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与关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确分组,成员的确定原则: 组内异质、组际同质(原理)
(一)所谓组内异质(便于合作) 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甚至性格、家庭背景等方 面不同的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这样便于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特别是组内学习优秀的学生,它 们可以带动、组织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以学科为主) (二)所谓组际同质(便于竞争) 小组合作中一般具有竞争性,组际同质即各小组力量 差异不大、相似,这为各小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 争打下了基础。否则,会使学生生成挫败体验,挫伤学习的 积极性。 (三)指定小组长,形成小组的合作文化 可以临时指定,小组即班级的缩影,小组长的任务是代 替教师的角色,发挥指导作用,协调、指挥本小组的合作进 程。(小组长与教师角色)
2
任务布置
小组任务是否明确影响合作效果
小组合作任务 应明确,这是小组 有效合作的前提与 基础,判断下面的 教学任务布置是否 影响了合作的效果? 合作开始一分 钟了,学生仍在找 自己的任务。在这 个过程,教师就教 学任务提醒了三次, 影响合作的效果。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 情况呢? 学生还不适应合 作学习,小组长没 有起到引领的作用。
糊模分组
(二)精确分组
精确分组,其小组成员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中是 固定的,特别是对于某一学科的教学活动而言,它 的组员是固定不变的,有利于有效的合作学习。 精确分组的人数: 不同类型的合作学习对于“精确分组”小组人 数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我国研究者也分别探讨了2 人小组、、、、7人小组的利弊。 一般来说,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 学条件来确定合作小组的规模:任务越重、越难人 数就应越多,现实教学中,小组成员一般以4—6人 为宜。
小组合作文化(班级文化)的形成
第九组 组名: 群鹰组
组魂:爱迪生
组长:余洋 组员:禹化龙 禹雪迪 张 君飞 伍星玥 毛真雪 刘 鑫瑞 口号:团结奋进,自强不 息,努力拼搏,永争第 一!
小组合作文化形成策略二:教师正面引导
小组合作文化的本质是使学生形成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的意识、习惯与行为,这需要在合作过程中进行培养。 其 中教师正面引导是形成合作文化的重要举措,前提是教师要 有这种培养意识:(看视频,提取合作文化培养因素)
常老师小组任 务布置
合作充分性保证措施二 独学与合作相结合
1
2
(四)合作充分性保证
措施一:任务布置环节
合作充分性,是指在恰当的预设时间内, 保质保量的完成小组合作任务。在合作前任 务布置环节非常重要,看视频,可以做何工 作:
1、任务分配要明确 任务布置阶段的 基本要求 2、合作时间要预设科学 3、合作要求要提醒(提醒小组 长负起责任来) (合作前、合作中)
合作文化形成策略一:组训、组名、组歌 (一) 形成组训、设置组名
组训、组名是小组的魂,是凝聚成员合作意识的 催化剂。比如,有的班组,小组还要建立组歌: “我班更注重小组组歌的建立,歌曲必须是积极 向上、充满青春活力、能够反映成员特点的,要在班会 上集中展示和评比。有了组歌小组就似乎有了灵魂,当 小组在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时,便是组歌唱响时,孩子 们骄傲的神情已经告诉我他们是一个能团结敢战斗的团 体。” (形成集体意识,鼓舞斗志!)
合作学习不仅是一个教学问题 更是一个教育问题
合作讨论的教学模式,鼓励合作学习,试图在一定程度 上弥补以往学习方式的不足,它的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 (1)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 发学生的创造才能。 (2)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由消极转为积极,由泯灭自 我到凸显自我。 班级授课方式的统一授课和忽略个别差异,强调接受学 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激起了人们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的愿望,当前各地争相学习的教改典型学校的教学方式,多 数是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这 不仅是一教学问题,更是一个教育问题、社会问题。
(一)必要性: 什么样的内容需要合作
有人总结了六个方面: ①学生完全可以依赖自己的能力解决的知识 什么样的课型更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新授课与复习课 ②重、难点知识 ③学生或者老师提出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④学生学习时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或者意见分 歧较大时 ⑤进行知识总结或者探索知识规律时 ⑥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总之,在你要设计进行小组合作,备课的时候,你 应思考的第一个问题,这个内容是否适合小组合作?
一、合作学习为何会广受欢迎及 存在的问题
何为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 是指依学生不同性别或能力,混合编成若干小组,小组 成员分工合作,相互扶持,彼此指导,共同努力学会教师安 排的内容,并达成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这种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 1、变教师讲授为小组讨论 2、变个别提问为小组汇报 3、变课堂桌椅的“秧田式”为“圆桌会议式”。合作学习 为何广受欢迎呢?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一、合作学习是国家新课改政策要求(新课改的要求): 它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 式之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 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 生教学相长。这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
初一语文 《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 凯勒 (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一 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 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 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 了痛苦的深渊。1887年3月3日,对海 伦来说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 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 妮· 莎莉文。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 最终成为一名著名的作家。 本文描写 的就是二人之间的学习故事,描写了 莎莉文老师的无私之爱,重塑了海伦 的生命,海伦深深的感激自的老师, 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 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
小组合作文化(班级文化)的形成
易形成自觉、主动的合作
第一组 组名: 七星组
组魂:贝多芬
组长 李智慧 组员:王梦笛 辛颖 贾静静 牧光远 张晨鑫 巴鑫 口号:扬帆把舵,奋斗拼搏, 看我七星,气势磅礴!
