值.【解】(Ⅰ)连结,取的中点,连结, 因为,在上底面内,不在上底面内, 所以上底面,所以平面; 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由平面,所以平面. (Ⅱ) 连结,以为原点,分别以为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于是有,,,, 可得平面中的向量,, 于是得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又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设二面角为,12F BC A --FC FC M HM GM,GM//EF EF GM GM//GM//ABC MH//B C⊂BC ABC ⊄MH ABC MH//ABC GHM//ABC ⊂GH GHM GH//ABC OB B C AB = OB A ⊥∴O O O O OB,OA,'z y,x,BC AB ,32AC 21FB EF ==== 3)(22=--='FO BO BF O O )0,0,3A(2)0,0,3C(-2)0,3B(0,2)3,3F(0,FBC )3,(30,-=)0,,(3232=FBC )1,3,3(1-=n ABC )1,0,0(2=n A -BC -F θ B则. 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2016年上海高考)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及其内部)绕的旋转一周形成圆柱,如图,长为,长为,其中与在平面的同侧。
2018届高考数学复习—立体几何:(二)空间直线、平面关系的判断与证明—2.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证明(试题版)
![2018届高考数学复习—立体几何:(二)空间直线、平面关系的判断与证明—2.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证明(试题版)](https://img.taocdn.com/s3/m/1327dba46294dd88d1d26b46.png)
【考点2: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与垂直关系证明】题型1:直线、平面平行的判断及性质【典型例题】[例1]►(1)如图,在四面体P ABC中,点D,E,F,G分别是棱AP,AC,BC,PB的中点.求证:DE∥平面BCP.►(2)(2013福建改编)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DC, AB=6,DC=3,若M为P A的中点,求证:DM∥平面PBC. ►(3)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F,E,H分别是棱AB,BD,AC 的中点,G为DE的中点.证明:直线HG∥平面CEF.[例2]►(1)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E,F,G,H分别是AB,AC,A1B1,A1C1的中点,求证:①B,C,H,G四点共面;②平面EF A1∥平面BCHG.►(2)如图E、F、G、H分别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BC、CC1、C1D1、AA1的中点.求证:①EG∥平面BB1D1D;②平面BDF∥平面B1D1H. 【变式训练】1.(2014·衡阳质检)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DD1的中点,则BD1与平面ACE的位置关系为______.2.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P是平面ABCD外一点,M是PC的中点,在DM上取一点G,过G和AP作平面交平面BDM于GH.求证:AP∥GH.3.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E,H分别为棱A1B1,D1C1上的点,且EH∥A1D1,过EH的平面与棱BB1,CC1相交,交点分别为F,G,求证:FG∥平面ADD1A1.4.如图,已知ABCD-A1B1C1D1是棱长为3的正方体,点E 在AA1上,点F在CC1上,G在BB1上,且AE=FC1=B1G=1,H是B1C1的中点.(1)求证:E,B,F,D1四点共面;(2)求证:平面A1GH∥平面BED1F.题型2:直线、平面垂直的判断及性质【典型例题】[例1]►(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 P A⊥底面ABCD, AB⊥AD,AC⊥CD,∠ABC=60°,P A=AB=BC,E是PC中点. 证明:①CD⊥AE;②PD⊥平面ABE.►(2)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AB⊥平面P AD,AB∥CD,PD=AD,E是PB的中点,F是DC上的点且DF=12AB,PH为△P AD中AD边上的高.①证明:PH⊥平面ABCD;②证明:EF⊥平面P AB.[例2]►(1)[2014·辽宁文]如图所示,△ABC和△BCD所在平面互相垂直,且AB=BC=BD=2,∠ABC=∠DBC=120°,E,F,G分别为AC,DC,AD的中点.(I)求证:EF⊥平面BCG;(II)求三棱锥D -BCG的体积.►(2)(2012·课标全国)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垂直底面,∠ACB=90°,AC=BC=12AA1,D是棱AA1的中点.(I)证明:平面BDC1⊥平面BDC;(II)平面BDC1分此棱柱为两部分,求这两部分体积的比.►(3)(2015·大庆质检) 如图,四棱锥P-ABCD中,PD⊥平面ABCD,PD=DC=BC=1,AB=2,AB∥DC,∠BCD=90°.①求证:PC⊥BC;②求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 【变式训练】1.如图,四棱锥P—ABCD中,P A⊥底面ABCD,AB⊥AD,点E 在线段AD上,且CE∥AB.(1)求证:CE⊥平面P AD;(2)若P A=AB=1,AD=3,CD=2,∠CDA=45°,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2.[2014·福建文]如图所示,三棱锥A-BCD中,AB⊥平面BCD,CD⊥BD.(1)求证:CD⊥平面ABD;(2)若AB=BD=CD=1,M为AD中点,求三棱锥A -MBC的体积.3.(2015·唐山统考)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 A=PB=AB =BC,∠PBC=90°,D为AC的中点,AB⊥PD.(1)求证:平面P AB⊥平面ABC;(2)如果三棱锥P-BCD的体积为3,求P A.4.[2014·课标Ⅰ文]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侧面BB1C1C为菱形,B1C的中点为O,且AO⊥平面BB1C1C.(1)证明:B1C⊥AB;(2)若AC⊥AB1,∠CBB1=60°,BC=1,求三棱柱ABC-A1B1C1的高.☆题型3:直线、平面平行与垂直关系的综合【典型例题】[例1]►(1)已知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写出序号).①若l⊂α,m⊂α,l∥β,m∥β,则α∥β;②若l⊂α,l∥β,α∩β=m,则l∥m;③若α∥β,l∥α,则l∥β;④若l⊥α,m∥l,α∥β,则m⊥β.►(2)(2014·辽宁)已知m,n表示两条不同直线,α表示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m∥α,n∥α,则m∥nB.若m⊥α,n⊂α,则m⊥nC.若m⊥α,m⊥n,则n∥αD.若m∥α,m⊥n,则n⊥α►(3)(2015·江西七校联考)已知直线a和平面α,β,α∩β=l,a⊄α,a⊄β,且a在α,β内的射影分别为直线b和c,则直线b和c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或平行B.相交或异面C.平行或异面D.相交、平行或异面►(4)(2013·课标Ⅱ)已知m,n为异面直线,m⊥平面α,n⊥平面β,直线l满足l⊥m,l⊥n,l⊄α,l⊄β,则()A.α∥β且l∥αB.α⊥β且l⊥βC.α与β相交,且交线垂直于lD.α与β相交,且交线平行于l►(5)(2016·课标Ⅱ)α,β是两个平面,m,n是两条直线,有下列四个命题:①如果m⊥n,m⊥α,n∥β,那么α⊥β.②如果m⊥α,n∥α,那么m⊥n.③如果α∥β,m⊂α,那么m∥β.④如果m∥n,α∥β,那么m与α所成的角和n与β所成的角相等.其中正确的命题有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 [例2]►(1)(2014·北京)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垂直于底面,AB⊥BC,AA1=AC=2,BC=1,E,F分别为A1C1,BC的中点.(I)求证:平面ABE⊥平面B1BCC1;(II)求证:C1F∥平面ABE;(III)求三棱锥E-ABC的体积.►(2)[2014江苏文]如图,三棱锥P-ABC中,D,E,F分别为棱PC,AC,AB的中点.已知P A⊥AC,P A=6,BC=8,DF=5. 求证:(I)直线P A∥平面DEF;(II)平面BDE⊥平面ABC. [例3]►(1)[2014·陕西文]四面体ABCD及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平行于棱AD,BC的平面分别交四面体的棱AB,BD,DC,CA于点E,F,G,H.(I)求四面体ABCD的体积;(II)证明:四边形EFGH是矩形.►(2)(2012·北京)如图1,在Rt△ABC中,∠C=90°,D,E分别为AC,AB的中点,点F为线段CD上的一点.将△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F⊥CD,如图2.(I)求证:DE∥平面A1CB;(II)求证:A1F⊥BE;(III)线段A1B上是否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说明理由.【变式训练】1.(2016·浙江联考)已知a,b,c为三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空间两个平面,且a⊂α,b⊂β,α∩β=c.给出下列命题:①若a与b是异面直线,则c至少与a,b中的一条相交;②若a不垂直于c,则a与b一定不垂直;③若a∥b,则必有a∥c;④若a⊥b,a⊥c,则必有α⊥β.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0B.1C.2D.32.(2012·四川)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两直线和同一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B.若一平面内有三点到另一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两平面平行C.若一直线平行于两相交平面,则这条直线与这两平面的交线平行D.若两个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3.(2015·福建)若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m垂直于平面α,则“l⊥m”是“l∥α”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2016·山东济南一模)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A.若m⊥n,n∥α,则m⊥αB.若m∥β,β⊥α,则m⊥αC.若m⊥β,n⊥β,n⊥α,则m⊥αD.若m⊥n,n⊥β,β⊥α,则m⊥α5.(2016·浙江温州联考)关于直线a,b,l及平面α,β,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a∥α,b∥α,则a∥bB.若a∥α,b⊥a,则b⊥αC.若a⊂α,b⊂α,且l⊥a,l⊥b,则l⊥αD.若a⊥α,a∥β,则α⊥β6.(2015·山东二模)设m,n是空间两条直线,α,β是空间两个平面,则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A.当n⊥α时,“n⊥β”是“α∥β”的充要条件B.当m⊂α时,“m⊥β”是“α⊥β”的充分不必要条件C.当m⊂α时,“n∥α”是“m∥n”的必要不充分条件D.当m⊂α时,“n⊥α”是“m⊥n”的充分不必要条件7.(2016·浙江)已知互相垂直的平面α,β交于直线l,若直线m,n满足m∥α,n⊥β,则()A.m∥lB.m∥nC.n⊥lD.m⊥n8.(2013北京)如图,四棱锥P-ABCD中,AB∥CD,AB⊥AD, CD=2AB,平面P AD⊥底面ABCD,P A⊥AD.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求证:(1)P A⊥底面ABCD;(2)BE∥平面P AD;(3)平面BEF⊥平面PCD.9.[2014·山东文]如图,四棱锥P-ABCD中,AP⊥平面PCD, AD∥BC,AB=BC=12AD,E,F分别为线段AD,PC的中点.(1)求证:AP∥平面BEF;(2)求证:BE⊥平面P AC.10.(2013全国Ⅱ文)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别是AB,BB1的中点.(Ⅰ)证明:BC1∥平面A1CD;(Ⅱ)设AA1=AC=CB=2,AB=22,求三棱锥C-A1DE的体积. 11.(2013·辽宁)如图,AB是圆O的直径,P A垂直圆O所在的平面,C是圆O上的点.(1)求证:BC⊥平面P AC;(2)设Q为P A的中点,G为△AOC的重心,求证:QG∥平面PBC.12.[2014·课标Ⅱ文]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 为矩形,P A⊥平面ABCD,E为PD的中点.(1)证明:PB∥平面AEC;(2)设AP=1,AD=3,三棱锥P -ABD的体积V=34,求A 到平面PBC的距离.13.(2015江苏)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C⊥BC,BC=CC1.设AB1的中点为D,B1C∩BC1=E.求证:(1)DE∥平面AA1C1C;(2)BC1⊥AB1.14.(2015广东文)如图,三角形PDC所在的平面与长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垂直,PD=PC=4,AB=6,BC=3.(1)证明:BC∥平面PDA;(2)证明:BC⊥PD;(3)求点C到平面PDA的距离.15.(2015课标Ⅱ)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16,BC=10,AA1=8,点E,F分别在A1B1,D1C1上,A1E=D1F=4.过点E,F的平面α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1)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明画法和理由);(2)求平面α把该长方体分成的两部分体积的比值.16.(2015陕西)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 C,∠BAD=π2,AB=BC=12AD=a,E是AD的中点,O是AC与BE的交点.将△ABE沿BE折起到如图2中△A1BE的位置,得到四棱锥A1﹣BCDE.(Ⅰ)证明:CD⊥平面A1OC;(Ⅱ)当平面A1BE⊥平面BCDE时,四棱锥A1﹣BCDE的体积为362,求a的值.17.(2016·课标Ⅱ文)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点E,F分别在AD,CD上,AE=CF,EF交BD于点H,将△DEF沿EF折到△D′EF的位置.(1)证明:AC⊥HD′(2)若AB=5,AC=6,AE=54,OD′=22,求五棱锥D′ABCFE的体积.18.(2016·课标Ⅲ文)如图,四棱锥P-ABCD中,P A⊥底面ABCD,AD∥BC,AB=AD=AC=3,P A=BC=4,M为线段AD上一点,AM=2MD,N为PC的中点.(1)证明MN∥平面P AB;(2)求四面体N-BCM的体积.19.[2017全国I文]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且∠BAP=∠CDP=90°.(1)证明:平面PAB⊥平面PAD;(2)若PA=PD=AB=DC,∠ADP=90°,且四棱锥P-ABCD的体积为83,求该四棱锥的侧面积.20.[2017全国II文]如图,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AB=BC=12AD,∠BAD=∠ABC=90°.(1)证明:直线BC∥平面PAD;(2)若△PCD面积为27,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21.[2017全国III文]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棱CD的中点,则( )A.A1E⊥DC1B.A1E⊥BDC.A1E⊥BC1D.A1E⊥AC22.[2017全国III文]如图,四面体ABCD中,△ABC是正三角形,AD=CD.(1)证明:AC⊥BD;(2)已知△ACD是直角三角形,AB=BD.若E为棱BD上与D 不重合的点,且AE⊥EC,求四面体ABCE与四面体ACDE 的体积比.。
2021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统考第8章立体几何第2讲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
![2021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统考第8章立体几何第2讲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1c50b783b9f3f90f76c61ba3.png)
