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平远县黄畲一带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风化壳特征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新 疆 有 色 金 属
Ⅰ号矿带风化壳
表 1 矿区主要矿带浅钻工程控制风化壳厚度统计表
孔数(个) 平均孔深(m)
23
10.03
15
12.40
5
3
Ⅳ号矿带风化壳
7.40
2.57
孔数(个) 平均孔深(m)
11
14.95
3
15.70
6
2
Ⅶ号矿带风化壳
18.17
7.95
孔数(个) 平均孔深(m)
30
6.99
本区总体上属丘陵地貌,地处亚热带,气候温热
用弱于风化作用,形成了广泛分布的风化壳。
冲沟中局部裸露基岩,矿体完整性差。
岩体风化壳呈面形分布,由于受河流水系冲刷
2019 年第 5 期
厚度统计
平均厚度
山顶均厚
山腰均厚
山脚均厚
厚度统计
平均厚度
山顶均厚
山腰均厚
山脚均厚
厚度统计
平均厚度
山顶均厚
山腰均厚
山脚均厚
8
2019 年第 5 期
新 疆 有 色 金 属
DOI:10.16206/ki.65-1136/tg.2019.05.004
广东省平远县黄畲一带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风化壳特征研究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总院


天津
300170)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床具有分布广、厚度大、品位富的特点,广东省平远县黄畲一带广泛发育燕山期花岗岩,花岗岩风化壳
发育程度高、厚度大、剥蚀浅,
具备发现大型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床的潜力。
关键词
黄畲
风化壳
淋积型
稀土
1 引言
依据探矿工程的观察,全风化层为本区风化壳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稀土矿
产资源,成矿母岩系含稀土花岗岩或火山岩,经多年
风化形成较厚的风化壳,稀土离子以水和离子或羟
基水和离子吸附在风化壳中的黏土矿物内。广东省
性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局部发育有二长花岗岩、正
受风化壳形态的控制。矿体形态的完整程度与所处
长花岗岩等。
的地形有关,一般地势相对平缓的地方,矿体的完整
4 风化壳的发育状况、分布特征及厚度控制
性较好,地势相对陡峭的地区,因受水流侵蚀作用,
潮湿,岩体风化强烈,在地形地貌有利地段,剥蚀作
6 赋矿风化壳的形态及结构特征
3 矿区地质
化壳相依相存,矿体的非矿盖层主要为腐殖层,已知
构造亦不发育,地表基本见不到明显断裂构造,仅在
内全风化层内。
其中加里东期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和混合岩、混合花
矿区地层出露简单,仅发育有第四系残坡积层,
本区稀土矿床矿体的分布与形态,与花岗岩风
具有工业意义的稀土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岩风化壳
冲沟或个别岩石岩的结构、构造特征,约占整
个风化壳厚度的 4/5 以上。与上覆腐殖层呈渐变过
渡关系,分界不明显。自上而下又细分为四个亚层
(图 1)。
①砖红粘土层:砖红色、偶见黄褐色,主要由粘
z
土和少量石英等组成。粘性大,能够手搓成条,一般
厚度在 0.5~3m,均厚 2.23m,为本区常见含稀土矿的
式。全覆式由山脚到山顶全被岩体风化壳所覆盖,
