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 古诗歌阅读 诗歌表达技巧题的4大题型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问方式
答题步骤
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 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步骤一: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
其表达作用。
步骤二: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
赏析诗歌某一句的妙处。
的;
3.诗中某句运用了某种修 辞手法,试简析它的艺
步骤三:分析运用此种修辞手法 的艺术效果(如对形象
[解析] 本题从鉴赏修辞手法命题。分析诗句可以看出:湖水滟 滟起波,姑娘心里也荡起层层波澜。突然,姑娘抓起一把莲子,向那 岸上的小伙子抛掷过去。这个充满戏谑、挑逗和爱慕的一掷,进一步 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江南水乡姑娘大胆热情的性格。这里没有直接说出 姑娘对小伙子的“爱恋”之情,而用同音词构成双关隐语来表示。
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
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本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
赏析。 运用比喻修辞,把水比作离恨,形象地写出了离愁之多 [参考答案] 比喻。离别的悲愁犹如眼前的江水那么多,一半
给你,一半给我,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内心难以言状的离愁。
设问方式
答题步骤
步骤一:明方式,指出诗歌所
1. 某诗句运用了哪种表达 方式,
运用的记叙、描写、
有什么作用?
议论、抒情等表达方
2.某诗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式及特点;
无形为有形,使得诗句更加 形象化。
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参考答案] 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
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三)夸张 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 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 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夸张。夸张的作用是能更突 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例 4] (2013·安徽高考)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秋斋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金]赵秉文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 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 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五)双关 双关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等条 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含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双关可使诗 歌的内蕴丰厚,余味深长。
[例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5 分) 采莲子(其二) 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诗中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术效果。
塑造、意境营造、情感
主旨表达的作用)。
(一)比喻 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 修辞手法。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它的主要作用是化 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例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5 分)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宋]陆游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
[解析] 韦诗第一句“皎如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赵 诗第一句中“侵残烛”的应是“月”,此句以“晕”替代。赏 析修辞手法时要结合诗歌表达的作者的感情。而这两句运用修 辞手法的效果,则需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 烛相伴,照人无眠。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 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学案 4 诗歌表达技巧题的 4 大题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 并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和效果。表达技 巧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 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一、修辞手法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 修辞格,二是说明修辞的表达效果。此类题型所涉及的修 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 反问等。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 容作具体分析,不能泛泛而谈。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河之长,“五千仞”极言华
第一、二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山之高,写祖国山河的雄阔 壮丽,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
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屈,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
的热爱和对收复失地的信念。
(四)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或借事物的局部 (或特征)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的运用可以使语言简练、 形象、含蓄。
[参考答案] 运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莲”谐音“怜”, 有表示爱恋之意。作者采用了传统的谐音双关隐语巧妙表露姑娘的情 思,饶有情趣,富有江南民歌的特色。
二、表达方式 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方式主要指叙述、抒情、描写、说明、 议论等。高考中重点考查抒情、描写两类,并且描写和抒情 的技巧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解析] 本题从鉴赏诗歌使
[例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 用修辞手法和表达诗人感 情角度命题。诗的前两句以
答问题。(5 分)
夸张手法写北方中原半个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中国的形胜,雄伟壮丽,鲜 明突兀,热爱与痛苦之情跃 然纸上。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参考答案] 用了夸张的修 辞手法。“三万里”极言黄
达技巧,要注重两个方面: 一是使用的手法,二是这种 手法的具体作用。“卷帘尽 放春愁去”一句是说卷帘把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 春愁放出屋外;本来“愁”
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是无形无色的,但用
絮影 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 “放”“去”等动词,使用
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了比拟的手法,把“愁”化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
(二)比拟 比拟包含拟人和拟物两种。拟人是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 特点,它使描绘的事物更形象,表意更丰富,表达的情感更 感人。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彼物来写,可以给人 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而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
[例 2] (2014·辽宁高考)阅读下
[解析] 赏析诗句的表
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 分)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