第2讲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基础知识整合1.多面体的表面积、侧面积因为多面体的各个面都是平面,所以多面体的侧面积就是01侧面展开图的面积,表面积是侧面积与底面面积之和.2.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及侧面积公式圆柱圆锥圆台侧面展开图侧面积公式S圆柱侧=022πrlS圆锥侧=03πrlS圆台侧=04π(r1+r2)l3.柱、锥、台和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名称几何体表面积体积柱体(棱柱和圆柱)S表面积=S侧+2S底V=05Sh锥体(棱锥和圆锥)S表面积=S侧+S底V=0613Sh台体(棱台和圆台)S表面积=S侧+S上+S下V=13(S上+S下+S上S下)h球S=074πr2V=0843πr31.与体积有关的几个结论(1)一个组合体的体积等于它的各部分体积的和或差.(2)底面面积及高都相等的两个同类几何体的体积相等.2.几个与球有关的切、接常用结论 (1)正方体的棱长为a ,球的半径为R , ①若球为正方体的外接球,则2R =3a ; ②若球为正方体的内切球,则2R =a ; ③若球与正方体的各棱相切,则2R =2a .(2)若长方体的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分别为a ,b ,c ,外接球的半径为R ,则2R =a 2+b 2+c 2.(3)直棱柱的外接球半径可利用棱柱的上下底面平行,借助球的对称性,可知球心为上下底面外接圆圆心连线的中点,再根据勾股定理求球的半径.(4)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a ,则它的高为63a ,内切球半径r =612a ,外接球半径R =64a .正四面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的半径之比为3∶1.1.(2019·福州二模)设一个球形西瓜,切下一刀后所得切面圆的半径为4,球心到切面圆心的距离为3,则该西瓜的体积为( )A .100π B.256π3 C.400π3 D.500π3答案 D解析 由题意知切面圆的半径r =4,球心到切面的距离d =3,所以球的半径R =r 2+d 2=42+32=5,故球的体积V =43πR 3=43π×53=500π3,即该西瓜的体积为500π3.2.(2019·安徽蚌埠质检)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它的体积为( )A .π+43B .π+2C .2π+43D .2π+2答案 A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由半个圆柱和一个三棱锥组合而成.故该几何体的体积为12×π×12×2+13×12×2×2×2=π+43.3.(2018·浙江高考)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cm3)是( )A.2 B.4C.6 D.8答案 C解析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底面为直角梯形的直四棱柱,即如图所示四棱柱A1B1C1D1-ABCD.由三视图中的数据可知底面梯形的两底分别为1和2,高为2,所以S底面=12×(1+2)×2=3.因为直四棱柱的高为2,所以体积V=3×2=6.故选C.4.(2019·北京东城区模拟)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表面积是( )A.2+ 5 B.4+ 5C.2+2 5 D.5答案 C解析该三棱锥的直观图如图所示,过点D作DE⊥BC,交BC于点E,连接AE,则BC=2,EC=1,AD=1,ED=2,S 表=S △BCD +S △ACD +S △ABD +S △ABC =12×2×2+12×5×1+12×5×1+12×2×5=2+2 5.故选C.5.如图,半球内有一个内接正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在半球的底面圆内,若正方体的棱长为6,则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 36π 36π解析 底面中心与C ′的连线即为半径,设球的半径为R ,则R 2=(6)2+(3)2=9.所以R =3,所以S 球=4πR 2=36π,V 球=43πR 3=36π.6.如图所示,已知球O 的球面上有四点A ,B ,C ,D ,DA ⊥平面ABC ,AB ⊥BC ,DA =AB =BC =3,则球O 的体积等于________.答案9π2解析 由题意知,DC 边的中点就是球心O , ∵它到D ,A ,C ,B 四点的距离相等, ∴球的半径R =12CD ,又AB =BC =3,∴AC =6,∴CD =AC 2+AD 2=3, ∴R =32,∴V 球O =4π3⎝ ⎛⎭⎪⎫323=9π2.核心考向突破考向一 几何体的表面积例 1 (1)(2019·衡水模拟)如图是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A .π+42+4B .2π+42+4C .2π+42+2D .2π+22+4答案 B解析 由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由半圆柱与三棱柱组成的几何体,其直观图如图所示,其表面积S =2×12π×12+π×1×1+2×12×2×1+(2+2+2)×2-2×1=2π+42+4.故选B.(2)(2019·郑州二模)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图中方格的单位长度为1,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答案 8+4 5解析 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为三棱锥,将该几何体放在长方体中如图所示,由题意可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2,4,由BC =2,CD =2计算,得BD =22,AD =25,AB =25,所以S △BCD =12×2×2=2,S △ADC =12×2×25=25, S △ABC =12×2×25=25,因为△ABD 为等腰三角形,高为252-22=32,所以S △ABD =12×22×32=6,所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2+25+25+6=8+4 5.几类空间几何体表面积的求法(1)多面体:其表面积是各个面的面积之和.(2)旋转体:其表面积等于侧面面积与底面面积的和.(3)简单组合体:应弄清各构成部分,并注意重合部分的删、补.(4)若以三视图形式给出,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视图,想象出原几何体及几何体中各元素间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即时训练] 1.(2019·山东潍坊模拟)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20πB .24πC .28πD .32π答案 C解析 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组合体,上半部分为圆柱,下半部分为圆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高为2,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高为4,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S =π×32+π×3×5+2π×1×2=28π.故选C.2.(2019·河北承德模拟)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8+42+2 5 B.6+42+4 5C.6+22+2 5 D.8+22+2 5答案 C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放在正方体内的四棱锥E-ABCD,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2,该四棱锥底面为正方形,面积为4,前后两个侧面为等腰三角形,面积分别为22,2,左右两个侧面为直角三角形,面积都为5,可得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为6+22+25,故选C.精准设计考向,多角度探究突破考向二几何体的体积角度1 补形法求体积例2 (1)(2017·全国卷Ⅱ)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圆柱截去一部分后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90π B.63πC.42π D.36π答案 B解析(割补法)由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圆柱截去上面虚线部分所得,如图所示.将圆柱补全,并将圆柱从点A处水平分成上下两部分.由图可知,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下部分圆柱的体积加上上部分圆柱体积的12,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V =π×32×4+π×32×6×12=63π.故选B.(2)(2019·北京高考)某几何体是由一个正方体去掉一个四棱柱所得,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如果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那么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答案 40解析 由题意知去掉的四棱柱的底面为直角梯形,底面积S =(2+4)×2÷2=6,高为正方体的棱长4,所以去掉的四棱柱的体积为6×4=24.又正方体的体积为43=64,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64-24=40.角度2 分割法求体积例3 (1)(2019·山西五校联考)《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刍甍,下广三丈,袤四丈;上袤二丈,无广;高一丈,问:积几何?”其意思为:“今有底面为矩形的屋脊柱的楔体,下底面宽3丈,长4丈;上棱长2丈,高1丈,问它的体积是多少?”已知1丈为10尺,现将该楔体的三视图给出,其中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丈,则该楔体的体积为( )A .5000立方尺B .5500立方尺C .6000立方尺D .6500立方尺答案 A解析 该楔体的直观图如图中的几何体ABCDEF .取AB 的中点G ,CD 的中点H ,连接FG ,GH ,HF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四棱锥F -GBCH 与三棱柱ADE -GHF 的体积之和.又可以将三棱柱ADE -GHF 割补成高为EF ,底面积为S =12×3×1=32(平方丈)的一个直棱柱,故该楔体的体积V =32×2+13×2×3×1=5(立方丈)=5000(立方尺).故选A.(2)(2019·浙江高考)祖暅是我国南北朝时代的伟大科学家,他提出的“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称为祖暅原理,利用该原理可以得到柱体的体积公式V柱体=Sh ,其中S 是柱体的底面积,h 是柱体的高.若某柱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柱体的体积(单位:cm 3)是( )A .158B .162C .182D .324答案 B解析 如图,该柱体是一个五棱柱,棱柱的高为6,底面可以看作由两个直角梯形组合而成,其中一个上底为4,下底为6,高为3,另一个的上底为2,下底为6,高为3.则底面面积S =2+62×3+4+62×3=27,因此,该柱体的体积V =27×6=162.故选B.角度3 转化法求体积例4 (1)如图所示,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4,AA 1=6.若E ,F 分别是棱BB 1,CC 1上的点,则三棱锥A -A 1EF 的体积是________.答案 8 3解析 由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为4,得点F 到平面A 1AE 的距离(等于点C 到平面A 1ABB 1的距离)为32×4=23,则V 三棱锥A -A 1EF =V 三棱锥F -A 1AE =13S △A 1AE ×23=13×12×6×4×23=8 3.(2)在三棱锥P -ABC 中,D ,E 分别为PB ,PC 的中点,记三棱锥D -ABE 的体积为V 1,三棱锥P -ABC 的体积为V 2,则V 1V 2=________.答案1 4解析如图所示,由于D,E分别是边PB与PC的中点,所以S△BDE=14S△PBC.又因为三棱锥A-BDE与三棱锥A-PBC的高相等,所以V1V2=14.(1)处理体积问题的思路(2)求体积的常用方法直接法对于规则的几何体,利用相关公式直接计算割补法首先把不规则的几何体分割成规则的几何体,然后进行体积计算;或者把不规则的几何体补成规则的几何体、不熟悉的几何体补成熟悉的几何体,便于计算等体积法选择合适的底面来求几何体的体积,常用于求三棱锥的体积,即利用三棱锥的任何一个面可作为三棱锥的底面进行等体积变换[即时训练] 3.(2019·河北沧州质检)《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书中有关于“堑堵”的记载,“堑堵”即底面是直角三角形的直三棱柱.已知某“堑堵”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下部分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剩下部分的体积是( ) A.50 B.75C.25.5 D.37.5答案 D解析如图,由题意及给定的三视图可知,剩余部分是在直三棱柱的基础上,截去一个四棱锥C 1-MNB 1A 1所得的,且直三棱柱的底面是腰长为5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高为5.图中几何体ABCC 1MN 为剩余部分,因为AM =2,B 1C 1⊥平面MNB 1A 1,所以剩余部分的体积V =V 三棱柱A 1B 1C 1-ABC -V 四棱锥C 1-A 1B 1NM =12×5×5×5-13×3×5×5=37.5,故选D.4.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E ,F 分别为线段AA 1,B 1C 上的点,则三棱锥D 1-EDF 的体积为________.答案 16解析 三棱锥D 1-EDF 的体积即为三棱锥F -DD 1E 的体积.因为E ,F 分别为线段AA 1,B 1C 上的点,所以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DD 1的面积为定值12,F 到平面AA 1D 1D 的距离为定值1,所以V 三棱锥F -DD 1E =13×12×1=16.考向三 与球有关的切、接问题例5 (1)(2019·全国卷Ⅰ)已知三棱锥P -ABC 的四个顶点在球O 的球面上,PA =PB =PC ,△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E ,F 分别是PA ,AB 的中点,∠CEF =90°,则球O 的体积为( )A .86πB .46πC .26π D.6π 答案D 解析设PA =PB =PC =2a ,则EF =a ,FC =3,∴EC 2=3-a 2. 在△PEC 中,cos ∠PEC =a 2+3-a 2-2a22a 3-a2.在△AEC 中,cos ∠AEC =a 2+3-a 2-42a 3-a2. ∵∠PEC 与∠AEC 互补,∴3-4a 2=1,a =22, 故PA =PB =PC = 2.又AB =BC =AC =2,∴PA ⊥PB ⊥PC , ∴外接球的直径2R =22+22+22=6,∴R =62,∴V =43πR 3=43π×⎝ ⎛⎭⎪⎫623=6π.故选D. (2)(2019·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模拟)将半径为3,圆心角为2π3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则该圆锥的内切球的表面积为( )A .πB .2πC .3πD .4π答案 B解析 将半径为3,圆心角为2π3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设圆锥的底面圆的半径为R ,则有2πR =3×2π3,所以R =1,设圆锥的内切球的半径为r ,结合圆锥和球的特征,可知内切球的球心必在圆锥的高线上,设圆锥的高为h ,因为圆锥的母线长为3,所以h =9-1=22,所以rh -r =R 3,解得r =22,因此内切球的表面积S =4πr 2=2π.故选B.“切”“接”问题的处理规律(1)“切”的处理解决与球有关的内切问题主要是指球内切于多面体与旋转体,解答时首先要找准切点,通过作截面来解决.如果内切的是多面体,则作截面时主要抓住多面体过球心的对角面.(2)“接”的处理把一个多面体的几个顶点放在球面上即为球的外接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外接的特点,即球心到多面体的顶点的距离等于球的半径.[即时训练] 5.(2018·全国卷Ⅲ)设A ,B ,C ,D 是同一个半径为4的球的球面上四点,△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其面积为93,则三棱锥D -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 )A .12 3B .18 3C .24 3D .54 3答案 B解析 如图所示,点M 为三角形ABC 的重心,E 为AC 的中点,当DM ⊥平面ABC 时,三棱锥D -ABC 体积最大,此时,OD =OB =R =4.∵S △ABC =34AB 2=93, ∴AB =6,∵点M 为三角形ABC 的重心, ∴BM =23BE =23,∴在Rt △OMB 中,有OM =OB 2-BM 2=2. ∴DM =OD +OM =4+2=6,∴(V 三棱锥D -ABC )max =13×93×6=18 3.故选B.6.(2019·漳州模拟)在直三棱柱A 1B 1C 1-ABC 中,A 1B 1=3,B 1C 1=4,A 1C 1=5,AA 1=2,则其外接球与内切球的表面积之比为( )A.294B.192C.292D .29答案 A解析 由底面三角形的三边长可知,底面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内切球半径r =AA 12=1,取AC ,A 1C 1的中点D ,E ,则外接球球心是DE 的中点O ,由A 1C 1=5,AA 1=2,得AC 1=29,所以外接球半径R =OA =292,所以S 外S 内=4πR 24πr 2=294,故选A.1.(2019·郑州二模)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此几何体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A.455π2B.1355π2C .1805πD .905π答案 A解析 构造底面边长为3,6,高为3的长方体,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如图1中所示的三棱锥P -ABC .所以在该三棱锥中,PA ⊥底面ABC ,并且AB ⊥AC ,把该三棱锥放在如图2所示的底面边长为32,高为3的长方体中,则该三棱锥的外接球就是该长方体的外接球,设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半径为R ,则有(2R )2=32+(32)2+(32)2=45,解得R =352,所以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体积V =43πR 3=43π⎝ ⎛⎭⎪⎫3523=455π2,故选A.2.(2019·宝鸡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已知一个四面体ABCD 的每个顶点都在表面积为9π的球O 的表面上,且AB =CD =a ,AC =AD =BC =BD =5,则a =________.答案 2 2解析 由题意,知四面体ABCD 的对棱都相等,故该四面体可以通过补形补成一个长方体,如图所示.设AF =x ,BF =y ,CF =z ,则x 2+z 2=y 2+z 2=5,又4π·⎝ ⎛⎭⎪⎫x 2+y 2+z 222=9π,解得x =y =2,∴a =x 2+y 2=2 2. 答题启示1.若四面体中有三条棱两两垂直,则方法是找到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棱,借助墙角模型补成长方体(如图),用公式 a 2+b 2+c 2=2R 求解.2.若四面体的对棱相等,则解题步骤为第一步:画出一个长方形,标出三组互为异面直线的对棱;第二步: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 ,b ,c ,列出方程⎩⎪⎨⎪⎧a 2+b 2=BC 2=α2,b 2+c 2=AC 2=β2,c 2+a 2=AB 2=γ2(其中α,β,γ为常数)⇒a 2+b 2+c 2=α2+β2+γ22;第三步:根据墙角模型,a 2+b 2+c 2=2R ⇒R =a 2+b 2+c 22.对点训练1.在△ABC 中,AB =AC =2,∠BAC =90°,将△ABC 沿BC 上的高AD 折成直二面角B ′-AD -C ,则三棱锥B ′-ACD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 .π B.2π C .3πD .2π答案 C解析 如图,∵AB =AC =2,∠BAC =90°,∴BC =2,则BD =DC =AD =1,由题意,得AD ⊥底面B ′DC ,又二面角B ′-AD -C 为直二面角,∴B ′D ⊥DC ,把三棱锥B ′-ACD 补形为正方体,则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为3,则三棱锥B ′-ACD 的外接球的半径为32,则其外接球的表面积为S =4π×⎝⎛⎭⎪⎫322=3π.故选C. 2.(2019·漳州质量监测)已知正四面体ABCD 的外接球的体积为86π,则这个四面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答案 16 3解析 将正四面体ABCD 放在一个正方体内,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 ,如图所示,设正四面体ABCD 的外接球的半径为R ,则43πR 3=86π,解得R = 6.因为正四面体ABCD 的外接球和正方体的外接球是同一个球,则有3a =2R =26,所以a =2 2.而正四面体ABCD 的每条棱长均为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所以正四面体ABCD 的棱长为2a =4,因此,这个正四面体的表面积为4×12×42×sin π3=16 3.。
2021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第2讲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教案文新人教A版
![2021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第2讲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教案文新人教A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07f329561252d381eb6e34.png)
