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转型升级稳步推进——2016 年前三季度沙河市经济运行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发展
2017年第2期
126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2016年前三季度沙河市经济运行分析
姚瑞平
近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沙河市坚持协同发展、转型升级、绿色跨越的工作主基调,紧紧围绕“四基地一区一中心”功能定位,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扎实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2016年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整体经济稳定增长
1、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1-9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5.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比上年同期回升1.9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79亿元,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85.84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65.0亿元,增长8.6%。

2、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39540万元,同比增长26.6%,比上年同期加快50.3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0239万元,增长25.2%,比上年同期加快45.4个百分点。

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国税收入16289万元,同比增长58.0%;地税收入41056万元,同比增长20.2%;财政自身收入12894万元,同比增长10.7%。

3、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2.88亿元,比年初增加28.2亿元,同比增长7.6%。

其中,住户存款192.30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30.85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20.84亿元、2.8亿元。

贷款余额199.78亿元,比年初增加110.0元,同比增长4.5%。

其中,住户贷款33.94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65.84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4.98亿元、6.03亿元。

金融机构存贷比为82.0%。

4、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1-9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91元,同比增长8.8%,总量在邢台县市区中位列桥西、桥东两区之后,排在第3位,增长速度居第19位。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25元,同比增长9.1%,总量在邢台县市区中位列清河之后,排在第2位,增长速度居第18位。

(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1、农业生产增势良好。

1-9月,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101698万元,同比增长4.2%;农业增加值完成51101万元,增长7.8%。

其中,畜牧业平稳发展,完成增加值32687万元,增长0.2%。

截止9月底,猪出栏7.13万头,同比增长16.4%;牛出栏0.68万头,下降8.9%;羊出栏3.89万只,增长8.7%;家禽出栏388.85万只,增长10.2%。

肉类总产量12976吨,增长12.3%;禽蛋产量48468吨,下降1.1%;奶类总产量1300吨,增长8.3%。

2、工业生产稳定增长。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5.78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较前8个月回升0.7个百分点。

在邢台市县(市、区)中,总量居第2位,增速居第20位。

其中,对全市工业增长影响较大的行业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完成增加值18.72亿元,同比增长10.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增加值19.39亿元,增长0.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1.95亿元,增长14.1%。

3、服务业发展较快。

在工业低位徘徊、增速不高的形势下,服务业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1-9月,服务业增加值完成65.0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高于GDP 增速3.2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快速增长,增速分别为9.2%、10.0%、14.9%。

(三)内需拉动稳定有力
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7.98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高于邢台市0.2个百分点。

在邢台市县(市、区)中,总量居第2位,增速居第8位。

500万元以上项目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1.08亿元,增长12.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9.31亿元,增长22.6%,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98.24亿元,增长44.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82亿元,下降19.5%。

2、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4.56亿元,同比增长9.4%。

其中,城镇零售额48.79亿元,增长9.4%,乡村零售额完成5.77亿元,增长9.2%。

限额以上企业弱增长。

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0.35亿元,增长0.8%。

限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五金电料类、文化办公用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增长8.3%、7.9%、8.4%和8.3%。

3、实际利用外资大幅增加。

1-9月,实际利用外资3751万美元,是去年同期的9.4倍,总量居邢台市县(市、区)第4位。

(四)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新常态下,全市经济发展进入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增速换挡的同时,经济转型力度进一步加快。

1-9月,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08:55.15:41.77,第三产业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3.98个百分点,比重进一步提升,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增强。

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看,第一产业为4.16%,第二产业为35.60%,第三产业为60.24%,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第二产业24.6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分别为0.22、1.91、
区域发展
3.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力高于第二产业1.32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0.9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3、技术改造投资加快。

1-9月,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投资55.67亿元,同比增长70.0%,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6.2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114.1个百分点。

(五)质量效益进一步改善
1、节能降耗平稳推进。

1-9月,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为221.95万吨标准煤,同比减少6.72万吨标准煤,增速下降2.94%,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84%,单位GDP能耗下降4.63%,超计划0.7个百分点。

