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 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 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 变幻之姿。
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强调了山川灵 秀之所聚,才有绝代佳人之所出,衬托 了昭君的美好形象。
7.《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 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 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 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历 史 上 的 昭 君
昭君选秀入长安
• 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名嫱, 字昭君。晋代因避司马昭之讳,称她为 明君或明妃。昭君自小天资聪颖,多才 多艺,琴棋书画,吟诗作赋,无一不精, 尤其擅长弹琵琶,加之美貌如花、艳可 倾城,所以年方二八就以秀女身份被挑 选入宫。
昭君出塞
• 而当时从全国各地挑选入宫的美女数以千 计,元帝无法一一见面,便命画师毛延寿 画像。昭君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毛延寿, 毛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了一颗丧父落泪痣。 昭君因此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公元 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 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 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昭君挺身而 出,慷慨应诏。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 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 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黄金美玉等贵 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










——
——
西






“ 闭 月 ”
“ 羞 花 ”
——
——
貂 婵
杨 贵

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 常咏叹的题材。从西晋的石崇开始,到南北朝 的鲍照、庾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 都写过咏昭君的诗,其中杜甫的《咏怀古迹 (其三)》最为深刻感人,并被誉为咏昭君诗 之绝唱。尽管柔柔弱弱的王昭君,没有叱咤风 云,没有威风凛凛,然而诗歌那苍凉悲壮的意 境,仍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 历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 杜甫的《咏怀古迹》,感受王昭君这一形象永 恒的艺术魅力。
5.如何理解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百 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 撩人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 的怨恨!这两句正面写昭君的怨恨,从 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对她的赞扬, 又有对她的同情。
6.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首 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怨恨,那写 的是什么?
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咏怀古迹》背景介绍
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各咏一古迹。 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
诸葛亮;
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的心怀。
本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也就是公元 766年,与《秋兴八首》写于同一年,这一 时期正是作者漂泊西南的第七年。
通读诗歌
咏怀古迹(其三)
昭君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者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昭君的感情:
➢ 杜甫的感情:
有倾国倾城之容貌,
怀经天纬地之才,
却不为汉家君王所识 而不得不远嫁他国。
有匡扶社稷之心却不 受大唐君主重用。
远嫁异域而终身不
• 传说“昭君出塞”时行于大漠途中, 悲怀于自身命运和远离家乡,因而 在马上百无聊赖,弹《出塞曲》, 而天边飞过的大雁,听到曲调的幽 怨和感伤,肝肠寸断,纷纷掉落在 地。“沉鱼落雁”中的“落雁”由 此得名。
昭君青冢
• 昭君到匈奴后,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 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 生战争。据《后汉书》记载:昭君远嫁匈 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 望回故乡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 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 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公元前19年,33 岁的绝代佳人昭君去世,厚葬于今呼和浩 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 称之为“青冢”。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来自相似,此诗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 怀才不遇、报复不得施展的怅惘。
总结:
怀古(含咏史)诗词是诗人在阅读 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 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 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喻今,或 借古讽今之作。
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 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 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 接点。
身处乱世飘泊他乡
得回乡,强烈的思乡 之情。
思归而不得,深切的 怀乡之感。
借古咏怀 1、抒怀才不遇之情
2、抒思乡之情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 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 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 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 “悲昭君以自悲也”
总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 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 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 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恨之情。
2.请找出点明本诗感情的词语
3. 诗中哪些诗句体现了昭君的不 幸遭遇?昭君怨恨什么?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夜月魂。
“独”实写青冢,虚写昭君远离故土的境遇, 更写出了昭君远离故土后心灵的孤独之情。 一个“空”字,既突出了昭君的遗恨之深, 又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 尽致。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shuò
zhǒng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xǐng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
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 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一旦离 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 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 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 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琶 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
思念故乡的幽怨。
画图省识春风面
——对画师无耻行为的怨恨
4.问题探究:昭君的遭遇只怪罪在毛 延寿的身上合适吗?
——对汉元帝的昏庸糊涂的怨恨。
昭君之怨
昭君的“怨恨”包含着“恨 帝始不见遇”的“怨思”, 但更主要的,还是一个远嫁 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乡土, 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它是 千百年中世代积累和巩固起 来的对自己的乡土和祖国的 最深厚的共同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