第2讲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一、知识梳理1.多面体的表(侧)面积多面体的各个面都是平面,则多面体的侧面积就是所有侧面的面积之和,表面积是侧面积与底面面积之和.2.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及侧面积公式圆柱 圆锥 圆台侧面展开图侧面积公式S 圆柱侧=2πrl S 圆锥侧=πrlS 圆台侧=π(r +r ′)l表面积 体积柱体 (棱柱和圆柱)S 表面积=S 侧+2S 底 V =S 底h锥体 (棱锥和圆锥)S 表面积=S 侧+S 底 V =13S 底h 台体 (棱台和圆台)S 表面积=S 侧+S 上+S 下V =13(S 上+S 下+S 上S 下)h 球S =4πR 2 V =43πR 31.正方体与球的切、接常用结论 正方体的棱长为a ,球的半径为R ,(1)若球为正方体的外接球,则2R =3a ; (2)若球为正方体的内切球,则2R =a ;(3)若球与正方体的各棱相切,则2R=2a .2.长方体共顶点的三条棱长分别为a ,b,c ,外接球的半径为R ,则2R =a 2+b 2+c 2. 二、习题改编1.(必修2P27练习1改编)已知圆锥的表面积等于12π cm 2,其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则底面圆的半径为 cm.解析:由题意,得S 表=πr 2+πrl =πr 2+πr ·2r =3πr 2=12π,解得r 2=4,所以r =2(cm).答案:22.(必修2P27例4改编)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都等于球的直径,则球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比V 球∶V 柱为 .解析:设球的半径为R ,则V 球V 柱=43πR 3πR 2×2R =23.答案:23一、思考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多面体的表面积等于各个面的面积之和.( ) (2)锥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与高之积.( ) (3)球的体积之比等于半径比的平方.( )(4)简单组合体的体积等于组成它的简单几何体体积的和或差.( ) (5)长方体既有外接球又有内切球.( ) 答案:(1)√ (2)× (3)× (4)√ (5)× 二、易错纠偏常见误区(1)锥体的高与底面不清楚致误; (2)不会分类讨论致误.1.如图,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体积是120,E 为CC 1的中点,则三棱锥E BCD 的体积是 .解析:设长方体中BC =a ,CD =b ,CC 1=c ,则abc =120,所以V E BCD=13×12ab ×12c =112abc =10. 答案:102.将一个相邻边长分别为4π,8π的矩形卷成一个圆柱,则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 .解析:当底面周长为4π时,底面圆的半径为2,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是8π;当底面周长为8π时,底面圆的半径为4,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为32π.无论哪种方式,侧面积都是矩形的面积32π2,故所求的表面积是32π2+8π或32π2+32π.答案:32π2+8π或32π2+32π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师生共研)(1)(2018·高考全国卷Ⅰ)已知圆柱的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O 1,O 2,过直线O 1O 2的平面截该圆柱所得的截面是面积为8的正方形,则该圆柱的表面积为( )A .122πB .12πC .82πD .10π(2)(2020·湖南省五市十校联考)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侧视图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俯视图的轮廓是直角梯形,则该四棱锥的各侧面面积的最大值为( )A .8B .4 5C .8 2D .12 2【解析】 (1)因为过直线O 1O 2的平面截该圆柱所得的截面是面积为8的正方形,所以圆柱的高为22,底面圆的直径为22,所以该圆柱的表面积为2×π×(2)2+22π×22=12π.(2)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底面为直角梯形,高为4的四棱锥,如图,其中侧棱PA ⊥平面ABCD ,PA =4,AB =4,BC =4,CD =6,所以AD =25,PD =6,PB =42,连接AC ,则AC =42,所以PC =43,显然在各侧面面积中△PCD 的面积最大,又PD =CD =6,所以PC 边上的高为62-⎝ ⎛⎭⎪⎫4322=26,所以S △PCD =12×43×26=122,故该四棱锥的各侧面面积的最大值为122,故选D.【答案】 (1)B (2)D空间几何体表面积的求法(1)以三视图为载体的几何体的表面积问题,关键是分析三视图确定几何体中各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2)多面体的表面积是各个面的面积之和;组合体的表面积问题应注意衔接部分的处理. (3)旋转体的表面积问题应注意其侧面展开图的应用.1.(2020·江西七校第一次联考)一个半径为1的球对称削去了三部分,其俯视图如图所示,那么该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为( )A .3πB .4πC .5πD .6π解析:选C.由题中俯视图可知该球被平均分成6部分,削去了3部分,剩余的3部分为该几何体,所以该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为2×π×12+3×π×12=5π,故选C.2.(2020·辽宁丹东质量测试(一))一个圆锥的轴截面是面积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这个圆锥的侧面积为 .解析:设圆锥的底面圆半径为r ,因为圆锥的轴截面是面积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2r ,斜边上的高为r ,所以12×2r ×r =1,解得r =1,圆锥的母线长l =12+12=2,圆锥的侧面积为πrl =2π. 答案:2π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多维探究) 角度一 求简单几何体的体积(1)(2020·石家庄质量检测)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图中小正方形网格的边长为1),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A .8B .6C .4D .2(2)将一张边长为12 cm 的正方形纸片按如图(1)所示将阴影部分的四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裁去,余下部分沿虚线折叠并拼成一个有底的正四棱锥,如图(2)放置,如果正四棱锥的主视图是正三角形,如图(3)所示,则正四棱锥的体积是( )A.3236 cm 3B.6436 cm 3C.3232 cm 3D .6432 cm 3【解析】 (1)由三视图可得该几何体为底面是直角梯形的直四棱柱(如图所示),其中底面直角梯形的上、下底分别为1,2,高为2,直四棱柱的高为2,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1+2)×22×2=6,故选B.(2)设折成的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a cm ,高为h cm ,则h =32a cm ,由题设可得四棱锥侧面的高等于四棱锥的底面边长,所以12a +a =12×22⇒a =42,所以四棱锥的体积V =13×(42)2×32×42=6463cm 3,故选B. 【答案】 (1)B (2)B简单几何体体积的求法对于规则几何体,直接利用公式计算即可.若已知三视图求体积,应注意三视图中的垂直关系在几何体中的位置,确定几何体中的线面垂直等关系,进而利用公式求解.角度二 求组合体的体积(2020·唐山市摸底考试)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俯视图中曲线为四分之一圆弧),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1-π4B .3+π2C .2+π4D .4【解析】 由题设知,该几何体是棱长为1的正方体被截去底面半径为1的14圆柱后得到的,如图所示,所以表面积S =2×(1×1-14×π×12)+2×(1×1)+14×2π×1×1=4.故选D.【答案】 D(1)处理体积问题的思路(2)求体积的常用方法 直接法 对于规则的几何体,利用相关公式直接计算割补法把不规则的几何体分割成规则的几何体,然后进行体积计算;或者把不规则的几何体补成规则的几何体,不熟悉的几何体补成熟悉的几何体,便于计算 等体积法选择合适的底面来求几何体体积,常用于求三棱锥的体积,即利用三棱锥的任一个面作为三棱锥的底面进行等体积变换1.(2019·高考北京卷)某几何体是由一个正方体去掉一个四棱柱所得,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如果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那么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解析:如图,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去掉四棱柱B 1C 1GF A 1D 1HE 所得,其中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体积为64,VB 1C 1GF A 1D 1HE =(4+2)×2×12×4=24,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64-24=40.答案:402.(2019·高考全国卷Ⅲ)学生到工厂劳动实践,利用3D 打印技术制作模型.如图,该模型为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挖去四棱锥O EFGH 后所得的几何体,其中O 为长方体的中心,E ,F ,G ,H 分别为所在棱的中点,AB =BC =6 cm ,AA 1=4 cm.3D 打印所用原料密度为0.9 g/cm 3.不考虑打印损耗,制作该模型所需原料的质量为 g.解析: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体积V 1=6×6×4=144(cm 3),而四棱锥O EFGH 的底面积为矩形BB 1C 1C 的面积的一半,高为AB 长的一半,所以四棱锥O EFGH 的体积V 2=13×12×4×6×3=12(cm 3),所以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挖去四棱锥O EFGH 后所得几何体的体积V =V 1-V 2=132(cm 3),所以制作该模型所需原料的质量为132×0.9=118.8(g).答案:118.8球与空间几何体的接、切问题(师生共研)(1)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6个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且AB =3,AC =4,AB⊥AC ,AA 1=12,则球O 的表面积为 .(2)(一题多解)(2019·高考天津卷)已知四棱锥的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侧棱长均为 5.若圆柱的一个底面的圆周经过四棱锥四条侧棱的中点,另一个底面的圆心为四棱锥底面的中心,则该圆柱的体积为 .【解析】 (1)将直三棱柱补形为长方体ABEC A 1B 1E 1C 1,则球O 是长方体ABEC A 1B 1E 1C 1的外接球.所以体对角线BC 1的长为球O 的直径. 因此2R =32+42+122=13. 故S 球=4πR 2=169π.(2)法一:由题意得圆柱的高为四棱锥高的一半,底面圆的直径为以四棱锥侧棱的四个中点为顶点的正方形的对角线,易求得圆柱的底面圆的直径为1,高为1,所以该圆柱的体积V =π×⎝ ⎛⎭⎪⎫122×1=π4.法二:由题可得,四棱锥底面对角线的长为2,则圆柱底面的半径为12,易知四棱锥的高为5-1=2,故圆柱的高为1,所以该圆柱的体积为π×⎝ ⎛⎭⎪⎫122×1=π4. 【答案】 (1)169π (2)π4处理球的“切”“接”问题的求解策略解决与球有关的切、接问题,其通法是作截面,将空间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求解,其解题的思维流程是:1.正四棱锥P ABCD 的侧棱和底面边长都等于22,则它的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 A .16π B .12π C.8πD .4π解析:选A.设正四棱锥的外接球半径为R ,顶点P 在底面上的射影为O ,因为OA =12AC=12 AB 2+BC 2=12(22)2+(22)2=2,所以PO =PA 2-OA 2=(22)2-22=2.又OA =OB =OC =OD =2,由此可知R =2,于是S 球=4πR 2=16π.2.设球O 内切于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则球O 的体积与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体积的比值为 .解析:设球O 半径为R ,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边长为a ,则R =33×a 2=36a ,即a =23R ,又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高为2R ,所以球O 的体积与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体积的比值为43πR 334a 2×2R =43πR 334×12R 2×2R =23π27.答案:23π27核心素养系列14 直观想象——数学文化与空间几何体(2020·甘肃、青海、宁夏3月联考)汉朝时,张衡得出圆周率的平方除以16等于58.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俯视图中的曲线为圆,利用张衡的结论可得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32B .40 C.32103D .40103【解析】 将三视图还原成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半个圆柱和半个圆锥的组合体,底面半径为2,高为4,则体积V =12π×22×4+13×12π×22×4=323π,因为圆周率的平方除以16等于58,即π216=58,所以π=10,所以V =32103.故选C.【答案】 C本题是数学文化与三视图结合,主要是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及三视图中的数据,求几何体的体积或侧(表)面积.此类问题难点:一是根据三视图的形状特征确定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二是将三视图中的数据转化为几何体的几何度量.考查了直观想象这一核心素养.(2020·安徽六安一中模拟(四))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暅提出了一条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思是:两个等高的几何体若在所有等高处的水平截面的面积相等,则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椭球体是椭圆绕其轴旋转所成的旋转体.如图,将底面直径都为2b ,高皆为a 的半椭球体和已被挖去了圆锥体的圆柱放置于同一平面β上,用平行于平面β且与平面β任意距离d 处的平面截这两个几何体,可横截得到S 圆及S 环两截面.可以证明S 圆=S 环总成立.据此,短半轴长为1,长半轴长为3的椭球体的体积是 .解析:因为S 圆=S 环总成立,所以半椭球体的体积为πb 2a -13πb 2a =23πb 2a ,所以椭球体的体积V =43πb 2a .因为椭球体的短半轴长为1,长半轴长为3. 所以椭球体的体积V =43πb 2a =43π×12×3=4π.答案:4π[基础题组练]1.(2020·安徽合肥质检)已知圆锥的高为3,底面半径为4,若一球的表面积与此圆锥侧面积相等,则该球的半径为( )A .5 B. 5 C .9D .3解析:选B.因为圆锥的底面半径r =4,高h =3,所以圆锥的母线l =5,所以圆锥的侧面积S =πrl =20π,设球的半径为R ,则4πR 2=20π,所以R =5,故选B.2.(2020·蓉城名校第一次联考)已知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如图1所示,其俯视图用斜二测画法所画出的水平放置的直观图是一个直角边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2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为( )A .1 B. 2 C .2D .2 2解析:选B.根据直观图可得该几何体的俯视图是一个直角边长分别是2和2的直角三角形(如图所示),根据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三棱锥,且三棱锥的高为3,所以体积V =13×⎝ ⎛⎭⎪⎫12×2×2×3= 2.故选B.3.(2020·武汉市武昌调研考试)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商鞅监制的一种标准量器——商鞅铜方升,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寸),若π取3,其体积为12.6(单位:立方寸),则图中的x 为( )A .1.2B .1.6C .1.8D .2.4解析:选B.该几何体是一个组合体,左边是一个底面半径为12的圆柱,右边是一个长、宽、高分别为5.4-x ,3,1的长方体,所以组合体的体积V =V 圆柱+V 长方体=π·⎝ ⎛⎭⎪⎫122×x +(5.4-x )×3×1=12.6(其中π=3),解得x =1.6.故选B.4.(2020·辽宁大连第一次(3月)双基测试)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有如下问题:“今有羡除,下广六尺,上广一丈,深三尺,末广八尺,无深,袤七尺.问积几何 ”.羡除是一个五面体,其中三个面是梯形,另两个面是三角形,已知一个羡除的三视图如图中粗线所示,其中小正方形网格的边长为1,则该羡除的表面中,三个梯形的面积之和为( )A .40B .43C .46D .47解析:选C.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其中平面ABCD ⊥平面ABEF ,CD =2,AB =6,EF =4,等腰梯形ABEF 的高为3,等腰梯形ABCD 的高为4,等腰梯形FECD的高为9+16=5,三个梯形的面积之和为2+62×4+4+62×3+2+42×5=46,故选C.5.(2020·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五模)将半径为3,圆心角为2π3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则该圆锥的内切球的表面积为( )A .πB .2πC .3πD .4π解析:选B.将半径为3,圆心角为2π3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设圆锥的底面圆半径为R ,则有2πR =3×2π3,所以R =1.设圆锥的内切球半径为r ,圆锥的高为h ,内切球球心必在圆锥的高线上,因为圆锥的母线长为3,所以h =9-1=22,所以有rh -r =R 3,解得r =22,因此内切球的表面积S =4πr 2=2π.故选B. 6.现有橡皮泥制作的底面半径为5、高为4的圆锥和底面半径为2、高为8的圆柱各一个.若将它们重新制作成总体积与高均保持不变,但底面半径相同的新的圆锥和圆柱各一个,则新的底面半径为 .解析:设新的底面半径为r ,由题意得13πr 2·4+πr 2·8=13π×52×4+π×22×8,解得r =7.答案:77.(2020·沈阳质量监测)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棱锥的侧面积是 .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四棱锥,记为四棱锥P ABCD ,如图所示,其中PA ⊥底面ABCD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且PA =2,AB =2,PB =22,所以该四棱锥的侧面积S 是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即S =2×⎝ ⎛⎭⎪⎫12×2×2+12×2×22=4+4 2.答案:4+4 28.(2020·长春市质量监测(一))已知一所有棱长都是2的三棱锥,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 .解析:记所有棱长都是2的三棱锥为P ABC ,如图所示,取BC 的中点D ,连接AD ,PD ,作PO ⊥AD 于点O ,则PO ⊥平面ABC ,且OP =63×2=233,故三棱锥P ABC 的体积V =13S △ABC·OP =13×34×(2)2×233=13.答案:139.