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说释迦太子出生时从母亲右肋出,此事有何隐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经中说释迦太子出生时从母亲右肋出,此事有何隐喻?
举几个例,也说佛门的隐喻
我想来个文不对题,避开正面的回答,因为我如果说这不是一个隐喻,只是一个神化的宣传,会引起一些虔诚信仰者的不满。

我也想举几个例,说说佛门的隐喻。

《五灯会元》卷十五里,记载了这么一件事:
佛书上说,悉达多太子(即后来的释迦牟尼佛)刚出生,便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说道: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有人拿这个佛教典故,去请教云门文偃禅师,禅师答复说:
“我若当时见到,一棒打杀了,喂给狗吃,使得天下太平。


小孩刚生下来,就会走路,还会指天指地、口出狂言?你能相信吗?岂不成了个妖怪?
一般信佛的人,心中虽有疑惑,对佛陀也是莫敢亵渎,云门文偃禅师却说要一棒打杀了,这样就不让妖言惑众了,天下也就太平了。

释迦佛的这个故事,其实却是个绝妙的宗教隐喻。

学者一般认为,这个“唯我独尊”的“我”,指的是“大我”(佛性)。

只要你证悟到了“大我”,那时既没有佛,也没有你,或者说你就是佛,佛就是你;天上天下,还有什么凡圣之分?
既然超越了凡圣之分,所以云门文偃就说天下太平;原来禅师要打杀的,是个常人理解的“小我”。

南环瑾先生著文指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是佛教的精义所在,表明了人性的尊严。

这个“唯我独尊”的“我”,不仅是指释迦牟尼一人的“我”,同时也是“舜何人也,我何人也”、“人我一如”的“我”,佛教强调了每个人自身的价值。

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注脚,我们要有自信的精神,做个“天地间第一等人”!
妙哉!佛陀之身,即是我身,从佛性上看,原本是人人平等的。

我还想起了大跃进时代的一首民歌:
“天上没有玉皇,水下没有龙王。

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

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佛教里还有“六道轮回”之说,按照善恶果报法则,所有的生命(“有情”)在未获得觉悟和解脱之前,都要在六种状态中轮回。

这六种生命状态分别是:
天(神)、人、畜生、地狱、饿鬼、阿修罗。

在古印度神话中,阿修罗是专门与天神作对头并战斗的恶魔。

有人把“六道轮回”也看作是宗教隐喻,这个发现,使我有茅塞顿开之感。

“地狱”象征着烦恼至极、不能忍受的精神状态;佛家还有“无间地狱”之说,在这个精神状态里,没有任何的空间可以让人稍可自在。

“畜生”象征着无有理性,整日里被贪欲拖着走;他的全部生活,好象只是为了肉体的欲望,没有任何的觉悟,道德也几乎不起作用。

“饿鬼”象征着能力小而贪心大的精神状态,也即他的能力远远不能满足不断膨胀的贪欲;佛家还用“肚如大盆、脖如细绳”来作形容,“肚子大”代表贪心,却又“脖如细绳”,只见他不断续去“吃”,始终“吃”不饱,难能满足。

“阿罗修”象征好斗的人,在社会上、网络上,无端骂人的喷子,在性情上好象也有些相似。

“天”又是怎样的呢?
这是一种自在轻盈的精神状态,以主人公的姿态,享受着自己所创造的善意心境。

我们可用一个故事来作比方。

一个大锅里煮着面条,一大群人围拢来吃。

“饿鬼”争先恐后插进筷子来吃,可是筷子太长了,总是送不进嘴里;“阿罗修”怕他人吃多了,就用筷子阻挠他人,不断地与他人争吵,还时不时地斗殴,结果锅子也打翻了,面条撒了一地。

谁也没吃到,都很气闷,大伙儿便是来到了“地狱”的心态里。

如果是互敬互让,谁都能够吃上面条,吃得还很开心,人人便是生活在“天”的心境里了。

梁启超曾经讲过,凭什么相信今天坐在讲台上讲学的这个梁启超,便是几十年前、坐在他妈妈怀里吃奶的那个梁启超?
不要说是几十年的时间,即便是几天之前与今日,甚至于刚才与此刻,我们的心境也是会变化的,这就是所谓的“无常”。

今天早晨,我们起了床,想着一些正直善良的事,心境是舒畅无烦的,这就是到了“天”的境界;
如果想的是如何施展诡计与人争斗,这就是“阿罗修”的境界;
如果是贪这个又贪那个,又非自己现有的能力、条件所能及到,便是“饿鬼”的境界;
如果心存非理非德的念头,哪怕只在一闪念之间,也是“畜生”的境界;如果事与愿违,烦恼不已,终不能得以摆脱,便是到了“地狱”里去了。

轮回学说在婆罗门教里,是早已有了的,不是佛陀首先提出的。

如果研究初期的印度佛教史,我们还会发现,佛陀虽也提及天、诸神、地狱,却不想多作探讨;我们看到在《杂阿含经》里,真正被关切的问题是“如何解脱”。

在古印度,宗教文化很容易被民众所接受,佛陀便因势导利,借用这个原本在婆罗门教里就有的六道轮回,以表达新的人文内涵;事实上,教化的效果也很好。

一些人把六道轮回当作了实有,畏惧于自己会生到恶道,便约束了不当的行为;
一些人具有坚定的信仰,便自觉地去作自我修养的功夫,这样就是日求上进了;
至于那些上根利智的人,他们在这个宗教隐喻的启发下,便能够顿悟当下,自见本性。