小组合作文化(班级文化)的形成
第二组 组名: 年轻无极限
组魂:伽利略
组长:李豆 组员:李然 屈腾飞 杨仕 宇 王博超 朱瑞 口号:永远都不要喊累, 因为我们年轻无极限!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依学生不同性别或能力, 混合编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扶持, 彼此指导,共同努力学会教师安排的内容,并达成 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高效的合作学习需要考虑以下 三个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三个问题 一、小组建设问题
1、小组分组 2、合作文化
二、小组合作过程中
3、必要性 4、积极性 5、充分性 6、全员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问 题及模式比较
魏宏聚 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QQ:1208053428
讨论三个问题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目前被广泛 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被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 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它对于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促 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发展、提高学业成绩具有积极 的作用,关于合作学习,讨论三个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为何会广受欢迎?(简)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 题(详) 三、两种经典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流程及优缺点 比较(详)
二、小组合作文化的构建
国外著名的合作学习研究专家认为,任何一种形式的合 作学习,有一个核心要素不可缺少: 合作文化: 合作文化指的是合作的氛围、意识与习惯,它可以驱使 处于合作文化中的成员形成自觉参与小组合作的习惯与行为, 确保合作积极有效的开展。简单的说:合作文化是学生自觉 参与合作学习的集体意识与集体行为习惯。它的培养要求: 贯穿在整个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是长期的过程、教师 要有明确的意识与智慧。有三类做法:
哪些措施培养合作文化: 1.正面的引导 2.竞争手段的采用 前提是教师要有这种培养 意识与素质 教师的意识(素质) 同课异构评价引导与破坏 1
2
小组合作文化形成措施三: 集体回答与个体回答
成果展示提问方式: 哪个小组愿意答或是谁愿意起来回答?看两个切片分析哪个更好?
谁愿意回答
该如何强化合 作文化
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为何说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呢? 从合作定义看何为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的定义: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 统利用教学中各种动态因素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 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裴娣娜。这个定义体现出了小组合作的特点与要求: 小组合作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意味 着不仅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助学习活动,合作结束, 还要以小组为单元进行合作结果的展示、交流与评价, 以了解合作的效果,实现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反馈评价 应以小组为单位,个人为辅,多说整体,少说个人。易 形成与培育合作文化(小组为单位、抽查效果)
典型切片 活动三,小 组合作
本节课小组合作必要性判断
必要性判 断:
小组合 作的内 容是否 是本节 课的重 点?是 否值得 合作探 究?
第九章 第二节 巴西(第3课时) 《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问题: 为何教师说“对于雨林, 是开发或是保护?”同学们 异口同声说是保护呢? 第一,小组合作讨论的问题缺 少难度(开发或保护) 第二,程序安排暗示了答案
小组讨论:对待雨林,是 开发或是保护是放在巴西政 府拯救计划的前一环节或是 后面。
(三)合作积极性判断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判断小组合作有效、 低效的重要指标,看两个切片,判断本次合作的 积极性。
积极性的调动措施:激励 1.竞争激励 心理学研究表明,竞争比平常状态有更大的紧张感,压力感。 在竞争过程中学生想获得自尊心﹑成就感的需要更为强烈,潜在 的动机可转变为学习的动力。竞争使同学们在学习中你追我赶, 力争上游,因此,竞争也是一种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有效激 励。 (打分) 2.评价激励 教师的评价是小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评价是贯穿在 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细心观察 学生合作的表现,并及时给予评价,对优秀小组及个人的评价将 为其他小组树立榜样。其他小组在先进小组的鞭策下,也积极调 整自己的合作方式,最终实现合作全员积极性。(教师评价与同 伴互评;现场评价与长期评价) (合作文化)
合作学习中的不良现象
由于受传统学习方式的长期影响,广大中小学教师对 新型学习方式的形式、实质理解不够深入,同时,缺乏有效 的引导,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1、过于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而轻视学习的效果,合作学 习形式化,合作低效现象严重。 2、过渡地采用单一的合作学习的方法而轻视其它学习方 式。 3、过渡强调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化、精确化而偏离了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的规律。 总之,合作学习方式正在被误解,大家过于简单化地理 解与运用合作学习方式,使得合作学习“有名无实”,缺乏 实效。
回答方式:集体
三、合作过程中,小组合作的四个关键问题 在小组合作操作过程中,有效的小组合作需要考 虑以下四个方面因素: 思考问题:什么样的小组合作算是有效或高效的 呢? (一)合作的必要性,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小组合 作 (二)合作全员性,尽可能多的让小组、小组内 的成员参与 (三)合作积极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氛围 热烈 (四)合作充分性,保质、保量的完成合作任务 可以归结为必要性、全员性、积极性、充分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三个问题
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常常认为,合作学习就是把 学生按一定标准编成小组,然后要求一个小组解决 一个问题或完成一项任务。小组是小组合作的基本 单元,它的有效性是小组合作有效的前提与基础:
实事上,简单地把学生安排在一起并不是真正 的合作学习。这种单调、形式化的合作,很难持久 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无法调动积极性。
三、合程小组合作学习两种模式比较
一、小组分组的两种分法
科学合理地分组是有效进行合作学习的重要条件,小组 分组有两种分法:模糊分组与精确分组 (一)模糊分组,根据教学内容,根据班级内学生的坐 位,教学过程中随机、临时分组,它简便、易行,营造氛围、 调动学习积极性较快。但这种分组是临时的,不能长期精确 化组织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