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DAB =90°,∠ADC =135°,AB =5,CD =22,AD =2,求四边形ABCD 绕AD 旋转一周所成几何体的表面积及体积.解:由已知得CE =2,DE =2,CB =5,S 表面积=S圆台侧+S圆台下底+S圆锥侧=π(2+5)×5+π×25+π×2×22=(60+42)π,V =V 圆台-V圆锥=13(π·22+π·52+22·52π2)×4-13π×22×2=1483π. 10.(应用型)现需要设计一个仓库,它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的形状是正四棱锥P A 1B 1C 1D 1,下部的形状是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如图所示),并要求正四棱柱的高O 1O 是正四棱锥的高PO 1的4倍,若AB =6 m ,PO 1=2 m ,则仓库的容积是多少?解:由PO 1=2 m ,知O 1O =4PO 1=8 m.因为A 1B 1=AB =6 m ,所以正四棱锥P A 1B 1C 1D 1的体积V 锥=13·A 1B 21·PO 1=13×62×2=24(m 3);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体积V 柱=AB 2·O 1O =62×8=288(m 3),所以仓库的容积V =V 锥+V 柱=24+288=312(m 3). 故仓库的容积是312 m 3.[综合题组练]1.(2019·高考全国卷Ⅰ)已知三棱锥PABC的四个顶点在球O的球面上,PA=PB=PC,△ABC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E,F分别是PA,AB的中点,∠CEF=90°,则球O的体积为( )A.86πB.46πC.26πD.6π解析:选D.因为点E,F分别为PA,AB的中点,所以EF∥PB,因为∠CEF=90°,所以EF⊥CE,所以PB⊥CE.取AC的中点D,连接BD,PD,易证AC⊥平面BDP,所以PB⊥AC,又AC∩CE=C,AC,CE⊂平面PAC,所以PB⊥平面PAC,所以PB⊥PA,PB⊥PC,因为PA=PB=PC,△ABC为正三角形,所以PA⊥PC,即PA,PB,PC两两垂直,将三棱锥PABC放在正方体中如图所示.因为AB=2,所以该正方体的棱长为2,所以该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为6,所以三棱锥PABC的外接球的半径R=62,所以球O的体积V=43πR3=43π⎝⎛⎭⎪⎫623=6π,故选D.2.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3,线段B1D1上有两个动点E,F且EF=1,则当E,F移动时,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AE∥平面C1BDB.四面体ACEF的体积不为定值C.三棱锥ABEF的体积为定值D.四面体ACDF的体积为定值解析:选B.对于A,如图1,AB1∥DC1,易证AB1∥平面C1BD,同理AD1∥平面C1BD,且AB 1∩AD 1=A ,所以平面AB 1D 1∥平面C 1BD ,又AE ⊂平面AB 1D 1,所以AE ∥平面C 1BD ,A 正确;对于B ,如图2,S △AEF =12EF ·h 1=12×1×(32)2-⎝ ⎛⎭⎪⎫3222=364,点C 到平面AEF的距离为点C 到平面AB 1D 1的距离d 为定值,所以V A CEF=V C AEF=13×364×d =64d 为定值,所以B 错误;对于C ,如图3,S △BEF =12×1×3=32,点A 到平面BEF 的距离为A 到平面BB 1D 1D 的距离d 为定值,所以V A BEF=13×32×d =12d 为定值,C 正确;对于D ,如图4,四面体ACDF 的体积为V A CDF=V F ACD=13×12×3×3×3=92为定值,D 正确.3.(2020·东北师大附中、重庆一中等校联合模拟)若侧面积为4π的圆柱有一外接球O ,当球O 的体积取得最小值时,圆柱的表面积为 .解析:设圆柱的底面圆半径为r ,高为h , 则球的半径R =r 2+⎝ ⎛⎭⎪⎫h 22.因为球的体积V =4π3R 3,故V 最小当且仅当R 最小.圆柱的侧面积为2πrh =4π,所以rh =2.所以h 2=1r,所以R =r 2+1r 2≥2,当且仅当r 2=1r2.即r =1时取等号,此时k 取最小值,所以r =1,h =2,圆柱的表面积为2π+4π=6π.答案:6π4.(2020·新疆第一次毕业诊断及模拟测试)如图,A 1B 1C 1D 1是以ABCD 为底面的长方体的一个斜截面,其中AB =4,BC =3,AA 1=5,BB 1=8,CC 1=12,求该几何体的体积.解:过A 1作A 1E ⊥BB 1于点E , 作A 1G ⊥DD 1于点G , 过E 作EF ⊥CC 1于点F ,过D 1作D 1H ⊥CC 1于点H ,连接EH ,GF , 因为平面ABB 1A 1∥平面DCC 1D 1, 所以A 1B 1∥D 1C 1.因为AA 1=BE =5,所以EB 1=8-5=3,C 1H =EB 1=3,GD 1=HF =12-5-3=4,则几何体被分割成一个长方体ABCD A 1EFG ,一个斜三棱柱A 1B 1E D 1C 1H 和一个直三棱柱A 1D 1G EHF .故该几何体的体积为V =3×4×5+12×3×4×4+12×3×4×3=102.。
新教材高考数学第一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2第1课时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练习含解析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考数学第一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2第1课时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练习含解析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7c1873d5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0.png)
第1课时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学习目标 1.掌握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2.会用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对向量进行分解 .知识点一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对任意一个空间向量p ,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得p =x a +y b +z c .我们把{a ,b ,c }叫做空间的一个基底,a ,b ,c 都叫做基向量. 思考 零向量能否作为基向量?答案 不能. 零向量与任意两个向量a ,b 都共面. 知识点二 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 1.单位正交基底如果空间的一个基底中的三个基向量两两垂直,且长度都是1,那么这个基底叫做单位正交基底 ,常用{i ,j ,k }表示. 2.向量的正交分解由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可知,对空间任一向量a ,均可以分解为三个向量x i ,y j ,z k 使得a =x i +y j +z k . 像这样把一个空间向量分解为三个两两垂直的向量,叫做把空间向量进行正交分解.1.只有两两垂直的三个向量才能作为空间的一个基底.( × ) 2.若{a ,b ,c }为空间的一个基底,则a ,b ,c 全不是零向量.( √ )3.如果向量a ,b 与任何向量都不能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则一定有a 与b 共线.( √ ) 4.对于三个不共面向量a 1,a 2,a 3,不存在实数组(x ,y ,z ),使0=x a 1+y a 2+z a 3.( × )一、空间的基底例1 已知{e 1,e 2,e 3}是空间的一个基底,且OA →=e 1+2e 2-e 3,OB →=-3e 1+e 2+2e 3,OC →=e 1+e 2-e 3,试判断{OA →,OB →,OC →}能否作为空间的一个基底. 解 假设OA →,OB →,OC →共面.则存在实数λ,μ使得OA →=λOB →+μOC →, ∴e 1+2e 2-e 3=λ(-3e 1+e 2+2e 3)+μ(e 1+e 2-e 3)=(-3λ+μ)e 1+(λ+μ)e 2+(2λ-μ)e 3, ∵e 1,e 2,e 3不共面, ∴⎩⎪⎨⎪⎧-3λ+μ=1,λ+μ=2,2λ-μ=-1此方程组无解,∴OA →,OB →,OC →不共面,∴{OA →,OB →,OC →}可以作为空间的一个基底. 反思感悟 基底的判断思路(1)判断一组向量能否作为空间的一个基底,实质是判断这三个向量是否共面,若不共面,就可以作为一个基底.(2)判断基底时,常常依托正方体、长方体、平行六面体、四面体等几何体,用它们从同一顶点出发的三条棱对应的向量为基底,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其他向量进行相关的判断. 跟踪训练1 (1)设x =a +b ,y =b +c ,z =c +a ,且{a ,b ,c }是空间的一个基底,给出下列向量组:①{a ,b ,x },②{b ,c ,z },③{x ,y ,a +b +c },其中可以作为空间一个基底的向量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0个答案 B解析 因为x =a +b ,所以向量x ,a ,b 共面. 如图,令a =AB →,b =AA 1→,c =AD →,则x =AB 1→,y =AD 1→,z =AC →,a +b +c =AC 1→.可知向量b ,c ,z 和x ,y ,a +b +c 不共面,故选B.(2)已知空间的一个基底{a ,b ,c },m =a -b +c ,n =x a +y b +c ,若m 与n 共线,则x +y =________. 答案 0解析 因为m 与n 共线,所以x a +y b +c =z (a -b +c ).所以⎩⎪⎨⎪⎧x =z ,y =-z ,1=z .所以⎩⎪⎨⎪⎧x =1,y =-1.所以x +y =0. 二、空间向量基本定理例2 如图,在三棱柱ABC -A ′B ′C ′中,已知AA ′——→=a ,AB →=b ,AC →=c ,点M ,N 分别是BC ′,B ′C ′的中点,试用基底{a ,b ,c }表示向量AM →,AN →.解 连接A ′N (图略).AM →=AB →+12BC ′——→=AB →+12(BC →+CC ′——→)=AB →+12BC →+12CC ′——→=AB →+12(AC →-AB →)+12AA ′——→=12AB →+12AC →+12AA ′——→=12(a +b +c ). AN →=AA ′——→+A ′N ———→=AA ′——→+12(A ′B ′———→+A ′C ′———→)=AA ′——→+12(AB →+AC →)=a +12b +12c .延伸探究若把本例中“AA ′——→=a ”改为“AC ′——→=a ”,其他条件不变,则结果是什么? 解 因为M 为BC ′的中点,N 为B ′C ′的中点, 所以AM →=12(AB →+AC ′——→)=12a +12b . AN →=12(AB ′——→+AC ′——→)=12(AB →+BB ′——→+AC ′——→) =12AB →+12CC ′——→+12AC ′——→ =12AB →+12(AC ′——→-AC →)+12AC ′——→=12AB →+AC ′——→-12AC → =12b +a -12c . 反思感悟 用基底表示向量的步骤(1)定基底: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三个不共面的向量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2)找目标:用确定的基底(或已知基底)表示目标向量,需要根据三角形法则及平行四边形法则,结合相等向量的代换、向量的运算进行变形、化简,最后求出结果.(3)下结论:利用空间的一个基底{a ,b ,c }可以表示出空间所有向量.表示要彻底,结果中只能含有a ,b ,c ,不能含有其他形式的向量.跟踪训练2 如图,四棱锥P-OABC 的底面为一矩形,PO ⊥平面OABC ,设OA →=a ,OC →=b ,OP →=c ,E ,F 分别是PC 和PB 的中点,试用a ,b ,c 表示BF →,BE →,AE →,EF →.解 连接BO ,则BF →=12BP →=12(BO →+OP →)=12(BA →+AO →+OP →) =12(c -b -a ) =-12a -12b +12c .BE →=BC →+CE →=-a +12CP →=-a +12(CO →+OP →)=-a -12b +12c .AE →=AP →+PE →=AO →+OP →+12(PO →+OC →)=-a +c +12(-c +b )=-a +12b +12c .EF →=12CB →=12OA →=12a .1.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三个非零向量能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则它们不共面B .两个非零向量与任何一个向量都不能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则这两个向量共线C .若a ,b 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且c =λa +μb (λ,μ∈R 且λμ≠0),则{a ,b ,c }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D .若OA →,OB →,OC →不能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则O ,A ,B ,C 四点共面 答案 C解析 由基底的概念可知A ,B ,D 正确,对于C ,因为满足c =λa +μb ,所以a ,b ,c 共面,不能构成基底,故错误.2.已知a ,b ,c 是不共面的三个向量,则能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的一组向量是( ) A .3a ,a -b ,a +2b B .2b ,b -2a ,b +2a C .a ,2b ,b -c D .c ,a +c ,a -c答案 C解析 对于A ,有3a =2(a -b )+a +2b ,则3a ,a -b ,a +2b 共面,不能作为基底;同理可判断B ,D 中的向量共面.故选C.3.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可以作为空间一个基底的是( ) A.AB →,AC →,AD → B.AB →,AA 1—→,AB 1—→ C.D 1A 1—→,D 1C 1—→,D 1D —→ D.AC 1—→,A 1C —→,CC 1—→ 答案 C解析 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只有C 中的三个向量D 1A 1—→,D 1C 1—→,D 1D —→不共面,可以作为空间的一个基底.4.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O 1,O 2,O 3分别是AC ,AB ′,AD ′的中点,以{AO 1—→,AO 2—→,AO 3—→}为基底,AC ′——→=x AO 1—→+y AO 2—→+z AO 3—→,则( ) A .x =y =z =12B .x =y =z =1C .x =y =z =22D .x =y =z =2答案 B解析 AC ′——→=AB →+BC ′——→=AB →+BB ′——→+BC →=AB →+AA ′——→+AD → =12(AB →+AD →)+12(AB →+AA ′——→)+12(AA ′——→+AD →) =12AC →+12AB ′——→+12AD ′——→=AO 1—→+AO 2—→+AO 3—→, 对比AC ′——→=x AO 1—→+y AO 2—→+z AO 3—→,得x =y =z =1.5.在四面体O -ABC 中,OA →=a ,OB →=b ,OC →=c ,D 为BC 的中点,E 为AD 的中点,则OE →=________.(用a ,b ,c 表示) 答案 12a +14b +14c解析 OE →=OA →+12AD →=OA →+12×12(AB →+AC →)=OA →+14×(OB →-OA →+OC →-OA →)=12OA →+14OB →+14OC →=12a +14b +14c .1.知识清单: (1)空间的基底. (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2.方法归纳: 转化化归. 3.常见误区:(1)基向量理解错误,没有注意到基向量的条件. (2)运算错误:利用基底表示向量时计算要细心.1.设p :a ,b ,c 是三个非零向量;q :{a ,b ,c }为空间的一个基底,则p 是q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答案 B解析 当非零向量a ,b ,c 不共面时,{a ,b ,c }可以当基底,否则不能当基底, 当{a ,b ,c }为基底时,一定有a ,b ,c 为非零向量. 因此p ⇏q ,q ⇒p .2.已知M ,A ,B ,C 四点互不重合且任意三点不共线,则下列式子中能使向量MA →,MB →,MC →成为空间的一个基底的是( ) A.OM →=13OA →+13OB →+13OC →B.MA →=MB →+MC →C.OM →=OA →+OB →+OC →D.MA →=2MB →-MC → 答案 C解析 对于选项A ,由OM →=xOA →+yOB →+zOC →(x +y +z =1)⇒M ,A ,B ,C 四点共面,知MA →,MB →,MC →共面;对于选项B ,D ,易知MA →,MB →,MC →共面,故选C.3.如图,梯形ABCD 中,AB ∥CD ,AB =2CD ,点O 为空间内任意一点,设OA →=a ,OB →=b ,OC →=c ,则向量OD →可用a ,b ,c 表示为( )A .a -b +2cB .a -b -2cC .-12a +12b +cD.12a -12b +c 答案 D解析 OD →=OC →+CD →=OC →+12BA →=OC →+12(OA →-OB →)=12a -12b +c .4.已知{a ,b ,c }是空间的一个基底,若p =a +b ,q =a -b ,则( ) A .a ,p ,q 是空间的一组基底 B .b ,p ,q 是空间的一组基底 C .c ,p ,q 是空间的一组基底D .p ,q 与a ,b ,c 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构成空间的一组基底 答案 C解析 假设c =k 1p +k 2q ,即c =k 1(a +b )+k 2(a -b ),得(k 1+k 2)a +(k 1-k 2)b -c =0, 这与{a ,b ,c }是空间的一个基底矛盾,故c ,p ,q 是空间的一组基底,故选C.5.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M 为A 1C 1的中点,若AB →=a ,AA 1—→=c ,BC →=b ,则下列向量与BM →相等的是( )A .-12a +12b +cB.12a +12b +c C .-12a -12b +cD.12a -12b +c 答案 A解析 BM →=BB 1—→+B 1M —→=AA 1—→+12(B 1A 1—→+B 1C 1—→)=AA 1—→+12(BA →+BC →)=12(-a +b )+c =-12a +12b +c . 6.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C 和BD 为对角线,G 为△ABC 的重心,E 是BD 上一点,BE =3ED ,以{AB →,AC →,AD →}为基底,则GE →=________. 答案 -13AC →-112AB →+34AD →解析 设AC 的中点为F ,则GE →=GB →+BE →=23FB →+34BD →=-23×12(BC →+BA →)+34BD →=-13(AC →-2AB →)+34(AD →-AB →)=-13AC →-112AB →+34AD →.7.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用AC →,AB 1→,AD 1—→作为基向量,则AC 1—→=____________.答案 12(AD 1—→+AB 1—→+AC →)解析 ∵2AC 1—→=2AA 1—→+2AD →+2AB →=(AA 1—→+AD →)+(AA 1—→+AB →)+(AD →+AB →)=AD 1—→+AB 1—→+AC →, ∴AC 1—→=12(AD 1—→+AB 1—→+AC →).8.如图所示,已知PA ⊥平面ABCD ,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且PA =AD =1,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以{AB →,AD →,AP →}为基底,则MN →=________.答案 12AD →+12AP →解析 MN →=MA →+AP →+PN → =MA →+AP →+12(PA →+AD →+DC →)=-12AB →+AP →+12(PA →+AD →+AB →)=12AD →+12AP →. 9.