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存器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寄存器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模型机中各种寄存器的结构。
工作原理极其控制方法;
2.熟悉EDA的设计环境;
3.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等。
实验要求:
通过EDA来模拟寄存器的读写过程,进一步了解寄存器的读写控制机制;给出输入输出和控制信号的完整波形图;并分析其工作的过程和机制。
实验步骤:
1.分析实验原理:
●实验中要用到四个寄存器,需要一个选通电路来控制来控制选通对哪个寄存
器进行读或写操作。
●寄存器选通控制电路通过2-4译码器来实现.,因为有读和写两种操作,所以
所以需要用到两片2-4译码器,实际设计时可选用芯片74139。
●读写操作在任何时刻只用一个有效,通过读写使能端来控制。
●写操作是通过上升脉冲瞬时写入,需要保证在写入脉冲到来之前,将数据送
人到数据线上,且保持稳定。
●CLK为写操作时的脉冲控制信号,上升沿有效。
2.选择适当的实验器材:一片74139,四片74374,输入输出端若干;
3.实验电路的连接:四片74374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对应连在一起。
具体的实验电路图如:
实验结果:
该设计在EDA环境下编译通过,并做了相应的时间分析和波形分析,所得到的一次波形如下:
实验结果分析:
SA和SB是芯片的片选信号:从00到11分别选通的是R0到R3;
RRD为寄存器读使能,RWR为寄存器写使能,二者均为低电平有效;
CK为寄存器工作脉冲;
D0..D7为数据输入信号,Q0..Q7为输出信号;
有图可以看出:
0-400ns是向寄存器中写入数据,此时RWR有效,为低电平。
0-50ns是将1D写入R0中,50ns-100ns是将2D写到R0中;
100ns-150ns是将4D写到R1中,150ns-200ns是将8D写到R1中;
200ns-250ns是将16D写入R2中,250ns-300ns是将32D写到R2中;
300ns-350ns是将64D写入R3中,350ns-400ns是将128D写到R3中;
400ns-800ns是从寄存器中读取数据:此阶段与CK脉冲无关,RRD有效,为低电平。
400ns-500ns读出的是R0寄存器的数据,数据为2H;
500ns-600ns读出的是R1寄存器的数据,数据为8H;
600ns-700ns读出的是R2寄存器的数据,数据为20H;
700ns-800ns读出的是R3寄存器的数据,数据为80H;
实验心得:
1.在做实验之前,首先应该弄清楚实验工作原理,分析实验的目的和要求等;
2.在用EDA连接电路时,先应该理清实验的控制流程,先连好控制电路,然后再来输
入和输出等;
3.设计时要整理好次序,不能盲目的设计;
4.坚持独立设计,确实有不懂的地方,再找同学请教,弄懂之后,重新设计;
5.在开始的设计的过程中,输入和输出的名字相同,结果编译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错误
和警告,重命名之后,问题解决了;
6.刚开始的时候选用的芯片的74273,结果不能编译,因为芯片的功能不对,74273含
有清零信号端,没有使能控制信号;
7.最后波形验证是要注意,读写使能端有且仅有一个有效,否则在编译时,会出现很多
的警告错误。
8.。