如此说来,六道轮回的说教可以在不同心智水平的人那里,获得它的相对意义。

读佛书是不能死读的,如果只看到字面表层的意思,或者只记住
了一些死名词,是没有用处的,我们要透过字面与表层,明其深意所在。

多年之前,我去了西安探望老母亲;在一个大寺院里,看到有一个年长的和尚头坐着,电视台的录像机对着他。

拍摄者向着和尚头,请教四大天王的名字及其来历,还有一些佛教名词,他却总是答不出来;旁边有两个年轻的和尚,忙着不时地提示他、告知他,有一个手里还拿着一本佛学辞典。

拍摄工作只得不时地停了下来,围在四周的游客看得直摇头,还叽叽喳喳地发议论;可是,这个答不了话的和尚头,依我看来,却真是个修行人呵!
都说要老实修行、不要逞口舌之能,那么,记住了那么些劳什子,又有什么用处呢?
我的记性很不好,一次,有人提到一个名字,我觉得很熟悉,后来突然间想起了,原来是我女儿的名字;我便算是记性好,也不愿意去记住那些劳什子的,如有闲功夫,还不如去记牢左邻右舍都姓什么,总是“喂喂”地叫,也觉得难堪呢。

天王殿里的四个天王,和尚头久久说不出名字来,我也是一样的;他们不认识我,凭什么要我认识他们呢?
我在二十五、六年前,购了一部影印的民国时期出版的《佛学大辞典》,至今翻看过的不到四分之一,后来又买来了几本佛教工具书,要知道四天王的名字及相关事,这个又有何难,查一下不就知道了?
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吒,衣白色,手持琵琶,表明他要用音乐使众生皈依佛教。

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衣青色,手握宝剑,为的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

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衣白色,手中缠着一条龙,他是群龙领袖;也有的塑像上,是手握一根绳索,看到有人不信仰佛教,就用绳子拴来。

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衣绿色,右手持宝伞,左手握神鼠;这位天王在印度神话中又是财富之神,所以信徒也就最多。

在古印度的佛教中,他们住在“六欲天”中,第一重天称作“四
天王天”,由他们分别掌管,各自护持属下的生灵。

但,近代寺院的天王塑像,却与佛藉的叙述颇有出入;因为他们来到了中国,命运也必须发生些改变,老百姓称他们为“四大金刚”,与站在山门的那两位看门神“两大金刚”,似乎也要相提并论了。

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碧玉琵琶,职“调”。

南方增长天王,掌青光宝剑,职“风”。

西方广目天王,手持紫金龙、花狐绍,职“顺”。

北方多闻天王,右手持混元珠伞,左手持银鼠,职“雨”。

四大天王的职能,合起来便是“风调雨顺”。

为什么要作这些改变呢?
因为这是在中国啊,必须要有中国的特色——“风调雨顺”。

甚至于连名字也改了,东南西北四天王,依次是,魔礼寿、魔礼青、魔礼红、魔礼海;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封神演义》里,对他们的来历也有了新的介绍。

四大天王的前身为“魔家四将”,住在佳梦关,是帮助商纣王与姜子牙对敌的神灵;助纣失败了之后,姜子牙把他们招至封神台前,对他们说:
“今奉太上元始敕命……,封尔为四大天王之职;辅弼西方教典,立地水火风之相,护国安民,掌风调雨顺之权。

永修厥职,毋忝新纶。


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知道发生过很多次佛教与道教的争斗,这些改变当然是发生在道教得势之时;于是,古印度人奉信的“四大天王”,也要受到中国道教的“太上元始天尊”的领导了,哈哈。

这样的改变看似荒唐可笑,但“风调雨顺”的寓意,的确很好,反映了中国老百姓内心深处的意愿;风调雨顺,对于一个以农为本的民族来说,意味着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这是何等重要啊!
既然“风调雨顺”的寓意深入人心,中国佛教也就顺应了这样的解释,何况这个改变又没有损及到佛教的根本教义;那就安置在寺院里继续供奉吧,也说明了佛教得到了道教的认可、民众的拥护呢。

但,你们“四大天王”的来历乃至名字,都要这样改来改去的,
还能要求我去记住么?
何况你们又不是我平时相处的人?我来到寺院里多看你们一眼,也无非是觉得你们的造形有些奇特而已;想吓唬我么?我只是觉得你们四兄弟好玩罢了。

但也就在西安,我免费拿到了一本《大兴善寺》季刊第三十八期,内中有一篇文章,也说到了四大天王,现作摘录如下:
东方持国天王,手上拿着琵琶,代表做事情不可以操之过急,要知道“中道”,不能过之也不能不及;就象弹琴一样,琴弦松了弹不了,紧了它就断了。

南方增长天王,这是代表日新又新,他手上拿的是一把慧剑,是“快刀斩乱麻,慧剑断烦恼”的意思。

西方广目天王,身上缠着一条龙,有时候是一条蛇,蛇跟龙都是一样的意思,代表变化。

我们常说,“神龙见首不见尾”;这个世界、现实的社会,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变化无常、变化多端的,一定要看清楚了,才能够从容应对。

北方多闻天王,手上拿一把伞;伞是遮盖,千变万化的世界,种种染污,要加以防止,可不要被污染了啊。

所以,在广学多闻的同时,我们还要保护自己的清净心,不受染污。

这样一来,对四大天王的塑像,又作出了佛教的解释,变成了新的宗教隐喻。

如果我们只是在天王殿里,对着四大天王的塑像,烧上几柱香,拜上几拜,那就不能理解设计者的深意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