已知平行六面体OABC -O ′A ′B ′C ′,且OA →=a ,OC →=b ,OO ′——→=c . (1)用a ,b ,c 表示向量AC ′——→;(2)设G ,H 分别是侧面BB ′C ′C 和O ′A ′B ′C ′的中心,用a ,b ,c 表示GH →. 解 (1)AC ′——→=AC →+CC ′——→=OC →-OA →+OO ′——→=b +c -a . (2)GH →=GO →+OH →=-OG →+OH →=-12(OB →+OC ′——→)+12(OB ′——→+OO ′——→)=-12(a +b +c +b )+12(a +b +c +c )=12(c -b ).10.如图,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a ,AD →=b ,AA 1—→=c ,E 为A 1D 1的中点,F 为BC 1与B 1C 的交点.(1)用基底{a ,b ,c }表示向量DB 1—→,BE →,AF →; (2)化简DD 1—→+DB →+CD →,并在图中标出化简结果. 解 (1)DB 1—→=DC →+CB 1—→=DC →+BB 1—→-BC →=a -b +c . BE →=BA →+AA 1—→+A 1E —→=-a +12b +c .AF →=AB →+BF →=a +12(b +c )=a +12b +12c .(2)DD 1—→+DB →+CD →=DD 1—→+(CD →+DB →)=DD 1—→+CB →=DD 1—→+D 1A 1—→=DA 1—→. 如图,连接DA 1,则DA 1—→即为所求.11.点P 是矩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且PA ⊥平面ABCD ,M ,N 分别是PC ,PD 上的点,且PM →=23PC →,PN →=ND →,则满足MN →=xAB →+yAD →+zAP →的实数x ,y ,z 的值分别为( ) A .-23,16,16B.23,-16,16 C .-23,16,-16D .-23,-16,16答案 D解析 取PC 的中点E ,连接NE ,则MN →=EN →-EM →=12CD →-(PM →-PE →)=12CD →-⎝ ⎛⎭⎪⎫23PC →-12PC →=12CD →-16PC →=-12AB →-16(-AP →+AB →+AD →)=-23AB →-16AD →+16AP →, 比较知x =-23,y = -16,z =16,故选D. 12.如图,点M 为OA 的中点,{OA →,OC →,OD →}为空间的一个基底,DM →=xOA →+yOC →+zOD →,则有序实数组(x ,y ,z )=________.答案 ⎝ ⎛⎭⎪⎫12,0, -1 解析 DM →=OM →-OD →=12OA →-OD →,所以有序实数组(x ,y ,z )=⎝ ⎛⎭⎪⎫12,0, -1. 13.已知四面体ABCD 中,AB →=a -2c ,CD →=5a +6b -8c ,AC ,BD 的中点分别为E ,F ,则EF →=________.(用a ,b ,c 表示)答案 3a +3b -5c解析 如图所示,取BC 的中点G ,连接EG ,FG ,则EF →=GF →-GE →=12CD →-12BA →=12CD →+12AB → =12(5a +6b -8c )+12(a -2c )=3a +3b -5c . 14.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OABC ,M ,N 分别是边OA ,BC 的中点,点G 在MN 上,且MG =2GN ,设OA →=a ,OB →=b ,OC →=c ,则向量OG →=________.(用a ,b ,c 表示)答案 16a +13b +13c 解析 OG →=OM →+MG →=12OA →+23MN →=12OA →+23(MA →+AB →+BN →) =12OA →+23⎝ ⎛⎭⎪⎫12OA →+OB →-OA →+12BC → =12OA →+23⎣⎢⎡⎦⎥⎤OB →-12OA →+12OC →-OB → =16OA →+13OB →+13OC →=16a +13b +13c .15.设O -ABC 是四面体,G 1是△ABC 的重心,G 是OG 1上的一点,且OG =3GG 1,若OG →=xOA →+yOB →+zOC →,则(x ,y ,z )为( ) A.⎝ ⎛⎭⎪⎫14,14,14 B.⎝ ⎛⎭⎪⎫34,34,34 C.⎝ ⎛⎭⎪⎫13,13,13 D.⎝ ⎛⎭⎪⎫23,23,23 答案 A 解析 如图所示,连接AG 1交BC 于点E ,则点E 为BC 的中点,AE →=12(AB →+AC →)=12(OB →-2OA →+OC →), AG 1—→=23AE → =13(OB →-2OA →+OC →), ∵OG →=3GG 1—→=3(OG 1—→-OG →),∴OG →=34OG 1—→=34(OA →+AG 1—→) =34⎝ ⎛⎭⎪⎫OA →+13OB →-23OA →+13OC →=14OA →+14OB →+14OC →,故选A. 16.如图所示,在空间四边形OABC 中,G ,H 分别是△ABC ,△OBC 的重心,设OA →=a ,OB →=b ,OC →=c ,用向量a ,b ,c 表示向量GH →.解 因为OG →=OA →+AG →=OA →+23AD →=OA →+23(OD →-OA →)=13OA →+23OD →=13OA →+23×12(OB →+OC →)=13(a +b +c ), 又OH →=23OD →=23×12(OB →+OC →)=13(b +c ),所以GH →=OH →-OG →=13(b +c )-13(a +b +c )=-13a .。
高考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问题及解题方法
![高考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问题及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03260b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f.png)
高考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问题及解题方法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是一项重要的考试题型。
相比于平面几何、代数和概率统计等内容,立体几何更为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能力要求更高。
本文旨在探讨高考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问题及其解题方法。
一、立体几何常考题型常见的立体几何问题包括立体几何图形的性质、体积、表面积等问题。
下面列举一些高考中经常出现的立体几何考点。
1. 立体图形的名字和性质高考中经常出现的立体图形包括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图形的属性,比如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所有面都是矩形等等,只要掌握了它们的基本属性,在解决题目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2. 体积求立体图形的体积是立体几何中比较基础和常见的题型。
学生需要清楚掌握各种常见图形的体积公式,例如:①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a³②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lxwxh③棱柱的体积公式:V=Ah④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²h⑤球的体积公式:V=4/3πr³⑥棱锥的体积公式:V=1/3Ah注意,这些公式必须要掌握,不要在考试中还在纠结于公式的推导方法。
3. 表面积求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也是数学中的一大题型。
常见的几何图形表面积的计算方式有如下几种公式:①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6a²②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2(lw+lh+wh)③棱柱的表面积公式:S=2B+Ph④圆柱的表面积公式:S=2πr²+2πrh⑤球的表面积公式:S=4πr²⑥棱锥的表面积公式:S=B+1/2Pl其中B表示底面积,P表示底面外接多边形的周长,l表示斜几何。
上面列举的是一些常见的立体几何题目,还有一些特殊题目需要学生掌握,例如“平行四边形体积定理”、“曲面半径定理”等等。
二、举例分析解题方法1. 体积题例题:某学校花坛为正方形,长和宽之和为25米,现在将花坛增加5个方块,每个方块边长为2米,求增加的花坛的体积。
(浙江专用)高考数学第七章立体几何第二节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课件
![(浙江专用)高考数学第七章立体几何第二节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2e8414915f804d2a16c12c.png)
3.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 粗线是一个棱锥的三视图,则该棱锥
的表面积为
()
A.6+4 2+2 3 B.8+4 2
C.6+6 2
D.6+2 2+4 3
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棱锥为如图所示的四棱锥
P-ABCD,S△PAB=S△PAD=S△PDC=12×2×2=2,
S△PBC=12×2 2×2 2×sin 60°=2 3,S 四边形 ABCD
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3
1
3
A.1
B.2
C.2 D.4
解析:由题可得,该几何体是一个四棱锥,底面是上下底边
分别为 1 和 2,高为 1 的直角梯形,又四棱锥的高为 1.所以该
几何体的体积为 V=13×12×(1+2)×1×1=12. 答案:C
2.(2019·台州高三适考)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 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几何体中最长棱的长是________.
考点二 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典例引领]
重点保分型考点——师生共研
1.(2018·金华高三期末考试)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22 A. 3
23 B. 3
42 C. 3
43 D. 3
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以俯视
图为底面的四棱锥,其直观图如图所示.底
面 ABCD 的面积为 2×2=4,高 PO= 3,
所以OFMH=PPOF,即13= hh-2+132,解得h=94. 答案:D
4.(2018·嘉兴一模)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正视图是等边
三角形,侧视图和俯视图为直角三角形,则该几何体外接
球的表面积为
历年(2019-2023)全国高考数学真题分项(立体几何)汇编(附答案)
![历年(2019-2023)全国高考数学真题分项(立体几何)汇编(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3f403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0b.png)
历年(2019-2023)全国高考数学真题分项(立体几何)汇编考点一 空间几何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1.(2021( )A .2B .C .4D .2.(2022•上海)已知圆柱的高为4,底面积为9π,则圆柱的侧面积为 .3.(2021•上海)已知圆柱的底面圆半径为1,高为2,AB 为上底面圆的一条直径,C 是下底面圆周上的一个动点,则ABC ∆的面积的取值范围为 .4.(2021•上海)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高为2,则圆柱的侧面积为 .5.(2019•上海)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将该三角形分别绕其两个直角边旋转得到的两个圆锥的体积之比为( ) A .1B .2C .4D .86.(2020•浙江)已知圆锥的侧面积(单位:2)cm 为2π,且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则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单位:)cm 是 .7.(2022•新高考Ⅱ)已知正三棱台的高为1,上、下底面边长分别为,其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 A .100πB .128πC .144πD .192π8.(2021•新高考Ⅱ)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成果.在卫星导航系统中,地球静止同步轨道卫星的轨道位于地球赤道所在平面,轨道高度为36000km (轨道高度是指卫星到地球表面的距离).将地球看作是一个球心为O ,半径r 为6400km 的球,其上点A 的纬度是指OA 与赤道平面所成角的度数.地球表面上能直接观测到的一颗地球静止同步轨道卫星点的纬度最大值为α,该卫星信号覆盖地球表面的表面积22(1cos )S r πα=-(单位:2)km ,则S 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比约为( ) A .26%B .34%C .42%D .50%考点二 空间几何体的体积9.(2022•新高考Ⅰ)已知正四棱锥的侧棱长为l ,其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该球的体积为36π,且3l 剟,则该正四棱锥体积的取值范围是( )A .[18,81]4B .27[4,814C .27[4,643D .[18,27]10.(2022•新高考Ⅰ)南水北调工程缓解了北方一些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其中一部分水蓄入某水库.已知该水库水位为海拔148.5m 时,相应水面的面积为2140.0km ;水位为海拔157.5m 时,相应水面的面积为2180.0km .将该水库在这两个水位间的形状看作一个棱台,则该水库水位从海拔148.5m 上升到157.5m 时,增加的水量约为 2.65)(≈ ) A .931.010m ⨯B .931.210m ⨯C .931.410m ⨯D .931.610m ⨯11.(2021•新高考Ⅱ)正四棱台的上、下底面的边长分别为2,4,侧棱长为2,则其体积为( )A .20+B .C .563D .312.【多选】(2023•新高考Ⅰ)下列物体中,能够被整体放入棱长为1(单位:)m 的正方体容器(容器壁厚度忽略不计)内的有( ) A .直径为0.99m 的球体 B .所有棱长均为1.4m 的四面体C .底面直径为0.01m ,高为1.8m 的圆柱体D .底面直径为1.2m ,高为0.01m 的圆柱体13.【多选】(2022•新高考Ⅱ)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ED ⊥平面ABCD ,//FB ED ,2AB ED FB ==.记三棱锥E ACD -,F ABC -,F ACE -的体积分别为1V ,2V ,3V ,则( )A .322V V =B .31V V =C .312V V V =+D .3123V V =14.【多选】(2021•新高考Ⅰ)在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AB AA ==,点P 满足1BP BC BB λμ=+ ,其中[0λ∈,1],[0μ∈,1],则( ) A .当1λ=时,△1AB P 的周长为定值 B .当1μ=时,三棱锥1P A BC -的体积为定值C .当12λ=时,有且仅有一个点P ,使得1A P BP ⊥D .当12μ=时,有且仅有一个点P ,使得1A B ⊥平面1AB P 15.(2023•新高考Ⅱ)底面边长为4的正四棱锥被平行于其底面的平面所截,截去一个底面边长为2,高为3的正四棱锥,所得棱台的体积为 .16.(2023•新高考Ⅰ)在正四棱台1111ABCD A B C D -中,2AB =,111A B =,1AA =,则该棱台的体积为 . 17.(2020•海南)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2,M 、N 分别为1BB 、AB 的中点,则三棱锥1A NMD -的体积为 .18.(2022•上海)如图所示三棱锥,底面为等边ABC ∆,O 为AC 边中点,且PO ⊥底面ABC ,2AP AC ==. (1)求三棱锥体积P ABC V -;(2)若M 为BC 中点,求PM 与面PAC 所成角大小.19.(2020•上海)已知四棱锥P ABCD -,底面ABCD 为正方形,边长为3,PD ⊥平面ABCD . (1)若5PC =,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 (2)若直线AD 与BP 的夹角为60︒,求PD 的长.考点三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20.(2022•上海)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P 、Q 、R 、S 分别为棱AB 、BC 、1BB 、CD 的中点,联结1A S ,1B D .空间任意两点M 、N ,若线段MN 上不存在点在线段1A S 、1B D 上,则称MN 两点可视,则下列选项中与点1D 可视的为( )A .点PB .点BC .点RD .点Q21.(2021•浙江)如图,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M ,N 分别是1A D ,1D B 的中点,则( )A .直线1A D 与直线1DB 垂直,直线//MN 平面ABCD B .直线1A D 与直线1D B 平行,直线MN ⊥平面11BDD BC .直线1AD 与直线1D B 相交,直线//MN 平面ABCDD .直线1A D 与直线1D B 异面,直线MN ⊥平面11BDD B22.(2020•上海)在棱长为10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P 为左侧面11ADD A 上一点,已知点P 到11A D 的距离为3,P 到1AA 的距离为2,则过点P 且与1A C 平行的直线交正方体于P 、Q 两点,则Q 点所在的平面是( )A .11AAB BB .11BBC CC .11CCD DD .ABCD23.(2023•上海)如图所示,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P 为边11A C 上的动点,则下列直线中,始终与直线BP 异面的是( )A .1DDB .ACC .1ADD .1B C考点四 异面直线及其所成的角24.【多选】(2022•新高考Ⅰ)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则( ) A .直线1BC 与1DA 所成的角为90︒ B .直线1BC 与1CA 所成的角为90︒ C .直线1BC 与平面11BB D D 所成的角为45︒D .直线1BC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45︒考点五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5.(2019•上海)已知平面α、β、γ两两垂直,直线a 、b 、c 满足:a α⊆,b β⊆,c γ⊆,则直线a 、b 、c 不可能满足以下哪种关系( )A .两两垂直B .两两平行C .两两相交D .两两异面26.【多选】(2021•新高考Ⅱ)如图,下列正方体中,O 为底面的中心,P 为所在棱的中点,M ,N 为正方体的顶点,则满足MN OP ⊥的是( )A .B .C .D .考点六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27.(2020•山东)日晷是中国古代用来测定时间的仪器,利用与晷面垂直的晷针投射到晷面的影子来测定时间.把地球看成一个球(球心记为)O ,地球上一点A 的纬度是指OA 与地球赤道所在平面所成角,点A 处的水平面是指过点A 且与OA 垂直的平面.在点A 处放置一个日晷,若晷面与赤道所在平面平行,点A 处的纬度为北纬40︒,则晷针与点A 处的水平面所成角为( )A .20︒B .40︒C .50︒D .90︒28.(2021•上海)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已知2AB BC ==,13AA =. (1)若P 是棱11A D 上的动点,求三棱锥C PAD -的体积; (2)求直线1AB 与平面11ACC A 的夹角大小.29.(2021•浙江)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120ABC ∠=︒,1AB =,4BC =,PA =M ,N 分别为BC ,PC 的中点,PD DC ⊥,PM MD ⊥.(Ⅰ)证明:AB PM ⊥;(Ⅱ)求直线AN 与平面PDM 所成角的正弦值.30.