2、企业效益好于去年同期。

1-9月,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2.56亿元,同比下降1.8%;实现利润11.91亿元,下降2.3%,较去年同期回升0.6个百分点;利税总额19.55亿元,增长2.3%,较去年同期提高21.1个百分点。

3、商品房去库存效果明显。

1-9月,商品房销售面积1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5%。

9月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为1.6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7.5万平方米。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前三季度,全市经济呈现总体平稳发展的态势,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指标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同比大幅提升,规模工业中制造业增加值比重比年初提高3.1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也有大幅增长。

但在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需密切关注。

(一)工业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创新和消费驱动,经济下行的压力主要源自产能过剩、高度依赖资源和重化工业高的经济区域。

全市工业资源依赖性大、经济结构重化的特征明显,经济下行压力大,今年以来,占全市经济半壁江山的工业增速持续低位运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2.0%,低于邢台市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低于最高增速柏乡县(11.5%)9.5个百分点,在邢台21个县市区中居第20位。

工业拉动GDP 增长仅1.6个百分点。

减停产企业较多、新增入统企业少、部分行业生产低迷等问题,是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是规上工业停、减产企业较多。

规上工业停、减产企业达到38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42.7%,停减产企业覆盖面较大。

二是新增入统企业较少。

到9月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新增入统企业仅1家,且新入统企业规模较小,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微弱。

三是部分行业生产低迷。

全市规上工业16个行业大类,其中8个行业负增长,影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2.5个百分点。

四是企业亏损面较高。

规模以上亏损企业26家,亏损额3.4亿元,同比增长35.2%,亏损面达29.2%。

五是高新技术产业增速下降。

1-9月,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11.67亿元,同比下降5.4%,较上年同期回落6.7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增
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9%,较上年同期降低1.3个百分点。

2-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各月增加值累计增速
(二)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仍待优化,项目入库困难
一是第三产业投资增速缓慢。

第三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1.82亿元,同比下降19.5%,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3.3个
百分点,低于去年同期三产增速9.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速低迷应引起重视。

二是新开工项目入库难。

新开工项目入库制度限制了一部分项目不能及时入库,新增项目审核手续繁杂,特别是发改委的批文、施工照片、施工合同三项内容是必备条件,项目入库的申报资料整理难度进一步加大,致使有些项目已开工建设,但因无审批备案文件、施工合同等问题不能纳入统计库,已形成的投资无法上报。

(三)新的消费热点没有形成,难以带动消费的增长
近年来,受国内经济下行大环境的影响,全市消费市场持续低位走势。

一是限上企业增速回落。

1-9月,限上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10.35亿元,同比增长0.8%,增速较前8个月回落0.1个百分点。

二是新兴消费市场发展缓慢。

近几年,网上购物发展迅猛,对现有市场的冲击,分流了相当一部分实体店的销售,要形成新的消费热点还需要时间,新业态下新的商品消费热点还有待挖掘。

三是乡村消费市场潜力开发不够。

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5.8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仅为
10.6%,而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2.93%,这就意味
着占全市47.07%的乡村人口,在消费品市场才占10%多一点儿,急需开发乡村消费市场。

三、对策建议
下阶段,针对制约经济增长的薄弱环节,应采取有效措施,力促经济平稳发展。

(一)抓改革、强帮扶、重协调,力促工业提质增效
一是针对传统产业,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牢把握住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以玻璃、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优化升级为抓手,加快调整产品结构,避免粗放发展,果断淘汰落后产能,加快重组步伐。

另外要紧盯市场变化,做好产销衔接,促使产能本地消耗,进一步提高产销率。

二是对生产增速低、效益差的困难企业,要拉出单子,重点跟踪监测,有针对性地出台帮扶措施,全面落实税收、国家电价改革等政策,切实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强供给端活力。

充分发挥政府平台作用,进
2017年第2期127
区域发展
2017年第2期
128
行一系列科技优惠、扶持政策,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产业转型、机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力促企业提速增效。