冲沟中不见基岩出露。风化壳保存较好,分层齐
全。但其山脚部分由于受冲刷,其厚度小于山顶。
裸脚式其山脚由于受到较强的剥作用而出露基岩。
7
7.03
4
5.00
3
厚度统计
平均厚度
9.73
/
孔数(个) 平均孔深(m)
16
13.44
11
19.00
3
2
Ⅵ号矿带风化壳
14.74
新鲜基岩,
呈现出较明显的层状结构。
花岗岩原地风化壳是稀土矿床主要赋矿部位,
其中全风化层为风化壳的主体,是风化壳淋积型稀
土矿体的主要赋存场所,矿体多富集在该层的中、下
部。区内花岗岩区顶部广泛发育,呈砖红色、红褐色
夹杂黄褐色、浅灰白色等疏松状砂质粘土层,成分主
要为粘土矿物,次为石英、云母等。结构疏松,多孔
4
10.20
4
3.33
22
7.07
厚度统计
Ⅱ号矿带风化壳
孔数(个) 平均孔深(m)
平均厚度
山腰均厚
厚度统计
15.56
山顶均厚
山腰均厚
6.50
山脚均厚
孔数(个) 平均孔深(m)
21
8.72
1
26.30
4
2.65
16
山腰均厚
山顶均厚
山腰均厚
山脚均厚
山顶均厚
山腰均厚
山脚均厚
剥蚀,使其平面形态极不规则,可分为全覆式和裸脚
149
10.27
/
外观察该层粘土含量多时粘性增大,当高岭石等粘
土 矿 物 增 多 时 则 粘 性 降 低 ,一 般 厚 度 在 2.00~
15.00m 之间,局部厚度增大,可达 15~24m,为本区
常见亚层,亦是稀土的主要含矿层位,稀土矿体一般
位于该亚层下部。
岩体风化壳根据风化作用程度不同,从地表至
7.95
孔数(个) 平均孔深(m)
9
5.97
5
5.56
4
/
全区风化壳
孔数(个) 平均孔深(m)
平均厚度
厚度统计
平均厚度
9.14
Ⅷ号矿带风化壳
厚度统计
平均厚度
15.59
Ⅴ号矿带风化壳
山顶均厚
厚度统计
19
4
平均厚度
山脚均厚
13.25
9
山顶均厚
山脚均厚
32
Ⅲ号矿带风化壳
6.48
/
孔数(个) 平均孔深(m)
矿体呈似层状,大致沿岩体风化壳全风化层分
内小型断裂构造,主要表现为挤压破碎带,次级裂隙
布,剖面上受地形起伏变化控制,一般多随地形起伏
多被石英脉、碳酸岩脉及闪长岩脉岩充填。
而变化,但其起伏变化小于地形。矿体在剖面上呈
矿区岩浆岩大面积出露,在黄畲岩体的北部,岩
层状、似层状产出,平面上呈不规则面状分布,形态
平远县黄畲一带大面积出露燕山期花岗岩,风化壳
广泛发育,为本区形成大型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床
主体,该层及其亚层受地形起伏影响,一般山脚处厚
度减薄,局部因缺失而出露基岩,向山腰、山顶方向
厚度逐渐增大,局部山顶未风化完全,见有少量基岩
出露,厚度减薄。
区内花岗岩风化壳依据地形、地势特征以及沟
系等情况划分了Ⅰ、Ⅱ、Ⅲ……Ⅷ等八个矿带。本次
布面积约占 200km 。时代划分为加里东和燕山期。
2
10.27m。
由工程控制风化壳厚度情况(表 1)可知:①风化
壳发育较好的矿化带为Ⅱ、Ⅲ、Ⅳ号,Ⅰ、Ⅴ号矿化带
次之,Ⅵ、Ⅶ、Ⅷ号矿化带较差;②三个矿带风化壳在
山顶、山腰发育好,
山脚差。
岗岩类,
燕山期以规模较大的黑云母花岗岩体为主。
5 矿体赋存部位及分布情况
的亚层。
②斑杂粘土层:砖红色、红褐色、浅黄褐色、灰白
提供了优越条件。
通过综合研究与对比,优选了Ⅰ、Ⅱ、Ⅲ、Ⅳ、Ⅴ、Ⅶ六
2 区域地质
程 控 制 ,施 工 浅 钻 149 个 ,控 制 风 化 壳 平 均 厚 度
个带开展普查工作,由浅钻对风化壳厚度进行了工
区域内主要出露有加里东、燕山褶皱构造层。
构造断裂带主要有北东、北北东、北西及北西西向的
断层。
区域岩浆岩与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广泛发育,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