(2020•海南)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正方形,PD ⊥底面ABCD .设平面PAD 与平面PBC 的交线为l .(1)证明:l ⊥平面PDC ;(2)已知1PD AD ==,Q 为l 上的点,QB =,求PB 与平面QCD 所成角的正弦值.31.(2020•上海)已知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正方形ABCD 绕AB 旋转形成一个圆柱. (1)求该圆柱的表面积;(2)正方形ABCD 绕AB 逆时针旋转2π至11ABC D ,求线段1CD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32.(2020•山东)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正方形,PD ⊥底面ABCD .设平面PAD 与平面PBC 的交线为l .(1)证明:l ⊥平面PDC ;(2)已知1PD AD ==,Q 为l 上的点,求PB 与平面QCD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33.(2020•浙江)如图,在三棱台ABC DEF -中,平面ACFD ⊥平面ABC ,45ACB ACD ∠=∠=︒,2DC BC =. (Ⅰ)证明:EF DB ⊥;(Ⅱ)求直线DF 与平面DBC 所成角的正弦值.34.(2019•上海)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为1BB 上一点,已知2BM =,3CD =,4AD =,15AA =.(1)求直线1A C 和平面ABCD 的夹角; (2)求点A 到平面1A MC 的距离.35.(2019•浙江)如图,已知三棱柱111ABC A B C -,平面11A ACC ⊥平面ABC ,90ABC ∠=︒,30BAC ∠=︒,11A A A C AC ==,E ,F 分别是AC ,11A B 的中点.(Ⅰ)证明:EF BC ⊥;(Ⅱ)求直线EF 与平面1A BC 所成角的余弦值.考点七 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36.(2022•浙江)如图,已知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1AC AA =,E ,F 分别是棱BC ,11A C 上的点.记EF 与1AA 所成的角为α,EF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为β,二面角F BC A --的平面角为γ,则( )A .αβγ剟B .βαγ剟C .βγα剟D .αγβ剟37.(2019•浙江)设三棱锥V ABC -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棱长均相等,P 是棱VA 上的点(不含端点).记直线PB 与直线AC 所成角为α,直线PB 与平面ABC 所成角为β,二面角P AC B --的平面角为γ,则( )A .βγ<,αγ<B .βα<,βγ<C .βα<,γα<D .αβ<,γβ<38.【多选】(2023•新高考Ⅱ)已知圆锥的顶点为P ,底面圆心为O ,AB 为底面直径,120APB ∠=︒,2PA =,点C 在底面圆周上,且二面角P AC O --为45︒,则( )A .该圆锥的体积为πB .该圆锥的侧面积为C .AC =D .PAC ∆39.(2023•上海)已知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AB AD ⊥,//AB CD ,2AB =,3AD =,4CD =. (1)证明:直线1//A B 平面11DCC D ;(2)若该四棱柱的体积为36,求二面角1A BD A --的大小.40.(2023•新高考Ⅱ)如图,三棱锥A BCD -中,DA DB DC ==,BD CD ⊥,60ADB ADC ∠=∠=︒,E 为BC 中点.(1)证明BC DA ⊥;(2)点F 满足EF DA =,求二面角D AB F --的正弦值.41.(2023•新高考Ⅰ)如图,在正四棱柱111ABCD A B C D -中,2AB =,14AA =.点2A ,2B ,2C ,2D 分别在棱1AA ,1BB ,1CC ,1DD 上,21AA =,222BB DD ==,23CC =. (1)证明:2222//B C A D ;(2)点P 在棱1BB 上,当二面角222P A C D --为150︒时,求2B P .42.(2022•浙江)如图,已知ABCD 和CDEF 都是直角梯形,//AB DC ,//DC EF ,5AB =,3DC =,1EF =,60BAD CDE ∠=∠=︒,二面角F DC B --的平面角为60︒.设M ,N 分别为AE ,BC 的中点.(Ⅰ)证明:FN AD ⊥;(Ⅱ)求直线BM 与平面ADE 所成角的正弦值.43.(2022•新高考Ⅱ)如图,PO 是三棱锥P ABC -的高,PA PB =,AB AC ⊥,E 为PB 的中点. (1)证明://OE 平面PAC ;(2)若30ABO CBO ∠=∠=︒,3PO =,5PA =,求二面角C AE B --的正弦值.44.(2022•新高考Ⅰ)如图,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体积为4,△1A BC 的面积为 (1)求A 到平面1A BC 的距离;(2)设D 为1A C 的中点,1AA AB =,平面1A BC ⊥平面11ABB A ,求二面角A BD C --的正弦值.45.(2021•新高考Ⅱ)在四棱锥Q 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若2AD =,QD QA ==3QC =.(Ⅰ)求证:平面QAD ⊥平面ABCD ; (Ⅱ)求二面角B QD A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46.(2021•新高考Ⅰ)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平面ABD ⊥平面BCD ,AB AD =,O 为BD 的中点. (1)证明:OA CD ⊥;(2)若OCD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点E 在棱AD 上,2DE EA =,且二面角E BC D --的大小为45︒,求三棱锥A BCD -的体积.考点八 立体几何的交线问题47.(2020•山东)已知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均为2,60BAD ∠=︒.以1D 为半径的球面与侧面11BCC B 的交线长为 .参考答案考点一 空间几何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1.(2021,其侧面展开图为一个半圆,则该圆锥的母线长为( )A .2B .C .4D .【详细解析】由题意,设母线长为l ,因为圆锥底面周长即为侧面展开图半圆的弧长,圆锥的母线长即为侧面展开图半圆的半径,则有2l ππ=⋅,解得l =所以该圆锥的母线长为 故选:B .2.(2022•上海)已知圆柱的高为4,底面积为9π,则圆柱的侧面积为 . 【详细解析】因为圆柱的底面积为9π,即29R ππ=, 所以3R =,所以224S Rh ππ==侧.故答案为:24π.3.(2021•上海)已知圆柱的底面圆半径为1,高为2,AB 为上底面圆的一条直径,C 是下底面圆周上的一个动点,则ABC ∆的面积的取值范围为 .【详细解析】如图1,上底面圆心记为O ,下底面圆心记为O ',连接OC ,过点C 作CM AB ⊥,垂足为点M , 则12ABC S AB CM ∆=⨯⨯, 根据题意,AB 为定值2,所以ABC S ∆的大小随着CM 的长短变化而变化,如图2所示,当点M 与点O 重合时,CM OC ==,此时ABC S ∆取得最大值为122⨯=;如图3所示,当点M 与点B 重合,CM 取最小值2, 此时ABC S ∆取得最小值为12222⨯⨯=.综上所述,ABC S ∆的取值范围为.故答案为:.4.(2021•上海)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高为2,则圆柱的侧面积为 . 【详细解析】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r =,高为2h =,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为22124S rh πππ==⨯⨯=侧. 故答案为:4π.5.(2019•上海)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将该三角形分别绕其两个直角边旋转得到的两个圆锥的体积之比为( ) A .1B .2C .4D .8【详细解析】如图,则21142133V ππ=⨯⨯=,22121233V ππ=⨯⨯=,∴两个圆锥的体积之比为43223ππ=. 故选:B .6.(2020•浙江)已知圆锥的侧面积(单位:2)cm 为2π,且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则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单位:)cm 是 .【详细解析】 圆锥侧面展开图是半圆,面积为22cm π,设圆锥的母线长为acm ,则2122a ππ⨯=,2a cm ∴=,∴侧面展开扇形的弧长为2cm π,设圆锥的底面半径OC rcm =,则22r ππ=,解得1r cm =. 故答案为:1cm .7.(2022•新高考Ⅱ)已知正三棱台的高为1,上、下底面边长分别为,其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 A .100πB .128πC .144πD .192π3=4=,如图,设球的半径为R 1=,解得5R =, ∴该球的表面积为24425100R πππ=⨯=.当球心在台体内时,如图,1=,无解. 综上,该球的表面积为100π. 故选:A .8.(2021•新高考Ⅱ)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成果.在卫星导航系统中,地球静止同步轨道卫星的轨道位于地球赤道所在平面,轨道高度为36000km (轨道高度是指卫星到地球表面的距离).将地球看作是一个球心为O ,半径r 为6400km 的球,其上点A 的纬度是指OA 与赤道平面所成角的度数.地球表面上能直接观测到的一颗地球静止同步轨道卫星点的纬度最大值为α,该卫星信号覆盖地球表面的表面积22(1cos )S r πα=-(单位:2)km ,则S 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比约为( ) A .26%B .34%C .42%D .50%【详细解析】由题意,作出地球静止同步卫星轨道的左右两端的竖直截面图,则36000640042400OP =+=,那么64008cos 4240053α==; 卫星信号覆盖的地球表面面积22(1cos )S r πα=-,那么,S 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比为222(1cos )4542%4106r r παπ-=≈.故选:C .考点二 空间几何体的体积9.(2022•新高考Ⅰ)已知正四棱锥的侧棱长为l ,其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该球的体积为36π,且3l 剟,则该正四棱锥体积的取值范围是( )A .[18,814B .27[4,814C .27[4,643D .[18,27]【详细解析】如图所示,正四棱锥P ABCD -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连接AC 与BD 交于点E ,连接PE ,则球心O 在直线PE 上,连接OA , 设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a ,高为h ,在Rt PAE ∆中,222PA AE PE =+,即222221(22l h a h =+=+, 球O 的体积为36π,∴球O 的半径3R =,在Rt OAE ∆中,222OA OE AE =+,即222(3)(2R h =-+, ∴221602a h h +-=,∴22162a h h +=,26l h ∴=,又3l 剟∴3922h剟, ∴该正四棱锥体积2232112()(122)4333V h a h h h h h h ==-=-+,2()282(4)V h h h h h '=-+=- ,∴当342h <…时,()0V h '>,()V h 单调递增;当942h <…时,()0V h '<,()V h 单调递减,()max V h V ∴=(4)643=, 又327(24V = ,981()24V =,且278144<,∴2764()43V h 剟, 即该正四棱锥体积的取值范围是27[4,643, 故选:C .10.(2022•新高考Ⅰ)南水北调工程缓解了北方一些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其中一部分水蓄入某水库.已知该水库水位为海拔148.5m 时,相应水面的面积为2140.0km ;水位为海拔157.5m 时,相应水面的面积为2180.0km .将该水库在这两个水位间的形状看作一个棱台,则该水库水位从海拔148.5m 上升到157.5m 时,增加的水量约为 2.65)(≈ )A .931.010m ⨯B .931.210m ⨯C .931.410m ⨯D .931.610m ⨯【详细解析】26214014010km m =⨯,26218018010km m =⨯,根据题意,增加的水量约为661401018010(157.5148.5)3⨯+⨯⨯-9=6693(32060 2.65)103143710 1.410m ≈+⨯⨯⨯=⨯≈⨯.故选:C .11.(2021•新高考Ⅱ)正四棱台的上、下底面的边长分别为2,4,侧棱长为2,则其体积为( )A .20+B .C .563D 【详细解析】解法一:如图1111ABCD A B C D -为正四棱台,2AB =,114A B =,12AA =. 在等腰梯形11A B BA 中,过A 作11AE A B ⊥,可得14212A E -==,AE ==. 连接AC ,11A C ,AC ==,11A C ==,过A 作11AG A C ⊥,12A G -==AG ==, ∴正四棱台的体积为:V h =22243+== 解法二:作出图形,连接该正四棱台上下底面的中心,如图,该四棱台上下底面边长分别为2,4,侧棱长为2,∴该棱台的记h ==下底面面积116S =,上底面面积24S =, 则该棱台的体积为:1211((16433V h S S =++=+=故选:D .12.【多选】(2023•新高考Ⅰ)下列物体中,能够被整体放入棱长为1(单位:)m 的正方体容器(容器壁厚度忽略不计)内的有( )A .直径为0.99m 的球体B .所有棱长均为1.4m 的四面体C .底面直径为0.01m ,高为1.8m 的圆柱体D .底面直径为1.2m ,高为0.01m 的圆柱体【详细解析】对于A ,棱长为1的正方体内切球的直径为10.99>,选项A 正确; 对于B ,如图,正方体内部最大的正四面体11D A BC - 1.4=>,选项B 正确;对于C ,棱长为1 1.8<,选项C 错误;对于D ,如图,六边形EFGHIJ 为正六边形,E ,F ,G ,H ,I ,J 为棱的中点,高为0.01米可忽略不计,看作直径为1.2米的平面圆,六边形EFGHIJ 棱长为2米,30GFH GHF ∠=∠=︒,所以FH ===米,故六边形EFGHIJ而223()(1.2) 1.4422=>=,选项D 正确. 故选:ABD .13.【多选】(2022•新高考Ⅱ)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ED ⊥平面ABCD ,//FB ED ,2AB ED FB ==.记三棱锥E ACD -,F ABC -,F ACE -的体积分别为1V ,2V ,3V ,则( )A .322V V =B .31V V =C .312V V V =+D .3123V V =【详细解析】设22AB ED FB ===, 114||33ACD V S ED ∆=⨯⨯=,212||33ABC V S FB ∆=⨯⨯=,如图所示,连接BD 交AC 于点M ,连接EM 、FM ,则FM =EM =,3EF =,故12EMF S ∆==,3112332EMF V S AC ∆=⨯=⨯⨯=,故C 、D 正确,A 、B 错误. 故选:CD .14.【多选】(2021•新高考Ⅰ)在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AB AA ==,点P 满足1BP BC BB λμ=+ ,其中[0λ∈,1],[0μ∈,1],则( )A .当1λ=时,△1AB P 的周长为定值 B .当1μ=时,三棱锥1P A BC -的体积为定值C .当12λ=时,有且仅有一个点P ,使得1A P BP ⊥D .当12μ=时,有且仅有一个点P ,使得1A B ⊥平面1AB P 【详细解析】对于A ,当1λ=时,1BP BC BB μ=+ ,即1CP BB μ= ,所以1//CP BB,故点P 在线段1CC 上,此时△1AB P 的周长为11AB B P AP ++,当点P 为1CC 的中点时,△1AB P ,当点P 在点1C 处时,△1AB P 的周长为1, 故周长不为定值,故选项A 错误;对于B ,当1μ=时,1BP BC BB λ=+ ,即1B P BC λ= ,所以1//B P BC, 故点P 在线段11B C 上, 因为11//B C 平面1A BC ,所以直线11B C 上的点到平面1A BC 的距离相等, 又△1A BC 的面积为定值,所以三棱锥1P A BC -的体积为定值,故选项B 正确;对于C ,当12λ=时,取线段BC ,11B C 的中点分别为M ,1M ,连结1M M , 因为112BP BC BB μ=+,即1MP BB μ= ,所以1//MP BB ,则点P 在线段1M M 上,当点P 在1M 处时,1111A M B C ⊥,111A M B B ⊥, 又1111B C B B B = ,所以11A M ⊥平面11BB C C ,又1BM ⊂平面11BB C C ,所以111A M BM ⊥,即1A P BP ⊥, 同理,当点P 在M 处,1A P BP ⊥,故选项C 错误;对于D ,当12μ=时,取1CC 的中点1D ,1BB 的中点D , 因为112BP BC BB λ=+ ,即DP BC λ= ,所以//DP BC ,则点P 在线的1DD 上,当点P 在点1D 处时,取AC 的中点E ,连结1A E ,BE ,因为BE ⊥平面11ACC A ,又1AD ⊂平面11ACC A ,所以1AD BE ⊥, 在正方形11ACC A 中,11AD A E ⊥, 又1BE A E E = ,BE ,1A E ⊂平面1A BE ,故1AD ⊥平面1A BE ,又1A B ⊂平面1A BE ,所以11A B AD ⊥, 在正方体形11ABB A 中,11A B AB ⊥,又11AD AB A = ,1AD ,1AB ⊂平面11AB D ,所以1A B ⊥平面11AB D , 因为过定点A 与定直线1A B 垂直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 故有且仅有一个点P ,使得1A B ⊥平面1AB P ,故选项D 正确.故选:BD .15.(2023•新高考Ⅱ)底面边长为4的正四棱锥被平行于其底面的平面所截,截去一个底面边长为2,高为3的正四棱锥,所得棱台的体积为 .【详细解析】如图所示,根据题意易知△11SO A SOA ∆∽,∴11112SO O A SO OA ===,又13SO =, 6SO ∴=,13OO ∴=,又上下底面正方形边长分别为2,4,∴所得棱台的体积为1(4163283⨯++⨯=.故答案为:28.16.(2023•新高考Ⅰ)在正四棱台1111ABCD A B C D -中,2AB =,111A B =,1AA =,则该棱台的体积为 . 【详细解析】如图,设正四棱台1111ABCD A B C D -的上下底面中心分别为M ,N ,过1A 作1A H AC ⊥,垂足点为H ,由题意易知12A M HN ==,又AN =,2AH AN HN ∴=-=,又1AA =,1A H MN ∴==∴该四棱台的体积为1(143⨯++故答案为:6.17.(2020•海南)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2,M 、N 分别为1BB 、AB 的中点,则三棱锥1A NMD -的体积为 .【详细解析】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2,M 、N 分别为1BB 、AB 的中点, ∴111122ANM S ∆=⨯⨯=, ∴111112323A NMD D AMN V V --==⨯⨯=.故答案为:13.18.(2022•上海)如图所示三棱锥,底面为等边ABC ∆,O 为AC 边中点,且PO ⊥底面ABC ,2AP AC ==. (1)求三棱锥体积P ABC V -;(2)若M 为BC 中点,求PM 与面PAC 所成角大小.【详细解析】(1)在三棱锥P ABC -中,因为PO ⊥底面ABC ,所以PO AC ⊥, 又O 为AC 边中点,所以PAC ∆为等腰三角形,又2AP AC ==.所以PAC ∆是边长为2的为等边三角形,PO ∴=,三棱锥体积2112133P ABC ABC V S PO -∆=⋅==, (2)以O 为坐标原点,OB 为x 轴,OC 为y 轴,OP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P ,0,B 0,0),(0C ,1,0),M 12,0),(2PM = ,12,, 平面PAC的法向量OB =0,0), 设直线PM 与平面PAC 所成角为θ,则直线PM 与平面PA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sin ||||||PM OB PM OB θ⋅===⋅所以PM 与面PAC所成角大小为arcsin4. 