三是对于停减产企业,相关部门要深入调研,摸清停减产原因和困难,落实相关政策,提高企业信心,帮助指导企业开拓市场,压缩产成品库存,尽快引导停减产企业恢复生产。

四是深入推进先进制造、高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品质,积极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提供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扩规模、调结构、提效益,增强投资发展后劲投资建设应紧紧把握重点领域的发展机遇,一是把握住协同发展机遇。

抓好 “京津冀一体化”给全市带来的机遇和空间,通过对接京津,谋划和拿出一批具有支撑、带动和引领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

二是加大服务业投资力度。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偏重于对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投资,而用于第三产业的投资量相对偏少,比重相对较低。

因此,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要加大第三产业特别是对现代服务业的投资,依托全市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电子商务等,有效化解资源环境约束,促进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是抓开工,做好大项目,增强拉动支撑。

新开工重大项目是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的重要支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后劲和潜力所在。

对投资效益好、带动作用强、引领力度大的项目要加快审批核准进度,合理完善实施项目的各种办结手续。

着力抓好项目的开工,增
强投资增长后劲。

(三)拓市场、创热点、快升级,促进消费市场平稳增长一是积极开拓农村新市场。

在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构成中,乡村市场占比重仅为10%多一点儿,这与全市拥有二十多万农业人口不相协调。

针对乡村市场发展滞后、潜力巨大的特点,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市场化运作和重点项目带动,大力培育大型龙头企业,推动城市大型流通企业以直接投资、兼并重组等方式进入农村,开拓农村市场,进一步拓展消费空间。

二是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

应积极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创造供给来激活消费需求。

深入发掘居民的消费潜力,培育新的消费动力,积极拓展消费领域,引领居民消费模式升级,有序释放大众的消费潜力。

三是升级传统消费业态。

推动传统商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加强线上线下互动,促进融合发展。

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信息消费的各项政策机遇,依托全市公共服务平台及电商务服中心,引导餐饮、零售企业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互动的方式,从单一传统营销模式中走出来,发展网上销售,拓展新型消费模式,不断开创营业收入增长的新通道。

四是对大型骨干限上批发企业加大扶持力度。

要加大批发业企业资金支持,融资扶持,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保障,以利于充分发挥限上企业在消费市场上的带动作用。

(作者单位:沙河市统计局)
中医药科研团队建设有关问题的思考
龚慕辛 车念聪 王满元 常景华
摘 要:针对中医药学科团队建设的常见问题,综述国内外学者对团队组成、人员素质要求的研究结果;并就管理学科团队的关键点,提出解决科研团队冲突、成员科研诚信问题,建设团队文化,完善绩效评定,加强系统严格的科学训练的思考与策略。

关键词:中医药科研团队 团队规模 团队成员 团队建设 团队文化
基金项目: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基金,项目编号:15WHY06
DOI: 10.16722/j.issn.1674-537X.2017.02.043
高等学校是我国科技创新队伍中的重要力量。

科技进步与发展, 使研究的交叉、渗透和综合越来越明显, 科学研究团队由此产生。

高校通过科研团队来培育特色学科、整合科研方向、培养学科带头人、促进学科交叉以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并催生重大科研成果。

而建设好科研团队,对培养年轻教师和研究生,
进行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研团队能否有效运作并取得预期科研成果,受组建方式、运作方式、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因素决定,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同时结合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科团队建设中经验教训,对需要注意的问题加以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 团队规模与合作、沟通
有研究表明[1],成立时间越短,团队凝聚力越强,团队规模对团队的合作影响显著:10人以下的小团队在合作网络密度与合作强度上均优于大团队,25人以上的大团队凝聚力最差,而且派系数目多,提示应严格控制规模,不宜超过13人。

但应注意小规模团队中心性最显著,即对团队中心成员依赖强,这部分因为团队领导密切带领,团队成员合作紧密。

因此团队组建、规模应尽量保持动态平衡。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科在2014年底,打破原有的中医系(30人左右)、中药系(20人左右)建制,组建了6个学系,整合了二级学科群,各学系规模控制在8-15人,正是基于此点考虑。

在确定了团队规模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