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多巴胺注射液外渗致皮肤坏死的护理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例多巴胺注射液外渗致皮肤坏死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3-10-23T13:54:22.0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8期供稿作者:廖美智[导读] 在应用外周静脉持续输注多巴胺时,应选择粗、直且弹性好的血管,尽量避免患侧肢体输液。
廖美智(广西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545001)
【中图分类号】R47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303-02 盐酸多巴胺注射液静脉泵入外渗引起皮肤坏死临床护理工作中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0岁,因重型颅脑损伤术后4年,纳差、呛咳,咳嗽、痰咳不出1周,于2012年1月29日以“肺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收治入院,入院时体温不升,p64次/分,R30次/分,BP66/44mmHg,神志清醒,精神差,失语,无认知能力,被动体位,右侧瞳孔直径2.0mm,对光反射迟钝,左侧瞳孔直径4.0mm,对光反射迟钝,入院后遵医嘱予补液、抗炎、营养支持、留置胃管鼻饲等治疗。
予生理盐水250ml+多巴胺100mg持续静脉泵入20ml/h升高血压。
1月31日患者左足背穿刺部位发生多巴胺输液外渗,局部皮肤肿胀、青紫、面积6×7cm,有数个大小不等水泡,后融为一体,基底呈暗红色,直径3×6cm。
立即更换注射部位,予N.S10ml+酚妥拉明10mg局部浸润封闭,在无菌操作下吸出水泡内液体,并予2%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5ml取适量注入水泡腔内,余下药液进行局部湿敷2h,再以碘伏纱布外敷预防感染,48小时内抬高患肢并制动,以促进局部外渗药液吸收[2]。
每天消毒换药,2月2日伤口渗出物明显减少,2月8日患者家属要求出院,查创口干燥,无感染,表面结痂,基本愈合出院。
2 护理体会
多巴胺是受体兴奋剂,长期大剂量用于外周血管,可使外周血管长时间收缩,血管持续痉挛,引起缺血缺氧,静脉壁也可因缺血缺氧而通透性增加导致药液渗漏,从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皮肤苍白,甚至局部组织坏死。
酚妥拉明是短效的非选择性受体阻滞剂,能够拮抗多巴胺的收缩血管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因此,用酚妥拉明做局部浸润应在药液外渗后12小时内进行浸润局部浸润封闭能有效预防皮肤组织坏死[1]。
利多卡因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剂,毒性小,无刺激,作用快而持久,可阻断病变周围的神经末梢,降低血管的脆性,减轻和阻止药液的外渗以及疼痛,并可以有效的缓解机体由于其他疾患引起的肢端末梢血管痉挛,改善局部缺血缺氧。
地塞米松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具有抗炎、抗内毒素、稳定细胞膜的作用,可以减轻炎性渗出和炎症扩散,结果表明,利多卡因+地塞米松进行局部湿敷可以有效减轻局部炎症反应,阻止对局部组织的进一步损害,两者合用起到协同作用。
通过本例患者的护理, 体会到应加强输液时的观察,以预防为主,尤其是老年人和疼痛不敏感的患者。
条件允许应首选中心静脉输注。
在应用外周静脉持续输注多巴胺时,应选择粗、直且弹性好的血管,尽量避免患侧肢体输液。
若已发生多巴胺外渗,应在12小时内用酚妥拉明局部浸润拮抗,并早期采用利多卡因+地塞米松湿敷,以促进局部外渗药液吸收[2],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张鉴.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220-262.
[2]宋林萍.郝秋莲.常见抗癌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3,38(07):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