19.(2020•上海)已知四棱锥P ABCD -,底面ABCD 为正方形,边长为3,PD ⊥平面ABCD . (1)若5PC =,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 (2)若直线AD 与BP 的夹角为60︒,求PD 的长.【详细解析】(1)PD ⊥ 平面ABCD ,PD DC ∴⊥. 3CD = ,5PC ∴=,4PD ∴=,2134123P ABCD V -∴=⨯⨯=,所以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为12.(2)ABCD 是正方形,PD ⊥平面ABCD , BC PD ∴⊥,BC CD ⊥又PD CD D = BC ∴⊥平面PCDBC PC ∴⊥异面直线AD 与PB 所成角为60︒,//BC AD ∴在Rt PBC ∆中,60PBC ∠=︒,3BC =故PC =在Rt PDC ∆中,3CD =PD ∴=考点三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20.(2022•上海)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P 、Q 、R 、S 分别为棱AB 、BC 、1BB 、CD 的中点,联结1A S ,1B D .空间任意两点M 、N ,若线段MN 上不存在点在线段1A S 、1B D 上,则称MN 两点可视,则下列选项中与点1D 可视的为( )A .点PB .点BC .点RD .点Q【详细解析】线段MN 上不存在点在线段1A S 、1B D 上,即直线MN 与线段1A S 、1B D 不相交,因此所求与1D 可视的点,即求哪条线段不与线段1A S 、1B D 相交,对A 选项,如图,连接1A P 、PS 、1D S ,因为P 、S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 ∴易证11//A D PS ,故1A 、1D 、P 、S 四点共面,1D P ∴与1A S 相交,A ∴错误;对B 、C 选项,如图,连接1D B 、DB ,易证1D 、1B 、B 、D 四点共面, 故1D B 、1D R 都与1B D 相交,B ∴、C 错误;对D 选项,连接1D Q ,由A 选项分析知1A 、1D 、P 、S 四点共面记为平面11A D PS , 1D ∈ 平面11A D PS ,Q ∉平面11A D PS ,且1A S ⊂平面11A D PS ,点11D A S ∉, 1D Q ∴与1A S 为异面直线,同理由B ,C 选项的分析知1D 、1B 、B 、D 四点共面记为平面11D B BD , 1D ∈ 平面11D B BD ,Q ∉平面11D B BD ,且1B D ⊂平面11D B BD ,点11D B D ∉,1D Q ∴与1B D 为异面直线,故1D Q 与1A S ,1B D 都没有公共点,D ∴选项正确.故选:D .21.(2021•浙江)如图,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M ,N 分别是1A D ,1D B 的中点,则( )A .直线1A D 与直线1DB 垂直,直线//MN 平面ABCD B .直线1A D 与直线1D B 平行,直线MN ⊥平面11BDD BC .直线1AD 与直线1D B 相交,直线//MN 平面ABCDD .直线1A D 与直线1D B 异面,直线MN ⊥平面11BDD B【详细解析】连接1AD ,如图:由正方体可知11A D AD ⊥,1A D AB ⊥,1A D ∴⊥平面1ABD , 11A D D B ∴⊥,由题意知MN 为△1D AB 的中位线,//MN AB ∴,又AB ⊂ 平面ABCD ,MN ⊂/平面ABCD ,//MN ∴平面ABCD .A ∴对; 由正方体可知1A D 与平面1BDD 相交于点D ,1D B ⊂平面1BDD ,1D D B ∉, ∴直线1A D 与直线1D B 是异面直线,B ∴、C 错;//MN AB ,AB 不与平面11BDD B 垂直,MN ∴不与平面11BDD B 垂直,D ∴错.故选:A .22.(2020•上海)在棱长为10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P 为左侧面11ADD A 上一点,已知点P 到11A D 的距离为3,P 到1AA 的距离为2,则过点P 且与1A C 平行的直线交正方体于P 、Q 两点,则Q 点所在的平面是( )A .11AAB B B .11BBC C C .11CCD DD .ABCD【详细解析】如图,由点P 到11A D 的距离为3,P 到1AA 的距离为2,可得P 在△1AA D 内,过P 作1//EF A D ,且1EF AA 于E ,EF AD 于F , 在平面ABCD 中,过F 作//FG CD ,交BC 于G ,则平面//EFG 平面1A DC .连接AC ,交FG 于M ,连接EM ,平面//EFG 平面1A DC ,平面1A AC ⋂平面11A DC A C =,平面1A AC ⋂平面EFM EM =, 1//EM A C ∴.在EFM ∆中,过P 作//PQ EM ,且PQ FM 于Q ,则1//PQ A C .线段FM 在四边形ABCD 内,Q 在线段FM 上,Q ∴在四边形ABCD 内. ∴则Q 点所在的平面是平面ABCD .故选:D .23.(2023•上海)如图所示,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P 为边11A C 上的动点,则下列直线中,始终与直线BP 异面的是( )A .1DDB .ACC .1ADD .1B C【详细解析】对于A ,当P 是11A C 的中点时,BP 与1DD 是相交直线; 对于B ,根据异面直线的定义知,BP 与AC 是异面直线; 对于C ,当点P 与1C 重合时,BP 与1AD 是平行直线; 对于D ,当点P 与1C 重合时,BP 与1B C 是相交直线. 故选:B .考点四 异面直线及其所成的角24.【多选】(2022•新高考Ⅰ)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则( ) A .直线1BC 与1DA 所成的角为90︒ B .直线1BC 与1CA 所成的角为90︒ C .直线1BC 与平面11BB D D 所成的角为45︒D .直线1BC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45︒ 【详细解析】如图,连接1B C ,由11//A B DC ,11A B DC =,得四边形11DA B C 为平行四边形, 可得11//DA B C ,11BC B C ⊥ ,∴直线1BC 与1DA 所成的角为90︒,故A 正确;111A B BC ⊥ ,11BC B C ⊥,1111A B B C B = ,1BC ∴⊥平面11DA B C ,而1CA ⊂平面11DA B C ,11BC CA ∴⊥,即直线1BC 与1CA 所成的角为90︒,故B 正确;设1111A C B D O = ,连接BO ,可得1C O ⊥平面11BB D D ,即1C BO ∠为直线1BC 与平面11BB D D 所成的角,1111sin 2OC C BO BC ∠== ,∴直线1BC 与平面11BB D D 所成的角为30︒,故C 错误; 1CC ⊥ 底面ABCD ,1C BC ∴∠为直线1BC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45︒,故D 正确.故选:ABD .考点五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5.(2019•上海)已知平面α、β、γ两两垂直,直线a 、b 、c 满足:a α⊆,b β⊆,c γ⊆,则直线a 、b 、c 不可能满足以下哪种关系( )A .两两垂直B .两两平行C .两两相交D .两两异面【详细解析】如图1,可得a 、b 、c 可能两两垂直; 如图2,可得a 、b 、c 可能两两相交; 如图3,可得a 、b 、c 可能两两异面;故选:B .26.【多选】(2021•新高考Ⅱ)如图,下列正方体中,O 为底面的中心,P 为所在棱的中点,M ,N 为正方体的顶点,则满足MN OP ⊥的是( )A .B .C .D .【详细解析】对于A ,设正方体棱长为2,设MN 与OP 所成角为θ,则1tan 12θ==,∴不满足MN OP ⊥,故A 错误; 对于B ,如图,作出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棱长为2,则(2N ,0,0),(0M ,0,2),(2P ,0,1),(1O ,1,0),(2MN = ,0,2)-,(1OP = ,1-,1),0MN OP ⋅= ,∴满足MN OP ⊥,故B 正确;对于C ,如图,作出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棱长为2,则(2M ,2,2),(0N ,2,0),(1O ,1,0),(0P ,0,1),(2MN =- ,0,2)-,(1OP =- ,1-,1),0MN OP ⋅= ,∴满足MN OP ⊥,故C 正确;对于D ,如图,作出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棱长为2,则(0M ,2,0),(0N ,0,2),(2P ,1,2),(1O ,1,0),(0MN = ,2-,2),(1OP = ,0,2),4MN OP ⋅= ,∴不满足MN OP ⊥,故D 错误.故选:BC .考点六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27.(2020•山东)日晷是中国古代用来测定时间的仪器,利用与晷面垂直的晷针投射到晷面的影子来测定时间.把地球看成一个球(球心记为)O ,地球上一点A 的纬度是指OA 与地球赤道所在平面所成角,点A 处的水平面是指过点A 且与OA 垂直的平面.在点A 处放置一个日晷,若晷面与赤道所在平面平行,点A 处的纬度为北纬40︒,则晷针与点A 处的水平面所成角为( )A .20︒B .40︒C .50︒D .90︒【详细解析】可设A 所在的纬线圈的圆心为O ',OO '垂直于纬线所在的圆面,由图可得OHA ∠为晷针与点A 处的水平面所成角,又OAO '∠为40︒且OA AH ⊥,在Rt OHA ∆中,O A OH '⊥,40OHA OAO '∴∠=∠=︒,另解:画出截面图,如下图所示,其中CD 是赤道所在平面的截线.l 是点A 处的水平面的截线,由题意可得OA l ⊥,AB 是晷针所在直线.m 是晷面的截线,由题意晷面和赤道面平行,晷针与晷面垂直,根据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m CD ,根据线面垂直的定义可得AB m ⊥,由于40AOC ∠=︒,//m CD ,所以40OAG AOC ∠=∠=︒,由于90OAG GAE BAE GAE ∠+∠=∠+∠=︒,所以40BAE OAG ∠=∠=︒,也即晷针与A 处的水平面所成角为40BAE ∠=︒,故选:B .28.(2021•上海)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已知2AB BC ==,13AA =.(1)若P 是棱11A D 上的动点,求三棱锥C PAD -的体积;(2)求直线1AB 与平面11ACC A 的夹角大小.【详细解析】(1)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112322332C PAD PAD C PAD V S h -∆-⎛⎫=⋅=⨯⨯⨯⨯= ⎪⎝⎭平面; (2)连接1111A C B D O = ,AB BC = ,∴四边形1111A B C D 为正方形,则11OB OA ⊥,又11AA OB ⊥,111OA AA A = ,1OB ∴⊥平面11ACC A ,∴直线1AB 与平面11ACC A 所成的角为1OAB ∠,∴111sin OB OAB AB ∠=== ∴直线1AB 与平面11ACC A所成的角为29.(2021•浙江)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120ABC ∠=︒,1AB =,4BC =,PA =M ,N 分别为BC ,PC 的中点,PD DC ⊥,PM MD ⊥.(Ⅰ)证明:AB PM ⊥;(Ⅱ)求直线AN 与平面PDM 所成角的正弦值.【详细解析】(Ⅰ)证明: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由已知可得,1CD AB ==,122CM BC ==,60DCM ∠=︒, ∴由余弦定理可得,2222cos60DM CD CM CD CM =+-⨯⨯︒11421232=+-⨯⨯⨯=, 则222134CD DM CM +=+==,即CD DM ⊥,又PD DC ⊥,PD DM D = ,CD ∴⊥平面PDM ,而PM ⊂平面PDM ,CD PM ∴⊥,//CD AB ,AB PM ∴⊥;(Ⅱ)解:由(Ⅰ)知,CD ⊥平面PDM ,又CD ⊂平面ABCD ,∴平面ABCD ⊥平面PDM ,且平面ABCD ⋂平面PDM DM =,PM MD ⊥ ,且PM ⊂平面PDM ,PM ∴⊥平面ABCD ,连接AM ,则PM MA ⊥,在ABM ∆中,1AB =,2BM =,120ABM ∠=︒, 可得2114212(72AM =+-⨯⨯⨯-=,又PA =Rt PMA ∆中,求得PM ==,取AD 中点E ,连接ME ,则//ME CD ,可得ME 、MD 、MP 两两互相垂直,以M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MD 、ME 、MP 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2,0),(0P ,0,,1,0)C -,又N 为PC的中点,1(22N ∴-,5(,22AN =- , 平面PDM 的一个法向量为(0,1,0)n = ,设直线AN 与平面PDM 所成角为θ,则5||sin |cos ,|6||||AN n AN n AN n θ⋅=<>===⋅ . 故直线AN 与平面PDM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30.(2020•海南)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正方形,PD ⊥底面ABCD .设平面PAD 与平面PBC 的交线为l .(1)证明:l ⊥平面PDC ;(2)已知1PD AD ==,Q 为l上的点,QB =,求PB 与平面QCD 所成角的正弦值.【详细解析】(1)证明:过P 在平面PAD 内作直线//l AD ,由//AD BC ,可得//l BC ,即l 为平面PAD 和平面PBC 的交线,PD ⊥ 平面ABCD ,BC ⊂平面ABCD ,PD BC ∴⊥,又BC CD ⊥,CD PD D = ,BC ∴⊥平面PCD ,设m 为平面PCD 中任意一条直线,则BC m ⊥,//l BC ,l m ∴⊥,由线面垂直的定义是l ⊥平面PCD ;(2)解: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直线DA ,DC ,DP 所在的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1PD AD == ,Q 为l上的点,QB =,PB ∴=,1QP =,则(0D ,0,0),(1A ,0,0),(0C ,1,0),(0P ,0,1),(1B ,1,0),作//PQ AD ,则PQ 为平面PAD 与平面PBC 的交线为l,因为QB =,QA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1Q ,0,1),则(1DQ = ,0,1),(1PB = ,1,1)-,(0DC = ,1,0),设平面QCD 的法向量为(n a = ,b ,)c ,则00n DC n DQ ⎧⋅=⎪⎨⋅=⎪⎩ ,∴00b a c =⎧⎨+=⎩,取1c =,可得(1n =- ,0,1),|cos n ∴<,||||||||n PB PB n PB ⋅>=== , PB ∴与平面QC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 31.(2020•上海)已知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正方形ABCD 绕AB 旋转形成一个圆柱. (1)求该圆柱的表面积;(2)正方形ABCD 绕AB 逆时针旋转2π至11ABC D ,求线段1CD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详细解析】(1)该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半径为1的圆面和一个长为2π、宽为1的矩形组成, 221214S πππ∴=⨯⨯+⨯=.故该圆柱的表面积为4π.(2) 正方形11ABC D ,1AD AB ∴⊥, 又12DAD π∠=,1AD AD ∴⊥,AD AB A = ,且AD 、AB ⊂平面ADB ,1AD ∴⊥平面ADB ,即1D 在面ADB 上的投影为A ,连接1CD ,则1D CA ∠即为线段1CD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而11cos 3AC D CA CD ∠==, ∴线段1CD 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为3. 32.(2020•山东)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正方形,PD ⊥底面ABCD .设平面PAD 与平面PBC 的交线为l .(1)证明:l ⊥平面PDC ;(2)已知1PD AD ==,Q 为l 上的点,求PB 与平面QCD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详细解析】(1)证明:过P 在平面PAD 内作直线//l AD ,由//AD BC ,可得//l BC ,即l 为平面PAD 和平面PBC 的交线, PD ⊥ 平面ABCD ,BC ⊂平面ABCD ,PD BC ∴⊥,又BC CD ⊥,CD PD D = ,BC ∴⊥平面PCD , 设平面PCD 中有任一直线l ',则BC ⊥直线l ',//l BC ,l ∴⊥直线l ',∴由线面垂直的定义得l ⊥平面PCD ;(2)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直线DA ,DC ,DP 所在的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则(0D ,0,0),(1A ,0,0),(0C ,1,0),(0P ,0,1),(1B ,1,0),设(Q m ,0,1),(DQ m = ,0,1),(1PB = ,1,1)-,(0DC = ,1,0),设平面QCD 的法向量为(n a = ,b ,)c ,则00n DC n DQ ⎧⋅=⎪⎨⋅=⎪⎩ ,∴00b am c =⎧⎨+=⎩,取1a =-,可得(1n =- ,0,)m , cos n ∴<,||||n PB PB n PB ⋅>==⋅ , PB ∴与平面QCD。
2020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七章立体几何第二节直线平面的平行关系课件理新人教A版
![2020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七章立体几何第二节直线平面的平行关系课件理新人教A版](https://img.taocdn.com/s3/m/dcd67e12192e45361166f527.png)
命题点1
[例1]
(1)给出下列关于互不相同的直线l、m、n和平面α 、β 、
γ 的三个命题: ①若l与m为异面直线,l⊂α ,m⊂β ,则α∥β; ②若α∥β,l⊂α ,m⊂β ,则l∥m; ③若α∩β=l,β ∩γ =m.γ∩α=n,l∥γ ,则m∥n.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C ) A.3 C.1 B.2 D.0
不重合的 平面有 公理3:如果两个____________
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 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①证明:三点共线,三 线共点. ②确定两相交平面的交 线 证明:线线平行.
同一条直线 的两条直 公理4:平行于____________
线互相平行 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
分别平行 ,那么这 一个角的两边____________
因为
l∥ α ____________ , l⊂β ____________ , α∩β=b ____________ ,
所以l∥b
知识点4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文字语言 一个平面内 判 的两条相交 定 直线与另一 定 个平面平
a⊂α,b⊂α , 因为____________
解析:选C.A选项中的两条直线可能平行,可能异面,也可能相 交;B中一直线可以与两垂直平面所成的角都是 45°;由两平面平行的 性质定理知C正确;D中的两平面也可能相交.
1.共面、共线、共点问题的证明 (1)证明点或线共面,①首先由所给条件中的部分线(或点)确定一 个平面,然后再证其余的线(或点)在这个平面内;②将所有条件分为 两部分,然后分别确定平面,再证两平面重合. (2)证明点共线,①先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再证其他各点都在这 条直线上;②直接证明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特定的直线上. (3)证明线共点,先证其中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其他直线经过 该点.
高考数学专题立体几何初步《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第二课时突破解析
![高考数学专题立体几何初步《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第二课时突破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075c1d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3c.png)
第2课时 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必备知识基础练1.三个球的半径之比为1∶2∶3,那么最大的球的体积是其他两个球的体积之和的( )A.1倍B.2倍C.3倍D.4倍r 1,r 2,r 3,则r 1∶r 2∶r 3=1∶2∶3,∴V 3=43πr 33=43×27πr 31=36πr 31,V 1+V 2=43πr 31+43πr 32=43×9πr 31=12πr 31,∴V 3=3(V 1+V 2).2.设正方体的表面积为24 cm 2,一个球内切于该正方体,那么这个球的体积是( )A.6π cm 3 B.323π cm 3C.83π cm 3 D.43π cm 324 cm 2,得正方体的棱长为2 cm,故这个球的直径为2 cm,故这个球的体积为43π cm 3.3.一平面截一球得到直径为6 cm 的圆面,球心到这个圆面的距离是4 cm,则该球的体积是( )A.100π3 cm 3 B.208π3cm 3C.500π3cm 3 D.4163π3cm 3,根据题意,|OO 1|=4 cm,|O 1A|=3 cm,∴|OA|=R=|OO 1|2+|O 1A |2=5(cm),故球的体积V=43πR 3=500π3(cm 3).故选C.4.两个球的半径相差1,表面积之差为28π,则它们的体积和为 .R ,r ,则R -r =1,4πR 2-4πr 2=28π,所以R =4,r =3.所以体积和为43πR 3+43πr 3=364π3.5.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所有顶点在一个球面上,若球的体积为9π2,则正方体的棱长为 .R ,正方体棱长为a ,则V 球=43πR 3=92π,得到R=32,正方体体对角线的长为3a=2R ,则a=3,所以正方体的棱长为3.6.已知H 是球O 的直径AB 上一点,AH ∶HB=1∶2,AB ⊥平面α,H 为垂足,α截球O 所得截面的面积为π,求球O 的表面积.,CD 是截面圆的直径.∴12CD 2·π=π,即CD=2,设球O 的半径为R ,∵AH ∶HB=1∶2,∴AH=13×2R=23R ,∴OH=R-23R=13R ,由OD 2=OH 2+HD 2,得R 2=19R 2+1,∴R 2=98,∴S 球=4πR 2=92π.关键能力提升练7.一个正四棱柱的各个顶点都在一个半径为2 cm 的球面上,如果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为2 cm,那么该棱柱的表面积为( )A.(2+42) cm 2B.(8+162) cm 2C.(4+82) cm 2D.(16+322) cm 2一个正四棱柱的各个顶点都在一个半径为2 cm 的球面上,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为2 cm,∴球的直径为正四棱柱的体对角线,∴正四棱柱的体对角线为4 cm,正四棱柱的底面对角线长为22 cm,∴正四棱柱的高为16-8=22(cm),∴该棱柱的表面积为2×22+4×2×22=8+162(cm 2),故选B.8.圆柱形容器内盛有高度为6 cm 的水,若放入三个相同的球(球的半径与圆柱的底面半径相同)后,水恰好淹没最上面的球,如图所示,则球的半径是( )A.1 cm B.2 cm C.3 cm D.4 cmr ,则由3V 球+V 水=V 柱,可得3×43πr 3+πr 2×6=πr 2×6r ,解得r=3.9.(多选)(2021福建福州期中)唐朝著名的凤鸟花卉纹浮雕银杯如图①所示,它的盛酒部分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半球与圆柱的组合体(如图②),当这种酒杯内壁的表面积(假设内壁表面光滑,表面积为S 平方厘米,半球的半径为R 厘米)固定时,若要使得酒杯的容积不大于半球体积的2倍,则R 的取值可能为( )A.3S 10πB.2S πC.2S 5πD.S 2πh ,则S=2πR 2+2πRh ,则πRh=S2-πR 2,所以酒杯的容积V=23πR 3+πR 2h=23πR 3+S2-πR 2R=-π3R 3+S2·R ≤43πR 3,又h>0,所以S2-πR 2>0,所以πR 2<S2≤53πR 2,解得3S 10π≤R<S 2π,故选AC.10.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 ,则该正方体的外接球半径为 ,内切球半径为 . a 2R ,内切球半径为r ,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即为外接球直径,棱长即为内切球的直径,即2R=3a ,2r=a ,解得R=32a ,r=a2.11.若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且三条侧棱长分别为1,2,3,则其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该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可以把这个三棱锥补成一个同一顶点处三条棱长分别为1,2,3的长方体,于是长方体的外接球就是三棱锥的外接球.设其外接球的半径为R ,则有(2R )2=12+(2)2+(3)2=6.∴R 2=32.故其外接球的表面积S=4πR 2=6π.12.一个六棱柱的底面是正六边形,其侧棱垂直于底面,已知该六棱柱的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且该六棱柱的体积为98,底面周长为3,则这个球的体积为 .x ,高为h ,=3,=6×34x 2ℎ,解得x =12,ℎ=3.∴正六棱柱的底面外接圆的半径r=12,球心到底面的距离d=32.∴外接球的半径R=r 2+d 2=1.∴V 球=4π3.13.三棱锥A-BCD 的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且侧棱AB 垂直于底面BCD ,BC ⊥CD ,AB=BC=2,且V A-BCD =43,则该三棱锥A-BCD 外接球的体积为 .43π⊥BC ,BC ⊥CD ,故可构造如图所示的长方体,则AD 为三棱锥A-BCD 的外接球的直径.设外接球的半径为R.∵V A-BCD =13×12BC ·CD ·AB=16×2×CD ×2=43,∴CD=2,∴该长方体为正方体,∴AD=23,∴R=3,外接球体积为V=43πR 3=43π.14.在正三棱锥A-BCD 中,底面边长为2,高为1,则该三棱锥的表面积为 ,内切球半径为 .33 13,O 为△BCD 的中心,且AO 垂直于底面BCD ,E 为BC 的中点,∵底面边长为2,∴DE=3,OD=233,OE=33,∴AE=AO 2+OE 2=1+(33) 2=233,S △ABC =12×2×233=233,S △BCD =3,S 表=3S △ABC +S △BCD =23+3=33,设内切球半径为r ,球心为O',∴V A-BCD =V O'-ABC +V O'-ACD +V O'-ABD +V O'-BCD ,∴13×3×1=313×233×r +13×3×r ,解得r=13.15.某组合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它的中间为圆柱形,左右两端均为半球形,若图中r=1,l=3,试求该组合体的表面积和体积.S=4πr 2+2πrl=4π×12+2π×1×3=10π.该组合体的体积V=43πr 3+πr 2l=43π×13+π×12×3=13π3.16.正四棱锥S-ABCD 的底面边长和各侧棱长都为2,点S ,A ,B ,C ,D 都在同一球面上,求球的体积.,设正四棱锥的底面中心为O 1,∴SO 1垂直于底面ABCD ,令外接球球心为O ,∴△ASC 的外接圆就是外接球的一个轴截面圆,△ASC 外接圆的半径就是外接球的半径.在△ASC 中,由SA=SC=2,AC=2,得SA 2+SC 2=AC 2.∴△ASC 是以AC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AC2=1是外接圆的半径,也是外接球的半径.故V 球=4π3.17.有一个倒圆锥形容器,它的轴截面是一个正三角形,在容器内放一个半径为r 的铁球,并注入水,使水面与球正好相切,然后将球取出,求这时容器中水的深度.,圆锥的轴截面为正三角形,如图所示为圆锥的轴截面.根据切线性质知,当球在容器内时,水深为3r ,水面的半径为3r ,则容器内水的体积为V=V 圆锥-V 球=13π·(3r )2·3r-43πr 3=53πr 3,而将球取出后,设容器内水的深度为h ,则水面圆的半径为33h ,从而容器内水的体积是V'=13π·33h 2·h=19πh 3,由V=V',得h=315r.即容器中水的深度为315r.学科素养创新练18.有三个球,第一个球内切于正方体的六个面,第二个球与这个正方体各条棱都相切,第三个球过这个正方体的各个顶点,求这三个球的表面积之比.a ,三个球的半径依次为R 1,R 2,R 3,则有2R 1=a ,R 1=a2,2a=2R 2,R 2=22a ,3a=2R 3,R 3=32a ,所以R 1∶R 2∶R 3=1∶2∶3.所以S1∶S2∶S3=R21∶R22∶R23=1∶2∶3.即这三个球的表面积之比为1∶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几何之空间角一、基本知识回顾空间的角主要包括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以及二面角。
1) 异面直线所成角 1.022.π⎧⎛⎤ ⎪⎥⎝⎦⎪⎨⎧⎪⎨⎪⎩⎩范围:,平移相交(找平行线替换)求法:向量法⎥⎦⎤⎝⎛20π,2)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1.π⎧⎡⎤⎪⎢⎥⎣⎦⎪⎨⎧⎪⎨⎪⎩⎩范围0,2定义2.求法向量法⎥⎦⎤⎢⎣⎡2,0π nm nm⋅⋅=arcsin θ 若n m ⊥则α//a 或α⊂a 若n m //则α⊥a3) 二面角[]1.0.2.π⎧⎪⎪⎪⎪⎪⎧⎪⎪⎨⎨⎪⎪⎩⎪⎪⎧⎪⎪⎪⎨⎪⎪⎩⎩范围:定义法(即垂面法)作二面角平面角的方法: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垂线法直接法3.求二面角大小的方法射影面积法向量法θcos S S =' (S 为原斜面面积,S '为射影面积,θ为斜面与射影所成锐二面角的平面角)当θ为锐角时,nm nm⋅⋅=arccos θ当θ为锐角时,nm nm ⋅⋅-=arccos πθ二、例题讲解1.在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若1,AB 求1AB 与B C 1所成的角的大小。
解:法一:如图一所示,设O 为C B 1、B C 1的交点,D AC 为的中点,则所求角是DOB ∠。
设1,BB a AB ==则,于是在DOB ∆中,122211,,21,,2OB BC BD OD AB BD OB OD =======+ 即90,DOB ∠=︒∴ ︒=∠90DOB法二:取11A B 的中点O 为坐标原点,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xyz O -AB 21的长度单位,则由1AB =有((())((111111110,,,0,1,0,0,2,,,220,A B B C AB C B AB C B AB C B-∴==⋅=-=∴⊥2.如图二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一直角梯形,90,//,,2,BAD AD BC AB BC a AD a ∠=︒===且PA ABCD ⊥底面,PD 与底面成30︒角。
⑴若,AE PD E ⊥为垂足,求证:BE PD ⊥; ⑵求异面直线,AE CD 所成角的大小。
解 :⑴证明:PA ABCD ⊥ 底面,PA AB ∴⊥, 再由AB AD ⊥,得,,,AB PAD AB PDAE PD PD ABE BE PD⊥∴⊥⊥∴⊥∴⊥ 平面又平面故⑵如图三所示设,G H 分别为,ED AD 的中点,连结,,BH HG BG 。
DHCB 为平行四边形,//,,BH CD G H ∴ 分别为,ED AD 的中点,//,FG AE ∴则BHG ∠或它的补角就是异面直线,AE CD所成角,而11.22HG AE a BH ====。
2222222411a EG AE AB EG BE BG =++=+=在BHG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222cos arccos244BH HG BG BHG BHG BH HG π+-∠==-∴∠=-⋅ 422cos 222-=⋅-+=∠HG BH BG HG BH BHG 42arccos -=∠∴πBHG所以,异面直线,AE CD所成角的大小为。
法二:以,,AB AD AP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0,0,2,0,0,,,,022a a E C a D a AE CD a a ⎛⎫⎛⎫∴==- ⎪ ⎪ ⎪ ⎪⎝⎭⎝⎭,()(),0,2,0,0,,0,23,2,0a D a C a a E ⎪⎪⎭⎫ ⎝⎛(),0,,,23,2,0a a a a -=⎪⎪⎭⎫⎝⎛=∴cos ,4CD AE CD AE CD AE⋅∴==, 所以,异面直线,AE CD所成角的大小为arccos 4。
3.已知四棱锥P 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 ABCD ⊥平面,1,2,,AP AD AB E F ===分别是,AB PD 的中点。
⑴求证://AF PEC 平面;⑵求PC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大小; ⑶求二面角P EC D --的大小。
解析:法一:⑴如图四所示,取PC 的中点O ,连接1,//,,//2OF OE FO DC FO DC FO AE ∴=∴ 又因为,E AB AB DC FO AE =∴=是的中点,且 所以四边形AEOF 是平行四边形, //AF OE ∴。
又,OE PEC AF PEC ⊂⊄平面平面,//AF PEC ∴平面。
⑵连结,,AC PA ABCD PCA PC ABCD ⊥∴∠ 平面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在tanPARt PAC PACAC∆∠===中,5551tan,===∠∆ACPAPCAPACRt中即PC ABCD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为arctan5。
⑶作,AM CE CE⊥交延长线于,M PM连结。
由三垂线定理,得.PM CE PMA⊥∴∠是二面角P EC D--的平面角。
由,tan2AME CBE AM PMA∆∆=∴∠==可得2221tan,22,==∠∴=∆∝∆PMAAMCBEAME可得所以,二面角P EC D--的大小为。
法二:以A为原点,如图五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
则()()()()()()110,0,0,2,0,0,2,1,0,0,1,0,0,,,1,0,0,0,0,122A B C D F E P ⎛⎫⎪⎝⎭。
⑴取PC 的中点O ,连结111111,1,,,0,,,0,,,222222OE O AF EO ⎛⎫⎛⎫⎛⎫== ⎪ ⎪ ⎪⎝⎭⎝⎭⎝⎭//AF EO ∴=∴又,OE PEC AF PEC ⊂⊄平面平面,//AF PEC ∴平面。
⑵由题意可得()2,1,1PC =- ,设平面ABCD 的一个法向量是()0,0,1PA =-。
cos ,PA PC PA PC PA PC⋅==即PC ABCD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为arcsin6。
⑶设平面PEC 的一个法向量为()()(),,.1,0,1,1,1,0m x y z PE EC ==-=则()0,01,1,1,100.m PE x z z m x y m EC ⎧⋅=-=⎧⎪=-=--⎨⎨+=⋅=⎩⎪⎩可得令则 由⑵可得平面ABCD 的一个法向量是()0,0,1PA =-。
cos ,3mPA m PA m PA===。
所以,二面角P EC D --的大小为arccos3。
4.(07福建)如图六所示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所有棱长都为2, 1D CC 为的中点。
⑴求证:11AB A BD ⊥平面 ⑵求二面角1A A D B --的大小。
解析:⑴取BC 中点O ,连结AO 。
因为ABC ∆是正三角形,AO BC ∴⊥因为在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平面11ABC BCC B ⊥平面11AO BCC B ∴⊥平面。
连结O B 1在正方形C C BB 11中,O ,D 分别为1,CC BC 的中点。
BD O B ⊥∴1BD AO ⊥1AOB BD 平面⊥∴ BD AB ⊥∴1在正方形11A ABB 中, B A AB 11⊥∴11AB A BD ⊥平面取111B C O 的中点,以O 为原点,1,,OB OO OA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111,0,0,1,1,0,,,1,2,0B D A A B -(()(11111111111,2,,2,1,0,1,220,1430,,AB BD BA AB BD AB BA AB BD AB BA AB A BD∴==-=-=-+==-+-=∴⊥⊥∴⊥平面 ⑵ 设平面1A A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111,1,,0,2,0,,AD AA n AD n AA =-=⊥⊥ 。
100,0,200.y n AD x y y x n AA ⎧=⎧⎧⋅=-+=⎪⎪⎪∴∴∴⎨⎨⎨==⋅=⎪⎪⎪⎩⎩⎩令()1,z n =∴=为平面1A AD 的一个法向量。
由⑴知,1111AB ABD AB ABD ⊥∴ ,为平面的法向量111cos ,4n AB n AB n AB ⋅===-所以,二面角1A A D B --的大小arccos 4直接法设1AB 与B A 1交于G ,在平面BD A 1中,作D A GF 1⊥于F ,连结AF由(1)得11AB A BD ⊥平面D A AF 1⊥∴AFG ∠∴是二面角1A A D B --的平面角。
在D AA 1∆中由等面积可求得554=AF 又2211==AB AG 4105542sin ===∠∴AF AG AFG 所以,二面角1A A D B --的大小为410arcs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